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繼黃山游續集</font></h3><h3>2019年3月23日乘k1109次硬臥,次日到黃山火車站,乘長途客運公共汽車,按我們自定的行程,游覽黃山周邊古村落宏村、西遞、徽州古城、屯溪老街。</h3><h3>婺源東線的篁嶺、江嶺、江灣、曉起。</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u>古村落一宏村</u></font></h1><h3 style="text-align: left;">宏村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古稱弘村,已有900年歷史,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h3><h3>走進古鎮它的自然風景有南湖春曉,月沼風荷,書院誦讀,牛腸水圳,雙溪映碧,亭前古樹,雷崗夕照,還有被稱為民間故宮的“承志堂,培德堂”徽商故里的“三立堂,樂敘堂”保存完好的古代書院“南湖書院”等重要文物等等,這些景觀中既有自然景觀,又有歷史景觀,由于時間關系,只是走馬觀花看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所觸之處,著實可見古徽文化底蘊之深厚,歷史價值之高,這對啟迪后人無凝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還有被人稱為“牛型村”的名字,構思精巧,更具傳奇色彩。古人把牛南方俗稱'水牛',不懼水,且古人均認為牛能鎮水避災;有“牛富鳳貴”之說。為使這頭牛活起來,把山作為牛頭,房屋為牛身,月沼為牛胃、南湖為牛肚、水渠為牛腸、古樹為牛角、木橋為牛腿。可想而知,巧妙的設計是古宏村人聰明與智慧的象征。</h3><h3><font color="#ed2308">黃山腳下的宏村入口,</font>遠遠就看到了一座飛檐翹壁、古色古香的建<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筑,大門的門框上鑲嵌著兩個金色的大字“宏村”,門兩側有兩副對聯:一,“水似涌動千秋韻,月沼映出萬戶春”二,“千年古村逢國運,萬世基業承祖德”出門一副對聯,來匆匆慕名遺產國寶,去戀戀感悟鄉愁家園。那俊逸瀟灑的字體透露著恢宏與大氣,寓意之深,值得一品。</span></h3> <p style="text-align: left;"><u><font color="#ed2308">一、南湖春曉</font></u></h3><h3><font color="#010101">南湖是宏村人萬歷年間將村南百畝良田,鑿深數丈,周圍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樣而建。</font><br></h3><h3>走進南湖,映入眼簾的就是湖中間的小橋,長長的橋身將湖隔成兩半,中間突出一小段拱形,淡墨而有形,玲瓏而有致,半圓的橋孔與水面倒映的橋孔形成了圓,成為最美的畫橋,精致小巧。像一條玉帶橫在水面。《臥虎藏龍》中的李慕白就在此牽著駿馬優雅地走過。<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南湖視頻</h3> <h3>南湖殘荷:</h3><h3>漫步小橋與殘荷不期而遇,懷著對荷花的幢景,雖沒看到它的亭亭玉立,灼灼其華的身姿,卻看到了殘荷之美,別有韻味,那一枝一葉,一彎一折,那衰敗的錚錚傲骨,別有一番景象。</h3><h3><br></h3> <h3>南湖:</h3><h3>轉承志樹人蘊古鎮,臥虎藏龍彰宏村。</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青山綠水引詩賦,墨瓦白墻牽畫魂。</font></h3> <h3>從南湖的一面看過去,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湖水倒映的那山,那水,那墻,那瓦,那橋,那倒影,好像一副美麗的水墨畫,置身其中,處處是景,步步入畫。悠然之情濃烈得讓人心醉。仿佛來到畫中。<br></h3> <h3>南湖留影</h3> <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ed2308">二、書院誦讀</fon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ed2308"></font> 走到湖中小橋的盡頭,是南湖書院,名稱“以文家塾”,是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的私塾,有先生講學的“志道堂”,祭拜孔子的“文昌閣”,學生讀書的“會文閣”,啟蒙讀書的“啟蒙閣”,休息觀景的“望湖樓”,內院“袛圓”,六部分組成,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古書院,粉墻黛瓦,碧水藍天,感嘆徽州的輝煌和古時重教的傳統文化。</h3> <h3>南湖承志堂:</h3><h3>承志堂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豐五年,是清末大鹽商汪定貴住宅。整棟建筑為木結構,內部磚、石、木雕裝飾富麗堂皇,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被稱為“民間故宮”。</h3> <h3>南湖樂彼園</h3><h3>“樂彼園”展現了徽派建筑風格和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2011.11新建,按徽州清中,晚期的園林設計,結構為框架結構,樂彼園占地面積3400多平方米。<br></h3> <h3>”椿和堂”原建于清道光年是一棟三間樓帶花廳的住宅,廳上掛有釋迦摩尼講學圖。“椿”字是古代對母親的尊稱,“萱”字是對父親的尊稱,“椿和”是祝愿父母永遠幸福快樂、美滿長壽。堂前楹聯: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h3><h3>這是一副描寫山水的名聯。青山雖然不曾著墨,但卻是一幅留存千秋的美麗畫卷;碧水雖然沒有琴弦,但卻亙古至今,奏出悠揚動聽的琴聲。圖畫、琴聲遠不能比青山碧水之美,清淡中出奇趣,簡易里寓深意 作者用寥寥幾筆 勾勒出 青山碧水天人合一的優美意境。</h3> <h3>傍云堂”為椿和堂別廳。在南湖書院的參觀過程中,最后一個要重點介紹的,就是這個傍云堂。最令人驚嘆的是,這棟古宅竟然是整體搬遷過來的。</h3><h3></h3><h3>堂前一副楹聯:</h3><h3>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h3><h3>意思是:蟬噪陣陣,林間愈見寂靜;鳥鳴聲聲,山中更覺幽深。林子里寂靜無聲,午后的陽光透過樹梢投下一束束斑駁的影子,只有單一的蟬鳴聲聲,更加襯托出林間的靜謐。幽深的山谷里,偶然傳來一兩聲鳥兒清脆宛轉的鳴叫,更顯得空曠幽靜。</h3><h3> </h3> <h3>文昌閣供奉孔子牌位,學生在這里對孔子瞻仰膜拜。<br></h3><h3>供奉孔子堂前一副楹聯,</h3><h3>德侔天地道冠古今</h3><h3>刪述六徑垂憲萬世</h3><h3>一,意思是說,孔子對人類做出的貢獻如天地一樣大,他的思想是空前絕后的,從古至今引導著人們的行為。<br></h3><h3>二,意思是孔子刪定了六徑,為天下萬世提供了研之不盡的絕代經典。</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ed2308">三、牛腸水圳</fon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宏村水圳當地人稱牛腸子,至今已有近600年歷史,水圳從西引西流水,南轉東出,九曲十八彎,總長1200多米,各戶都有水道相連,汨汨清泉從各戶潺潺流過,長年清水不斷。更為奇妙的是,這牛腸的水位,無論天晴下雨,總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不多不少。牛腸子當地有一句俗語,“順水進村,逆水出村”。</h3> <h3>窄窄的小巷,高高的院墻。房屋建筑是皖南特有的風格。屋頂兩頭微微翹起,呈元寶形狀。屋屋相連,溝渠相通。屋與屋之間有高墻相隔。那高墻是“防火墻”。久經風雨的粉墻斑駁落籬,雕刻出了歲月的痕跡,可見露出的石塊堅實穩固,一景一物無不寫下歲月的滄桑。</h3> <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ed2308">四、月沼風荷</font></h3><h3>月沼:據說開挖水塘時,很多人主張挖成一個圓月型,而當時的76世祖妻子重娘卻堅決不同意。她認為“花開則落,月盈則虧”,凡事得留有余地,主張挖成半月形,最終月塘成為“半個月亮爬上來”,形成了宏村現在這個頗有傳奇色彩的徽派古村落。</h3> <h3>月沼</h3><h3>位于宏村中部的這個池塘就是【月沼】,形象地稱作牛胃,當地人又把它叫做半月溏。它地處宏村的中心地帶,地位超然。由人工開挖而成。</h3><h3>電影《臥虎藏龍》里周潤發與章子怡蜻蜓點水搶奪寶劍的鏡頭就是在這里拍攝的。</h3><h3><br></h3> <h3>月沼</h3> <h3>汪氏宗祠</h3><h3>最具藝術設計的汪氏祠堂就建在半月塘旁。</h3> <h3>汪氏宗祠</h3><h3>公元14世紀中葉,生活在皖南黟縣的汪氏家族還在篳路籃縷,以啟山林之中。因為居住的村莊屢次遭受火災,幾經搬遷,終于來到今天的宏村定居下來,并修建了村子里最重要的建筑汪氏宗祠樂敘堂。</h3> <h3>汪氏宗祠內的建筑世德發祥,進入前院,可見四柱三間五分貼墻門樓(又稱五鳳樓),氣勢恢宏,門樓正中寫有“恩榮”和“世德發祥”的字幅,寓示著家庭繁榮。圍繞字幅四周是精美磚雕,有雙龍戲珠,獨占鰲頭,獅子戲球等吉祥圖案。</h3> <h3><font color="#010101">月沼樂敘堂:</font></h3><h3><font color="#ed2308"></font>樂敘堂與月沼組成宏村八景之一“月沼風荷”。</h3><h3>宏村月塘在畔正中,有一座建于明代萬歷年間的汪氏祠堂,名樂敘堂,又名眾家廳。</h3><h3>祠堂由門樓廳,前院,議事廳,享堂四部分組成,是家族中開會、祭祖、議事、懲罰、婚嫁的場所。也是宏村唯一的祠堂——樂敘堂。</h3> <h3>樂敘堂院內建筑,可見上方露天巨大天井共九個,徽派建筑,大堂四面無窗,中央有一天井,光線便透過天井照進室內。天井呈“口”字型,四面檐角向堂內傾斜,一旦下雨,雨水會落入堂中,取名“四水歸堂”,有聚財之意。天井用來通風、采光、聚財、防盜。因為徽州人似水為財,下雨下黃金,下雪穿白銀,流到自家來,肥水不外流,夏天涼爽,冬天寒冷,其意為十年寒苦讀。<br></h3><h3>整座祠堂建在村子中心地帶,位置突出,景色優美,祠堂空間的序列設計和背山面水的環境,給人增添了一份靈氣與神秘,讓人有莊重、肅穆和敬畏之感。<br></h3> <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ed2308">五、亭前古樹一紅楊樹</font></h3><h3>紅楊十銀杏樹為兩只牛角樹</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村口這兩棵一片綠蔭蔭的大樹,現在村里還有極高的地位。古木一左一右地排列,左邊為銀杏樹,右邊為紅楊樹,紅楊樹500年樹齡,樹高19米,樹冠形狀像一把巨傘,把這村口數畝地籠罩在綠蔭之中,是宏村的“風水樹”,也是一種吉祥的象征,按照當地過去的風俗,村中老百姓辦喜事,新娘的花轎要繞著紅楊樹轉三圈,這預示著新人百年好合,紅福齊天。</h3> <h3>銀杏樹</h3><h3>銀杏樹500年樹齡,樹高20米,形如利劍,直刺天空,大家把這棵銀杏稱為村口“瑰寶”。二棵大樹是這牛形村的“牛角”,宏村“風水樹”,老翁辭世辦喪事,要抬著壽棺繞著銀杏樹轉三圈,寓示著子孫滿堂,高福高壽。</h3> <h3>宏村村邊一條護城河水,環繞宏村的外圍,把宏村包裹的密不透風,既能防御外來者的侵犯,又能自成一格,把宏村與外界隔開成為世外桃源,給古村落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走馬觀花看古鎮,中國畫里的鄉村古鎮——宏村,印象最美的是南湖,月沼,無論是歷史文化還是自然風光,都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的建筑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是古老村莊的魅力所在。值的人們去鑒賞,學習,敬佩!</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u>古村落一西遞</u></font></h1><h3><font color="#ed2308"></font>皖南古村落,西遞是安徽省南部黟縣東南西遞鎮的一個村莊。西遞始建于公元11世紀的宋朝的元祐(宋哲宗)年間,由于河水向西流經這個村莊,原來稱為“西川”。因在村西古有驛站,稱“鋪遞所”,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h3><h3>西遞村面積近13公頃,已有950多年的歷史,現有十四世紀到十九世紀的祠堂3幢、牌樓1座,古民居224幢。西遞村至今完好地保存著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風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館"之稱。<br><br></h3> <h3>宏村距西遞僅19公里,乘車約40多分前往西遞,來到西遞村口,映入眼簾的的這座石牌坊叫胡文光刺史坊,在徽州古建筑藝術中,牌樓被稱為“徽州三絕”之一。牌坊旌表封建價值觀所認定的優秀人物,是表彰官員政績的功德牌坊,也算是西遞的一個名片。</h3><h3>走進西遞村前的月湖邊,周圍連綿起伏的山巒,,蔥郁的樹木和上百畝良田簇擁著村子,在請澈的湖水倒影下山光水色,如同一幅看不倦的水墨畫。<br></h3> <h3>西遞古鎮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筑為木結構、磚墻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筑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h3> <h3>敬愛堂粗獷古樸,宏偉肅穆。建于明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面積一千八百多平方米。前置飛檐翹角門樓,中設祭祀大廳,上下庭間開設大型天井,左右分設東西兩廡,配以高昂的大理石柱;后為樓閣建筑,樓下作為先人父母的享堂,樓上供奉列祖列宗神位。敬愛堂原為明經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之享堂,他的三個兒子為表示兄弟間互敬互愛,故將享堂改建成祠堂,取名“敬愛堂”。</h3> <h3>敬愛堂視頻</h3> <h3><br></h3><h3>敬愛堂后廳有一斗大“孝”字,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書。細看此字,集字畫一體,字中有畫,畫中有字。上部象一個仰面拱手作揖跪地、敬孝長輩的俊俏后生,而后面則是一個猴子的嘴臉。能敬孝長輩則為爭氣兒孫,反之就是返祖,退化為猴子。充分體現了“敬老尊老”、“兄弟互愛”的中華美德。<br></h3> <h3>山因水青,水因山活,走進西遞深深古巷,兩條清泉穿村而過,水圳很寬,清澈的水流,人們在里面浣紗洗菜,長年累月流水清澈明凈。兩邊盡是深宅大院。座座明清建筑,個個飽經滄桑。<br></h3> <h3>西遞古民居</h3> <h3>徽派民居以黟縣西遞 、宏村最具代表性,徽派民居建筑風格有“ 三絕”(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磚雕)。 青瓦、白墻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h3> <h3>宏村,西遞游給我的感受是每一座古鎮都有屬于它的歷史,它的每一段都歷史悠久深邃,值得人們細細品味。每一座古鎮也都有屬于它的不同,值的去觀賞。</h3> <h3>觀景臺拍攝西遞全景。</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u> 徽州古城</u></font></h1><h3> 微州 簡稱"徽",古稱歙州、新安。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府治在歙縣,前四個縣在現在的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今屬安徽省宣城市,婺源縣今屬江西省上饒。</h3> <h3>進入古城,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許國牌坊。</h3><h3>坊主許國是歙縣縣城人,嘉靖乙丑(1565年)進士,嘉靖、隆慶、萬歷三朝重臣。萬歷十一年,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成為內閣成員,后又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淵閣大學士。萬歷十二年九月,因平定云南邊境叛亂決策有功,晉升為少保,封武英殿大學士。許國石坊正是在云南邊亂平息一月之后開始營建的。</h3>石坊其實就是皇帝給大臣頒發的獎狀,有的是財政撥款建造,有的是自籌資金建造,但無論哪種方式,只能建造四腳牌坊,但許國為了彰顯與眾不同,私自建了八腳牌坊,還利用智慧,獲得了萬歷皇帝的許可。自此才有了全國唯一一座八腳牌坊。足以體現它的規模之宏大。 <h3> 徽州古城一坐落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縣城徽城鎮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主體建筑的仁和樓為其中之一。是展示和體現徽州文化的重要實物建筑。</h3> <h3>繡球樓記錄舊時大戶人家小姐拋繡球的習俗。</h3> <h3>徽園大門,高高的牌坊上寫著“徽園”。徽園是一個現代建的仿古建筑群。北起仁和樓,南至許國石坊。</h3><h3>注:黃山市汽車站乘客車至歙縣約23公里,車程45分左右即可到達。<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u>夜游屯溪老街</u></font></h1><h3>屯溪老街全長1272米,精華部分853米,寬5至8米。包括1條直街、3條橫街和18條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構成的整個街巷。</h3> <h3>街道兩旁店家鱗次櫛比。多為雙層磚木結構,清一色的徽派建筑風格,透溢出一股濃郁的古風神韻。屯溪老街是中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風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屯溪老街與北京國子監街、蘇州平江路一同當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h3> <h3><br></h3><h3>德陽樓藝術館座落在黃山市屯溪老街二馬路口,與著名的私人博物館一萬粹樓櫛比相對,以其高翹的飛檐,與雍容華美的雕樓畫棟,成為屯溪老街的中心建筑景觀。樓名牌匾由沈鵬題寫,館名由劉文西題寫。德陽樓藝術館由徐向東陳桂英夫婦創建于1996年。建筑面積600平方米,館內珍藏的老坑歙硯精品與歷代文房清玩,古今名人字畫與題贈,陳桂英國畫作品與黃山【新安】畫派名家作品與遺存,充分展示出徽文化博大精深的生命力與歷史軌跡。</h3> <h3>黃山一絕毛豆腐(已發酵)未加工。</h3> <h3>在屯溪老街上保留著很多當地特有的風俗,如現埸加工磨豆漿,炒綠茶,釀酒店,等真實反映著當地人們的生活。</h3> <h3>硯石雕 ,標簽寫有九龜荷葉售價120萬。看到這些琳瑯滿目的雕刻作品,大多價格不菲。在屯溪老街“徽州四雕”(磚、木、石、竹)產品及徽派國畫、版畫、碑帖、金石、盆景、根雕更是隨處可見。</h3> <p style="text-align: left;">婺源位于江西省北部,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旅游縣,被外界譽為“中園最美鄉村”。</h3><h1 style="text-align: left;"></h1><h3>正值陽春三月,早已聞名的婺源油菜花正是盛開的季節,我們結束黃山游之后,為不負春色之美,于三月二十八曰乘黃山市高鐵,特意趕到婺源東線一篁嶺、江嶺、江灣、曉起進行了兩天的觀光游覽。</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u>婺源篁嶺</u></font></h1><h3>婺源縣城距篁嶺39公里,篁嶺位于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東北部,這是一個古村,據說已有六百年歷史。篁嶺屬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圍繞水口呈扇形梯狀錯落排布,景區有索道空中攬勝、村落天街訪古、梯田油菜花。</h3><h3>婺源的油菜花海吸引數十萬游客紛至沓來,婺源古村是中國古建筑的大觀園,篁嶺無疑是一朵雅致動人的奇葩。篁嶺處處閃爍著民俗風情的亮點,這里有一幅縮寫版流動的“清明上河圖”。近五百米的“天街”古巷兩旁徽式商鋪林立,茶坊、酒肆、書場、硯莊、篾鋪,古趣盎然菜花成為“中國最美鄉村”的特色景觀。<br></h3><h3>篁嶺是婺源旅游的濃縮,集古村落、古樹群、梯田花海、民俗曬秋為一體的最美鄉村景致。篁嶺旅游不受季節影響,春觀油菜花海、夏戲峽谷溯溪、秋賞古村曬秋、冬品民俗度假。在篁嶺,與“曬秋”同樣攝人心魂的是水墨梯田。篁嶺被網友評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陽春三月,我們正趕上篁嶺油菜花海盛開的季節,梯田上的粉墨油畫,油菜花如金蛇舞動,梨花賽雪、桃花嫣紅、菜花飄香、交相輝映,美不勝收。粉墻黛瓦掩映其中,云霧縈繞,是一個美麗的鄉村童話!</h3> <h3>走進篁嶺,迎面就是那高大、巍峨的石牌坊。牌坊的背面,高處“御賜”二字與正面“圣旨”相呼應。中間嵌入的匾額“上善諾水”。</h3> <h3>篁嶺古村從民居、官宅到祠堂、牌坊,處處雕飾著精美的“徽三雕”圖案。“徽三雕”是指徽派古建中的磚雕、石雕和木雕,是徽派建筑中最精華的部分,是古建藝術中最燦爛的篇章。“三雕”技藝,已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h3> <h3>篁嶺樹和堂:</h3><h3>來到古村的第三座老宅一樹和堂。“樹和堂”臨近古村的天街,是古村中僅有的一座官廳,就是當官人家用來奠儀之用的,迎接達官貴人,接待朝廷禮儀等。</h3><h3>從“樹和堂”就能知道,小小的篁嶺古村,原來還是個藏龍臥虎之地。眼前見“樹和堂”的主人叫曹鳴遠,崇禎十六年進士,官至知縣。這座老宅大約建于清朝的嘉慶年間,占地面積有150平米,取名“樹和堂”,也寓意著以和為貴,家人和睦的意思。<br></h3> <h3>樹和堂徽式民居建筑,兩邊院墻要略高一些,因酷似馬頭故稱馬頭墻,又稱封火墻。</h3><h3>官廳內飾較為簡單,一般都會有天井,主要是采光通風,天井下擺了一口缸,缸里的水主要起到消防的作用。而這水是天上的雨水,又稱無根水,所以又有天降鴻福之意。下水道是古代銅鎖狀,寓意鎖住水源,鎖住財源,四水歸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說微州建筑微州文化大致相同。堂中有幅對聯“金石其心芝蘭其室,仁義為友道德為師”。意思是說做任何事都要有持之以恒之心,讓仁愛和正義做自己的朋友,良好的行為準則成為自己的老師和做人的標準。</h3> <h3>拾階而上,看到的 整個村莊依著山勢而建,飛檐上一棟挑著又一棟飛檐,黛瓦上一家襯著一家的黛瓦。形成一種樓中有樓、遠觀像連成一體、形成不可分割的古代宮殿城堡,壯觀而神秘。</h3> <h3> 這里還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曬秋”景觀,現今己成為最美的中國符號。</h3> <h3>仰望這座高墻,綠油油長滿青苔的石階石墻,經數百年的長期風吹雨淋,現如今雖已斑駁點點日漸脫落,失去了白色的明朗清晰,但它卻在夕陽的余暉里仍在訴說著昔日的輝煌。凝聚著厚重的歷史滄桑,依然凸顯出古建筑的精致和考究,體現出工匠們精湛的建筑技藝。</h3> <h3>擔水巷為篁嶺九巷之一,它們在以天街為“主軸”的基礎上縱橫交織,曲折延伸,通達于村莊的每家每戶,每個角落。已有百年歷史的天街歷來是古村落原住民商業交往、聚集議事、廟會采風交流場所。</h3> <h3>篁嶺,在山崖上掛了600年的古村落。</h3> <h3>遠山如黛,近處是白墻青瓦的村莊。成片的油菜花滿山滿野的盛開著。那金燦燦的油菜花黃的質樸、黃的純情、黃的熱烈。春風和煦的景色散發著濃郁的香氣,引來眾多游客駐足觀賞拍照。</h3> <h3>陽春三月,春風拂過。篁嶺古鎮的油菜花開的漫山遍野,順著地勢、高高低低、層層疊疊,把這個田園風光小鎮,裝扮成一個金黃色的世界。<br></h3><h3><br></h3> <h3>篁嶺最美的季節當屬油菜花盛開的時候。到處是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梨花、層層金黃的油菜花梯田與粉墻黛瓦的民居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幅唯美的天然畫卷。</h3> <h3>站在壘心橋上,俯瞰遠方山谷間的臥云懸索橋。臥云橋全長186米,是江西省目前最長的懸索橋,承載量高達20噸。看臥云橋的位置這是個360全畫幅觀景平臺,周邊是層層疊疊、流光溢彩的千畝梯田。遠眺圖中這口水塘,當地人稱為“篁嶺的酒窩”。<br></h3> <h3>美女每人頭上都佩戴一頂用油菜花編織的花環。黃綠相間花香徐徐,花影人流自成一景。</h3> <h3>篁嶺壘心橋:</h3><h3>是婺源篁嶺景區建筑的第二座懸索橋,全長298.15米,創下了江西省最長懸索橋200米記錄。該索橋垂直高度97米,中間段48米鋪設了玻璃棧道,得多加小心喲!這是在感受刺激,也是對自我膽量的考驗。</h3><h3>婺源篁嶺十大看點之壘心橋。摘(詩一首)</h3><h3>壘心橋</h3><h3>青 松 擁 棧 道,</h3><h3>四 周 美 景 眺。</h3><h3>壘 心 橋 上 晃,</h3>思 緒 隨 風 飄。 <h3>懸索橋采用的是磨砂玻璃,鑲嵌在中間段,人們行至此段,是懸索橋晃動最大的地方,同時也是透過磨砂玻璃能看到深谷最深的地方。此處能體驗到驚險與刺激,可目睹整個篁嶺古鎮和萬畝油菜花海的壯觀景色。</h3> <h3>壘心橋留影</h3> <h3>篁岺下山索道</h3><h3><br></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u>婺源江嶺</u></font></h1><h3>江嶺位于婺源東北部,距縣城42公里,作為國內四大油菜花海之一,江嶺自然是婺源觀賞油菜花的首選之地。每年三四月份,在海拔千米的高山上,萬畝梯田花海,高低錯落,金黃染盡,還有桃花、梨花點綴其間,形成清新淳美的鄉村田園風光,一派生趣盎然。</h3><h3><br></h3> <h3>在江嶺一號觀景臺,觀賞云霧飄渺的花海晨景</h3> <h3>我們來到江嶺第一觀景臺。觀看到這群山如抱,坡嶺起伏,是登高望遠的賞花絕佳處,山上層層疊疊的梯田,和山下盆地的農田,上下呼應, 蔥蘢的綠色掩映中,滿目的燦黃夾雜著田園的氣息,猶如花浪涌來,如同一幅花黃柳綠的水墨丹青,粉墻黛瓦的徽州民居鱗次櫛比,一個個古老村落散落在廣闊的油菜花叢中,陣陣云霧飄來,恍若仙境。</h3> <h3>從一號觀景臺下來,來到二號稻草人樂園觀景臺。在這里擺放了利用稻草創作的藝術作品。有造型奇特的孫悟空、豬八戒、唐僧等其他造型。</h3> <h3>這里看到了光頭強,熊大、熊二的稻草人惟妙惟肖。與油菜花融為一體,像是田邊的守護人。</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u>婺源江灣</u></font></h1><p style="text-align: left;">高大牌樓雕刻著江澤民親筆題寫的“江灣”兩個大字。<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3><h3><br></h3> <h3>江灣大戲臺</h3> <h3>蕭江宗祠又名永思祠,始建于明朝萬歷六年,后毀于太平天國戰火。1924年重建,“文革”期間被拆毀,2003年三度重建。蕭江宗祠曾被譽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宗祠以其建筑規模宏大、占地面廣、雕刻精美、人文豐富,盡顯王室氣派。其建筑材料考究也為國內罕見。</h3> <h3>永思堂是蕭江宗祠的堂號。可見蕭江氏族善于思考勇于進取的精神。</h3> <h3>蕭江宗祠的候寢殿,貢奉著蕭江氏,列祖列宗的神牌靈位。</h3> <h3>江灣村在婺源縣被稱為“偉人故里”。據說這里是江澤民的老家。</h3> <h3>鼓吹堂是節慶活動演奏古樂器和古戲的地方。</h3> <h3>七星園</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婺源曉起</font></h1><h3></h3><h3>曉起村位于婺源縣東北34公里處,曉起有上、下曉起之分。村屋多為清代建筑,風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鋪青石,曲曲折折,回環如棋局。主要景觀有雙亭聳峙、楓樟流蔭、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江氏祠堂、磚雕門罩、養生河與古濯臺等。“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古村落。<br></h3> <h3>從黃山周邊到婺源東線,游經最后一個小村落——曉起,在村莊的周圍生長著茂密的樹林和許多千年古樟樹,還有隱秘在樹林深處的徽派古建筑和古茶園。一條清澈的曉溪從村中穿過,掩映著兩旁的青山古樹和白墻黛瓦,構成了如詩如畫的迷人風景。</h3> <h3>婺源江氏宗祠又名永思祠,始建于明朝萬歷六年(公元1578年),后毀于太平天國戰火。一九二四年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拆毀。二00三年九月第三次重建。</h3><h3>蕭江宗祠曾被譽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為婺源四大古建之一。</h3> <h3>屋前雙井印月</h3> <h3>古樟樹,曉起一個靜謐的村落,很多樟樹盈滿著樟香味,使空氣很純很凈。在曉起絕對是獨特一景。</h3><h3><br></h3> <h3>從黃山周邊到婺源東線,游經的最后一個古村落曉起,是七個古村落之一,小村落雖不大,但是它的靜謐,自然之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應證了徽州無水不成村和無宅不雕花的說法,有著共同的徽派文化,成為婺源的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令我們游后戀戀不舍,回味無窮。</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川县|
木里|
绥芬河市|
崇文区|
资中县|
常德市|
察雅县|
麦盖提县|
奉节县|
新闻|
广德县|
徐闻县|
大厂|
营口市|
怀宁县|
应城市|
红原县|
峨眉山市|
马公市|
凤冈县|
衡东县|
洛川县|
绥德县|
丹巴县|
嘉禾县|
南雄市|
邵阳县|
大丰市|
宝应县|
志丹县|
章丘市|
阿拉善左旗|
崇州市|
启东市|
班玛县|
凭祥市|
太保市|
新龙县|
达拉特旗|
鄂托克旗|
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