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p><h3>績為徽之源,績溪境內所有的山基本可以劃為三大山脈:</h3><h3>一、大會山脈大會山山脈</h3><h3> 出自黃山箬嶺,從西入境,東北走向,綿亙于與旌德縣交界地帶,主峰大會山座落境內,山脊海拔超過1000米,長18公里,至黃高峰入旌德。東析兩支,北支金嶺與主脈平行,長10公里,北入旌德。南支竹根尖東迤于昆溪、常溪河谷間成低山、丘陵。</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二、徽嶺山脈</span></h3> 徽(亦作翚)嶺,一名大尖山,在縣城西北,東北走向,是境內長江水系與錢塘江水系主要分水嶺。徽水河出其北,翚溪河出其南。唐宋時,翚溪河畔有大徽村(今高遷村附近)。山嶺有驛道、關隘,關隘海拔774米,山脊自大源金鋼巖至金沙黃嶺,長50余公里。中有百籮園、蘆塘山、高枧山、翚溪山、新嶺等。主峰仙人巖尖,距其中部。主脈西北側,分出大獒山、萬籮山支脈北入旌德,天頂山支脈南入歙。并在鎮頭附近與大會山山脈交接。此為徽之源中源了,徽山(翚嶺)、徽水(翚溪河)、大徽村皆源于此。<p></p><p>三、大障山山脈<br> 大障山古稱三王山,玉山,障峰。《山海經》、《祥符經》皆云,即三天子障山。《寰宇記》云:“古吳越于此分界,故名。秦立鄣郡取此。”<br> 大障山山脈為天目山山脈之中段,由四列山脈組成,東北——西南走向,長76公里。北行兩列,東列為黎明尖——浪廣嶺,東接臨安縣大竺尖(太子尖);西列為聞鐘嶺——山云嶺——嶠嶺,東接寧國、臨安兩縣交界之龍池山。南行兩列,東列為清涼峰——湖田山——龍須山——鳳凰山,界于績、歙兩縣;西列為丈尺山——石金山——富林山。清乾隆《績溪縣志》:“績溪之山莫尊于大鄣”,稱為“諸山祖”,其中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0多座。主峰清涼峰,海拔1787.4米,處于歙縣、浙江省臨安縣之交界處,頂峰座落境內。此山脈諸峰現在是境內風光最為秀美、在國內驢友圈中漸漸有了很大的知名度。</p><p></p><p>績溪的三大山脈,以大障山山脈最為峻美,其山脈山勢險峻,怪石嵯峨,高峰巨巖,讓人留連忘返。<br></p><h3>今天的線路是大門坑上,佛掌石(當地叫生姜石)下。其地理位置在黎明尖與逍遙巖之間。</h3><div>今天參加人員有:1乃丕、2、績溪牛,3鵝卵石,4、微風,5、古道哥,6、胡小紅,7,紅,8、萍聚,9、董麗萍,10、假寶玉,11、吳冰,12、山螞蟻。</div><div><br></div><div><br></div><p></p><p></p> <h3>隊長—乃丕</h3> <h3>強驢—微風</h3> <h3>驢友:萍聚</h3> <h3>驢友:紅</h3> <h3>強驢:山螞蟻</h3> <h3>驢友:胡小紅</h3> <h3>驢友:吳冰</h3> <h3>驢友:董麗萍</h3> <h3>驢友:鵝卵石</h3> <h3>驢友:假寶玉</h3> <h3>驢友:古道哥</h3> <h3>驢友:績溪牛</h3> <h3><font color="#010101">登高望遠,一覽眾山小。</font></h3> <p>驢友” 一詞源自網絡,是旅游的旅的諧音,是對戶外運動,自助自主旅行愛好者的稱呼。特指參加自助旅行、一般性探險、爬山、穿越等自助游愛好者。</p><p>驢友就是:當日出將至</p><p>背包、出發!<br>當晚霞飄紅<br>點起篝火洗去一天的疲憊<br></p><p>是一幫自討苦吃的人群。</p> <h3><font color="#010101">巖石上的舞蹈,姿勢優美</font></h3> <h3>發現什么了?這么專注</h3> <h3>壁虎漫步</h3> <h3>螞蟻發現了什么好玩藝?</h3> <h3>戶外伉儷。</h3> <h3>這老兄是要干嘛?</h3> <h3>生姜石(佛掌峰)有待下次再深度攀登了。</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州市|
怀柔区|
嵊泗县|
绵竹市|
南和县|
德令哈市|
阜新|
昂仁县|
灵璧县|
垫江县|
观塘区|
扎鲁特旗|
登封市|
竹北市|
鄂温|
彰化县|
察雅县|
龙陵县|
积石山|
金塔县|
日喀则市|
佛山市|
栖霞市|
分宜县|
长海县|
东乌|
宁陵县|
泰安市|
泗水县|
寻甸|
合川市|
临汾市|
西贡区|
德化县|
北流市|
普兰店市|
西乡县|
海宁市|
高台县|
青州市|
怀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