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望著祖國的版圖,我把目光投向了山西、陜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三千年中國看陜西。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在這里變遷、積淀,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這里有著眾多的名勝古跡以及壯麗的旅游景點。請跟隨我的鏡頭走進山西……</h3> <h3>懸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境內的翠屏山半山腰的內凹處,寺內最高處距離谷底90余米。寺廟的正上方的山體被開鑿出一條天溝,用以避免更高處的山體出現落石砸到寺體。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h3> <h3>遠望懸空寺,像一副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h3> <h3>該寺現存建筑均為明清時期重建,整座寺廟建于翠峰山的半山腰上,依靠27根木梁支撐全部寺廟主要建筑,遠看形如懸在半空,故名懸空寺。整座寺廟共有40間房屋,為木質框架式結構,主體建筑之間由走廊和棧道相連。</h3> <h3>在整座寺廟的底部共埋有27根木質橫梁,直徑約為50厘米,這些木梁均曾被桐油浸泡,其中一端依靠榫卯結構固定在山體之中,另有一部分承接寺廟主體建筑,并從主體建筑下伸出1米左右以承接棧道部分。</h3> <h3>李白游覽懸空寺后寫下了“壯觀”二字,并在“壯”字右邊加了一點,喻為比“壯觀”還多一點。</h3> <h3>云岡石窟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h3> <h3>新建的博物館</h3> <h3>每一窟都有故事,曇曜五窟一心為著名。</h3> <h3>大同市街景</h3> <h3>團隊驢友們圍在一起用餐</h3> <h3>我們的午餐豐盛嗎?</h3> <h3>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h3> <h3>我們住宿的小院,有點電影喬家大院的感覺嗎?</h3> <h3>平遙古城的交通脈絡由縱橫交錯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構成。南大街為平遙古城的中軸線,北起東、西大街銜接處,南到大南門(迎熏門),以古市樓貫穿南北,街道兩旁,老字號與傳統名店鋪林立,是最為繁盛的傳統商業街,清朝時期南大街控制著全國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機構。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西大街,西起下西門(鳳儀門)、東和南大街北端相交,與東大街呈一條筆直貫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就誕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譽為“大清金融第一街”。東大街,東起下東門(親翰門)、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與西大街呈一條筆直貫通的主街。北大街,北起北門(拱極門)、南通西大街中部。</h3> <h3>平遙城墻,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由原“九里十八步”擴為“十二里八分四厘”(6.4公里),變夯土城垣為磚石城墻。明清兩代先后有二十五次維修,城墻平面呈方形,周長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頂寬3—5米,墻身素土夯實,外包青磚,內墻磚砌排水槽77個。墻頂外筑2米高的垛口墻(又稱擋馬墻)取孔子弟子、賢人之數,設垛口3000個,敵樓72座,內砌女兒墻。四隅角樓四座,東城墻上有點將臺,東南角城頂上筑奎星樓和文昌閣。</h3> <h3>“馬面”是城墻中向外突出的附著墩臺,因為它形體修長,如同馬的臉面,故稱?!榜R面”之設,既增強了墻體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衛戰中得以消除戰場的死角:一旦敵人兵臨城下,相鄰的馬面上的守夫可組織成交叉射擊網,讓來犯者左右受敵而一敗涂地。平遙城墻每隔60米-100米即有馬面一個,馬面上筑有瞭望敵情的樓櫓,稱“敵樓”。</h3> <h3>甕城,指建在城門外的小城,又叫月城,用以增強城池的防御能力。平遙古城的甕城城門與大城門的朝向多數呈90°夾角(南門和下東門除外),即便敵軍攻破了甕城城門,還有主城門防御,由于翁城內地方狹窄不易于展開大規模兵力進攻,延緩了敵軍的進攻速度,而城墻頂部的守軍則可居高臨下四面射擊,給敵人以致命打擊,正所謂關門打狗、甕中捉鱉。</h3> <h3>來這里就是為看它的古韻。不過這里已經很商業化了,都是店鋪做生意的,它比不上麗江古城那么熱鬧和絢麗,卻多了一份山西人的特色吧。</h3> <h3>平遙城有古城門六道,東西各二。鳥瞰平遙古城,形同一只欲行未動的烏龜,“龜”頭南尾北,東西四門比擬為龜之四足,民間故有“龜城”之說。南門之外,古有中都河水蜿蜒而過,從而引發了古代文人“龜前戲水,山水朝陽,城之攸建,以此為用”的感慨。烏龜是吉祥、長壽的象征,“龜城”之說源于古人對“四靈”的崇拜,“龜城”寓意固著金湯,長治久安。</h3> <h3>登高俯視明清一條街,街道兩旁點亮的紅燈籠,歷史氣息濃重的字號,仿佛置身于幾個世紀前的一段旅行中,重回晉商輝煌時代。</h3> <h3>文廟即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平遙文廟位于平遙縣城內東南隅,始建于唐貞觀初年,其大成殿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國現存各級文廟中歷史最久的殿宇。平遙文廟坐北向南,規模宏大,規制齊全,2004年正式向游人開放,成為平遙古城的主要文物旅游景點之一。</h3> <h3>平遙縣衙坐落于平遙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來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軸對稱布局,南北軸線長二百余米,東西寬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平遙縣衙作為中國現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縣衙??h衙整個建筑群主從有序,錯落有致,結構合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禪蒞臨縣衙考察時欣然提詞:“平遙縣衙古衙之最”。</h3> <h3>修筑于城池的城門頂,古代有時稱“譙樓”。平遙城墻的城樓共有六座,創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補修重筑,城樓高16.14米,寬五間13.72米,進深四間10.04米。造型古樸、典雅,結構端莊穩健。城樓是城墻頂精致美觀的高層建筑,平常登高瞭望,戰時主將坐鎮指揮,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設施。</h3> <h3>四座角樓,六道城門,七十二座觀敵樓,三千個垛堞,這些拼湊出一座古城的盛世。</h3> <h3>日升昌票號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遙縣西達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資與總經理雷履泰共同創辦??偺栐O于山西省平遙縣城內繁華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積1600多平方米,用地緊湊,功能分明,是中國民族銀行業的先河,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其分號遍布全國30余個城市,遠及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著稱于世。</h3> <h3>夜色中的明清一條街熱鬧非凡,游人如織,各種小商品店鋪林立其間。</h3> <h3>今晚我們住在古城民宿里,廂房、土炕大有感覺了。</h3> <h3>拍攝、制作、版權:依依、木孑</h3><h3>鳴謝:老納、汪師傅、全體朋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南县|
灌阳县|
色达县|
三江|
辽宁省|
桐柏县|
洛南县|
玉山县|
盐源县|
江城|
上犹县|
阳山县|
盈江县|
涿鹿县|
新郑市|
广安市|
武功县|
收藏|
阿巴嘎旗|
华安县|
海南省|
通江县|
天等县|
西华县|
深圳市|
沐川县|
惠州市|
霍山县|
和平区|
盐池县|
子长县|
武穴市|
郧西县|
巴林右旗|
孝义市|
宁晋县|
新竹市|
留坝县|
宁乡县|
乐清市|
隆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