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我家住在黃土高坡,日頭從坡上走過,照著我的窯洞曬著我的胳膊,還有我的牛跟著我。不管過去了多少歲月,祖祖輩輩留下我,留下我一望無際唱著歌,還有身邊這條黃河……。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高亢豪放的這首歌引發(fā)了中國歌壇西北風大流行。從那時起,對于孕育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的黃河母親和黃土高原就成了無數(shù)人心心念念的地方!</h3><h3>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覆蓋面積最大的高原,又稱鴉金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偏北海拔1000多米以上。高原上覆蓋著深厚的黃土層,黃土的厚度在50一80米之間,黃土高原的地質(zhì)疏松,植被較少,氣候干旱,再加上受季風的影響,當?shù)亟邓慷嗉性谙募荆邓袝r的暴雨使大量的泥沙被沖積,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形成了現(xiàn)在高原上千溝萬壑的景象。</h3><h3> 四月底,我和朋友們踏上了晉陜之旅,沿著呂粱山脈,我們一路走,一路感受著濃郁的黃土風情。我們參觀了地處黃土高原的四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一一磧(念汽)口古鎮(zhèn),李家山,西灣村,懸空村,行進在它們中間,仿佛踏進了歷史的空間。這些名鎮(zhèn)名村大多己物是人非,人去樓空,現(xiàn)在開發(fā)成供人們旅游的景點,但它們的存在依然在向人們訴說著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故事,和它們見證過的歷史。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支離破碎的黃土山峁,溝溝峁岇,山山梁梁都記錄著歲月的蒼桑……!</h3> <h3>黃土高原風貌</h3> <h3>綠油油的是剛發(fā)新芽的棗樹,貧脊的黃土高原上只適合棗樹的生長,這也是山西大棗聞名的緣故吧!</h3> <h3>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一一磧口古鎮(zhèn)</h3><h3><br></h3><h3> 磧口古鎮(zhèn)位于臨縣城南50公里處,依呂梁山襟,黃河水邊。古鎮(zhèn)和周邊李家山,西灣村被世界文化遺產(chǎn)基金會公布為2006年“世界百大紀念性建筑"。在明清至民國年間,憑黃河水運成為北方商貿(mào)重鎮(zhèn),它也是晉商的發(fā)祥地之一,它西接陜,甘,寧,蒙,東連太原,京,津,為東西經(jīng)濟文化的樞紐,古鎮(zhèn)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磧口這個彈丸之地的赫赫名聲,古鎮(zhèn)的街道店鋪是清代山區(qū)傳統(tǒng)建筑的典范,古時的磧口還是兵事要沖之地,因此,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zhèn)“之美譽。現(xiàn)鎮(zhèn)內(nèi)還有數(shù)量豐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貨棧,票號,當鋪,還有廟宇,民居,碼頭等,幾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間典型的漕運商貿(mào)集鎮(zhèn)的全部類型,古鎮(zhèn)至今還有質(zhì)樸的居民生活在這兒,所以又有"活著的古鎮(zhèn)”之稱。抗戰(zhàn)期間,磧口是華北通往延安的主要運輸口岸。1948年3月,毛澤東東渡黃河,夜宿于磧口寨子山村,后轉(zhuǎn)西柏坡指揮了全國解放戰(zhàn)爭。如今,古時的繁華己隨黃河之水奔流而逝,但歷史還在,意境還在……!</h3> <h3>夕陽下的磧口古碼頭</h3> <h3>山西醋聞名全國</h3> <h3>當年晉商喬致鏞的《大德通錢莊》</h3> <h3>十兄弟組成的《十義鏢局》</h3> <h3>古鎮(zhèn)山上的黑龍廟</h3> <h3>這句話是否是商人們的古訓?</h3> <h3>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一一李家山</h3><h3> 李家山村,位于山西臨縣磧口古鎮(zhèn)南面五華里處。它隱于大山深處,空靈幽雅。從外部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去卻是很古老很講究的窯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它是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一生中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吳冠中先生評價“這樣的村莊,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難再找到"。</h3><h3> 相傳李家山最早是因有李姓人家在此開荒落戶,故取名李家山。李家山最有名的是有東西兩大財主,東財主李登祥人稱祥財主,在磧口開"德合店"和“萬盛店“,西財主李德峰在磧口開"三和厚",兩家財路亨通,日進斗銀,發(fā)達后互相攀比在村中蓋房,東財主家建在鳳身上,西財主家建在鳳右翼上,鳳的左翼是舊村。他們在幾百米約40度的高山坡地上,精心設(shè)計,依山就勢,高下疊置從溝到頂蓋房。</h3><h3> 其造型不同,風格殊異。現(xiàn)在還有400多孔窯洞。李家山的民居形態(tài)在8種以上,舊村中獨門獨窗的土窯洞還有人住著,有點原始穴居的感覺,明柱廈檐四合院為主的窯洞占大多數(shù),李家山的四合院窯洞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但無論是穴居的土窯洞,還是豪華的清代建筑群,無不附著中華民族的靈魂。正如專家們說的,這兒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它蘊藏著黃土民情風俗和豐厚的黃河文化!</h3><h3> </h3> <h3>李家山外貌</h3> <h3>李家山上最好的視野,從這里可以看到黃河</h3> <h3>你家的屋頂就是我家的院子</h3> <h3>李家山村中的路都是上上下下的</h3> <h3>李家山的風光吸引了無數(shù)攝影愛好者到此采風</h3> <h3>山西人的門簾上少不了“家和萬事興"這幾個字</h3> <h3>風格不同的窯洞</h3> <h3>整修中的四合院窯洞曾作為電影拍攝的外景地</h3> <h3>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一一西灣村</h3><h3> 西灣村位于磧口古鎮(zhèn)北1公里處。西灣是磧口商貿(mào)經(jīng)濟輻射產(chǎn)生的生活和倉儲型村落,是當時磧口巨商陳氏家族的生活區(qū)。村落民居以明清建筑為主,選址較為講究,座西向東南,背山面水,避風向陽,總面積3萬多平方。</h3><h3> 村落里40多處宅院由2米多高的院墻全部封閉起來,形成城堡式的空間,村內(nèi)橫三條街,豎五條巷,把全村的院落有序地串聯(lián)起來。西灣民居的風格是每一房的屋頂是上一層的院子,每一個院子都有小門相通,進入一個院子就可以通過院與院之間的小門進入另一戶人家,走進一院即可走遍全村。</h3><h3> 西灣的建筑群整體依山而建,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村落里處處流淌著文化,大門,垂花門,照壁,廳堂上的木雕,磚雕,石雕獨具匠心,做工精細,飛禽走獸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嘆服!</h3><h3> 解放戰(zhàn)爭期間,晉綏紡織廠建在西灣村,當時屬晉綏邊區(qū)直管,部隊性質(zhì),紡織廠所產(chǎn)的"雙獅“牌土布是當時的名牌產(chǎn)品。</h3> <h3>全國著名的文物專家羅哲文題寫的村名</h3> <h3>進入院子要收費,每人2元,雖是一院通村,但另一院子也有人守著收費哦!</h3> <h3>不愧為邊區(qū)人民</h3> <h3>村中的巷子</h3> <h3>精美的木雕</h3> <h3>依山而建的房子</h3> <h3>有意思,紅棗燈蘢!</h3> <h3>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一一懸空村</h3><h3> </h3> <h3> 在山西寧武縣的大山中,有一座整體都懸在空中的村莊,它背倚懸崖,面臨深淵,房屋全部建在海拔2300米的峭壁上,村子叫王化溝村。據(jù)記載,懸空村形成于明末清初,李自成率領(lǐng)農(nóng)民起義軍攻破寧武關(guān)后,長驅(qū)直入殺到北京城,崇禎皇帝的四子落荒逃到寧武清真山普應寺避難,其隨從人員在距寺廟不遠的懸崖峭壁上搭棚建屋住下來,暗中保護著四皇子,幾年后四皇子抑郁而死,這些人接受王朝的教化,歸順了清朝,并把居住的地方定名為王化溝村,因村內(nèi)的房屋因崖就勢掛在半山腰上,現(xiàn)在人又把它叫“懸空村"。</h3><h3> " 懸空村" 村里唯一的主干道就是在懸崖上用樁一根根輔起來的,路面很窄如同古代的棧道,讓人擔心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這里雖地勢險要,但景色清新脫俗,置身其中遠眺峽谷,綿延百里的云海附著萬傾蒼翠的松濤,從山腳下抬頭仰望,整個村莊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村民們放養(yǎng)的羊群隨意地拴在半山腰,就像天上的云朵,好一個“天上人家“的山野幽居圖!</h3> <h3>懸崖上的村莊</h3> <h3>掛在半山腰的村莊</h3> <h3>尚未完全溶化的冰塊像人工雕刻的美景</h3> <h3>這幾位團友都是山西籍的哦!</h3> <h3>飲馬池的標識己告訴我們它的歷史</h3> <h3>村中唯一的原木棧道</h3> <h3>當?shù)厝艘灿猩忸^腦了</h3> <h3>我在你鏡頭下,你在我鏡頭中</h3> <h3>這么大的老榆樹,有年代感了</h3> <h3>喜歡這自然堆砌的石階和圍墻,置身其中讓人有種時光倒流的感受……!</h3> <h3>近年來,山西省正在極力打造旅游資源。短短幾天的黃土高原之旅,雖然僅僅是浮光掠影式的游覽,但在這些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中,我們卻感受到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熣燦,文化是旅游的靈魂,人文資源是旅游的核心資源。我們有理由相信山西會把這個資源做得更好更大!</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海县|
定陶县|
浏阳市|
桃园市|
墨江|
江陵县|
手游|
洪洞县|
娱乐|
黑龙江省|
河曲县|
蓝山县|
苏尼特右旗|
南漳县|
三台县|
东莞市|
枣强县|
客服|
车险|
洞口县|
卢龙县|
宜城市|
织金县|
永善县|
安陆市|
宁德市|
五大连池市|
五原县|
马山县|
山阴县|
宣城市|
珲春市|
海兴县|
曲靖市|
吉林省|
扎赉特旗|
葵青区|
同德县|
天气|
平阴县|
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