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二零一九年五月二十五日,農歷己亥年四月二十一日,偶爾的零星細雨,趕走了“小滿”后炎熱的天氣,舒適的氣候,愉悅的心情,瑞籍知青赴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五十周年紀念活動在戰友們的期盼聲中拉開帷幕。</h3><h3> 上午八點,歷次聚會人數最多的七十位戰友歡聲笑語,首先在瑞安萬松公園集體合影,那是半個世紀的立此存照,自豪、驕傲、激動、興奮。</h3> <h3> 興高采烈到瑞安萬松公園集合</h3> <h3> 大家好,我是上官女,原來就是六連的,不過后來由于妹妹在九連,離開比較早而已,非常高興參加五十周年的紀念活動。三十五周年紀念活動時,我也參加了。</h3><h3> 上官女大姐曾擔任蒼南縣委書記,在溫州大學黨委書記任上退休,與孔大姐一樣非常低調。是已逝的我們永遠的大哥馬仁鏘的遺孀,我們真誠熱烈歡迎你。</h3> <h3> 五十年風雨兼程,一路走來珍惜珍重,九對兵團戰友伉儷笑的甜蜜蜜。</h3> <h3> 原來瑞安中學的</h3> <h3> 瑞安中學老三屆高中合影 : 從左到右: 黃進缽、孔素素、張鳳珠、上官女、戈銀興。</h3> <h3> 攝影師蔣錫礎也是老高中的,再合影。</h3> <h3> 原瑞安仙降中學的</h3> <h3> 原瑞安塘下中學的</h3> <h3> 原瑞安馬嶼中學的</h3> <h3> 原瑞安農中的</h3> <h3> 原瑞安莘塍中學的</h3> <h3> 原瑞安碧山中學的。</h3> <h3> 六連炊事班的</h3> <h3> 自由組合合影</h3> <h3> 今兒個真高興,涼爽的天氣,火熱的心,五十周年大會聚。</h3> <h3> 瑞安花園大酒店一樓吉祥廳作為紀念活動的會場,布置的莊嚴熱烈。舞臺正中鮮紅背景里的正下方是放大了的瑞安戰友紀念四十八周年時歡聚的照片,照片背后隱隱約約連綿起伏的沙丘鹽堿灘是我們曾經戰天斗地艱難生活的所在地,風沙吹不走我們曾經灑下的汗水熱血,也抹不掉我們留下的深深足跡;照片上方的《不負歲月 溫潤年華》––瑞籍知青赴內蒙古兵團五十周年紀念會的金黃色楷書大字耀眼醒目 : 過去的滄桑歷程跌宕起伏––我們不負歲月;今后的天倫之樂晚霞夕陽––我們溫潤年華。整個火紅鮮艷的背景既熱烈奔放又溫馨和諧。</h3> <h3> 這次帶疊字名字的戰友全部到齊,肯定合影。</h3><h3> 從左到右是: 李微微、陳玲玲、薛綿綿、葉燕燕、孔素素、張蓉蓉、胡可可、戴蓮蓮、王芳芳、陳莉莉。</h3> <h3> 不愧是文藝班出身,這動作有模有樣。</h3> <h3> 剛到兵團時一個班的</h3> <h3> 屏幕上滾動放映的是曾經歲月里的老照片,我們不會忘卻的過去,其中有已在天堂俯視我們的戰友,讓人唏噓眼眶發熱。</h3><h3> 生活常常提醒我們,人生的主題是珍惜。</h3><h3> </h3> <h3> 五十年的經歷,在漸行漸遠的時光里,都有了溫度,有了分量,有了懷想的線索,有了回憶的脈搏。</h3> <h3> 五月中旬,趙和平在群里發了通知說陳昭勝戰友因高血壓中風,且他兒子又肝癌晚期,短短倆天后就捐了三萬三千多,由戰友代表前去探望帶上戰友們的關心問候。</h3><h3> 還有戰友池愛菊長期患病住在老人福利院,孔素素、薛綿綿、黃玉英、戴蓮蓮、葉燕燕、沈秀蓉、胡小平、董秀華、張鳳珠、梁蘭香、周金釵、張蓉蓉、王芳芳、劉麗華等戰友利用今天活動的空隙時間,戴上慰問品前去探望。由于一次只能進去四、五個人,所以分批輪流進,送上戰友們的情懷暖意。</h3> <h3> 我們希望戰友們都身體健健康康,聽說,王芳芳最近練功,功夫大進,想與黃大哥、鄭賢清過下招,在這兒先亮個相。</h3> <h3> 上午十點,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林樹華、陳莉二位主持人精神飽滿熱情洋溢登臺。</h3><h3> 男(林樹華,以下稱男): 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鼎盛的時期,它熱情奔放,轟轟烈烈,顯示著生命的旺盛力量與無窮魅力。</h3><h3> 女(陳莉,以下稱女): 五十年前的一九六九年六月,在全國上下如火如荼的“我們也有一雙手,不在城里吃閑飯”和“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時代洪流中,我們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猶如充滿蓬勃生機的夏天。 </h3><h3> 男: 難以忘懷的一九六九年的夏天,六月十五日,我們從東海之濱魚米之鄉的浙江瑞安,離開家鄉告別親人,奔赴黃土高原風沙荒漠之地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從此由正應該讀書的學生轉換為兵團戰士支邊青年。</h3><h3> 女: 亦兵亦農,屯墾戍邊,我們經歷了蹉跎歲月,我們奉獻了錦瑟年華,灑下汗水與鮮血,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那是刻骨銘心的人生閱歷和青春的祭奠。</h3> <h3> 男: 今天在北京的上海的杭州的瑞籍內蒙兵團戰友共七十人全部歡聚在瑞安,共同舉行赴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五十周年紀念活動,白駒過隙已都是奔七或過了古稀的年齡,從天真單純到百煉成鋼,想開了,放下了,早已告別以往,握手未來。</h3><h3> 女: 雖然做不到心如止水波瀾不驚,但人卻變得厚重沉穩了,寧靜了,平和了,現實了,也內斂了。</h3><h3> 男: 忽然間,就體會到了淡定才是人生的最佳境界。這種淡定是經歷了磨難和滄桑后的大氣和胸襟,也是走過了起落和坎坷后的反思和從容。</h3><h3> 女: 今天大家滿面春風,臉上洋溢著歡樂,心情愉悅身體健康,雖然有的都早已升任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領導高層,卻心甘情愿充當兒孫的勤務員。</h3><h3> 男: 天倫之樂和多彩多姿甜蜜生活的滋潤,男同胞神采奕奕,氣定神閑;女同胞笑意盈盈,風韻猶存。</h3> <h3> 女: 在今天這個戰友們歡聚一堂的喜慶日子里,首先有請孔素素我們的孔大姐致詞。熱烈的掌聲響起來。</h3> <h3> 男: 內蒙的黃土高原及兵團生活的苦難歷程,我們歷經風沙酷暑,備受艱難困苦。</h3><h3> 女: 回城后的奮力打拼,成家立業,酸甜苦辣。</h3><h3> 男: 這世上最難走的路,叫生活,我們一路跌倒,一路堅強,任塵世流轉,歲月滄桑,內心安然無恙。</h3><h3> </h3> <h3> 女: 每個人都在譜寫個人與時代的命運交響曲,彈奏出我們低沉悲壯或高亢激昂的人生樂章。</h3><h3> 男: 下面請欣賞戰友們自編自演的精彩節目。</h3><h3> 女: 《兵團戰士之歌》,每個人耳熟能詳,那是青春燃燒的歲月,古稀之年讓我們重新燃燒一次,請指揮徐學政上臺,全體起立,合唱《兵團戰士之歌》。</h3> <h3> 男: 回顧是因為往事并不如煙,不會遺忘;回顧是因為冷靜理性的反思;回顧更是因為相信未來堅定前行。</h3> <h3> 女: 下面請欣賞通俗而又妙趣橫生的瑞安方言三句半《支邊散講》,表演者: 謝慶琰、黃瑞林、趙慶才、何開炎,熱烈的掌聲歡迎。</h3> <h3> 男: 老要老的豐趣幽默,歌表演《老來俏》。李微微、陳莉、胡萍、陳玲玲,余淑英、徐學政、鄭賢清、陳德樂等人一起俏一把,他們的表演肯定會讓人情不自禁地鼓掌與歡笑。</h3> <h3> 男: “知青”,是我們共和國歷史上一個特殊年代的一個特殊群體,內蒙兵團的艱難歲月,那是我們特殊的知青經歷 : 以年輕的熱血身軀,筑起預防抵御當時的蘇聯入侵防線的屯墾戍邊;天真單純愚昧無知被在風沙鹽堿荒漠戰天斗地;精神上備受煎熬的迷茫困惑;靈魂深處爆發革命的斗私批修……但我們沒有沉淪,我們浴火重生!請聽我們真摯感情的流露與訴說,戈銀興、胡洲、顧學書、張鳳珠、孔素素、鮑望平等人的配樂詩朗誦《知青》,熱烈的掌聲響起來。</h3> <h3>配樂詩朗誦 《知 青》</h3><h3>戈銀興:走過雨、穿過風,五十年風雨兼程。</h3><h3>張鳳珠:逾花甲、年古稀、半世紀滄桑人生。</h3><h3>胡 洲:五十年前就像一場夢。耳畔仿佛還回響著歡送的鼓聲。</h3><h3>孔素素:送行的父母眼里含著淚花,拉著我們的手一遍又一遍叮嚀。</h3><h3>顧學書:沒有離開過家的孩子,不知道前面的路有多么坎坷!</h3><h3>鮑望平:泥巴還沒洗盡的稚嫩少年,對青春和理想的話題不知道有多沉重!</h3><h3>戈銀興:胸前的紅花,說不清是是瞬間的光榮還是無奈的負重?</h3><h3>張鳳珠:我們懷著希望和熱情,卻走在迷茫和困惑中!</h3><h3>胡 洲:我們離開家鄉,告別飛云江。</h3><h3>孔素素:來到北京軍區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h3><h3>男女合:一師 四團 六連。</h3><h3>戈銀興:我在戰斗班</h3><h3>張鳳珠:我在炊事班</h3><h3>胡 洲:我在馬車班</h3><h3>孔素素:我在養豬班</h3><h3>顧學書:我在放羊班</h3><h3>鮑望平:我在文藝班。</h3><h3>男 合:我們在陰山腳下,</h3><h3>女 合:我們在烏蘭布和沙漠,</h3><h3>男女合:安營扎寨,墾荒耕種。</h3><h3>張鳳珠:從此我們有了一個新的稱謂:</h3><h3>女 合:兵團戰士。</h3><h3>戈銀興:從此我們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h3><h3>男 合:知青。</h3><h3>張鳳珠:歷史賦予這一稱謂的內涵外延,誰又能正確詮釋說得清。</h3><h3>戈銀興:是疑惑,是否定?</h3><h3>孔素素:是同情,是贊頌?</h3><h3>胡 洲:都改變不了我們蹉跎歲月的磨難。 </h3><h3>鮑望平:我們曾撕心裂肺地呼喊著美好的明天。</h3><h3>顧學書:祖國療傷就業的難題我們破解, </h3><h3>男 合:歷史的苦難由我們的肩膀承重!</h3><h3>張鳳珠:夜晚仰望滿天的星斗,說不出心中的懵懂!</h3><h3>戈銀興:有過多少不眠之夜,天亮擦干眼淚又繼續出工。</h3><h3>女 合:我們披星戴月迎來一個又一個黎明。</h3><h3>戈銀興:我們行進在一二一的晨操隊列里。</h3><h3>張鳳珠:我們沖在殺殺殺的軍訓項目中。</h3><h3>胡 洲:我們高唱向前、向前出工去。</h3><h3>孔素素:我們追趕落日收工回營房。</h3><h3>顧學書:我們借助太陽余光天天讀。</h3><h3>鮑望平:我們點亮手電讀家書、寫日記、抒情胸臆。</h3><h3>戈銀興:在白花花的鹽堿灘上,</h3><h3>男 合:我們奮戰在排干水利大會戰中。</h3><h3>張鳳珠:在茫茫的荒原上,</h3><h3>女 合:我們奮戰在平沙造田的會戰中。</h3><h3>孔素素:多少個日日夜夜,</h3><h3>男女合:我們奮戰在搶收搶種的田間地頭。</h3><h3>胡 洲:我們的臉龐被烈日曬的黑紅,</h3><h3>顧學書:我們的手上老繭布滿了一層又一層。</h3> <h3>鮑望平:我們被蚊子咬的渾身腫痛,</h3><h3>顧學書:我們被白刺紅柳劃出道道傷痕。</h3><h3>戈銀興:有多少個夜晚,我們在寒冷的土坯房里被凍醒。</h3><h3>張鳳珠:又有多少個夜晚,我們在簡陋的土坯房里被沙塵暴嚇醒。</h3><h3>女 合:共和國同齡人的性格就是在苦澀中養成。</h3><h3>男合:共和國同齡人的性格就是在苦澀中養成。</h3><h3>戈銀興:勤奮、</h3><h3>張鳳珠:堅強、</h3><h3>胡 洲:真誠、</h3><h3>孔素素:刻苦、</h3><h3>顧學書:忍耐、</h3><h3>鮑望平:犧牲。</h3><h3>男合:我們的汗水灌溉了腳下的土地。</h3><h3>女合:我們用青春換來了玉米黃、高粱紅。</h3><h3>戈銀興:歷史也許會對我們輕描淡寫,但是,我們的胸中永遠不會平靜。</h3><h3>張鳳珠:我們把青春理想與祖國母親的命運交融。</h3><h3>孔素素:我們有過櫛風沐雨與天地搏擊抗爭經歷。</h3><h3>鮑望平:在蹉跎苦難歲月里,汗水和熱血鑄就了我們的忠勇。</h3><h3>女 合:我們有過彷徨傷痛,</h3><h3>男 合:最終我們成了閃耀在中國上空璀璨的群星!</h3><h3>顧學書:我們欣慰!</h3><h3>鮑望平:我們自豪!</h3><h3>男女合:知青音符匯入了中國歷史的編鐘!</h3><h3>張鳳珠:歷史的車輪向前滾動,下鄉知青光榮證變成了老年證。</h3><h3>戈銀興:我們老了,也變得豁達從容。</h3><h3>孔素素:臉上的溝壑縱橫,白發爬上了頭頂。</h3><h3>胡 洲:經過歲月的洗禮,我們的靈魂蕩滌得是那么純凈。</h3><h3>鮑望平:知青的名字是一座豐碑,融化進了我們的心靈。</h3><h3>顧學書:沒有過多的時間,嘆息訴說昨天的不公平,健康養生就是珍惜寶貴的生命。</h3><h3>張鳳珠:我們默默祈禱,健康長壽,萬事如意。</h3><h3>戈銀興:我們最大的愿望,是要看著中華民族的復興強盛!</h3><h3>女 合:半世紀歲月崢嶸,記載了知青一代人的偉績豐功。</h3><h3>男 合:五十年知青之歌,響徹在共和國的上空。</h3><h3>胡 洲:請記住,我們的名字,</h3><h3>孔素素:請記住,我們的名字,</h3><h3>男 合:我們這一代人的名字,叫知青。</h3><h3>女 合:我們這一代人的名字,叫知青。</h3><h3>男女合:我們這一代人的名字,叫知青。</h3> <h3> 項寧指導帶領朗誦組合影。</h3> <h3> 女: 我們的戰友群是藏龍臥虎之地,黃進缽黃大哥的楊式太極拳如行云流水風吹楊柳,曾經參加溫州市的老年太極拳比賽,今天也讓我們一飽眼福。大家掌聲歡迎黃大哥。</h3> <h3> 女: 戰地黃花分外香,下面掌聲歡迎徐學政楊小燕夫婦的二重唱《陪你一起看草原》。</h3> <h3> 男: 越劇是中國第二大劇種,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它發源于我省嵊州,發祥于上海,繁榮于全國,流傳于世界;長于抒情,唱腔俏麗多變,跌宕婉轉,表演細膩有神,有感人以形、動之以情的無窮魅力。戰友余淑英是越劇的癡迷愛好者與忠實票友,今天她攜陳莉、劉愛微給全體戰友送上越劇聯唱:《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我家有個小九妹》以及孔雀東南飛里的《洞房》,大家掌聲熱烈歡迎。</h3> <h3> 男: 因為微信群,我們增強了戰友情誼,互通信息,分散在全國各地以及國外的戰友如同一家,下面請欣賞女戰友表演的瑞安方言三句半《夸夸我們的群》,相信她們的表演會勝過男同胞,精彩更風趣。表演者: 沈秀蓉、李雅、劉麗華、潘秀蘭。掌聲歡迎。</h3> <h3> 女: 剛才我們欣賞了黃大哥的太極拳,鄭賢清的鳳翔拳表演曾經參加省里的比賽,現在掌聲有請鄭賢清,讓我們一睹鳳翔拳表演的風采。</h3> <h3> 男: 我們都是觀眾,也都是演員,更是戰友,全體男女戰友對歌,嗨起來。</h3> <h3> 女: 風靡全國的健身廣場舞,我們的戰友理所當然緊跟形勢,有請李微微帶領陳利謙、金耀秋、鮑望平等戰友廣場舞表演《九九艷陽天》,火辣辣的掌聲響起來。</h3> <h3> 女: 戰友們,沒有什么來日方長,余生很貴,別留遺憾,要有熱心,更要熱情,要高高興興,更要高潮迭起,現在全體戰友秧歌扭起來。</h3> <h3> 男: 戰友們,風雨五十載,潮起潮落,我們經歷了折騰的年代。</h3><h3> 女: 崢嶸半世紀,歷經滄桑,我們經受了改革開放的陣痛,也同時享受到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h3><h3> 男: 我們既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我們健康的生活著,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同學往來,同事互動。</h3><h3> 女: 戰友牽掛,每年聚會,戰友情誼,彌足珍貴。</h3> <h3> 男: 只要心中有愛,歲月便可以不老。</h3><h3> 女: 只要心中有情,生命之樹就會四季蔥蘢。</h3><h3> 男: 人生中最美的,不是風景,而是感情。</h3> <h3> 女: 把握現在,珍惜眼下,享受未來,快樂健康,歲月留香。</h3><h3> 男: 晚霞滿天夕陽正紅,七十算什么,我們是70后,新時代的年輕人!</h3><h3> 女: 戰友們,再過十年,你保持了身體硬朗,保持了好心態,還能怡情山水,跳舞飆歌,玩轉微信支付寶與網購,堅持散步行走。</h3><h3> 男: 你的孩子會說,老爸老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你們太明智了!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自己的健康!</h3><h3> 女: 重要的事情,再說一遍,請大家記住: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保養好自己的身心健康,為你自己,也為自己的這個幸福和睦之家。</h3> <h3> 男: 一路走來,我們不負歲月;繼往開來,我們溫潤年華。</h3><h3> 合: 愿生命如歌,歲月如畫,健康相伴,快樂相隨,年年歲歲,歲歲年年。</h3><h3> 女: 赴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五十周年紀念活動文藝表演節目圓滿結束。</h3><h3> 合: 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歡樂,晚年幸福。謝謝。</h3> <h3> 總策劃、舞臺監督 : 項寧</h3><h3> 總編導 : 李微微</h3><h3> 節目主持 : 林樹華、陳莉</h3><h3> 攝影 : 蔣錫礎、胡小平、胡洲、何開炎等</h3><h3>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坡区|
沈丘县|
久治县|
新竹县|
安宁市|
紫阳县|
东乡县|
肇源县|
翁牛特旗|
崇礼县|
石泉县|
黑水县|
安泽县|
旌德县|
临高县|
武清区|
忻州市|
武穴市|
调兵山市|
二手房|
黄骅市|
桐城市|
阿克|
毕节市|
滨州市|
六盘水市|
称多县|
山西省|
赤城县|
中阳县|
乳山市|
高唐县|
佛山市|
元朗区|
嘉黎县|
池州市|
彩票|
梁山县|
淮安市|
高平市|
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