<h3>奧斯曼帝國雖已成為歷史,但這個坐落在歐亞十字路口的國度依然讓人向往。</h3> <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9號晚11點,由7人組成的精品小團在成都雙流機場集合,10號凌晨兩點登上飛機,經卡塔爾首都多哈機場前往土耳其,于當地時間11號下午兩點抵達伊斯坦布爾新機場。這個號稱全球最大的機場,作為土耳其共和國國慶95周年的獻禮,于2018年10月29日正式啟用。它擁有6條跑道,占地1.9萬畝,設計年吞吐量達2億人次,這幾乎是目前世界最大機場--亞特蘭大哈茲菲爾德_杰克遜機場吞吐量的2倍,它將成為亞歐之間最重要的航空樞紐。</p> <p class="ql-block">飛機正點到達 ,地接羊莉莉女士接到我們后,就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土耳其之旅的第一個景點——伊斯坦布爾著名的集市“大巴扎”。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集市,占地面積30萬平方米,由65條街道,4400個商店組成,一共有4個大門,26個出口,儼然一座規模宏偉的迷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這集市的第一道大門,導游一再叮囑我們要牢記出口位置,以防身陷其中找不到方向。</p> <h3>集市內各種手工藝品,金銀首飾琳瑯滿目,應有盡有,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h3> <h3>藍眼睛是土耳其人最喜愛的護身符和吉祥物,也叫“惡魔之眼”、“辟邪珠”,當地人相信,被邪惡之神盯上了就會厄運上身,于是他們隨時帶著模仿惡魔之眼的藍色眼睛護身符,用以吸引邪惡之神,以此逃避厄運。</h3> <h3>多個世紀以來,大巴扎都是伊斯坦布爾的城市中心,在典型的土耳其式拱頂覆蓋下,整個集市縱橫跨越七、八個街區,數公里長的街道除了商鋪,還有清真寺、銀行、警察局、餐館等等,共同構成了這個巨大的迷宮般的大集市。</h3> <p class="ql-block">縱橫交錯的岔路口,不敢貿然前往,只有直行原路返回,所以只見到了銀行。</p> <h3>招攬客人的店主</h3> <h3>博斯普魯斯海峽是溝通歐亞兩洲的交通要道,也是黑海沿岸國家出外海的第一道關口。由于兩洲各國間的商貿等各種交往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斷增多,它的地理位置尤具戰略意義,這也是土耳其在世界上如此強硬的由來。博斯普魯斯海峽全長34公里,最寬處3.7公里,最狹處只有700多米,它把黑海和地中海連接起來,并將土耳其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隔開來。</h3> <h3>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既是歐亞兩洲的分界線,又是連接兩洲的跨海大橋,故又稱歐亞大橋。大橋建在海峽最窄處,1973年正式通車,橋長1074米,寬39 米,高出海面64 米,橋的兩頭各有一呈“門”字形的橋塔,水中不設橋墩,整個橋身用兩根粗大的鋼索牽引,是世界上第四大吊橋。</h3> <h3>游船沿著博斯普魯斯海峽前行,我們盡情享受著左邊歐洲右邊亞洲的奇妙之旅,將兩岸風光盡收眼底。</h3> <h3>海峽優美的自然風光,多彩的人文景觀,令人應接不暇。</h3> <h3>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遺留下來的巍峨王宮,傍水聳立,古堡殘垣,矗立岸邊。自然風光與歷史古跡相映成輝,美不勝收。</h3> <h3>游覽快結束時突然大雨瓢潑 ,好在我們已經飽覽了沿線風光,又有船艙遮風避雨,竊喜!</h3> <h3>十多分鐘后船停靠艾米瑙努碼頭(背景是蘇萊曼清真寺)。早上上船時還是烏云密布現在卻已是陽光明媚,大爽!</h3> <h3>加拉太塔,是東羅馬(拜占庭)皇帝阿納斯塔修斯于公元507年,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入口的小山上建的一座燈塔。最初是用木頭建造,十字軍東征時被焚毀,這座66.9米高的9層石塔,在1348年由熱那亞人用石料重新修復,成為當時君士坦丁堡的最高點。后來,加拉太塔多次重修,經歷了數次地震和戰爭,一直安然無恙。歷經滄桑的加拉太塔曾身兼數職,燈塔、瞭望塔、監獄、天文臺等。</h3><h3></h3> <h3>登上塔頂可以遠眺繁忙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繁華的金角灣。可惜當時我們不知道,失去了一次觀光望景的絕佳機會。遺憾!</h3> <h3>塔克西姆廣場是伊斯坦布爾最大的廣場,它位于市中心的貝伊奧盧路,緊鄰獨立大街。這個飽經滄桑的城市廣場見證了無數重大事件和激動人心的時刻,毋庸置疑地成為了這座城市的文化中心。廣場南面矗立著環形獨立紀念碑,用來紀念共和國的創建者,土耳其的國父凱莫爾。栩栩如生的青銅浮雕將這位國父當年的風采展示在世人面前,每到重大節慶日,總會有許多土耳其人自發送來花圈。</h3> <h3>伊斯坦布爾的獨立大街。這條長約3公里的優雅步行街,有著世界上最短的鐵路,被稱之為伊斯坦布爾的“香榭麗舍大道”。在土耳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均占重要地位。沿街分布著著名建筑、包括教堂、各國領事館、著名飯店等,還有諸多精品店書店、劇院、咖啡廳、古老的糕點鋪、巧克力店、餐館,吸引了本地人和外國游客紛至沓來,也是年輕人的社交的好去處。感覺猶如我們的春熙路。街逛完了剛上車,傾盆大雨從天而降。</h3> <h3>我們冒雨來到藍色清真寺,進入清真寺,要求穿長衣長褲,脫鞋,女士戴頭巾以遮蓋裸露部分。</h3> <h3>寺內人滿為患,信徒與參觀者們席地而坐。</h3> <h3>藍色清真寺是伊斯蘭世界最優秀的建筑師錫南的得意弟子的作品。清真寺大殿內,4座直徑長達5米的大理石園柱支撐著高43米,直徑為22米的中央大圓穹頂。祈禱區域鋪滿了具有土耳其民族特色紅色地毯,寺內的吊燈,從高高的穹頂一直垂墜到游客頭頂,線條極其簡潔流暢,一圈一圈的光環蕩漾在半空中,流光逸彩。</h3> <h3>清真寺的墻壁,使用了土耳其瓷器名鎮伊茲尼克燒制的2萬多片以白色為底的藍色彩釉瓷磚,上面刻著豐富的花紋和圖案,正是這些瓷片使得整個清真寺似乎充滿了藍色,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藍色清真寺。藍色清真寺的窗戶值得一看,整個殿堂四壁有260個大小不同的窗子,窗子上有五顏六色的玻璃鑲嵌圖案。光線穿過260個小窗,射入黃色呈圓形排列的玻璃中,透過彩色玻璃射入的光線,反射在總共21043塊的藍色磁磚之上,使得整個清真寺內散發出奇幻迷離的色彩。</h3> <h3>真主還真的非常眷顧我們,走出清真寺天已開始放晴,給了我們補拍外景的機會。藍色清真寺原名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始建于1609年17世紀初,是伊斯坦布爾最重要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藍色清真寺屬拜占庭(東羅馬帝國,以希臘文化為主體文化)風格的圓頂建筑,周圍有六根宣禮塔,象征伊斯蘭教六大信仰,是土耳其唯一一座有六根宣禮塔的清真寺。在整個清真寺建造中沒有使用一根釘子,這是一個奇跡。1617年清真寺完工,它是奧斯曼帝國時代建筑和藝術的輝煌杰作。</h3> <h3>這條小路背景是藍色清真寺,前方就是圣索菲亞大教堂。</h3> <h3>步行約10分鐘就來到圣索菲亞大教堂。</h3> <h3>圣索菲亞大教堂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因巨大的圓頂而聞名于世,在1453年以前,一直是拜占庭帝國的主教堂,此后被土耳其人占領,奧斯曼帝國時代一度改建成為清真寺。是拜占庭帝國建筑最光輝的代表,是極盛時代的紀念碑。圣索非亞大教堂的大圓頂離地55米高,在17世紀圣彼得大教堂完成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h3> <h3>通過大理石走廊我們來到教堂的大殿。腳下沒有了藍色清真寺柔軟的地毯,換之以磨得發光的石板。高大的穹頂,巨大的中殿,低垂的環形燈和金色鑲嵌畫面,構成教堂最重要的空間。相對來說,藍色清真寺內華麗,圣索菲亞大教堂穹頂氣勢恢宏,壁畫絢麗輝煌。</h3> <h3>大教堂東西長77.0米,南北長71.0米。布局屬于以穹隆覆蓋的巴西利卡式。中央大穹隆,直徑32.6米,穹頂離地54.8米,通過帆拱支承在四個大柱敦上。</h3> <h3>排隊用手在洞里面轉一圈,據說保平安,不能錯過哦!</h3> <h3>裝飾地板、墻壁、廊柱是五顏六色的大理石,柱頭、拱門、飛檐等處以雕花裝飾,圓頂的邊緣有40具吊燈。</h3> <h3>教堂內部空間飾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鑲嵌畫。內壁全用彩色大理石磚和五彩斑斕的馬賽克鑲嵌畫裝點鋪砌。</h3> <h3>從大教堂內往外看到的教堂頂部。</h3> <h3>呵呵呵!參觀出來陽光燦爛,以大教堂為背景多拍幾張,不負此行。</h3> <h3>路遇這個頗具異域風情的亭子隨手拍一張,回來查資料,才知道這是蘇丹艾哈邁德廣場上的一個主要景點:威廉二世噴泉。是由德國政府1900年興建,以紀念德國皇帝威廉二世1898年訪問伊斯坦布爾。威廉二世噴泉是一座拜占庭風格的八角亭子,穹頂內裝飾有貼金馬賽克和拼圖,華麗漂亮。</h3> <h3>蘇丹艾哈邁德廣場又稱君士坦丁堡競技場。這是古羅馬時期的賽馬場,拜占庭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的體育和社交中心。這附近集中了伊斯坦布最著名景點:圣索菲亞大教堂、藍色清真寺、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托普卡帕宮等。每天吸引數以萬計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廣場長480米、寬150米,面積達72000平方米,廣場依次聳立著德國噴泉亭、埃及圖特摩斯方尖碑、青銅蛇柱、君士坦丁紀念柱。圖特摩斯方尖碑是為紀念古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在幼發拉底河沿岸對米坦尼王國的戰爭取得勝利,于公元前1450年在埃及盧克索阿蒙神廟修建的,距今已有三千四百多年了。羅馬征服埃及后,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把它運到了君士坦丁堡競技場。據說方尖碑,原高度有30米,當時是被截成三段運過來的,剩余高度約20米,依然可看到清晰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方尖碑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非常美麗。</h3><h3><br></h3> <h3>另一座稱為羅馬方尖碑,是君士坦丁七世波菲羅格尼圖斯為了紀念他的祖父貝斯雷奧斯,于公元10世紀建造的,原有青銅包裹,公元13世紀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侵入君士坦丁堡的時候,青銅浮雕全部被毀。這也是唯一一座當地人建造的方尖碑。</h3> <h3>蛇柱來自德爾裴阿波羅神廟的普拉提亞三腳祭壇,這座祭壇興建于公元前五世紀,是為了慶祝希臘人在波斯戰爭的普拉提亞戰爭中,戰勝了波斯人而建,其頂端是由三個蛇頭支持的金碗構成。君士坦丁堡下令將其從德爾裴移到君士坦丁堡堡賽馬場中間。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期間,金碗不知去向,而蛇頭被修復后被保存在博物館。</h3> <h3>從極具異域風情的大巴扎到藍色清真寺,從氣勢恢宏的圣索菲亞大教堂到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一路風雨相伴,陽光隨行。我們結束了伊斯坦布爾的觀光,乘渡輪經達達尼爾海峽前往艾瓦勒克。</h3> <h3>西方最有名的故事,也是一切有文獻記載以來(甚至更早)關于人類沖突的故事原型,就是特洛伊木馬的傳說。它屬于全人類的史詩,是亙古以來橫貫各個時代的絕唱(摘自:愚政進行曲_從木馬屠城到越南戰爭),三千多年過去了,那座曾經輝煌的城市已成廢墟,那貌若天仙的海倫已變成白骨,只有那場舉世聞名的特洛伊戰爭讓人記憶深刻,那特洛伊木馬深入人心……</h3> <h3>木馬旁邊有個洗手池,雕刻著一個沒有五官的美女,這就是《希臘神話》中的海倫,也是引發了一場兩個國家持續十年的戰爭并導致一個國家滅亡的女主人公海倫。究竟她有多美呢?雕刻者沒有給出答案,留給人們無限遐想。</h3> <h3>木馬的右前方是一顆大樹,此時已是春暖花開的初夏季節,四周綠樹成蔭,唯有這顆參天大樹仍然枯枝萬千,就像一張溝壑縱橫,滿臉滄桑的老人仰天長嘆,向過往的人們述說著那場驚天動地的戰爭……</h3> <h3>特洛伊古城遺址位于恰納萊南部,北臨達達尼爾海峽,坐落在平緩的城堡山腳下,這里山巒青翠,流水潺潺,柑桔樹和橄欖樹滿山遍野,紅瓦白墻的農舍點綴其間,是土耳其愛琴海地區典型的農村風光,滿目瘡痍的戰爭痕跡就隱藏于其中。</h3> <h3>從以弗所南大門進入古城,首先看到的是右邊山坡上的瓦里烏斯浴室,這是一座有拱門的建筑,建于公元二世紀,是典型的羅馬浴室。據說是專供普通老百姓用的公共浴室。當年進城的普通百姓,要先到這里沐浴凈身,一是要保證城內的衛生,二是要預防傳染病。洗澡就得脫光衣服,身上有什么明顯的病,比如麻風病,容易看出來,病者被拒絕入城。水是通過地下管道引進室內水塘的,水塘下面是空的,便于燒火加熱。浴室里有冷水、溫水和高溫浴室,還有衣帽間等。以弗所建于公元前十世紀,早期是古希臘城市,在古羅馬時期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都是羅馬帝國中僅次于羅馬的第二大城市,是地中海東岸保存最完好的古城遺址。<br></h3> <h3>以弗所古城遺址的游覽示意圖。在漫長的歲月里,以弗所屢遭戰火蹂躪,又屢次重建。最終毀于地震和港口淤塞。以弗所雖已被時光碾磨成廢墟,卻仍可窺見兩千年前世界大都會繁華奢靡的風采。昔日美麗的古城雖已繁華落盡,但它留下的斷壁殘垣、石柱、拱門,就像少女遠去的背影,依然迷人,在明媚的陽光下,伴隨著浪漫愛琴海的海風,我們倘游于遺址,幻想于神話,穿越古城,觀遍布山野的廢墟之美。</h3> <h3>公元四世紀中葉,公會堂毀于地震。路邊倒塌的柱廊,僅留下斷成一截截的羅馬柱,考古學家將幾根羅馬柱復原,以展示當年這座建筑的規模。走進公會堂的神殿內,站在寬闊而悠長的回廊中間,頓時可以感受到當年這座神殿的氣勢和輝煌。</h3> <h3>公會堂是一個典型的古羅馬巴西利卡建筑,公元一世紀建成,有160米長,設有一個神殿和三個通道,裝飾著公牛頭圖案的愛奧尼亞羅馬柱,在這里進行商業及法律進程的會議等。</h3> <h3>緊靠音樂廳的是市政廳,建造日期可追溯至公元前三世紀,當時的統治者為奧古斯都,公元三世紀時整修過,不幸毀于四世紀末。廳內原分為幾個不同的辦公室,飾以黑、白大理石,每個廳里都有赫斯提亞女神(希臘神話中的女灶神)的神龕,中廳則放著阿爾忒彌斯女神(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的雕像,并燃燒火苗,象征以弗所的城市精神。這座建筑原本用來獻給阿爾忒彌斯女神,后來在廢墟中挖出兩個阿爾忒彌斯石雕,造型完好,現為塞爾丘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h3> <h3>圖拉真噴泉是以弗所古城遺址內最美麗的古跡之一,三角形的樓頂非常漂亮,它建于公元二世紀,為了供奉古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第二任皇帝圖拉真,它是兩層樓建筑,結構精巧,高12米,長12米,寬10米,周圍被石柱和雕像包圍,建筑前方的噴泉池遺跡造型仍可辯識。</h3> <h3>斯科拉絲蒂卡浴場。浴場原建于公元一世紀,因地震被毀。公元四世紀由信奉基督教的富有女子斯科拉絲蒂卡將它重建為三層建筑的頗具規模的浴場。在東入口處的左邊進入,可以看到她的無頭雕像。浴場上層的高檔浴室是斯科拉絲蒂卡浴場,不僅按水溫分為不同浴室,而且已經有了保健醫療間。</h3> <h3>前面就是當年城市中心主干道克里特斯大,進入大街前必須經過這座以海格力斯浮雕為裝飾的海格力斯大門。海格力斯門建于公元四世紀,柱子上的浮雕是海格力斯和內梅亞獅子格斗的畫面,現在只剩下兩根雕有門神的石柱子。大力神海格力斯是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在以弗所建造者們將他作為守門神,包圍前面的市政重地,也是一個地標建筑,將市政府與一般公共設施和老百姓的房舍分離開來。因當時游人如織完全沒辦法照到一張大門全景,(也忘了拍張空鏡頭),只好照了一半,以殘缺之美昭示于眾。</h3> <h3>網上下載了一張全景圖以彌補遺憾。</h3> <h3>著名的克里特斯大街是當年以弗所古城中最寬闊的一條主要街道。斑駁的大理石地面,經過幾千年的打磨非常光滑,一不小心差點滑倒。街道兩側一度布滿遮風避雨的柱廊和人聲鼎沸的商店,房前柱后那照明的街燈、富人們那富麗堂皇的住宅,曾經炫耀著古城的繁榮與富足。</h3> <h3>克里特斯大道旁的圖密善廣場,里面有一座圖密善神殿。神殿建在100× 50米的高臺上,是羅馬皇帝圖密善為自己所建,現在已是一片廢墟。里面供奉著一尊七米高的圖密善雕像,雕像現存于以弗所考古博物館內。</h3> <h3>哈德良神廟是羅馬帝國哈德良大帝的神廟,是以弗所古城里克里斯特大街兩傍眾多遺址中最精美的一座建筑,是柯林斯式神廟的代表,于138年完成。內墻廊柱上有不同神話人物的雕刻,一側屬于希臘時代,另一側刻畫著亞馬遜女人國的人物。哈德良是羅馬帝國五賢弟之一,他最為人所知的事跡是興建了哈德良長城,另一個廣為人知的是他與希臘青年提若烏斯的同性戀。</h3> <h3>勝利女神浮雕。這個拉著花環,長長的裙衣隨風飄起的形象就是全球著名體育運動品牌耐克商標圖案的來源,其靈感就是從這浮雕像中幻化而來的,通過這個標志表達運動員們穿上這個能在比賽中取勝的美好愿望。</h3> <h3>哈德良神廟旁邊有一條小巷,進入一道小門竟然是公共廁所。一排L 型保留完好、大理石建的馬桶,可以坐下方便。大理石板下面是用石頭砌成的溝渠,有流動的水沖刷,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沖水廁所。公廁墻壁內鑲嵌著瓦釉的水管,里面灌輸的熱水保證了衛生間內部的溫度,在當時可能是只有貴族男人才能進入的地方。天氣冷時,據說先由奴隸坐上去,將石板坐熱了,主人才坐上去方便。方便結束后,還可以用面前小溝里流過的清水來洗屁屁。廁所中心位置還有雕塑和噴泉,看上去很奢侈,各馬桶之間沒有隔間,可以邊方便,邊交流。</h3> <h3>以弗所遺址中最光彩奪目的當屬塞爾瑟斯圖書館,位于克里特斯大街和大理石大道交叉口,建于公元135年,這里是以弗所遺址的中心。它原本是羅馬亞細亞行省著名省長尤利烏斯·塞爾蘇斯的陵墓。省長的兒子安奎拉·塞爾蘇斯繼任后,為紀念父親,在陵墓上修建了這座華美的圖書館。公元 270年,圖書館在大地震中被摧毀,如今看到的是1978年由奧地利考古協會主持恢復的。現存的圖書館,雖然只是個正立面的局部建筑,但我們仍可感受到它的氣勢恢宏、設計精湛及強烈的藝術美感,難怪它被選為土耳其20里拉紙幣的圖案。</h3> <h3>圖書館有一個地下通道可以通向對面一幢被認為是妓院的建筑。在離圖書館不遠處,通向大劇場的大理石路上,有一個到妓院的指路牌。一個方塊代表圖書館,一只左腳指向圖書館對面,那里雕刻著女人頭像、一枚硬幣和一顆心,暗示“圖書館對面有美女,但要花銀子。據說當初統治者為了避免未成年人進入妓院,就用成年人腳印的大小來衡量年齡,凡是腳印小于這個尺寸的男子,便不得進入妓院。這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妓院廣告。</h3> <h3>大理石大道是以弗所古城內三大主干道路之一,從圖書館一直延伸到大劇院,路面鋪設著大理石,如今還保留著羅馬時代車轍的印跡,用那斑駁痕跡述說著歷史的沉淀。</h3> <h3>大理石大道的盡頭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劇場之一,是和塞爾瑟斯圖書館并駕齊驅的以弗所兩大亮點。大劇場建于希臘統治時期,后來在羅馬帝國時代,由羅馬人在公元41年到公元 117年間改造而成的一座環形大劇院。依山而建,面向大海,氣勢磅礴,坐席可容納 2.5萬人</h3> <h3>大劇場從舞臺開始,坐席上每一排都比前一排更加傾斜陡峭,改善了上層外圍觀眾的視聽效果。后來在羅馬帝國時代加以擴建,是“五賢帝”之一的圖拉真大帝親自督建的,今天看到的大劇場就是羅馬人擴建后的模樣。共有66排座位,呈直徑154米高38米的半圓錐形,氣勢恢弘。現在每年5月的以弗所文化藝術節都在這里舉行。</h3> <h3>從這道城墻般的門進入棉花堡景區,首先進入眼簾的是希拉波利斯古城遺址,(古城與棉花堡在一個景區內)古城建于公元190年,因這里有豐富的溫泉資源,古代羅馬、希臘的貴族將這里當做療養勝地。步行十幾分鐘便是棉花堡了。</h3> <h3>棉花堡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牧羊人安迪密恩為了和希臘月神瑟莉妮幽會,競忘擠羊奶,致使羊奶恣意橫流,蓋住了整座丘陵,這便是民間棉花堡的由來。棉花堡位于土耳其西南部代尼茲利市,如此可愛的名字,其實源自于外形像鋪滿棉花的城堡。所謂“棉花”,就是泉水從山頂往下流,所經之處歷經千百年鈣化沉淀,形成層層相疊的半圓形白色天然石灰巖階梯,為了防止鞋底磨損棉花堡的石灰巖,所以進入時一定要脫掉鞋。赤腳踏在這時而堅硬無比時而滑得無法站穩的“棉花”上還真是舉步維艱哦,好在當過知青有點功夫,很快便適應了。這里的泉水深淺不一,有些只及腳踝,有些可及腰部。水溫終年保持在36到38攝氏度,水的酸堿值大概6左右。據科學鑒定,泉水富含鈣、鎂等礦物質,以每秒400公升的速度流動,不但對風濕、皮膚病、婦科病、消化不良及神經衰弱等有神奇療效,泉水還可飲用。</h3> <h3>驚艷了千年的棉花堡,美得猶如人間仙境。</h3> <h3>靠在這看似柔軟的“棉花”上,實際上堅硬無比,只是為了拍照而堅持著。</h3> <h3>集合時間已到,匆忙中走錯了方向,誤打誤撞的來到了這道有大紅公雞塑像的門,再急也要拍張空鏡頭,不枉多跑的這段路。據說棉花堡的公雞體型碩大,鳴叫聲高亢悠長,所以以它為景區標志。哈哈哈??意外收獲。遲到15分鐘,好在領隊和團友們的包容與理解,沒有一人發雜音,在此謝過。</h3> <h3>地下城。秘密的異教徒地下王國就隱藏在怪異的酷似月球地貌之下,它們曾經是用于抵抗外敵入侵的戰場。歷史上的卡帕多西亞地下世界一直飽受血腥戰爭以及宗教沖突蹂躪,永無休止的爭斗讓它幾度陷入被摧毀的邊緣。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們能夠看到古代戰爭演變以及神秘的異教徒帝國走過的痕跡,所有這些都被埋藏了數千年之久。連綿數英里的洞穴、地道以及數百座完整的地下城市令人流連忘返。據悉,地下城最初是由3000多年前的異教徒赫梯人一下一下鑿出來的,每一個洞穴甚至每一個角落周圍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從布滿陷阱的蜂窩狀地道到與敵作戰時使用的秘密通道。</h3> <h3>置身其中無不產生一種在充滿秘密的海洋中暢游的感覺。</h3> <h3>卡帕多奇亞,這里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如月球般荒涼詭異的地貌。</h3> <h3>獨自漫步,仿佛置身于一個地球以外的世界。</h3> <h3>游蘑菇谷,路遇一群歐洲大媽正興趣盎然的擺PS拍照并熱情的邀我參加,嗨!這是中國大媽的強項豈能拒絕?欣然接受。于是有了這張國際大媽合影。</h3> <h3>鴿子谷是一個天然的自然景觀。</h3><h3><br></h3> <h3>在這幽美的山谷間,到處都是大塊的巖石,遠處小山丘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鴿子洞。</h3> <h3>近處鴿子滿地。</h3> <h3>樹上掛滿了藍眼睛和葫蘆以保平安。</h3> <h3>土耳其人把這里稱之為露天博物館是再貼切不過的了,這里的精靈煙中散布著30多個巖窟教堂及修道院,禮拜堂。照片中鳥巢般的洞穴無一不是歷史文化的產物。這里是從地球上能夠看到最像月球地貌的地方。</h3> <h3>凝視著怪異的地貌,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恍如于月球。</h3> <h3>烏奇薩要塞實際上只是千年以前,人們在一塊60米高的巨大巖石上開掘出的石堡,在這塊巨大巖石的表面,似繁星點點,排列著大小不一供人居住的洞穴。在卡帕多奇亞地區有很多這種類似的天然城堡地貌,烏奇薩是“第三個堡壘”的意思。</h3> <h3>駱駝巖。</h3> <h3>酷似一群臥地的駱駝整齊地排列在此。</h3> <h3>獵人谷</h3> <h3>讓人耳目一新的洞穴酒店。</h3> <h3>酒店外的風光。夕陽西下,彩霞像一條金色的腰帶纏繞在天邊。</h3> <h3>夜幕降臨,酒店燈火闌珊,美輪美奐。</h3> <h3>凌晨3:45出發,約半小時車程后來到熱氣球升空地,夜幕下,準備工作繁忙而有序的進行著。</h3> <h3>5點多一切就緒,我們連滾帶爬的翻進1米多高,能乘30人的大竹筐里,熱氣球徐徐上升。</h3> <h3>之前怕高空風大,怕冷,怕不安全……一切的一切都多慮了。沒有一絲風,3-5分鐘一次的點火??把身體烤的暖暖的,卡帕多奇亞把它那千奇百怪的地形地貌毫無保留的展顯在我們腳下。氣球四平八穩的遨游在天際,放眼望去幾百只氣球在天空中漫步,震撼!壯觀!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覓。</h3> <h3>太陽瞬間讓山川充滿光輝。一直以為只要能坐上熱氣球,就一定能看見日出,就一定能看清這奇異的地貌 ,其實錯了,領隊小姑娘告訴我,能坐上熱氣球是運氣,能清楚的看到腳下地貌更是運氣,能看見日出那又是怎樣的福氣喲!</h3> <h3>一小時后,熱氣球緩緩地降落在這片草地上。</h3> <h3>身披朝霞舉杯慶凱旋。卡帕多奇亞,我見證了你的神奇,你的多姿,你的美麗,一生一次,此生無憾!</h3> <h3>圖茲湖位于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是土耳其內陸最大咸水湖,全國百分之七十的食用鹽來自于此。這里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火烈鳥繁殖保護區。</h3> <h3>鹽湖因季節不同而變換著顏色,我們沒見著潔白如玉的鹽湖美景,卻見到了這粉紅色的天空之境,別有一番韻味,足矣。</h3> <h3>彩色的圖茲湖,驚艷的圖茲湖。</h3> <h3>土耳其國父紀念館的全貌。紀念館廣場非常寬廣,由氣勢雄偉的回廊環繞。</h3> <h3>每天來這里參觀的人絡繹不絕</h3> <h3>游覽時正遇安卡拉大學學生畢業典禮在此舉行。</h3> <h3>國父紀念館建于安卡拉市,為了紀念土耳其共和國創始人凱末爾而建。是一座茶色石建筑物,墻上刻有凱末爾勸勉民眾的文字,內殿有凱末爾的黑色大理石墓碑,顯得莊重肅穆。</h3> <h3>莊嚴肅穆的換崗儀式引來無數觀眾駐足觀望 ,但他們左手左腳的行走步伐卻讓人忍俊不住。</h3> <h3>紀念館的正前方就是這個有幾百米長的大回廊,回廊建有博物館,詳細介紹了土耳其共和國在國父帶領下建國的整個過程,在這里可以看到阿塔圖爾克的肖像畫,各國政要曾經贈送的禮物,阿塔圖爾克生前用過的物品等。?</h3><h3><br></h3> <h3>熱情的土耳其人邀我合影留念。</h3> <h3>在榮耀廳的右方是262米的石獅大道,24只分列道路兩側的石獅,寓意著權勢和力量。大道兩旁花壇內的各色鮮花,是象征著土耳其人民的幸福安康。在雄獅大道的兩旁,是蒼勁高聳的松柏。</h3> <h3>大道兩邊站崗的士兵。</h3> <h3>在獅子大道的盡頭還建有二個塔屋,一座是“自由塔”,內部陳列著整個陵墓景區的圖解,另一座是“獨立塔”,里面陳列著陵墓的建筑資料及凱末爾喪禮的照片。塔屋前的三男、三女雕像,代表著土耳其的各族人民對他們國父的緬懷。</h3> <h3>大門外,遠處的地上鑲嵌著用鮮花和綠葉編制的土耳其國旗。這是我們旅行的最后一站。再見了土耳其!揮揮手轉身而去。唯有那特洛伊木馬屠城的戰爭、以弗所蕩氣回腸的廢墟之美、驚艷了千年的棉花堡和那卡帕多奇亞精靈古怪的奇石怪峰讓人銘記于心,回味無窮……。</h3> <p class="ql-block">悠悠行旅中,前后往返六次在多哈轉機,卡塔爾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多哈機場是卡塔爾航空的樞紐港,整個機場給人一種土豪國的感覺,最著名的應該是候機廳的這個燈罩大熊了。這次因轉機時間太緊,匆匆而過,未能與大燈罩熊蒙面,只有與此小熊合影,也算是到此打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华县|
二手房|
旌德县|
台州市|
宁晋县|
龙游县|
盐城市|
卓资县|
莱芜市|
开化县|
庄浪县|
来凤县|
右玉县|
什邡市|
香港
|
武功县|
邵东县|
常熟市|
丽江市|
漳州市|
高邮市|
河北区|
杭锦后旗|
金阳县|
沧源|
交口县|
平原县|
绿春县|
乌恰县|
开鲁县|
密山市|
嘉荫县|
沾化县|
南城县|
竹山县|
玉林市|
绥江县|
萨嘎县|
资中县|
清新县|
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