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我的母親李淑花,曾用名,李淑娟,因在姊妹中排行老二,小名叫二則,1930年10月11日(陰歷,下同)生于平遙縣南依澗鄉盤石村,屬馬,小學文化程度,2010年12月病故,享年81歲。</b></h3> <h3><b> 母親與父親結婚后一直在南依澗村務農。由于父親在部隊、父親復員后又參加工作顧不上家務和農活,所以,母親一直操勞著家里的所有事務,是我們家的主事者,操勞者,勞動者。</b></h3><h3><b> 上圖為母親(左)與我臨汾的姨姨、舅舅合影。</b></h3> <h3><b> 母親1956年拜師學習裁縫后,成為鄰村較有名氣的裁縫之一。打那之后她一邊務農一邊為別人裁剪做衣服,補貼家用。</b></h3><h3><b> 上圖為我的母親與我的姐姐。</b></h3> <h3><b> 母親的裁縫生涯幾乎伴隨了她一輩子。特別是上世紀50至70年代冬季,找她做冬裝、做過年新衣服的人特別多,有時忙不過來時找鄰居幫忙,后來又讓我姐姐幫助做。因為我姐姐是我媽帶出來的徒弟,文化程度比我媽高,又能接受新的東西,所以裁縫手藝不比我媽差。那個時候的冬季,母親除了為我們姊妹做飯外,總是哼著小曲裁剪衣服、鋪絮綿花、制做衣服。晚上有電加班、沒電點著蠟燭也在加班是常有的事,我半夜醒來,常常能聽到母親的縫紉機聲。</b></h3><h3><b> 上圖為母親(左)與我的姑姑、父親、姐姐(前)合影。</b></h3> <h3><b><font color="#167efb"> 母親漂亮。</font></b><b>提起她的名字在鄰村沒有人不知道的。</b></h3> <h3><b><font color="#167efb"> 母親手巧。</font></b><b>除了有一手裁縫好手藝外,剪窗花、打毛衣、編籃子、編草墊、編草墩、做桔箅箅等,做什么象什么,質量又好,就象工藝品一樣。年近80歲時她還在編制,并把她編制的這些寶貝拿到集市上賣,很受人喜愛。</b></h3><h3><b> 上圖為母親(左)與朋友三姑娘穿著她們自己親手做好的新衣服合影。</b></h3> <h3><b><font color="#167efb"> 母親能干。</font></b><b>家務活是把好手,地里活種地、鋤草、收割是女中能人,養雞、養羊、養兔子的副業一件也沒少做。建豬圈、修門窗、粉墻壁、刷油漆等沒有她不會干的。她還曾是上世紀60年代農業社小隊的婦女隊長。</b></h3> <h3><b><font color="#167efb"> 母親儉撲。</font></b><b>我的父親有份固定的工資,母親做裁縫還能有些補貼,我的姊妹又只有三個,這個經濟條件在當時的農村不算很差。但母親精打細算,省吃儉用,從不浪費,很會過日子。聽我姐姐講,1960年前后當大部分人沒吃的時侯,母親把她深藏的糧食拿出來緩解了缺糧之苦。母親的衣服和鞋襪修修補補是常有的事,她把廢棄的各種顏色的布料裁剪成菱形、三角形等拼起來做成褥套和門簾非常好看。</b></h3> <h3><b><font color="#167efb"> 母親知禮。</font></b><b>母親出生在一個有文化、有涵養的家庭。從小明禮議,曉榮辱,用她的言行影響著我們姊妹。從端碗、拿筷子到吃飯,從倒水、泡茶到斟酒,從坐姿到走路,從待人接物到借用鄰居東西,從尊老愛幼到與人相處等等,都要教導我們姊妹各個環節的舉止和用語,叮我們姊妹囑注意講禮儀,切記守規矩。</b></h3> <h3><b><font color="#167efb"> 母親識廣。</font></b><b>她在1950年前后就多次去過離石、平定、陽泉、介休、臨汾、榆次等地看望她的姑姑、舅舅、姐姐、弟弟,在離石去過飛機場、見過飛機。與我父親結婚后,她多次去太原看望我的姑姑,并去天津防空軍、廣東防空軍等地看望我的父親,是一個上世紀30年代出生、見過一些世面、開過一些眼界、比較明智開朗的農村婦女。</b></h3><h3><b> 上圖為我的母親、父親。</b></h3> <h3><b><font color="#167efb"> 母親聰明。</font></b><b>她雖然沒上過幾天學,但好學上進,什么東西一學、一看就會。裁剪衣服繪圖時各個部位的比例換算又快又準,這在那個年代的農村婦女中是少有的。</b></h3><h3><b> 上圖為我的母親、父親。</b></h3> <h3><b><font color="#167efb"> 母親熱情。</font></b><b>母親無論對誰,都熱情大方,伸手相助,無論走到誰家總是閑不住,深受親友的喜歡和尊敬。母親對我父親的舅舅家特別好,逢年過節母親去我父親的舅舅家總是受到熱情款待。母親對我姨姨和舅舅家特別關照。“文革”期間,姨姨家7個子女的衣服母親沒有少做。我舅舅成家前的衣物沒有少做,成家后開始幾年的衣服也沒少做。“文革”期間,母親的叔伯大爺一家從天津遷回到老家盤石村后,母親也都在各方面盡力幫忙。每逢我們村三月二十五趕會時,盤石村、唐河底等村與我母親有些關系的親戚到我們村趕會時,母親總要讓他們到家里吃頓飯。父親的戰友、同事、朋友到我家聚餐時,母親總是把她親手做的菜肴擺的滿滿的。</b></h3><h3><b> 上圖為我的母親、父親、姐姐1979年底送我弟弟入伍時合影。</b><br></h3> <h3><b><font color="#167efb"> 母親偉大。</font></b><b>母親給予我生命,教育我成長,毫無保留地傾注了她對我們姊妹的全部愛。我喜歡吹笛子,她不辭辛勞騎車到30華里的縣城去買,我喜歡拉二胡鞋,她搭乘供銷社的拖拉機到縣城去買,我喜歡打乒乓球、穿小白鞋,她毫不猶豫地給我錢去買。我不喜歡吃茄子,母親總是另外給我做一份萊。1970年前后缺糧少吃買不到糧食米面的時候,母親不惜代價在供銷社買淀粉做成各種面食給我們兄弟倆吃。</b></h3><h3><b> 感恩您,母親!</b></h3><h3><b> 愛戴您,母親!</b></h3><h3><b> 贊美您,母親!</b></h3><h3><b> 回念您,母親!</b></h3> <h3><b> 上圖為母親的朋友三姑娘和ⅹxx合影。</b></h3> <h3><b> 上圖為與我媽一起拜師學裁縫的三個徒弟1957年在平遙公私合營春利照相館合影。左起:三姑娘(本村)、ⅩXX、我的母親。</b></h3> <h3><b> 上圖為母親的朋友,左起:三姑娘、我發小趙春勇的母親、我的母親。</b></h3> <p> 上圖為父母親與我和弟弟在本村趙云家的里院合影。</p> <p class="ql-block"><b> 上圖為1984年母親(中)在我弟弟舉行的婚宴當天留影。母親的左邊是本村本家的勇兒勇哥(趙繼秉),右邊的為我的明子舅舅(郭廷安)。</b></p> <p class="ql-block"><b> 上圖為1984年母親在我弟弟舉行的婚宴當天留影。母親的左邊是本村本家的勇兒勇哥(趙繼秉)和其女兒金愛日。</b></p> <h3><b> 上圖為1984年母親、父親、弟弟、弟媳在我弟弟舉行的婚宴當天合影留念。</b></h3> <h3><b> 上圖為1984年母親、父親在我弟弟舉行的婚宴當天與我臨汾的姨姨合影留念。</b></h3> <h3><b> 上圖為1984年我弟弟舉行婚宴當天我們家的大門口。</b></h3> <h3><b> 上圖為1983年12月,母親帶著我妻子和我那出生8個月的女兒從老家第一次來洛陽時,在少林寺、白馬寺留影。</b></h3> <h3><b> 上圖為母親與陪伴她近50年的縫紉機合影留念。</b></h3> <h3><b> 上圖為母親1993年來洛時在龍門留影。</b></h3> <h3><b> 上圖為我的母親、父親在我家院子的窯洞前留影。</b></h3> <h3><b> 上圖為我的母親在我家院子里留影。</b></h3> <h3><b> 上圖為母親與她的朋友合影。</b></h3> <h3><b> 上圖為1998年母親在洛陽我父親的壽宴上。</b></h3> <h3><b> 上圖為1999年母親陪我病重的父親來洛陽治病時留影。</b></h3> <h3><b> 上圖為1999年我的舅舅(右)來洛陽看望我病重的父親時與我母親、父親留影。</b></h3> <h3><b> 上圖為1999年我的舅舅(右)來洛陽看望我病重的父親后與我母親留影。</b></h3> <h3><b> 上圖為1999年我的舅舅(右)來洛陽看望我病重的父親后與我母親留影。</b></h3> <h3><b> 上圖為1999年我的舅舅(右)來洛陽看望我病重的父親后與我母親留影。</b></h3> <h3><b> 上圖為母親2000年在臨汾留影。</b></h3> <h3><b> 上圖為2006年母親與她制作的桔箅箅留影。</b></h3> <h3><b> 上圖為2006年母親與她編制的籃子留影。</b></h3> <h3><b> 上圖為2007年母親與她編制的籃子、草墩留影。</b></h3> <h3><b> 上圖為2007年母親與她編制的籃子、草墩留影。</b></h3> <h3><b> 上圖為母親在2009年11月27日她八十壽宴上留影。</b></h3> <h3><b><font color="#167efb">母親的親戚——爺爺</font></b></h3><h3><b> 母親的爺爺李書x,山西省平遙縣南依澗鄉盤石村人。該村離南依澗鄉所在地約六公里,離平遙縣城約二十公里,離祁縣縣城約二十五公里。李書x成人后與其三兄在祁縣縣城中和堂行醫,因名氣較大,按其兄弟排行被稱為“五先生”。由于李書x有文化,又重視教育,故把所生育的李政敏、李政敬、李政輔、李香齋、李政教四男一女都帶到祁縣中學讀書,為兒女們日后的人生打下了較好的基礎。</b></h3><h3><b> 上圖為母親的奶奶(前)、姑姑、弟弟合影。</b></h3> <h3><b><font color="#167efb">母親的親戚——奶奶</font></b></h3><h3><b> 母親的出生地盤石村,是一個遠離縣城的小山村。解放前,母親的娘家人都是有文化的,這在當時、當地是很少見的。也正因為有文化,她們一大家很早就在外奔波求生,這些人有的有出息了,有的過早去逝了,有的至今還杳無音信、一點線索也沒有。</b></h3><h3><b> 上圖為母親的奶奶。</b></h3> <h3><b><font color="#167efb">母親的親戚——大爺</font></b></h3><h3><b> 母親的大爺李政敏,字子聰,在祁縣中學讀完書后,先后在祁縣、太原等地從事過銀行(即票號)和醫生職業,后帶著妻子兒女定居在天津從事醫療職業。“文革”期間,因其子李道行在海外,全家從天津遷回老家盤石村。在老家盤石村期間,李政敏繼續行醫,很有名氣。“文革”結束后,除女兒李淑景(小名小玲)留在平遙推光漆廠外,又攜兒子遷回天津,李政敏病故在天津。他一生結婚三次,生育五男二女。第一個妻子郭氏系平遙縣襄垣鄉東梁盒人,生育李道行、李道康、李淑珍(1962年故)。第二、第三個妻子為宋氏親姐妹,宋蘭英是姐,四改子是妹,系介休張良村人。宋蘭英不能生育,其妹生育李菊生、李龍生、李冬生、李淑景三男一女后去逝。</b></h3><h3><b> 李政敏之子李道行,解放前隨父到天津先當兵后到臺灣,病故在臺灣。</b></h3><h3><b> 李政敏之子李道康,解放前隨父李政敏到天津后,因調皮被父趕回平遙,在平遙先教書后當兵,當兵走后只給在平遙東梁盒的親媽捎過一次東西就再無音信和線索。</b></h3><h3><b> 李政敏之女李淑珍,嫁到汾陽后和丈夫隨其父李政敏到天津居住,1995年在天津病故,時年65歲。 </b></h3><h3><b> 李政敏之女李淑景,“文革”時隨父李政敏從天津回平遙后嫁到襄垣村,“文革”結束后末隨父回天津,被安置在平遙推光漆廠,現退休。</b></h3><h3><b> 李政敏之子李菊生、李龍生、李冬生--“文革”后三兄弟隨父回天津。菊生、冬生均在平遙農村結婚,并將妻子帶到了天津,龍生在天津結婚。</b></h3><h3><b> 上圖為母親的大爺李政敏1961年與其女李淑景、侄男李道寧在平遙合影。</b></h3> <h3><b><font color="#167efb">母親的親戚——二大爺</font></b></h3><h3><b> 母親的二大爺李政敬,字子明,在祁縣中學讀完書后,在當地從事銀行職業,后又到重慶從事銀行職業,“文革”期間由于其子李道瑜要插隊,再加上他欲歸根的原因,故攜妻及子李道瑜回到平遙縣襄垣鄉襄垣村(此時我父親在該鄉任武裝部長),退休后與妻子在襄垣村居住,直至病故。病故后和其第一、第三個妻子合葬在盤石村。他一生結婚三次,生育一男一女。第一個妻子郭氏,系南依澗鄉唐河底村人,病故。第二個妻子x氏,系襄垣鄉郝開村人,生育一女,后離異改嫁并帶走女兒(此女在臨汾因生育去逝)。第三個妻子在重慶結婚,系云南人,只生育李道瑜一子。</b></h3><h3><b> 李政敬之子李道瑜,隨父從重慶回平遙,在襄垣村插隊后招工,在晉中地區房地產開發公司任董事長,現退休。妻子郝花,系襄垣村人,在榆次煤運公司工作。有一男一女。</b></h3><h3><b> 上圖左起,前:郝金蓮、李淑花(我母親)、李淑秀、李淑景;后:李道寧、秦秋蘭、李道瑜。</b></h3> <h3><b><font color="#167efb">母親的父親</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font></b><b><font color="#167efb"> </font>母親的父親(我的外公)李政輔,字子佑,兄弟中排行老三。在祁縣上學后,到離石縣其妹妹李香齋處待過一段時間,不知道當時從事什么職業,后回本鄉盤石村、溫家底村教書。解放前因清算化分成份,到介休東湖龍其舅處開醋鋪,后又到來源縣合作社,在來源因患肺病回到介休后病故,時年44歲。解放后由南依澗鄉山坡頭村趙聲祿將遺骨帶回安葬在盤石村。</b></h3><h3><b></b><b> 上圖是我不知清的母親的親戚照片。</b></h3> <h3><b><font color="#167efb">母親的媽媽</font></b></h3><h3><b> 母親的父親一生結婚三次。</b></h3><h3><b> 母親的媽媽是我外公的第一個妻子郭如蓮,系本鄉唐河底村人,生育李淑秀、李淑娟(我的母親)、郝金蓮、李道寧三女一男。</b></h3><h3><b> 母親的媽媽郝如蓮病故時37歲。</b></h3><h3><b> 母親的父親第二個妻子系祁縣人,離異。第三個妻子系介休萬里村人,生育一子,一歲時夭折,后因李政輔病故改嫁。</b></h3><h3><b> 上圖是我不知清的母親的親戚照片。</b></h3> <h3><b><font color="#167efb">母親的親戚——叔叔</font></b></h3><h3><b> 母親的叔叔李政教,字小平,兄弟中排行老四。在祁縣讀完書后,在南依澗村教書。不久和南依澗村趙蘭秀,小名富被兒(趙丁新的侄女、趙蘭花的姐姐)出走到平遙縣王家莊村居住。據趙蘭秀講,有一天晚上,李政教帶著衣服出走后一直末回。直到現在無音信和線索,他一生未正式結婚也無子女。家里人因為這個老四可能與紅色有關,不走正道,也很少過問和打聽他外出以后的消息。當地人對他有許多傳說,有的說趙蘭秀說了假話,有的說趙蘭秀出賣了他,有的說他跑到海外了,有的說他為日本人做事被共產黨殺了,有的說他為共產黨做事被日本人殺了。最神奇的是說鄧小平就是李小平,華國鋒就是李小平,并鼓動我母親去認親。幸虧母親是個理性、聰明的女人。</b></h3><h3><b> 上圖為母親的姑姑。</b></h3> <h3><b><font color="#167efb">母親的親戚——姑姑</font></b></h3><h3><b> 母親的姑姑李香齋,在祁縣中學讀完書后,嫁給祁縣新寨村郭xx,并隨夫到離石。解放后在平定縣文化館工作。那些年,平定縣電影院的大型電影海報一直是她畫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因心臟病病故,時年66歲。</b></h3><h3><b> 上圖為母親的姑姑。</b></h3> <h3><b><font color="#167efb">母親的親戚——姑夫</font></b></h3><h3><b> 母親的姑夫郭xx,解放前在離石從事飛行員工作,解放后在陽泉市教書,不久因清理社會渣子被政府帶走修水庫病故。</b></h3><h3><b> 母親姑姑的兒子郭維明,解放前出走無音信。據說:此子在“文革”期間病故在某國使館,使館派人到陽泉、平定欲通知家人,但因怕李香齋精神上接受不了,又怕有這層海外關系使孤家寡人的李香齋受牽連,故使館和當地政府出于好心沒有通知李香齋等家人。</b></h3><h3><b> 上圖為母親的姑姑。</b></h3> <h3><b><font color="#167efb">母親的親戚——姐姐</font></b></h3><h3><b> 母親的姐姐李淑秀,1926年生,屬虎,2008年病故。其夫為南依澗鄉宋家嶺村宋瑞卿。母親的姐姐解放前隨夫到臨汾后一直在臨汾居住。有臨寶、臨安、臨全、臨鎖、臨柱、臨珍、臨愛六男一女,他們都在臨汾居住。</b></h3><h3><b> 母親的姐姐的7個孩子以次為:</b></h3><h3><b></b><b> 宋臨保,妻子秀明,有成成、盛盛、紅紅三男。</b></h3><h3><b> 宋臨安,妻子蘭梅,有菲菲、原原一女一男。</b></h3><h3><b> 宋臨全,妻子愛愛,有月月一男。</b></h3><h3><b> 宋臨鎖,妻子桂英,有娟娟一女。</b></h3><h3><b> 宋臨珠,妻子小紅,有星星、晶晶二女。</b></h3><h3><b></b><b> 宋臨珍,妻子靈香,有兵兵、明明二男。</b></h3><h3><b></b><b> 宋臨愛,丈夫候樹忠,有候博、候宇一女一男。</b></h3><h3><b> 上圖前中為母親的姐姐。</b></h3> <h3><b> 上圖為1979年母親和我的父親在臨汾與親戚們合影。</b></h3> <h3><b> 上圖為母親的姐姐、姐夫。</b></h3> <h3><b> 上圖為母親與我臨汾的姨姨在我們家院子留影。</b></h3> <h3><b> 上圖為母親與我臨汾的姨姨、舅舅在我們家院子留影。</b></h3> <h3><b> 上圖為母親與我臨汾的姨姨留影。</b></h3> <h3><b> 上圖為母親與我臨汾的姨姨留影。</b></h3> <h3><b><font color="#167efb">母親的親戚——妹妹</font></b></h3><h3><b> 母親的妹妹郝金蓮,1938年生,屬虎,因給了唐河底母親的姨姨家(后遷住朱坑公社南坡村)故姓郝。其夫為朱坑鄉大汪村魯永杰,魯永杰2015年12月20日病故。抱養有魯海琴、魯海君二女,母親的姐姐李淑秀之六子宋臨珍為其養子,故宋臨珍又名魯世云(小名海平)。</b></h3><h3><b> 上圖為母親的妹妹(后右)、母親的妹夫(前左)與我父母親合影。</b></h3> <h3><b> 上圖左起:母親的妹夫魯永杰、妹妹郝金蓮、母親、母親的姐姐李淑秀、姐夫宋瑞卿、弟弟李道寧。</b></h3> <h3><b><font color="#167efb">母親的親戚——弟弟</font></b></h3><h3><b> 母親的弟弟李道寧,1940年1月30日生,屬龍。李道寧出生后第三天其母親病故,由南依澗鄉山坡頭村的奶媽撫養到九歲后,由母親的姑姑李香齋領到平定縣讀書,后考到晉中農校,畢業后分配到永和縣獸醫院工作,后又調到臨汾市工作,1995年退休,因突發腦干出血于2019年10月19日去世。兒女們為他寫的挽聯是:從平遙至臨汾幫親至友,助人美德后代永傳;由貧窮到職員起早貪黑,勤勞嘉風兒孫牢記。</b></h3><h3><b> 母親弟弟的妻子秦秋英系永和縣人,2017年10月病故。有李永生、李永梅、李永剛二男一女。現都在臨汾市居住。</b></h3><h3><b> 上圖為母親的弟弟。</b></h3> <h3><b> 上圖為我的舅舅李道寧去世后,于2019年10月24日的遺體告別儀式。</b></h3> <h3><b> 上圖為我的舅舅(中左1)與臨汾我姨姨家合影。</b></h3> <h3><b> 上圖為我的舅舅、妗子來洛陽參加我女兒婚禮時留影。</b></h3> <h3><b><font color="#167efb">母親的親戚——大舅</font></b></h3><h3><b> 母親大舅郭長仁,平遙縣南依澗鄉唐河底村人,解放前遷平遙縣城做生意。有郭廷安、郭芝蘭一男一女。</b></h3><h3><b></b><b> 郭廷安,教師,從平遙縣教育局退休后病故。妻子雷玉琴系平遙縣城東關人,教師。有郭莉娜、郭利生、郭莉娟、郭莉萍一男三女。</b></h3><h3><b></b><b> 郭芝蘭,原在平遙縣劇團,后隨其夫趙明德到介休,退休后在南依澗公社雷家莊買房、買地、開發養老,病故。有三女一男。</b></h3><h3><b> 上圖有我姐姐(前左1)、郭芝蘭姨姨(前左3)、母親(前左4)、介休三老妗子(前左5)、臨汾姨姨(前左6)、大汪村姨姨(前左7)、明子舅舅(郭長仁,后左2)等。</b></h3> <h3><b> 上圖為郭芝蘭。</b></h3> <h3><b> 上圖為郭芝蘭。</b></h3> <h3><b> 上圖為郭廷安之妻雷玉琴(左)、母親、郭芝蘭等合影。</b></h3> <h3><b><font color="#167efb">母親的親戚——二舅</font></b></h3><h3><b></b><b> 母親二舅郭長義,解放前遷介休張良村做生意。有天明(抱養)穎明、愛心、愛小、愛紅、二男三女。</b></h3><h3><b> 上圖為我郭芝蘭姨姨(前左2)、母親(前左3)、明子妗子雷玉琴(前右2)與介休親戚合影。</b></h3> <h3><b><font color="#167efb">母親的親戚——三舅</font></b></h3><h3><b></b><b> 母親三舅郭長治,解放前遷介休張良村做生意。有愛花、拉小、三牛、劉成(和愛琴換)、劉生三女二男。</b></h3><h3><b> 上圖為我郭芝蘭姨姨(前左1)、母親(前左2)、明子妗子雷玉琴(右1)與介休親戚合影。</b></h3> <h3><b><font color="#167efb">母親的親戚——四舅</font></b></h3><h3><b></b><b> 母親四舅郭長信,解放前遷介休東湖龍做生意。有月明、六鎖、愛琴二男一女。</b></h3><h3><b> 上圖為母親(后左2)與介休的親戚合影。</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津县|
乐昌市|
靖远县|
临桂县|
商南县|
濮阳县|
桦南县|
稷山县|
宜良县|
逊克县|
东安县|
大埔县|
班玛县|
阿荣旗|
长阳|
大丰市|
贡觉县|
卓资县|
东辽县|
泗水县|
沙坪坝区|
双江|
长泰县|
商丘市|
河池市|
富平县|
千阳县|
乐都县|
大厂|
满城县|
涿鹿县|
瑞安市|
兰溪市|
栾城县|
镇沅|
师宗县|
阳朔县|
江源县|
册亨县|
宜宾县|
成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