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b>一月</b></h3><h3><b><br></b></h3><h3> 1月24日,早上小雪,去靈隱寺和三天竺拍攝。雪花時飄時停,游客稀稀落落,平日里熱鬧的寺院今天恢復了寧靜。寺內臘梅盛開,淡淡幽香伴著裊裊梵音,讓人心靜意平。</h3> <p class="ql-block"> 一直想拍一張大雪紛飛中的張蒼水墓。1月25日中午,看到下雪,背著相機出發了,不料到了目的地,雪卻停了,天不助我也。</p><p class="ql-block"> 張蒼水,抗清復明的民族英雄,被俘后在杭州慷慨就義。</p><p class="ql-block">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p><p class="ql-block">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p><p class="ql-block">慚將素手分三席,擬為丹心借一枝。</p><p class="ql-block">他日輕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p><p class="ql-block"> 站在張公墓前,想起他就義前的這首詩,心戚戚焉,扼腕嘆息。</p> <h3> 1月25日夜大雪,26日時有雨夾雪,早上前往岳王廟和西湖拍攝雪景。</h3><h3>詳見附件:《風雪岳王廟》</h3> <h3>1月26日西湖雪景。</h3> <h3>1月26日,求是村雪景.</h3> <h3> 1月31日,拍攝校園雪景。在玉泉校區教一前面,校園綠化工人冒雪扶直被大雪壓倒的一棵樹并重新種好。師傅們辛苦了,校園的美麗全靠你們的辛勤勞動。</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節回鄉,2月26日,陪老姐游玩無錫梅園。</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月</b></h3><h3><br></h3><h3> 3月12日-17日,泰國清邁6日游。清邁位于泰國北部,歷史上曾是泰國首都,這里信奉佛教。我們游覽的契迪隆寺、布帕蘭寺、雙龍寺都是清邁著名的古寺。</h3><h3>這是契迪龍寺。</h3> <h3> 在契迪龍寺內,我見到一佛像身上怪怪的,走近一看全是貼的金箔。照片上的兩位婦女也帶了金箔來,正在往佛像身上粘貼呢,她們的臉上滿是虔誠。</h3> <h3> 在契迪龍寺里,我第一次見到菩提樹和美麗的菩提花。</h3> <h3> 布帕蘭寺,因為這里曾是電影《泰囧》的拍攝地,我們中國人又稱這里為“泰囧廟”。</h3> <h3>寺后面的大佛塔。</h3> <h3> 清邁佩塔古城墻,噢喲!這哪象是城墻呀?圍墻一堵!我們北京那么好的城墻和城門拆了,真可惜。</h3> <h3>素貼山上的蒲屏皇宮。</h3> <h3> 雙龍寺位于清邁西面的素貼山山頂,寺前有300多級臺階,臺階兩側有兩條用彩色玻璃片和彩釉小瓷磚鑲嵌的巨龍,長約150多米的龍身隨石級起伏而上,一直伸展至佛寺門口。寺院正中有一座高約20米的大金塔,據說塔內保存有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子。</h3> <h3> 拜縣的藍廟,原來只是一個小寺廟,近20年來不斷擴建,現在已經規模宏大,壯觀、精美而豪華。據說所用款項全部來自信眾的捐款。</h3> <h3> 泰國的寺廟內不生火做飯,僧人每天早上捧缽出來化緣,完全依靠信眾布施的食物為生(不能布施錢),而且僧人午時以后就不能再進食,名副其實天天托缽行腳的苦行僧。照片拍的是布施的場景,信眾把食物布施給僧人后,僧人替施主念經祈福,在這過程中施主慢慢倒水“灌澆善根”。</h3><h3> 據說在泰國,進寺廟當一段時間的和尚是每個男人的必修課,就象每個青少年必須上學接受義務教育一樣。據說沒有當過和尚的男人會連老婆也娶不到,不知是真是假。<br></h3> <p class="ql-block"> 3月24日,小區和校園隨拍。</p><p class="ql-block">詳見附件:巜不為往事擾,余生只愿笑》</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四月</b></h3><h3><b><br></b></h3><h3> 4月1日,時近清明,回老家掃墓,拍攝故鄉。</h3><h3>詳見附件:《家鄉的小河》</h3> <h3> 4月19日,參加了退休科組織的江南名鎮西塘一日游。</h3><h3>詳見附件:《西塘一日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五月</b></h3><h3><b><br></b></h3><h3>5月1日,玉泉植物園竹林。</h3> <h1> 2018年5月2日,天陰,雨后空氣濕潤。我背上相機包,沿十里瑯珰步道從梅家塢走到龍井村,做了一回獨行俠。十多年前,我還未退休,系工會曾于三八婦女節組織女同胞游十里瑯珰,我因工作忙沒去,十多年后的今天終于來補上了。</h1> <h1> 5月7日,參加了浙大老教授協會組織的參觀團去鄞州,參觀了寧波博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社會主義新農村云龍鎮上李家村、寧波南部商務區,順便游覽了東錢湖。</h1> <h3> 5月10日,半生緣姐妹為陳老師慶壽。</h3> <h3>祝你生日快樂!</h3> <h3> 5月15日,拍攝三天竺。三天竺是杭州唯一的女眾寺院,也是附近一個佛學院的分院。</h3> <h3>5月21日,天雨,靈隱寺。</h3> <h3>煙雨朦朧中的三天竺。</h3> <h3> 5月22日,拍攝杭州市一年一次的僧尼托缽行腳佛事活動。見過了泰國僧人的托缽行腳,杭州的托缽行腳只是一個象征性的儀式罷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月</h3><h3><br></h3><h3></h3><h3> 6月6日一12日,參加浙大退休科組織的哈爾濱漠河北極村五大連池齊齊哈爾扎龍7日游。</h3><h3> 6日早上出發,中午飛抵哈爾濱,下午游覽關東古巷和東北烈士博物館、東北抗聯博物館、革命博物館。</h3> <h3> 東北抗日聯軍的歷史可歌可泣,他們孤軍奮戰在茫茫的興安嶺里,糧盡彈絕,楊靖宇將軍被漢奸出賣遇害后,日寇要看看他吃什么?剖開肚子里面全是松針啊!</h3> <h3> 為了保存抗日力量,抗聯余部撤退到俄羅斯境內組成抗聯教導旅,當時朝鮮的金日成是教導旅一營營長(前排右起第二個)。</h3> <h3> 第一次知道趙一蔓烈士原來是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畢業的。</h3> <h3> 趙一曼烈士遺書:</h3><h3> 母親對于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h3><h3> 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h3><h3> 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h3><h3> 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h3><h3>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h3><h3> 你的母親趙一曼于車中</h3> <h3> 6月7日,游覽五大連池和龍門石寨。</h3><h3>詳見附件:《龍門石寨和五大連池》</h3> <h3> 6月8日,參觀齊齊哈爾扎龍丹頂鶴自然保護區。</h3><h3>詳見附件:《(二) 扎龍鶴韻》</h3> <h3> 6月9日一10日,參觀游覽北極村及漠河縣城。</h3><h3>詳見附件:《(三)、漠河北極村》</h3> <h3> 6月11-12日回到哈爾濱。歷史上,東北一直是沙俄和日本爭搶的肥肉,這里有俄羅斯人留下的許多遺跡。</h3><h3> 清朝時沙俄在中國東北修建了一條中長鐵路。這個俄羅斯風情小鎮原是中長鐵路高級職員的別墅。1952年中長鐵路收歸國有。</h3> <h3> 這是哈爾濱的俄羅斯東正教索非亞教堂,建于1907年。</h3> <p class="ql-block"> 百年老街“中央大街”如今已成了建筑藝術博物館。這里有71座歐洲各種風格的建筑群。</p> <h3> 這里是哈爾濱太陽島公園一角。<br></h3> <h3>參觀太陽島冰雕藝術館。</h3> <h3> 在哈爾濱太陽島公園全體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七月</h3><h3><br></h3><h3> 7月1日,拍攝郭莊荷花展。</h3> <h3> 7月21日,曲院風荷拍荷花。</h3><h3>詳見附件:《一湖荷花傲塵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八月</h3><h3><br></h3><h3> 8月5日,在無錫堰橋拍攝十畝荷塘。</h3> <h3> 8月9日,登江陰長江邊的黃山,這是山頂上的望江樓。</h3> <h3> 這是國民黨在黃山上修建的江陰要塞炮臺,它在抗日戰爭中沒能阻擋住日本人的腳步,在解放戰爭中也形同虛設。</h3><h3> 1937年蔣介石對長江中的日本軍艦制定了在江陰沉船封江關門打狗的計劃,在江陰的沉船封江作業中一共自沉老舊軍艦與商輪43艘。令人氣憤的是擔任軍事會議記錄的國民黨行政院主任秘書黃浚,早已被他的情婦日本女間諜南造云子引誘下水。日軍當晚得到此軍事情報,長江中游的日本艦艇趕在沉船封江前全部偷偷地撤到了海上,沉船封江成了賊出關門。接著日寇海空軍向江陰反撲,一場海空大戰過后,集結在江陰的中國海軍艦艇悉數被炸沉,中國海軍就此覆滅。3個月后吳淞淪陷,日軍揮師北上,蘇州、無錫相繼失守,江陰成了孤城,日寇進攻江陰,江陰堅守了5天后,要塞奉命炸炮撤退。江陰淪陷,日寇在江陰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10天后南京淪陷,日寇在南京繼續大屠殺。世人只知南京大屠殺,卻少有人知道江陰大屠殺是南京大屠殺的前奏。</h3><h3> 1949年解放軍渡江前,江陰要塞司令戴榮光最信任的炮臺臺長是地下共產黨員。解放軍渡江時,江陰炮臺起義,解放軍兵不血刃拿下江陰要塞,2天后南京解放。</h3><h3> 黃山上的望江樓里展出了江陰要塞歷史的圖片。</h3><h3> </h3> <h3> 1949年4月21日,解放軍百萬雄師過長江。這是蘇北支前民工送解放軍過江的渡江第一船,現陣列在江陰軍事博物館前。</h3> <h3> 這是黃山上的陳毅詩碑。</h3><h3> 1939年5月,新四軍老六團奉命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番號東進抗日,直抵滬郊,威震江南。十月,陳毅司令員到江陰布署北渡長江,發展蘇北。目睹被國民黨軍丟棄的江陰要塞,似一盤散沙,形同廢壘。滿懷激情寫下了《夜過江陰履國防廢壘有作》一詩:</h3><h3>江陰天塹望無涯,廢壘猶存散似沙。</h3><h3>客過風興敵惶急,軍民游擊滿南華。</h3><h3><br></h3> <h3> 江陰的黃田港自唐代起就是長江下游的漕運中心和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埠。</h3><h3> 王安石曾賦有一詩,前面四句描述了北宋時江陰的富饒和海內外商貿的繁榮:</h3><h3>"黃田港北水如天,萬里風檣看賈船。</h3><h3>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間魚蟹不論錢。"</h3><h3> 黃田港要搬遷了,歷史悠久的黃田港就要消失了,于是我趕在搬遷前去乘渡輪,在黃田港和八圩港之間乘了一個來回,只為留下幾張有關黃田港的照片。</h3> <h3> 8月21日,陰天,又有風,暑氣稍退,去校園轉轉。見兩小孩圍著我們的竺校長玩得開心,忍不住掏出手機拍下。</h3> <h3> 8月28日,西湖集賢亭邊拍攝夕陽。</h3> <h3> 8月29日,在植物園拍攝石蒜花。</h3><h3>詳見附件:《石蒜花》</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九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月5日,參加山嶼海組織的臨安神龍川一日游。</p> <h3> 9月8日傍晚,前往紫金港校區參加攝影學會月會,巧遇絢麗的晚霞。呵!那種美的震撼只能現場感受,我水平有限,無法用文字來描述,也無法用照片將它完全逼真的重現。</h3> <h3> 晚上,攝影學會組織學拍模特人像。呵呵!成功的前提是大師已幫我們打好了燈光。</h3> <h3> 9月11日,參加山嶼海組織的余杭徑山寺一日游。</h3><h3>詳見附件:《余杭徑山寺一日游》</h3> <h3> 9月19日—22日,與好友兔兒前往臨安自由行,住小塢的農家樂。19日下午游覽臨安天目山下的禪源寺,隨便拍了幾張。回來查閱資料才知道它可不是一般的山區小寺廟。歷史上它曾是浙江五大名剎之一。而且禪源寺的開創者清朝的玉琳國師,還是我們江蘇省江陰人呢。當年玉林國師以古德「千株竹,萬株松,動著無非觸祖翁」為訓,勸阻砍伐,如今這里的古樹名木比比皆是,玉琳國師應該是有功的。</h3><h3> 禪源寺與我們浙大也有一段情緣, 抗日戰爭時期,浙江大學西遷,1937年9月21日-10月30日,禪源寺接納浙大一年級的學生暫駐寺內上課一個多月。禪源寺有恩于浙大,早知道的話,我應該在禪源寺里燒一柱香的。</h3><h3> 抗日戰爭時期,西天目曾為浙西抗日救亡運動中心。一九三九年一月浙西行署遷入禪源寺,同年三月周恩來亦曾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公開身份,到達禪源寺視察。四一年四月十五日,禪源寺遭日機轟炸,整座寺院毀之一炬。現在的禪源寺是2001年重建的。</h3><h3> </h3> <h3> 9月20日,游西天目山。天目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網絡成員。素以飛泉、奇石、云峰、大樹、庵宇、茶筍"六絕"著稱。</h3><h3> 天目山的"大樹華蓋冠九州",一路走去,沿途樹齡數百年的大樹比比皆是。</h3> <h3> 這棵“大樹王”是清朝乾隆皇帝御封的,原胸徑2.75米,須8人才能合抱。后因游客剝皮作靈丹妙藥,致枯死。樹旁石碑上“大樹王”三字為民國時于右任所提。<br></h3> <h3> 四面峰,北連玉龍崗,三面臨深谷。峰突出于眾壑之間,居高臨下,峭壁萬丈。今日晴天,峰前遠眺,腳下山巒起伏,猶如萬馬奔騰。1972年我在臨安五七干校時曾登天目山,那天四面峰下是一片云海,云霧夾帶著毛毛雨在我們身邊飄來飄去。</h3> <h3> 照片中的這巨石稱“蓮花峰“,它好像是被一把巨斧從山體上劈開來的,劈開處稱”一線天“。</h3><h3> 蓮花峰的峰頂開裂成五柱石筍,狀若蓮花的五個花瓣,故稱蓮花峰。傳說元代高峰和尚坐禪峰上三晝夜,疲憊下墮,山峰倒轉托住和尚。這里的景點又名”倒掛蓮峰“。</h3><h3> 兩石壁之間修有171級陡峭的石階。</h3> <h3> 這里的銀杏已有12000年以上的樹齡,周圍萌發大小幼苗20余株,組成了五世同堂的大家庭,故名”五世同堂“。</h3> <h3> 天目山老殿,元代,省級重點保護文物。</h3> <h3> 幻住庵,元代中峰國師自號幻子,所住庵廬名幻住庵。</h3> <h3> 9月20日我們轉移到白沙鎮。這里群山蒼翠,溪水長流,房屋沿溪分布在狹長的山溝里。恰逢陰雨天,山頭云霧繚繞,風景十分秀美。</h3> <h3> 這里鄰近太湖源景點,家家都辦起農家樂、經營民宿、餐飲,也有出售山貨的小商店。每年夏天都有杭州、上海等地的城里人來此避暑,生意興隆。</h3> <h3> 9月21日下午,游覽“太湖源”。太湖是吳越人民共同的母親湖,在無錫太湖黿頭渚一塊臨湖的山崖上刻著四個大字“包孕吳越”。我的第一故鄉在吳地,第二故鄉在越地,今天來到母親湖的源頭,看到這些清澈的溪流倍感親切。</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月</h3><h3><br></h3><h3> 10月2日—4日,參加浙大攝影學會組織的磐安采風。</h3><h3> 10月3日,天時陰時雨,我們去了磐安著名的四個古村落:馬塘村、烏石村、橫路村、櫸溪村。</h3><h3> 這里是馬塘村,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山古茶場所在地,又是玉山臺地的“三州古道”的路網中心。</h3><h3><br></h3> <h3> 烏石村的蟠龍廟孤零零的建在山腰上,對面的山坡上梯田層層,遠山則隱沒在云霧和雨霧中。</h3> <h3> 橫路村的民居也是用烏石砌成,他們村引以為豪的是他們的祖先,他們是宋朝理學家周敦頤的后裔。村中有一壁,上面用反體字刻著周敦頤的名著《愛蓮說》,在另一墻上則刻著《周氏家訓》。村里還有一座文昌閣,也是老祖宗留下的,證明他們村歷史上文風昌盛。</h3> <h3> 橫路村是一個很秀美的山村,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山云霧。村莊坐落在山上,村前坐山臨谷建有一觀景平臺,憑欄遠眺,梯田層層,山巒重重,其間云霧彌漫,飄忽變幻,山巒時隱時現,真仙境也!而當云霧漫卷平臺時,我們也墮入云里霧里,四大皆空了。</h3> <h3> </h3> <h3> 櫸溪村建于南宋初年,是孔子后裔聚居的村落,民房也象烏石村和橫路村一樣用烏石壘砌而成。</h3> <h3> 村內有一保存完好的孔氏家廟。</h3><h3> 在孔氏家廟門前,我們見到一位老人頭戴斗笠身穿蓑衣,冒雨在路邊除草。聽老農說他這份活兒是有報酬的,還是村里為了照顧他而分配給他的。</h3><h3> 老人穿的蓑衣是用棕櫚編制的,我小時候常見父親雨天穿這樣的蓑衣,后來蓑衣被輕便的雨衣替代,今天在這里見到蓑衣有一種見到文物的感覺。</h3> <h3> 次日天晴,起一大早我們驅車趕到盤峰的一個山頭去拍攝云海,要不是跟著攝影學會的老師們來,我根本不可能想到來這個山頭。預期中的云海沒有讓我們失望,美中不足的是此處背陰,沒有太陽照到,云海略顯灰暗。</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采風的最后一站是白云山千畝銀杏林。當地農民種植這片銀杏林最初的目的是創收,因為那時銀杏果100元/斤。現在銀杏果5元/斤不值錢了,但是漫山遍野的銀杏樹卻成了今日的旅游景點。</h3><h3> 浙大攝影學會磐安采風全體成員在此合影留念。</h3> <h3> </h3> <h3>在銀杏林里抓拍到一位美女。</h3> <h3> 10月19日—20日,景德鎮“昌飛”在浙大召開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招聘會,兩架“昌飛”生產的直升機先后飛抵浙大玉泉校區新橋門邊的足球場,供展覽,并作飛行表演。</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1月</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11月22日,拍攝求是村里的銀杏和求是路上的紅楓。</h3> <h3>11月25日,青山居的銀杏。</h3> <h3>11月27日,玉泉秋色。</h3> <h3> 11月29日和12月2日,偕朋友九溪賞楓。</h3><h3>詳見附件:《紅葉生溪邊,一年一爛漫》</h3> <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2月</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12月8日夜大雪,9日一早再訪九溪。遠山云霧彌漫,茶園白雪愷愷,感覺這世界好寧靜。我慢慢地走,細細地看,靜靜地賞,認真的攝,獨樂樂矣。<br></h3> <h3> 前幾天連續下雨,一號橋邊那條低吟淺唱的溪流今天一改性情,大水漫過攔水堤上所有的溢水缺口喧囂著奔瀉而下。</h3> <h3> 紅葉在寒風和雨雪中燃燒,這是生命最后的堅守。</h3> <h3> 12月18日,去孤山看望野生小鴛鴦。</h3><h3> 2007年7月,杭州發現一只野生母鴛鴦帶著6只小鴛鴦出現在花圃的池塘里,浙江野鳥會立即組織志愿者值班守護,直到小鴛鴦能飛為止。浙大攝影學會的翁老師是志愿者,她去值班守護小鴛鴦的時候把我和其他幾位攝友也帶去了,我們的鏡頭里就記下了小鴛鴦的成長和鴛鴦媽媽偉大的母愛。10多年過去了,野生小鴛鴦在杭州已經自然繁衍成龐大的族群。不知道2007年第一個在杭州定居繁衍生息的鴛鴦媽媽在不在了。</h3> <h3>可愛的小精靈!</h3> <h3> 除夕夜,杭州下了2018年的最后一場雪。明天就是元旦了,新的一年又將開始。</h3><h3><br></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END</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點擊下列鏈接返回目錄查看附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a href="http://www.xsjgww.com/24kryyx4?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自由的風 自在的鳥(2018年行攝回顧 第二版本)</a></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沽区|
乌苏市|
青浦区|
太仆寺旗|
平凉市|
安阳县|
大城县|
元朗区|
扬中市|
蚌埠市|
麻江县|
彝良县|
阿巴嘎旗|
茌平县|
蒙自县|
景东|
姚安县|
东方市|
同心县|
新绛县|
武穴市|
齐河县|
南昌市|
广德县|
天门市|
齐河县|
凌源市|
铜山县|
墨竹工卡县|
常州市|
潞城市|
右玉县|
商南县|
隆尧县|
望谟县|
佛冈县|
安庆市|
高安市|
巴东县|
内丘县|
衡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