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他們長眠在這里......

疾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圖文 疾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在莫斯科旅游時一段難忘的插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莫斯科街頭閑逛,一尊石雕吸引住我,便停下了腳步。</p><p class="ql-block">“新圣女公墓每一座石雕都比這漂亮”</p><p class="ql-block">正是導游的這句話,促成了這次的10歐元的自費游,但帶給我的震撼和收獲卻是無價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圣女公墓位于莫斯科郊外,這里安葬著26000個俄羅斯各個歷史時期名人的尸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些雕工精細、形態極富創意的墓雕,我不斷按下快門,想盡多地留下這些藝術品。跟隨著導游的講解,我的感覺漸漸發生了變化,新圣女公墓不僅是告別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讀歷史、凈化靈魂的教堂,也是一座露天的雕塑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遺憾我不懂俄語,看不懂碑文。我只能從導游的口中和后來的資料查找中了解到一些長眠在這里的人……</p> <h3><br></h3><h3>前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葬在這里。在蘇聯的歷任最高領導人當中,唯獨赫魯曉夫沒有被安葬在紅場,對于外界這始終是個謎團。 <br><br>赫魯曉夫的墓碑是由黑白花崗巖交織而成的現代抽象作品。這里面藏著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br><br>赫魯曉夫在一次參觀時,對蘇聯最有名的現代派雕塑家涅伊茲維斯內作品的評價竟是“驢尾巴甩出來的東西也比涅伊茲維斯內的作品強。” <br><br>“赫魯曉夫同志,您不懂雕塑,不能這樣評價。”涅伊茲維斯內當時做了反駁。<br><br>赫魯曉夫聽后勃然大怒:<br><br>“我當礦工時,你可以說我不懂雕塑;我當部長時你也可以說我不懂雕塑。我當中央第一書記了,你們還能說我不懂雕塑嗎?”<br><br>沒有人再敢還嘴。<br><br>下臺后的赫魯曉夫意識到自己當權時的專橫,他留下“請涅伊茲維斯內為赫魯曉夫雕刻墓碑”的遺愿。<br><br>涅伊茲維斯內創作的墓碑由黑白兩色的花崗石幾何交叉在一起,赫魯曉夫的頭像就夾在黑白幾何體的中間。我猜測,是不是雕塑家用黑白兩色交錯的花崗石來表現赫魯曉夫個性和功過的雙重性?而赫魯曉夫的頭顱從花崗石中探出來,正微笑著傾聽后人對自己的評價? <br><br>還有一件有趣的事:40年前將赫魯曉夫趕下臺的波德戈爾內竟和他同葬在這個公墓里。</h3> <h3><br></h3><h3>俄羅斯聯邦首位總統葉利欽因心臟病去世,葬在新圣女公墓。葉利欽去世一年后,由著名的雕塑家格奧爾吉·弗蘭古良設計的葉利欽的墓碑終于制作完成,并在當天安放。普京和梅德韋杰夫親自前往參加了墓碑安放儀式。<br><br>葉利欽的墓碑十分奇特,雕塑家的解釋是“這應該是新俄羅斯的象征,正因為有了葉利欽才有了俄羅斯現在的國旗。”<br>三色國旗墓雕的材料來自三個不同的國家。</h3> <h3></h3><h3><br></h3><h3>家里一本“卓婭和舒拉的故事”伴隨我度過了童年和少年,蘇聯電影“丹娘”我至今記憶猶新。今天我來到了他們長眠的地方。</h3><h3><br>卓婭的墓雕是用寫實手法表現年僅17歲的卓婭被德軍絞死時的情景。那裸露的乳房和殘缺的乳頭,任何人看了都會為之震撼,為之動容。</h3> <h3></h3><h3><br></h3><h3>卓婭的弟弟——舒拉,他躺在姐姐的對面。</h3><h3><br>姐姐就義后,舒拉接過姐姐的槍,作為坦克兵指揮員參加了衛國戰爭,并獲得一級勛章和紅旗勛章,在德軍潰敗前一個月蘇拉在戰斗中不幸犧牲。</h3><h3>(右側是母親的墓碑)</h3> <h3></h3><h3><br></h3><h3>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人們記住了保爾.柯察金和他的名言——<br>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h3><h3><br>保爾的原型就是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作者臨終前的一刻,被雕塑家永遠地定格在了圣女公墓墓碑的石板上。他微微抬起飽受病痛折磨的身體,一只手放在書稿上,眼睛凝視著遠方。他的下方放著他戎馬生涯時的軍帽和馬刀。</h3> <h3><br></h3><h3><br></h3><h3>王明和他的妻子孟慶樹,可能是新圣女公墓里僅有的中國人。</h3><h3><br>王明是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的重要人物,與前蘇聯有著不解的淵源。我至今對“ZQJH主義”這頂帽子有些疑慮。文革前王明脫身前往蘇聯“治病”,躲過了那場劫難。<br></h3> <h3></h3><h3><br></h3><h3>王明的夫人,這個被青年時代的王明精心追求到手的出身富貴但投身革命的端莊中國女性,就安葬在丈夫斜對面,身著中山裝的王明看著對面的妻子,夫妻二人在天堂里相互守望。</h3><h3>(與夫人同墓的還有他們的女兒王芳。注意石碑上的兩塊牌子。)</h3> <h3></h3><h3><br></h3><h3>蘇聯飛機設計師圖別列夫之墓。他獨立完成了整個圖154飛機的全部設計工作。</h3><h3>那三角形的墓碑造型是什么寓意呢?是機翼還是……</h3><h3>設計師下垂的目光意味著什么呢?</h3> <h3></h3><h3><br></h3><h3>一只翩翩起舞的小天鵝定格在一塊潔白的大理石上面,這就是俄羅斯芭蕾舞王后烏蘭諾娃的墓碑,她那微微閉合的羞澀目光令人難忘。</h3> <h3></h3><h3><br></h3><h3>馬戲創始人,憨態可掬、抽著雪茄的優利·尼庫林悠然坐著,與他忠實的朋友(那只小狗),生死不離。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去世的當天,他的狗也在同一天跟他而去。</h3> <h3></h3><h3><br></h3><h3>寫出“死魂靈”、“欽差大臣”等傳世名作的大文豪果戈理的墓碑是他的半身雕像。可墓碑下卻是他沒有頭顱的軀體。<br>果戈理的墓地在移至新圣女公墓時才發現,他的頭顱早已被崇拜他的戲劇家巴赫魯作為珍寶盜走,頭顱雖被追回,后來又不幸失蹤。</h3> <h3><br></h3><h3>果戈里的墓雕經歷了十字架造型——胸像——十字架造型的來回折騰,一言難盡。(下圖來源于網絡)</h3> <h3></h3><h3><br></h3><h3>在這里,果戈理的鄰居是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巨匠契可夫。他的“變色龍”、“套中人”已是俄羅斯文學寶庫中的珍寶。<br>契可夫語言的魅力和知足常樂的心態可以從他下面的話中略見一斑——<br>要是你的手指扎進了一根刺,你應該說:挺好!多虧這根刺沒有扎進眼睛里;<br>要是你挨了一頓棍子,你應該樂的蹦起來說:看!我多幸運,人家總算沒有拿帶刺的棒子打我;<br>要是你心愛的人背叛了你,你應該感到萬分慶幸,慶幸他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祖國!&nbsp;</h3> <h3></h3><h3><br></h3><h3>夏里亞賓,俄羅斯最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被譽為世界男低音歌王,他的歌聲讓托爾斯泰感動流淚,生前卻被迫流亡國外,直到他去世后才從巴黎遷葬到新圣女公墓。夏里亞賓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br>夏里亞賓的墓雕是著名雕塑家葉里茨基的作品。</h3> <h3></h3><h3><br></h3><h3>斯大林的二任妻子阿利盧耶娃也葬在這里,她的墓雕由意大利卡里亞茨大理石制成,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h3><h3>蘇聯十月革命十五周年紀念日那天,阿利盧耶娃對著自己開槍,時年31歲!</h3><div>阿利盧耶娃不顧家人反對,追求大自己22歲的斯大林,卻因無法忍受性情暴躁大男子主義而自殺。這個“被革命吃掉的女兒”,有些可憐。<br><h3>那只扼住了她的脖子的手意味著什么呢……</h3></div> <h3></h3><h3><br></h3><h3>戈爾巴喬夫的妻子戈爾巴喬娃,銅塑的雕像讓她在世時的美貌在這里延續著。</h3><h3>戈爾巴喬娃是蘇聯首位走向公眾的****,為蘇聯的婦女奠定了新一代的典范。她的表現頗受西方世界好評。&nbsp;</h3> <h3></h3><h3><br></h3><h3>葛羅米柯,蘇聯外交部長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他從來不明顯地依隨任何特定的政治路線或政治派別。他的凸凹人的雕塑意味深長。</h3> <h3></h3><h3><br></h3><h3>列維塔,一個播音員。<br>在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時的13人斬首名單中,第一名是斯大林,第二名就是列維坦。他的聲音,就是扔向敵軍的精神原子彈!<br>列維塔用自己的聲音為戰勝法西斯做出了貢獻,被蘇聯政府授予“功勛播音員”稱號。<br></h3> <h3><br></h3><h3><br></h3><h3>列別德,葉利欽時代的風云人物。他輔佐葉利欽得以連任總統,也隨即進入克里姆林宮與葉利欽共事。后因兩人政見不同,被逐回西伯利亞當州長。<br>列別德因直升飛機失事而去世。<br></h3> <h3><br></h3><h3>莫斯科保衛戰三英雄:多瓦托爾少將、飛行員塔拉里欣中尉、潘菲洛夫·伊萬·瓦西里耶維奇少將。</h3> <h3><br></h3><h3>阿.托爾斯泰 蘇聯作家</h3><div>他的代表作是長篇小說《苦難的歷程》三部曲(兩姊妹、一九一八年、陰暗的早晨),我們可能更熟悉他的童話故事《狼和小羊》:“小羊乖乖,把門開開,媽媽回家,帶來鮮奶……”<br></div><div>注意:他是小托爾斯泰,而不是名氣更大的列夫.托爾斯泰(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div> <h3><br></h3><h3>人民藝術家、流行音樂家、著名的主持人一鮑里斯?布魯諾夫</h3> <h3><br></h3><h3>弗拉基米爾.伊萬諾維奇.彼爾諾德斯基:蘇聯科學院院士。</h3> <h3><br></h3><h3>奧卡·伊萬諾維奇·戈羅多維科夫上將,二戰時任蘇聯紅軍騎兵總監,率領蒙古騎兵從黑海打進柏林。大胡子是他的特征,蒙古是他的血統。</h3> <h3><br></h3><h3>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夫娜·福爾采娃</h3><h3>蘇聯第一個進入中央政治局的女性。60年代開始任文化部長,主宰蘇聯文藝界14年。也許是命運把紡織女工出身她地位抬得太高,雖然她處于眾多男人的包圍之中,但她的內心是孤獨的。在工作中男人們對她俯首聽命,而在生活中那些男人則不同了。福爾采娃具有對一切事物過于放在心上的特點——不論是自己仕途的升遷,還是個人私事。因此,她曾飲用過量的烈性酒,企圖自殺。但她的突然死亡至今仍是未解之謎。<br></h3><h3><br></h3> <h3><br></h3><h3>手拿樂譜的伊薩克·奧西波維奇·杜那耶夫斯基&nbsp;</h3><h3>蘇聯著名作曲家、俄羅斯聯邦人民藝術家、蘇聯國家文藝獎獲得者。</h3><h3>從20世紀30年代起到50年代他寫過不少輕歌劇,其中最著名的是《金色的山谷》、《自由的風》和《白色的金合歡》。可中國的老人只熟悉她的歌曲《紅莓花兒開》。</h3> <h3><br></h3><h3>福明——俄羅斯著名建筑師,建筑史學家,彼得堡新古典主義建筑學派的領軍人物。<br></h3> <h3><br></h3><h3><br></h3><h3><br></h3><h3>墓碑實在太多太多......</h3> <h3><br></h3><h3><br></h3><h3>蘇聯解體后,新圣女公墓日益面臨著經費和場地的困難。<br>一些俄羅斯新貴表示愿意捐助,但卻以生后葬在這里為條件。這個條件遭到了俄羅斯民眾的強烈反對。</h3><h3><br>俄羅斯人民不允許任何人玷污他們心目中的這塊圣地!</h3> <h3></h3><h3><br></h3><h3><b><br></b></h3><h3><b>墓雕補遺</b></h3><h3><b><br></b></h3><h3>【他們長眠在這里】,一篇普通的美篇,沒有設精,沒有上首頁。在半個月里,閱讀量突破了20萬!</h3><h3>我很意外,很高興,也很感動!</h3><h3>我準備用【墓雕補遺】這個欄目繼續收集新圣女公墓墓雕在網上的照片。我再讓這些照片成為藝術品,并寫出墓雕后面主人的故事......</h3><h3>我希望盡可能多的將蘇聯的墓園文化呈現給大家。</h3><h3> 疾舟 2019.6.12</h3><h3><br></h3><h3><br></h3><h3>坦克炮設計師拉夫里洛維奇</h3><h3>他設計的穿甲炮彈可以穿透100毫米厚的鋼板。于是,雕塑家就將他的墓碑設計成一塊厚度為100毫米的彎曲鋼板的形狀,而墓碑上的三個彈孔,生動形象地展示了穿甲炮彈的威力。</h3> <p></p><p>世界著名的米格戰斗機設計者阿爾喬姆·伊萬諾維奇·米高揚</p><p>墓碑上一架米格戰斗機直沖云霄!</p> <h3><br></h3><h3>馬雅可夫斯基&nbsp; 蘇聯時期著名革命詩人。</h3><h3>他的諷刺詩《開會迷》諷刺了當時的官僚作風。著名的長詩《列寧》則熱情的謳歌了偉大領袖的光輝一生。</h3><h3>30年代的蘇聯政治派系斗爭嚴重,馬雅可夫斯基受政治派別打擊,再加上愛情受挫,于1930年開槍自殺。</h3> <h3><br></h3><h3>波克雷什金:蘇聯英雄。<br>  從衛國戰爭開始到結束的四年中,他參加空戰156次,共擊落德軍飛機59架,成為令德軍聞風喪膽的空中雄鷹。蘇聯最高統帥部于1944年8月9日,第三次授予他蘇聯英雄的稱號,使他成為了蘇聯歷史上,首位三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人(第二個獲此殊榮的是三軍元帥朱可夫)。<br></h3><h3>波克雷什金于1985年11月3日去世,享年72歲。按照他的地位和職務,蘇共中央決定把他的骨灰,保存在克里姆林宮宮墻之下。但他的夫人瑪麗亞卻說,波克雷什金希望和自己的眾多戰友們在一起。這位英雄的骨灰終于得以和戰友們團聚,安息這片寧靜的公墓里。<br></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少莫斯科地接說這是柴可夫斯基的墓地。其實這是他的哥哥,一位鐵路工程師安息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音樂大師柴可夫斯基安葬在圣彼得堡,他的墓雕非同凡響!(見下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蘇聯人民演員,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瑪麗娜.拉契妮娜之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俄羅斯著名女歌唱家柳德米拉·澤金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著名數學家伊凡.彼得羅夫斯基</p><p class="ql-block">墓碑上的那道數學難題據說很多中國學生都試圖求解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納斯塔斯·伊凡諾維奇·米高揚,亞美尼亞人,衛國戰爭期間任蘇聯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戰后歷任部長會議副主席、第一副主席等職,三朝元老式人物,蘇聯政治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蘇聯二戰時期因保護重要機密文件而墜機犧牲的幾名飛行員的集體墓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格·卡捷列尼科夫,他是空降兵傘兵包的發明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尼諾夫·列阿尼德·謝梅科維奇是俄羅斯最偉大的婦產科醫生(產科之父),社會主義勞動英雄。</p><p class="ql-block">針對二戰后俄羅斯人員傷亡慘重、人口急劇下降的現狀,他提出了鼓勵多生多育的國略,建議國家獎勵“英雄母親”,以大幅提高人口數量。</p><p class="ql-block">謝梅科維奇接生醫術高超,不管多可怕的難產,到他手里都迎刃而解。一生共接生了3萬多個新生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衛.奧伊斯特拉赫,前蘇聯著名的小提琴家,被譽為“莫斯科的帕格尼尼”,獲得“蘇聯人民演員”稱號和斯大林、列寧獎金。1939年起大衛.奧伊斯特拉赫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的學生中,有現已聞名于世的小提琴家伊·奧依斯特拉赫(其子)、維·皮卡依曾、斯尼特科夫斯基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著名戲劇理論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著名演員、導演,戲劇教育家和理論家,舞臺藝術改革家。我國藝術界稱之為“斯坦尼” </p><p class="ql-block">他的墓碑,十字架、幕布、海鷗,意味深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蘇聯外科醫生巴庫列夫 他的雙手捧起一個心臟,他的一生都在拯救生命!</p> <h3><br></h3><h3>亞歷山德羅維奇·法捷耶夫 蘇聯著名作家、無產階級文學的主要倡導者和理論家。1956年自殺身亡。他的“青年近衛軍”是我們最為熟知的作品。</h3> <h3><br></h3><h3>列昂尼德·亞歷山德羅維奇·戈沃羅夫 1944年蘇聯元帥,1945年蘇聯英雄,具有出類拔萃的最強的組織能力,是公認的運用炮兵的大師。</h3><h3>他的能力在2002年俄羅斯軍事學院的評定中在20個戰略性領導人,位居野戰三駕馬車(朱可夫、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和華西列夫斯基、馬利諾夫斯基之后排第6。戰后出任防空軍司令直至逝世。</h3> <h3><br></h3><h3>帕維爾·謝苗諾維奇·雷巴爾科 蘇聯軍事首長,近衛坦克第三集團軍司令,突擊柏林的先鋒,裝甲坦克兵元帥(1945),兩次獲蘇聯英雄。</h3> <h3><br></h3><h3>喀秋莎火箭炮,這個用俄羅斯女人葉卡捷琳娜的愛稱命名的武器,我們應該很熟悉了。他的發明人就是利昂契夫!。</h3> <h3><br></h3><h3>柳德米拉·古爾琴柯&nbsp; 俄羅斯的“夢露”。&nbsp; &nbsp;在她近半個世紀的演藝生涯里,拍過80多部影片 中國觀眾熟悉的電影 “兩個人的車站”就是她表演藝術的頂峰之作。</h3> <h3><br></h3><h3>雕塑家馬尼采爾&nbsp; 讓他最心愛的東西伴他永生,馬尼采爾應該滿意吧?</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索比諾夫 一只垂死的白天鵝,是歌唱家靈魂的化身,她用生命的最后時刻歌唱。</p> <h3><br></h3><h3>肖斯塔科維奇<br>肖斯塔科維奇 蘇聯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紀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他的第七C大調《列寧格勒》交響曲(OP.60)堪稱是世界音樂史上的一大傳奇——<br>1942年8月9日,德國人認為列寧格勒已經唾手可得,甚至德軍司令部已經為他們的軍官,分送了在列寧格勒阿斯托里亞大酒店,參加慶功宴的請柬。<br>但是那一天,酒店沒舉行德國人的慶功宴,取而代之的是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列寧格勒交響曲》的首演。在戰火和硝煙中,盡管當時列寧格勒廣播樂團,只剩下指揮和15名團員。其余的人,不是被餓死或凍死,就是受傷躺在醫院里,再就是上了前線打仗,但人們還是采取了各種手段來克服困難。樂團在全市征集臨時樂手,空軍為樂團運來了總譜。<br>為了使演出正常進行,蘇聯紅軍先以強大密集的火力將敵炮打啞,隨后這部表現憤怒與反抗的交響巨作,便在戰火聲中奏響。音樂象山洪暴發一樣淹沒了整個城市,人們從街上、從掩體里、從住所里聚集到廣播擴音器前,傾聽著英雄的樂章。肖斯塔科維奇的列寧格勒交響曲,響徹在陰霾密布的城市上空,支撐人們戰斗到最后一刻。<br>為了鼓舞全世界反法斯戰斗的信心,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交響曲總譜,被拍攝成微型膠片,通過軍用飛機飛越伊朗、北非、南美,最后運抵美國。這次音樂會演出的實況,由美國全國和南美成百家的廣播電臺同時轉播,影響涉及到了整個西半球。僅1942至1943這一個年度,肖斯塔科維奇的這部交響曲,就在美國演出了62場之多。<br>如今,肖斯塔科維奇靜靜地躺在了新圣女公墓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墓碑上只留下簡單的幾個音符。<br></h3> <h3><br></h3><h3>小英雄納佳&nbsp;</h3><h3>小納佳的父母被德軍所殺,和她哥哥相依為命,哥哥打零工她挖野菜度日。一次她采蘑菇的時候被德軍抓住,讓她帶路,她將德軍帶入了沼澤地,逃跑時被德軍殺害,年僅8歲!</h3><h3>雕塑前是他哥哥的墓碑。他給普京寫了一封信,說自己是一個普通人,乞求普京總統讓他葬于新圣女公墓,因為他的妹妹在里面,生前沒有保護好妹妹,乞求給他一點點地方,讓他陪在妹妹身旁…… ,</h3><h3>納佳就是俄羅斯的“王二小”。<br></h3> <h3><br></h3><h3>蘇聯戰斗英雄,殲擊機駕駛員波普科夫</h3><h3>紀念碑上鐫刻著“我們要活下去”——這是波普科夫駕駛被擊中的戰機沖向敵人時說的最后一句話。</h3> <h3><br></h3><h3>朝鮮戰爭期間蘇聯王牌飛行員蘇佳金。<br>1995 年 3 月 21 日,俄羅斯 《 紅星報 》 刊登了一篇題為 《 噴氣式飛機之戰的王牌飛行員 》 的文章,披露了下述戰況:<br>真正的噴氣式飛機之戰,是 50 年代初在朝鮮展開的。一方是美國同其盟國的飛行員,另一方是蘇聯、中國和***的飛行員,他們在空中展開了激烈的戰斗,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噴氣式飛機米格-15 和 F- 86 (佩刀式)。<br>從 1951 年 6 月 17 日至 1952 年 2 月 2 日,蘇佳金戰斗飛行 149 次,參加空戰 66 次,親手擊落敵機 22 架,這是朝鮮戰爭中的最高紀錄。他打下的飛機有: 15 架 F-86 佩刀式、 2 架 F-80 流星式、 3 架 F- 84 雷電式和 2 架格羅斯特流星式。<br></h3> <h3><br></h3><h3>特立季亞科夫,俄羅斯藝術博物館-國立特立季亞科夫畫廊的創始者。</h3><h3>作為富商的他能進入這塊墓地,有點意外。但是,他在莫斯科河畔創立了特列季亞科夫畫廊,后來成為俄羅斯著名的藝術品博物館。他將價值5億USD的6萬件藏品全部捐給國家!其中堪稱瑰寶的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俄巡回展覽畫派大師的作品。如:列維坦的《在伏爾加河上》,彼羅夫的《三套車》、《睡覺的孩子》,阿爾希波夫的《洗衣婦》,希什金的《橡膠樹邊》,馬克西莫夫的《薩沙——拖拉機手》,列賓的《伏爾加纖夫》等名畫。<br></h3> <h3><br></h3><h3>電影【鄉村女教師】主角扮演者,薇拉.馬列茨卡婭的墓地。她塑造的鄉村女教師形象影響了一代人。</h3> <h3><br></h3><h3>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波塔波夫少將,西南方面軍第5集團軍司令員。在基輔保衛戰中身負重傷,被俘殉難。</h3> <h3><br></h3><h3>馬卡連柯,蘇聯教育家、作家。1920年起全力從事流浪兒童和少年違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先后領導創辦高爾基工學團和捷爾任斯基公社,主張學校應該培育有責任感和榮譽感、遵守紀律的社會成員。主要作品有《教育詩》等。<br>墓雕里的孩子仰望著這位教育家,意味深長。<br></h3> <h3><br></h3><h3>維·米·莫洛托夫 斯大林的親密戰友和堅定的支持者,斯大林領導班子的二號人物。<br>莫洛托夫對蘇共二十大的反斯大林政策有不同的意見,被打為“反黨集團”頭目,降為駐蒙古大使,1964年甚至被開除黨籍,勒令退休。1984年恢復黨籍,1986年去世。<br></h3> <h3><br></h3><h3>布爾加寧, 和莫洛托夫一樣,也是中國老人熟悉的名字。<br>蘇聯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斯大林逝世后擔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1958年,赫魯曉夫指責他參與了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馬林科夫反黨集團,撤消了他的部長會議主席職務。<br></h3> <h3><br></h3><h3>蘇聯通信兵元帥阿列克謝·伊萬諾維奇·列昂諾夫</h3> <h3>伊戈爾·莫伊謝耶夫 蘇聯舞蹈編導大師,蘇聯人民演員、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巴黎舞蹈研究院授予他名譽院士學位。<br>莫伊謝耶夫享譽世界,有“民間舞蹈之王”稱號。他把民間舞蹈與經典芭蕾完美融合,使民間舞蹈成為舞蹈學一個重要分支。他的舞蹈大膽加入希臘瑟塔基舞、美國方塊舞和搖滾舞等多種元素,博得全世界觀眾喝彩。他還被認為是在舞蹈中融入雜技元素的開創者。<br>墓雕上的舞者是莫伊謝耶夫編舞中的角色。<br></h3> <h3><br></h3><h3>蘇聯著名的飛機設計師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波里卡爾波夫。對這樣的創意墓雕設計,任何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h3> <h3><br></h3><h3>歌劇演員 尼古拉耶娃</h3> <h3><br></h3><h3>尤里. 尼古拉耶維奇.祖科夫 英雄飛行員,犧牲時年僅22歲。授蘇聯英雄稱號,獲得列寧勛章。<br>父母的墓碑在英雄的下方兩側。帶著無盡的思念與哀傷的父母終于在天堂與兒子相見。<br></h3> <h3><br></h3><h3>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 著名演員、導演。被授予"蘇聯人民演員"稱號,獲得列寧勛章、十月革命勛章……<br>他參演的《戰爭與和平》是他演藝生涯的里程碑;《等待星期一》中他扮演的中學校長形像成為當時教育界人士的效仿的楷模;《春天的十七個瞬間》開創了"電視連續劇"形式;他刻畫了英勇的蘇聯偵察員形象,成為中國觀眾家喻戶曉的特工英雄。<br>普京曾坦承,他當年投身前蘇聯特工機關並在東德工作多年,是受了《春天的十七個瞬間》的很大影響。吉洪諾夫的墓也是普京自己出資20萬盧布為他修?的。<br></h3> <h3><br></h3><h3>亞歷山大·阿列克謝耶夫·伊萬諾維奇,俄羅斯歌劇歌手,抒情男高音。</h3><h3>墓碑頂部的樂句,是柴可夫斯基作曲、普希金的著名歌劇【尤金·奧涅金】。這也是伊萬諾維奇一的成名曲。</h3> <h3><br></h3><h3>鮑里斯·利沃維奇·瓦西里耶夫 前蘇聯當代著名作家。他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說《這里的黎明靜悄悄》。<br>我看過根據這篇小說改編的蘇聯電影。一群年輕的紅軍女兵相繼戰死,觀影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br></h3> <p></p><p>武器設計專家 卡爾梅柯夫<br></p> <h3><br></h3><h3>水利專家岡得洛夫,設計師匠心獨運,讓他的頭像聳立在河水奔流的建筑大壩上。</h3> <h3><br></h3><h3>阿·施擔菲爾德&nbsp; 蘇聯宇航學奠基人</h3> <h3><br></h3><h3>芭蕾舞演員葉·馬克西莫娃,為什么僅用一塊沒有雕飾的大石頭做墓碑呢?</h3> <p></p><p>著名化學家 亞歷山大-尼斯米亞洛夫,曾任莫斯科大學校長;擔任蘇聯科學院院長十年。<br></p> <h3><br></h3><h3>電影演員亞·薩沃維納</h3> <h3><br></h3><h3>物理學家奧扎列維奇.金 茨堡</h3> <h3><br></h3><h3>數學家弗拉基米爾·阿落德</h3> <h3><br></h3><h3>飛機設計師米哈伊爾.希莫諾夫</h3> <h3><br></h3><h3>火劍專家切爾托克·鮑里斯</h3> <h3></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百度百科</font></b></h3><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Новодевичье Кладбище),是各國游客最愛去的地方,許多曾經對俄羅斯歷史發展進程中起過推動作用的名人都長眠于此。墓主的靈魂與墓碑的藝術巧妙結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羅斯墓園文化。</h3><h3><br><b>公墓介紹</b><br>始建于16世紀的新圣母公墓位于莫斯科城的西南部,起初是教會上層人物和貴族的安息之地。據說,當時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婭公主在這里被囚并葬身于此,因此,有些中國人干脆就把它叫做“俄羅斯的公主墳”。到19世紀,新圣女公墓才成為俄羅斯著名知識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歸宿。該公墓占地7.5公頃,埋葬著2.6萬多位俄羅斯各個歷史時期的名人,是歐洲三大公墓之一。</h3><h3><br><b>前言</b><br>2005年是前蘇聯解體后的第14年。俄羅斯人飽嘗了從一個超級大國解體的痛苦,車臣戰爭的硝煙,以及恐怖分子的血腥屠殺之后,在這個在貧富差距懸殊的冰雪之國,每一個俄羅斯百姓,都感到了生存的嚴峻和痛苦。在冰冷而忙碌的現實里,他們如何來撫慰自己受傷的心靈,他們的精神家園又在哪里呢?<br>在莫斯科郊外有一個新圣女公墓,埋葬了俄羅斯民族歷代的精英和驕傲。每天都會有大批的莫斯科市民來到這里,似乎只要在這里停留片刻,那些緊縮的心靈就會得到舒展和放松,平淡無奇的生活又會重新燃起希望的燭光。這里似乎有種魔力,引著一代代人前來朝拜。面對這塊神奇的墓地,我們產生了走進并探訪的沖動。</h3><h3><br><b>墓園雕塑</b><br>新圣女公墓飽含著濃厚的文化韻味,墓主的靈魂與墓碑的藝術巧妙結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羅斯墓園文化。新圣女公墓陳列了俄羅斯的整個歷史,每個墓碑都仿佛是歷史的一頁,而公墓的雕塑又各具特色,是整個俄羅斯雕塑藝術發展的縮影。 [1] <br>名人生前都會找到自己最中意的雕塑家,為自己雕刻一尊最能體現本人歷史價值的作品。世界著名的米格戰斗機設計者阿爾喬姆·伊萬諾維奇·米高揚的墓碑,設計的非常簡潔。一架插入云霄的米格戰斗機,清楚的反映了米高揚畢生的理想和追求。<br>河水順著堤壩奔流而下,形象地反映了岡得洛夫,為俄羅斯水電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br>坦克炮的設計師拉夫里洛維奇,他的墓碑更有特點。由于他設計的穿甲炮彈,可以穿透100厘米厚的鋼板。雕塑家就將他的墓碑設計成,一塊厚度為100厘米的彎曲鋼板的形狀,而墓碑上的三個彈孔,則形象地向后人炫耀著,這位武器專家研制的炮彈,威力是多么的巨大。<br>蘇聯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索比諾夫去世后,女雕刻家薇拉·伊格娜吉耶芙娜·穆希娜對他墓碑的設計,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終于,一只垂死的天鵝形象,震撼了所有前來參觀的游客。這只美麗的天鵝,成為了索比諾夫靈魂的化身。<br>這座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公墓,飽含著濃厚的俄國文化韻味。墓主的人格身份與墓碑雕塑的巧妙結合,使全世界來參觀的游客,總是給予無盡的驚嘆與贊美 。</h3><h3><br></h3><h3><b>公墓危機</b><br>蘇聯解體后國家撥款急劇減少,新圣女公墓也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這里的土地已將近飽和,沒有更多地方可以埋葬新去世的名人了。現在許多富有的俄羅斯新貴,想通過捐助巨款,使自己也能埋在新圣女公墓。這種想法遭到了幾乎全體國民的反對,俄羅斯人不允許金錢玷污這塊圣地。</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浦区| 敖汉旗| 资溪县| 商丘市| 福海县| 衡山县| 尼木县| 天长市| 五指山市| 和田市| 鄂尔多斯市| 阿克苏市| 和平区| 延寿县| 临泉县| 凤城市| 宁德市| 上饶市| 兰溪市| 富阳市| 桦川县| 锦州市| 双江| 呼和浩特市| 铜川市| 玛沁县| 大姚县| 蒙城县| 青龙| 临夏市| 成都市| 西充县| 安阳县| 兴化市| 永寿县| 北碚区| 莱阳市| 墨玉县| 丰城市| 图木舒克市| 尚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