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nocertainty 提交日期:2007-10-27</h3><h3> 大探險家斯文?赫定,瑞典人,生于1865年,少年立志探險。一生六次進入中國西部旅行或探險,負責繪制路線地圖(不少為填補空白),確定有價值地點的坐標,進行地質與水文調查,人體測量,氣象觀測,采集動植物及巖石標本,研究中亞、新疆、青藏高原及其文化、風俗、習慣,考察發掘古代城市遺址,撰寫行旅日記,以《我的探險生涯》最為著稱。奠定他世界性聲譽的是發現樓蘭遺址。 </h3><h3> 第一次:1890年4月,赫定踏上遠赴中東的征途。作為瑞典王國外交使團的翻譯,他圓滿完成了任務,并在國王支持下,開始他的第二次亞洲之旅(1885年,時年20歲的斯文赫定獲得去俄國巴庫做家庭教師的機會,工作完成后進行縱貫伊朗的旅行,為他一生中亞旅行的開端)。1890年12月,他由俄國進入中國新疆,抵達中亞名城喀什,這是他首次履及西域。1891年1月初,斯文赫定離開中國,返回瑞典。這次旅行并無探險性質。路線:德黑蘭(1890.9.9啟程)——內沙布爾——馬什哈德——阿什哈巴德(1890.10中旬目睹喀拉庫姆沙漠)——布哈拉——撒馬兒罕——奧什(1980.11底)——鐵列克大坂,烏盧克恰提哨卡——喀什(1890.12.14滯留10日,返歸)——吐爾尕特山口——伊塞克湖(為俄國探險家普熱瓦爾斯基掃墓后回國)</h3><h3> 第二次: 1893年10月16日,斯文赫定又一次離開故鄉,前往亞洲。1894年2月進入帕米爾高原,并在慕士塔格山腳下住了一段時間,曾試圖攀登這個著名的"冰山之父"。1894年5月1日,抵達喀什。1895年2月17日,斯文赫定走向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由于經驗不足、條件惡劣,經過苦苦掙扎才被正巧路過的一支駱駝隊搭救。路線:塔什干和費爾干納(1893底至1894.2整裝,27日出發)——帕米爾高原(測量喀拉湖)——達布倫口(1894.4.7)——慕士塔格山(攀峰失敗)——喀什(1894.5.1)——慕士塔格山(1894.6底至8中旬先后又兩次攀峰失敗)——喀拉庫爾湖——喀什(1895.2.17動身沿喀什河東行)——巴楚——麥蓋提(1895.4.10探入塔克拉瑪干,東北行)——麻扎塔格山脊中斷處某小湖東岸(1895.4.21)——和田河中下游,“天賜湖”(1895.5.5,前十余日瀕死,人員裝備大損)——阿克蘇——喀什(1895.6.12)——烏魯亞特山——薩雷庫里湖(瞻觀英俄帕米爾“勘界”)——喀什(1895.10初,新購器材運達,12.11又出發)——莎車——和田(1896.1.5,停留十余日)——玉龍喀什河(再次探入塔克拉瑪干)——塔瓦啟村(玉龍喀什河,喀拉喀什河交匯處,折向東行)——丹丹烏里克遺址(1896.1.23)——克里雅河(1896.1.26,北行)——喀拉墩遺址(停留兩日,勘測)——克里雅河下游(發現野駱駝)——塔里木河(1896.2.19成功穿越塔克拉瑪干)——沙雅(沿塔里木河東行)——庫爾勒(孔雀河,東南行)——尉犁昆其村——阿不旦漁村(1896.4.19)——喀拉庫順(詳細勘測,形成“游移之湖”的構想)——若羌——且末——于田——和田(1896.5.27)——于田——民豐——喀帕(南行)——昆侖山(55日無人區苦旅)——柴達木盆地——青海湖——西寧(1896.11.23,解散隊伍,參觀塔爾寺,冀往北京) </h3><h3> 第三次: 1899年,斯文赫定前往新疆進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險。1900年,由于一個偶然機遇,他發現了樓蘭古城。1901年曾前往藏北探險考察,被西藏地方政府阻攔,1902年經印度返國。路線:奧什(1899夏,整裝待發)——克孜爾河——喀什(1899.8.16)——麥蓋提,葉爾羌河右岸(1899.9.11)——喬格山(麻扎塔格山支脈,10月初)——葉爾羌河、阿克蘇河交匯處——和田河干河口(1899.10.29)——塔里木河(東行)——英格可力(1899.12.7)——塔克拉瑪干沙漠(南行)——車爾臣河(1900.1.8)——都拉里(蒲昌城)——英格可力(1900.2.24)——庫魯克塔格山腳,孔雀河干河道——營盤古城(1900.3.1)——雅丹泉(1900.3.15)——阿提來西布拉克(1900.3.23,四日休整)——雅丹地群(南行)——樓蘭遺址(經過,未發現)——喀拉庫順(1900.4.2)——切爾蓋?恰普干河——塔里木河下游——英格可力——塔里木河——阿不旦——墩里克綠洲——紅柳溝——塔特勒克布拉克——阿爾金山——鐵木里克泉——依吞布拉克(1900.7.18出發)——期滿塔格山——阿爾喀山——可可西里——鐵木里克(1900.10.20,12.12重又啟程)——安南壩(新甘青交界,1901.1.1)——戈壁沙漠(北行)——雅丹地形——阿提米西布拉克——樓蘭(1901.3.3,發現并確認遺址,確認羅布泊“游移之湖”)——喀拉庫順(1901.3.17)——阿不旦——若羌(1901.4月初)——阿牙克庫木湖——阿爾喀山脈——可可西里——唐古拉山谷——扎加藏布河——錯那湖(1901.8.5)——扎加藏布河——唐古拉山谷——色林錯(南行)——納木錯湖——加仁錯湖(西行)——班公湖(印藏交界)——拉達克,列城(1901.12.24,遣散隊伍)——喀什(1902.5.14)</h3><h3> 第四次:1907年,斯文赫定第四次來中國,他的主要目標是西藏。他從克什米爾進入西藏西部,途經藏北抵達西藏腹地,會見班禪喇嘛。對西藏部分山川地形繪制了地圖。路線:列城(1906組隊,8.12出發)——班公湖——喀拉昆侖山——阿克賽欽草原(藏新交界,東行)——羌塘,郭扎錯湖(東行)——邦爾錯湖——普爾錯湖(東南行)——那曲——南集湖(1907.1.11,東行)——葉馬川——雅魯藏布江(1907.2.9,沿江而下)——日喀則(1907.2.10,停留7周,西行)——扎丁寺——扎什哲比寺——雅魯藏布,古拉格藏布交匯處——密朱河河谷——岡底斯某峰(1907.4.21,西北行)——圣山康古崗日(接近未達,東南行)——尼泊爾——庫比崗日山(1907.7.13,發現雅魯藏布江之源)——圣湖瑪旁雍錯(普蘭縣,1907.20)——魔湖朗加錯——崗仁波切峰(發現印度河在岡底斯的河源)——噶爾(印藏邊界)——德蘭布谷(北行)——拉達克(東行)——喀拉喀什河河谷(東南行)——阿如錯湖——瑟莫湖——勒宗錯湖——通助錯湖(1908.3.15)——波倉藏布江(1908.4初)——岡底斯山(近70日無人區穿行)——拉噶(接近)——岡底斯山——特力南錯(南行)——普魯湖,帕當藏布江上游冰川——拉孜(1908.6.30,西南行)——岡底斯山——瑪旁雍錯湖東北岸,托克城——薩特累季河谷——西拉姆(1908.9.15) </h3><h3> 第五次:1926年冬天,斯文赫定帶領一支由瑞典人、德國人及丹麥人組成的探險隊再次來到中國。但考察還在籌備中,就遭到北京學術界的一致反對。經談判,斯文赫定與北京的中國學術團體協會就即將進行的考察達成協議。協議的最重要部分是:由中國瑞典雙方共同組成中類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考察團采集和挖掘的一切動植物標本文物礦物質樣品等,都是中國的財產。1927年5月,斯文赫定和徐炳旭教授率領科學考察隊離開北平,前往中國西北。路線:包頭(1927.5.20考察團出發,西北行)——陰山昆都侖廟——昆都侖河谷——五分子村——鄂博店——紅瓦子公宗——巴音布魯克——胡濟騰河(1927.5.27到達,7.30再出發,西行)——三德廟(1927.8.16到達,29再出發)——巴丹吉林沙漠——巴音毛道——圖孔敏寺——烏蘭托洛蓋,喀拉浩特(1927.9.27,西北行)——額濟納河——(由西向東穿越)索古淖爾(1927.10.22,西行)——奧賓河——額濟納河(1927.11.8再出發)——木林河谷——庫枯特穆爾騰烏拉——艾肯河綠洲(1927.11.24)——謝別斯廷(1927.12.23,西行)——苗兒溝(1928.1.19)——哈密(1928.1.23到達,2.4再出發)——三堡——了墩——一碗泉——七角井——七克臺——辟展(鄯善,1928.2.15)——勝金口——吐魯番(1928.2.19,驗證羅布泊“游移之湖”)——達坂城——烏魯木齊(1928.2.27到達,5.6回瑞典,10.4返回,旋因新疆當局阻撓,使得考察團工作難以順利開展而離去)……百靈廟(1928.11.2重新開始工作,東行)——沙爾莫仁寺(東北行)——喀布齊林——蘇尼特右旗,德王府——卡丹寺(東南行)——高爾察罕——包羅多洛高音寺——卡丹寺——馬王廟——艾庇喀爾喀——海馬呼——張北,張家口(1928.11.21)——北京(1928.12.2,住留6月)——承德——北京(1930.7.11到達,遙控處理考察團事務,各地籌款,至1933.6.8考察團解散) </h3><h3> 第六次: 1933年10月,斯文赫定等受當時南京中央政府鐵道部門委托,勘測修建一條橫貫中國大陸的交通動脈的可行性(即后來的蘭新鐵路)。 整個考察活動到1935年結束。路線:歸化(1933.10.21出發)——可可以力更河——烏蘭淖爾——塔爾罕河——百靈廟(1933.11.15)——海盧坦河——貢考林河——喀善圖(1933.12.27,西行)——溫音烏蘇——和葉阿木德-北銀根(1933.12.20)——瓦音坨連(額濟納河三角洲,1933.12.24)——奧賓河畔,巴列爾——木林河——野馬井(1934.1.23)——明永(1933.1.29)——廟爾溝——哈密(1934.2.6)——吐魯番——托克遜——卻勒塔格山,蘇巴什溝——焉耆——開都河——庫爾勒——輪臺——庫爾勒——尉犁——孔雀河——阿克蘇甫——薩伊切克——迪加帕河——阿克巴什河——鐵門堡(1934.4.18)——庫姆河——營盤——雅丹布拉克泉(1934.4.24)——孔雀河三角洲——羅布泊(1934.5.17)——庫魯克山——雅丹布拉克——庫爾勒(1934.5.31)——烏魯木齊——托克遜——蘇巴什溝——烏魯木齊(1934.10.21再出發)——達坂城——吐魯番——鄯善——哈密——星星峽——紅柳園——安西——敦煌——黨河——疏勒河——洮洮水井——“駱駝井”——噶順戈壁——駱駝井——綏新泉——羅布泊盆地——安西——玉門疏勒河——嘉峪關——肅州(酒泉)——甘州(張掖,1935.1.3)——永昌——涼州(武威)——烏鞘嶺——永登——蘭州(1935.1.28)——德隆縣——六盤山——咸陽——渭河——西安(1935.2.8)</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兴区|
怀安县|
乐平市|
阿克陶县|
定日县|
新竹市|
沛县|
安福县|
伽师县|
信丰县|
普定县|
贵南县|
星座|
寿阳县|
苏尼特左旗|
全南县|
安达市|
凤台县|
九江市|
漠河县|
连云港市|
上蔡县|
金沙县|
灌阳县|
东莞市|
洪江市|
镇平县|
东丰县|
南开区|
咸阳市|
澄江县|
万宁市|
嘉鱼县|
闽清县|
双鸭山市|
乌恰县|
沈丘县|
财经|
叶城县|
岱山县|
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