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無悔青春 (上冊)

飛向藍天

<h1><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caret-color: rgb(237, 35, 8);"><b>前言</b></span></font></h1><h1><font color="#333333"><b> 我出生在一個革命家庭,受父輩影響,從小就有當兵的夢想。在1976年底,我實現了自己的愿望,從廣東一個沿海城市——湛江光榮應征入伍,走進軍營,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女兵。</b></font></h1><h1><font color="#333333"><b> 在部隊服役期間,曾經當過話務兵、衛生兵(護理員),上過軍校,在部隊的大熔爐里一呆就是五個年頭。也正因為有在部隊那幾年的歷練,使自己養成了循規守矩、誠信守時的理念,并培育出自己的一身正氣、寬以待人的作風,樹立了樂觀向上、與人為善的情懷。</b></font></h1><h1><font color="#333333"><b> “ 生命里有了當兵的經歷,一輩子 都不感到后悔”。在我的這段軍旅生涯中,特別是有了參加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的那段經歷,一生都倍感光榮和自豪! </b></font></h1><h1><b><font color="#333333"> 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戰,過去四十年了,親身經歷這場戰爭的我,每每想起,心中總是難以平靜。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奉獻在綠色的軍營,芳華歲月,</font><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書寫著最引以自豪的人生篇章。 </span></b></h1><h1><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b> 戰爭——這血與火的洗禮,清醒了靈魂,明亮了眼睛,更是鍛煉了我堅韌的人生信念和對祖國的無限忠誠。</b></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b> 在人生旅程里,因為有了當兵的這段經歷,我從內心感到無比驕傲和無尚榮光!</b></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b> 今天,我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記述和回望那段難忘的經歷,并在2019年4月參加了501醫院野戰一所部分當年一起參戰的戰友組織的重走前線路,追憶我們那無悔的青春,四十年彈指一揮間。 </b></span></h1> <h1><font color="#ed2308"><b>一、難忘參戰經歷</b></font></h1><h1><font color="#333333"><b> 1978年底,我當時服役的原廣州軍區后勤第19分部第501野戰醫院(駐湖南郴州)接到上級命令,根據戰時需要,立即組建兩個野戰醫療所。野戰醫療所是由指揮所、內科、外科、抗休克、醫療和后勤保障等小組組成。我被分配到第一野戰醫療所抗休克小組擔任衛生員。野戰醫療所組建后,所有人員投入到了各項救護訓練和準備工作中。我們一所共有88人(其中干部63人、戰士25人),當時,我是我們一所年齡最小的一名戰士。</b></font></h1><h1><font color="#333333"><b> 1979年1月29日早上7點,我隨501醫院野戰一所全體成員一起出發到郴州火車站(二所留守郴州),準備乘火車前往廣西前線。出發的那天正值農歷大年初二,天下著大雪,火車站的站臺上擠滿了人群,郴州當地政府及我院領導專門為我們野戰一所送行。與我們同行的還有來自第一軍醫大學顱腦手術隊5人、第四軍醫大學胸外手術隊7人,這兩個手術隊成員配屬我們野戰一所,為的是加強我所在戰場上的技術力量。另外,原廣州軍區后勤第19分部下屬的54066部隊76分隊(也就是大家熟知的211團),抽調了一個警衛班共12人,主要任務是負責我們所在前線時的安全警衛工作。由于友鄰部隊的加入,使我們501醫院野戰一所隊伍人數增至112人,全部人員戰時由我們501醫院野戰一所統一指揮。</b></font></h1><h1><font color="#333333"><b> 1979年1月31號早上6點,我們乘坐的軍列到達了廣西崇左火車站,并由崇左火車站下車轉乘汽車經廣西大新縣吃午飯,大約于晚上10點到達靖西縣城。2月1日早上8點從靖西出發,乘汽車繼續前往那坡,當天下午17點到達了那坡縣城。2月2日至5日我所在那坡待命。 2月6日早上,我所繼續向前開進到那坡縣百合公社一個邊防部隊營地待命。百合距離中越邊境內只需翻過一座山即可到達,屬于常有越南特工出沒的地段,在我們營區需要24 小時的戒備,為了防止特工偷襲,安全的工作就落在了警衛班戰士們的身上。我所在百合共停留了8個晝夜等待上級命令。</b></font></h1><h1><font color="#333333"> </font></h1> <h1><b>這是我們醫療保障組部分戰友在百合時的留影。</b></h1> <h1><br></h1> <h1><b> 再 見 吧,媽 媽</b></h1><h3> </h3><h1><b> 軍 號 已 吹 響 </b></h1><h1><b> 鋼 槍 已 擦 亮 </b></h1><h1><b> 行 裝 己 背 好</b></h1><h1><b> 部 隊 要 出 發</b></h1><h1><b> 你 不 要 悄 悄 地 流 淚</b></h1><h1><b> 你 不 要 把 兒 牽 掛</b></h1><h1><b> 當 我 從 戰 場 上 凱 旋 歸 來</b></h1><h1><b> 再 來 看 望 親 愛 的 媽 媽</b></h1><h3><b> ……</b></h3><h1><b> 用這首歌形容我們當時奔赴前線的心情是最真實的。</b></h1> <h1><b>  2月14日上午,上級命令我所繼續向前挺進,到一個叫北斗的小鎮,短短十多公里的路,車隊就行駛了6個多小時,終于到達了那坡縣平孟北斗集結。北斗村這個地方是通往平孟和念井的三岔路口,是個邊境村落,當時,所有居住在北斗村的村民已撤到了安全的地方,村里只有一些民兵及那坡縣公安局的部分干警留守,整個北斗村戰前到處都駐扎著我們的部隊,可以說是清一色的軍人。</b></h1><h1><b> 2月15、16日,我們在北斗駐地動手搭建簡易的手術室,展開戰地救護設施,做好戰前野戰醫療救護的各項準備工作。那時,在北斗這個邊境小村落周圍,隨處可見我們前線部隊的身影,我能感受到那濃濃的戰火硝煙味離我們是越來越近了。在開戰之際,駐地附近只見友鄰部隊的男兵們正緊張而有序的做著開赴前線的準備工作,他們相互剃光頭,動作有序,自若淡定,一切忙而不亂。頭發剃了是為了戰時頭部受傷時便于傷口的處理。</b></h1> <h1><b>  以下多張照片是戰友們開戰前在北斗留下的珍貴照片。在這一張張的照片中,從他們的臉上并沒看到戰爭即將到來的感覺,這就是中國軍人。我們不畏俱戰爭,但更渴望和平,保家衛國更是我們軍人的責任。</b></h1> <h1><b>  下面這張照片是在開戰前我抗休克組的部分戰友在北斗時難得有時間放松一下自己的珍貴照片。</b></h1> <h1><br></h1> <h1><br></h1> <h1><b>   </b></h1><h1><b> 在開戰前,我們501醫院野戰一所有許多讓人難忘的事,每一件事都令人記憶猶新。司機班班長魏國語,在開戰前不分晝夜突擊完成運輸任務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例。 2月15日晚上8點,魏班長接到任務,要從前線返回后方(南寧)運輸搶救傷員時的所需物資,必須在2月17日凌晨前將所需物資運送到位。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魏班長在所領導王漢波的帶領下連夜啟程,克服了山路難行、勞累、困乏等各種困難。為了趕時間,連續行車33個小時,甚至沒有停下車吃一餐飯、喝一口熱水,終于在戰斗打響之前,將所里的所需物資安全運抵前線駐地,圓滿完成了所領導交給的此項任務。&nbsp;</b></h1><h1><b> </b></h1><h3> </h3><h3><br></h3> <h1><b>   下面這張照片是我所小車班班長魏國語與部分戰友戰前在北斗營區運送物資車輛前的合影。</b></h1> <h1><br></h1> <h1><b>   另外的這張照片是醫療二組的鄧漢喬、胡亞莎、郭伯錢三位護士在戰前難得偷閑的在后勤運輸車輛前留下了一張永久的記憶。</b></h1> <h1><b>戰前在北斗當坦克車經過我營區時,醫療保障組的護士石萍、孫國珍戰友戰前在坦克車上留下了自己一輩子難忘的珍貴鏡頭。</b></h1> <h1><b>   還有就是配屬我所警衛班的戰士們,他們雖然全員只有12名戰士,但在北斗負責我們一所安全保障工作的只有部分人。因為,他們其中部分人員跟隨醫療隊的戰友們奔赴到了念井,負責念井醫療救護站及隨時縱深越南境內醫療小分隊的安全工作。警衛班的戰士不管身處何地,不分晝夜值班站崗,并能出色完成上級交給他們保護我們野戰一所安全的任務,他們才是我們野戰一所戰時前沿陣地真正的守護者。</b></h1><h1><b> &nbsp;1979年2月16日那天,讓我最為印象深刻的是,百多輛坦克裝甲車從我們營區旁邊駛過。金戈鐵馬,氣勢磅礴,如同一道鋼鐵洪流從眼前劃過,非常的壯觀,更令人震撼。</b><b>就在同一天我們所接上級命令,為了更及時地搶救傷員,需派出部分人員到平孟的念井村,接替121師師醫院的工作。當時,我所共派出了45名醫護人員,按上級要求在念井成立一個醫療救護站,人員中包括;前接分類組、抗休克組、后勤保障組、醫療保障組、醫療二組、第一軍醫大、第四軍醫大及警衛班的部分人員組成的一個醫療分隊。我抗休克組派出了張文紅、唐光玲兩位護士一同奔赴念井。雖然,北斗距離念井只有十七公里的路程,但由于山路崎嶇,本來就狹窄的路上擠滿了各種軍車,道路特別的擁堵,非常的難行, 十七公里的路程讓整個醫療分隊車行走了好幾個小時。</b></h1> <h1><b>  終于在戰前到達了上級指定的地點——念井,在新的陣地戰友們立即投入到戰前的準備工作中。念井是平孟公社的一個邊境小村,與越南高平省河廣、通農、保樂等縣接壤,邊境線長達數十公里,這里崇山峻嶺,是通往越南高平省會的主要交通要道。相信讓派去念井的部分戰友最為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剛到念井時,戰友們迅速展開戰地所需要的醫療器械,部分醫務人員本能的穿上了平時常穿的白色工作服,當大家剛剛穿上白大褂的瞬間,馬上遭到附近高炮陣地指揮人員的制止。由于剛到念井,對戰前陣地上的要求并不了解,更不知道某前線臨時指揮所就在念井我醫療救護站附近,高炮陣地是擔負著保衛前指的任務,穿上白大褂容易暴露目標,更容易引來敵方對我前沿陣地毀滅性的打擊,一旦發生,后果不堪設想。此時的大家知道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隨即更換回自己的軍裝。在我念井醫療救護站附近的醫療單位還有來自157醫院手術組、158醫院手術組。我所念井醫療救護站是專門負責前接、后送任務,分工非常清晰。念井這個邊境小村戰前集結了成千上萬的部隊。大軍壓境讓當時這個本來就人員稀少的邊境小村沸騰了,一門門大炮布滿在陣地上。本來就狹窄的公路上停滿了戰車。41軍121師就在念井集結。121師是負責打穿插的,在開戰前夕,121師偵察大隊就己從念井深入到越南境內。(戰時:我們念井醫療救護站主要接收的大部分傷員都是來自41軍121師,前接組每次縱深越南境內跟隨部隊接收的傷員也都是與121師分不開)。我所留在北斗駐地接收的傷員主要來自平孟122師的較多。在開戰時41軍的122師是從平孟進入越南境內。我們整個501醫院野戰一所是配屬41軍作戰的一線野戰醫療所。</b></h1> <h1><b>這是部分戰友在念井時的照片,這些珍貴的照片是友鄰部隊的戰友在開戰前為他(她)們拍攝的,照片永遠的記錄下了那一刻。</b></h1> <h1><b>   1979年2月17曰凌晨,我軍萬炮齊轟,地動山搖,一發發炮彈撕裂了長空,一起射向了越軍的陣地。當時,整個天空都被照亮了,我們在睡夢中被炮火驚醒。此時此刻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的戰斗拉開了序幕。炮聲持續了一段時間,大約早上7點左右,北斗駐地有大批的傷員從平孟方向送了下來,從此刻開始,我與戰友們把我們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那沒曰沒夜、緊張的戰地救護工作中。</b></h1><h1><b> 念井醫療救護站同時也收到了第一批傷員,當時到達念井的第一批傷員并沒有北斗方向的多,在我們念井醫療救護站駐地帳篷隔壁,住扎著41軍121師烈士安葬組幾位戰友,他們是專門負責121師戰時所有犧牲烈士清理登記、轉運護送、烈士安葬等工作。據我念井醫療救護站的郭燕南護士回憶,在開戰的第一天早上,121師烈士安葬組也同時收到了第一批送下來的5位烈士,在5位烈士當中有位烈士特別的顯眼,他因個子高大而引人注目,他身高有1.8米的樣子,戰友們清楚的記得他的名字叫“齊東升”,他身著軍裝,腰帶上別著一張紙條,紙條上非常清楚的記錄了他生前在哪個部隊服役,津貼發至某月止,籍貫山東。由于當時剛開戰,念井方向還沒有大批的傷員送到,派到念井的戰友們有時間觀察當時所發生的一切,這五位烈士全都來自于121師的戰場上。在戰斗打響的第二天,整個念井由于部隊第一天己全部進入越南,戰前那個熱鬧的邊境小村變得空蕩蕩,沒有大部隊的駐扎,周圍的防護就更顯薄弱,只剩下醫務人員及121師烈士安葬組的幾位人員留守,我念井醫療救護站配備的警衛力量有限,為了防止特工偷襲,我救護站把121師烈士安葬組的三名成員,編入我醫療救護站警衛班作為戰時臨時的警衛力量。 &nbsp;</b></h1><h1><b> 隨著戰爭繼續深入,戰場上的傷亡越來越大,陣地上的我們都在各自崗位上緊張而有序的工作著。此時的我們越來越感受到戰爭帶來的血腥與殘酷,親眼目睹了越來越多的年輕生命倒在了戰場上,雖然見此情景有點悲傷,但很快大家就自我調整了過來。戰時我所的主要任務是;接收(前接)搶救、轉移后送傷員的工作。我們戰前動員大會提出的口號是:“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一切為了傷員”。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家都緊張而忘我地投入到傷員的前接后送醫療救護工作中。在接下來20多天的戰斗中,我們501醫院野戰一所不管北斗還是念井兩地的工作人員,每天除了冒著隨時被越南特工偷襲的危險,在我們心里都做好了隨時犧牲在戰場上的思想準備,大家不分晝夜地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人困、體乏,工作強度大,甚至站著都能睡著,既使這樣,大家都能以昂揚的斗志,百倍的精神,一絲不茍地完成前接后送、救護轉移傷員的任務。由于前方條件有限,我們所在北斗的簡易手術室不具備血液的存放,需要輸血的傷員很多,除了當地群眾的自愿獻血,我所指戰員也先后有18人次為重傷員義務獻血。因為,在我們戰地醫務人員的心里一切為了傷員,那怕是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也再所不惜。</b></h1><h1><b> 在戰時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我們抗休克組組長劉福元醫生,他本來在后方時屬內科主治醫師,戰場上的傷員多屬外傷,他這位內科醫生也必須經常參與外傷手術,他是一位非常認真嚴謹的醫生,并在眾多從前線送來的外傷傷員中及時地發現了多例急腹癥,使急腹癥的傷員得到了及時的手術治療。由于他在戰時的突出表現,戰后他被前指記個人三等功一次</b></h1><h1><b> 另外就是我們抗休克組的黎子如護士長,戰時她帶領我們抗休克組全體護理人員,在非常繁忙的工作情況下,對大家言傳身教,不放過任何疑點,認真查看每位傷員的傷標,發現如需做緊急救治處理的傷員,及時通報本組的醫生。當每位重傷員送到我們抗休克組后,都需要做青霉素、破傷風針劑的皮試。黎護長要求全組護理人員在各自的工作中一定要嚴格認真查看每位傷員皮試的反應,絕不能有半點的疏忽,讓大家隨時做好應急措施。在繁忙的工作中,她把凡到我抗休克組的傷員作了認真細致的登記,把重度休克、中度休克、輕度休克做了細分,她那細致的分類統計,為戰后抗休克組救治傷員的數據,留下了第一手休克傷員的真實資料。 </b></h1><h1><b> 戰時,在我們抗休克小組眾多搶救的傷員當中,其中有一位重傷員讓我最難忘。有一天,我們抗休克組從手術室剛轉來一名重傷員,他因身上多處受傷,傷勢非常的嚴重,手術后生命處在垂危狀態。當時組里的醫生吩咐我為他準備一套新軍裝,把領章帽徽也訂綴好,此時此刻的我內心非常的沉重。多么年輕的生命?。∥以趦刃哪臑樗矶\,希望他能平安度過這危難的關頭。接下來的兩天里,他在我們抗休克小組的精心護理治療下,奇跡般的蘇醒了,并平安度過了危險期,被及時轉送到后方醫院繼續接受恢復治療。這位戰士的名字叫什么?我不記不清了,只知道他姓毛,在我腦海里永遠記得他那稚嫩的臉上,總是透著剛毅、堅強的神情,他只是我們組盡心護理眾多重傷員中的一員。戰時,在我們抗休克組救治的所有危重傷員無一例并發癥,都能安全順利的送往后方醫院繼續接受治療。在那20多天救治傷員的過程中,我們抗休克全組人員吃住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所有從戰場上下來的危重傷員都暫時停留在我們抗休克組的帳篷里,很多休克傷員經過手術后生命特征是非常的不穩定,需要24小時不間斷的觀測。帳篷里由于重傷員較多,大家需要不分晝夜地觀察處理每位傷員的突發狀況,全組人員基本上都沒離開過抗休克組的帳篷,身體極度的疲勞,在戰場上的救護工作就是這樣日復一日的持續了20多個日夜。我們抗休克組正因為有了全組人員的辛勤付出,才使得重傷員一個個脫離了危險,使在抗休克組的傷員得到了百分百的高效救治率,并出色的完成了上級交給我們的任務。</b></h1> <h1><b>我所北斗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在帳篷里緊張的忙碌著,手術室的醫務人員每天都超負荷的工作在手術臺上,使從前方送來的傷員得到了及時的手術治療,這是他們手術時的照片。</b></h1> <h1><b>這是戰時我所唯一的一臺發電機。電工李學志在戰時一直守護著它,因為,這臺發電機能否正常運行是關系到手術室的正常用電需求,更重要是關系到每位手術傷員的安危。</b></h1> <h1><b>這張照片真實的記錄了戰時跟隨著部隊前行的地方擔架隊員,他們是怎樣把傷員轉移到我們醫院的。在戰場上沒有公路的地方全靠他們用自己的肩膀負責運送彈藥及所需物資到前方,還要負責將戰場上的傷員往后方運送,他們才是真正的無名英雄。</b></h1> <h1><b>  從2月17日至2月28日,我所先后出動了110人次,257副民工擔架,其中前接分類組部分成員和警衛班抽調的四名戰士,曾多次縱深到越南境內,共接收傷員495名,使傷員們得到了及時的救治。在每次執行任務的時候,大家都是冒著隨時犧牲在戰場上的危險,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每一次前接任務。</b></h1><h1><b> 據我念井醫療救護站工作的醫療二組郭燕南護士的回憶:在戰斗剛打響初期的某一天,上級命令我念井醫療救護站派出一個醫療小分隊,隨部隊進入越南境內到前方接收傷員。剛開始大家是乘坐汽車出發,當車輛行駛到越南某地方時,車隊突然停了下來。由于各種原因,汽車無法繼續通行,司機讓座在車上小分隊的成員全部下車,跟隨行進中的部隊徒步前進。當時,部隊在前面跑,小分隊的戰友們緊緊地跟隨著,郭護士形容這個畫面就像大家熟悉的電影《英雄兒女》里王芳奔赴前線時的場景。在部隊前行的過程中,突然,前面機槍響起,小分隊的個別女戰友頓時感覺到自己的腿在發抖,牙齒不知為什么嘎嘎作響?一點也不聽自己的指揮。并不是因為當時天氣冷造成肢體發抖而失控,女兵們是有點緊張和害怕,大家都未曾經歷過這種場面,誰都會有個適應期,這種狀態持續幾分鐘后就緩了過來,很快我們前接隊員們恢復了平靜。并迅速地投入到搶救傷員的緊張工作中。參與執行這次任務的郭燕南護士回憶:戰場上她親眼目睹了從前面下來的部分戰士及擔架隊員們眼睛里象著了火一樣,無法接受任何人在現場大聲說話。小分隊的戰友們只能用小聲和藹的語氣讓他們先喝口水,平靜一下心情。由于身處越南境內,每個地方處境都非常的危險,時常會受到越南特工的襲擾,在這種環境下,只要一提到有特工出沒,有些極度緊張的戰士就瀕臨崩潰的感覺。因為,人無完人,在戰場上由于戰爭的殘酷,每個人都會出現瞬間脆弱的一面。這是戰爭留在人心里的陰影,大家每天都要面對這種狀況的發生。更親眼目睹了犧牲在戰場上的烈士們各種慘狀。他們基本上在犧牲前是什么姿勢,犧牲后也同樣是什么姿勢,仿佛生命瞬間凝固。這個畫面讓大家一輩子都無法忘記。而這些烈士的生命永遠定格在那個青春的年齡中。因為,他們在犧牲時都是那樣的年輕,在犧牲的烈士當中大多數的年齡只有二十歲左右,一個個活生生的面孔,瞬間在戰場上倒下,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捍衛了祖國南疆幾十年的安寧,他們永遠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我們永遠懷念他們。</b></h1><h1><b> 記得還有一次,我們前接組的部分戰友在縱深越南境內執行任務時,同樣是汽車在半路上遇到道路無法通行的狀態,郭燕南護士也參與了這次任務,據郭護士的回憶:由于汽車無法繼續行駛,隨身攜帶的簡單器材及液體藥品需要自身背著。當時,每位前接組隊員除了個人配置的武器外,還有就是隨身攜帶的行軍壺,及必須攜帶的綠皮箱(醫療箱)、和10瓶(每瓶500毫升)液體,這是前接組戰友們每次出境執行任務時必須隨身攜帶的物品。一旦車輛無法通行,這些隨身攜帶的物品就需要隊員們背著徒步前進,對于我們這些當時身體單薄的女兵來說,是相當的困難。當大家下車準備徒步時,友鄰部隊的戰友憑著他們在戰場上的經驗,把他們自己隨身攜帶的木棍給了我們小分隊為數不多的幾位女戰友們,這可是他們自己一直隨身攜帶在身邊的物品啊!并告訴我們醫療小分隊的女兵們一定要隨身帶著。當時,大家有些不解,當背著沉重的裝備艱難行走在崎嶇、坎坷山路上的時候,女兵們才深深地體會到這根木棍對她們是多么的重要啊!前接組的女兵全靠這根棍子,讓自己堅持到了最后。在行軍的過程中,她們真正體會到什么叫兩眼發黑、眼冒金花的感覺。沉重的液體把每位隊員肩膀的皮膚都磨破了,當時的疼痛可想而知。但我們在戰場上的醫務人員更清楚平衡液對傷員的重要性,當時的平衡液可是生命之液,是每一位重傷員必需輸的救命之液。戰友們寧可丟了自己的性命也決不放棄沉重的平衡液,正因為我們501醫院野戰一所戰前配備了充足的平衡液,并把平衡液在戰場上發揮到了極致,才使我所戰場上傷員的救治率這么的高。戰時在我們所里流傳著一句口號就是:“平衡液萬歲”。相信我們所很多戰友都不會忘平衡液對傷員的重要性。參與執行這次前接任務的郭護士回憶,雖然路途險阻,長途跋涉讓大家已精疲力盡,帶在身上的飲用水又很有限,還要把自己隨身攜帶的水盡量留給傷員們喝,每位戰友都舍不得多喝一口,這場景如同電影《上甘嶺》傷員被困在山洞里那嚴重缺水的畫面。雖然當時發生的現場并不在電影里的那個山洞,但都同樣發生在戰場上,大家渴得歷害時每人只喝一口,潤一下嗓子。戰友們嗓子都冒煙了,只能忍著,一直堅持到前接任務的完成。這是戰場上最真實的情景。</b></h1><h1><b> 還有一次在執行前接任務時,據我所念井醫療救護站夏愉醫生的回憶:也是在戰時的某一天,當時我們的前線部隊己經打到了越南的高平,上級命令我們所派出一個醫療小分隊到越南高平附近的一個小鎮,去接一位身負重傷的首長回國,夏愉醫生參與執行了此次的前接任務。小分隊的成員由醫生、護士、衛生員及4名警衛班的戰士組成。任務緊急,接到命令后立即乘車出發。他們的車是隨著我軍前線運送彈藥的車隊一起往高平方向開進。在車輛的行進途中,一路上到處可見遍布在公路兩側越方的尸體,尸體早已腐爛,到處都散發著尸臭味,十分的嗆鼻。當車到達目的地后,我們小分隊的醫務人員第一時間為受傷的首長檢查傷勢,首長的腿和胳膊都有貫通傷,我們的醫務人員馬上給首長做了必要的緊急處理及移交工作。在我們小分隊醫務人員和首長身邊的警衛人員護送下,跟隨著運送傷員的車隊啟程回國。當時,小分隊警衛班的陳輝遠、焦連柱等四名戰士在車隊最后的一輛車上,負責車隊后方突發狀況的應對。整個車隊大約有十三、四輛,大部分都是運送傷員的車,由坦克裝甲車開道。雖然,在途中曾遭遇到越南小股火力的襲擾,一路上險情不斷,但大家同心協力排除一切危險,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此項任務。事后大家才得知此次護送的首長是41軍121師彭副師長,他是在帶領某穿插團打穿插時受的傷。</b></h1><h3> </h3> <h1><b>  在戰時的那20多個日夜里,我們501醫院野戰一所全體干部、戰士在所領導的指揮下。在執行前接后送的任務中,不管是汽車運還是空運都安排了專人負責,做到后送的傷員,一律要經過本所醫生送前檢查同意。??频膫麊T須經??漆t生同意(如:胸外、顱腦等重傷員),在確認無生命危險后方能后送。我們抗休克小組負責的傷員基本上屬于專科(危重)傷員。傷員后送時,根據傷勢情況,臨時抽調一些技術骨干親自護送,以便及時處置途中出現的突發狀況。有一次,我所小車班司機小詹與分類組的黃婉琳大姐一起,在執行后送任務時,因路途遙遠,本來大家就嚴重缺乏睡眠。當時,小詹感到非常的困乏,黃婉琳大姐不顧自己困、累,強打精神用她那甜美的歌聲給司機小詹鼓勁,還與小詹一起唱革命歌曲,一路上他們相互的激勵著,并圓滿地完成了所里交給的后送任務。&nbsp;</b></h1><h1><b> 從2月17日至3月4號日,我們野戰一所共收治傷員1634名(包括了念井醫療救護站接收的739名傷員),其中重傷員312名,共給860名傷員實施了手術(其中重大手術有222例)。我們抗休克小組擔負著搶救危重傷員的任務,共收治了休克重傷員268名,全組不分晝夜一直戰斗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實現了零死亡率,圓滿地完成了危重傷員的救護任務。由于我所在戰場上的高效救治率,</b><b>3月4日一早接上級命令:“要求我501醫院野戰一所馬上打包醫療器械、整理行裝,準備出發支援涼山方向的部隊”。當我們緊鑼密鼓地準備行裝時,再次接到上級指令,讓我們所繼續留在原地待命。</b></h1><h1><b> </b><b> 1979年的3月5日,新華社對世界發表了聲明:“由于越南侵略者不斷對我國政府武裝挑釁,中國邊防部隊自2月17日起,被迫自衛還擊,現已達到預期的目的。自1979年3月6日起,中國邊防部隊開始全面撤軍”。當我們聽到撤軍的命令時,大家歡呼雀躍,此時我們的心情無法用言語表達,我們終于勝利了!自開戰以來緊繃的神經終于可以放松了。在宣布撤軍命令后,全部前線部隊開始陸續后撤。所領導命令大家原地休整待命等待上級新的指令。</b><b>多么難得的休整?。≡谡?0多天的戰斗中,我們全所工作人員除了緊張的投入到前接、救治、后送傷員的繁忙工作中外,一直沒有時我間認真整理過個人衛生,總算有一天屬于自己的了。當時的我們每個人身上的那套軍裝從開戰時一直穿到戰爭的結束,從沒有時間更換過,包括自己的臉都沒有認真清洗過,可以想像我們當時的忙碌程度。當工作不再忙碌時,我才感覺到身上有種難聞的味道,這種味道同時在我們全所工作人員身上都有。尤其是多次深入越南境內前接傷員的戰友們,身上味道會更難聞些,他們身上的軍裝仿佛象用泥漿定了型,當脫下時,衣服完全可以直立著不倒,戰爭結束后在北斗休整的那兩天??偹阌袝r間在北斗我們營區附近的那條小河里徹底清理一下個人的衛生,多么難得的機會??!一下子把我們大家一直緊繃的神經瞬間徹底的放松了下來,終于可以讓自己踏實睡上了一個安穩覺。這是我們在開戰的20多天來最放松最享受的一天,也是自從開赴前線以來幸福指數最高的一天,最為奢侈的一天了。</b></h1> <h1><b>以下畫面是我和我所的戰友們在撤離北斗營區時留下的珍貴照片。</b></h1> <p class="ql-block">此照片醫療二組(輕傷內科組)于1979年2月拍攝于廣西那坡北斗。</p> <p class="ql-block">醫療二組</p> <p class="ql-block">醫療一組(手術室)1979年2月拍攝于廣西那坡北斗</p> <p class="ql-block">抗休克組1979年2月拍攝于廣西那坡北斗</p> <p class="ql-block">抗休克組</p> <p class="ql-block">前接分類后送組1979年2月拍攝于廣西那坡北斗</p> <p class="ql-block">這張老照片是我們野戰一所(炊事班)后勤保障組的集體合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張失而復得的老照片讓當年我們野戰一所警衛班的戰友們在集體照中又多了一筆珍貴的記憶。</span></p> <h1><b>下面這張照片是南寧地方政府為增援我所派出的一支醫療隊成員的合照。</b></h1> <h1><b>  戰爭結束了,當我們從凱旋門前經過時,受到了當地群眾的夾道歡迎,那份喜悅的心情都寫在我們從前線凱旋歸來每位戰友們的臉上。在戰場上我們用滿腔的熱血,書寫出壯美的人生樂章,這就是那個時代最可愛的人。</b></h1> <h1><b>  3月8日上午,我們501醫院野戰一所奉命撤離北斗駐地。乘汽車經云南省富寧縣,按前指的指定地點終于到達了廣西白色地區田東縣,在田東縣防疫站休整待命,并在田東觀看了中央慰問團的精彩演出。 4月24日,我們前往南寧前指參加對前線部隊的授獎儀式,(我們501醫院野戰一所在前線參戰時是由原來的廣州軍區第20分部指揮,在戰時廣州軍區第20分部的蘭副部長經常在我所坐鎮指揮,相信大家對老首長的印象是非常的深刻)。在南寧的授獎儀式上,我們501醫院野戰一所榮立了集體三等功,在南寧稍作停留后,于4月26日隨之從南寧乘火車返回原部隊駐地湖南的郴州。</b></h1> <h1><b>以下的多張老照片是我和部分戰友在田東休整待命時在當地所拍攝的。</b></h1><p><br></p> <h1><b>  高山下的花環。</b></h1><h1><b> 人世間最瑰麗的寶石,最奪目的色彩,都在這巍巍青山下集中了。</b></h1> <h1><b> 芳 華 歲 月,</b></h1><h1><b> &nbsp; 灑 在 祖 國 西 南 邊 陲;</b></h1><h1><b> 無 悔 青 春,</b></h1><h1><b> 心 中 矗 立 理 想 豐 碑。</b></h1><h1><b> (這就是我們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真實的寫照)</b></h1> <h1><b>  戰爭是殘酷的,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我們的將士們不怕流血犧牲,為了捍衛祖國的尊嚴,保衛國家領土的完整,親眼所見多少年輕的生命犧牲在戰場上。我們的戰場救護,目睹了這一切,更目睹了戰爭的殘酷性!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銘記那段歲月,緬懷那些為祖國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們。</b></h1> <h1><b>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每一張照片都反映出我們女兵當時的風采。</b></h1> <h1><b>  以上的每張黑白照片,都記載著我們那段戰爭經歷,這都是戰前、戰后在前線所拍攝的珍貴照片,樸實的軍裝、樸素的感情,自豪的情懷、純真的臉龐,都清晰地印在我們的臉上。歲月如梭,轉眼四十年的一切恍如昨日。</b></h1> <h1><b>  2016年10月,解放軍原501野戰醫院領導牽頭,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嚴密細致的核實查對,對我們501醫院野戰一所參戰人員進行了核實,形成了書面材料。 1979年2月,我所參加對越自衛還擊戰參戰人員名單(不包括兩所軍醫大學手術隊的同志、12名警衛班的戰友)共有88人,名單如下:</b></h1> <h1><b>  我們501醫院野戰一所在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時配置的地域在那坡縣北斗、念井兩地。保障的方向是負責41軍在平孟、念井傷員救治及前接后送的任務。501醫院野戰一所的技術加強力量有:第一軍醫大學顱腦手術隊、第四軍醫大學胸外手術隊。安保力量方面有原廣州軍區后勤第十九分部下屬的54066部隊76分隊抽調的一個警衛班。除本院88名成員外加上以上三個單位人員共112人組成的一個一線野戰醫院,戰時一直戰斗在第一線上。并出色地完成上級交給我們的任務。</b></h1><h1><b> 戰時,由于54066部隊76分隊抽調的警衛班是配屬我們501醫院野戰一所的,他們同樣也存在著檔案里沒有參戰的那段經歷,我院領導為了抱著對每一位參戰老兵認真負責的態度,進行了嚴密細致的核實查對,并一同將警衛班名單存放在聯勤保障部隊第922醫院郴州分院(郴州分院屬原501醫院更改后的新名稱)。以下是戰時配屬給501醫院野戰一所警衛班名單:</b></h1> <h1><b>  501野戰醫院1986年12月整編為第198醫院,1997年11月整編為169醫院郴州分院,2004年4月整編為169醫院198臨床部。2019年改名為聯勤保障部隊第922醫院郴州分院。</b></h1> <h1><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caret-color: rgb(237, 35, 8);"><b>二、尋找曾經記憶</b></span></font></h1><h1><span style="caret-color: rgb(237, 35, 8);"><font color="#333333"><b> 2015年10、2018年7月我分別兩次,與幾位曾一起參戰的戰友相約,重返當年戰斗過的地方。幾十年過去了,曾經的記憶和眼前的景物有著顯著的不同,但在地理位置上還是能夠憶起那時的情景。白駒過隙,一切又仿佛在昨日……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帶著深深的憶念,踏上了重走前線之路。</b></font></span></h1> <h1><b>  戰友們面對地圖,一起斟酌、研究行進的路線。地圖上那熟悉的標記,畢竟過去了幾十年,大家在努力的尋找已遠逝硝煙彌漫下的記憶。</b></h1> <h1><b>  通過地圖可以清楚地了解到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時,我們501醫院野戰一所所處的大概位置。地圖上清楚顯示出公社的地標名稱及位置,雖沒有村以下的位置顯示,但北斗、念井都在人平孟公社地段內。</b></h1> <h1><b>  北斗——我們野戰一所戰時營區所在地,簡易的戰地帳篷、手術室、食堂及各組搶救傷員的地方就搭建在現在己蓋滿房屋的這片土地上。從前方送來的傷員,就是在那時的簡易帳篷里,經過我們的救治奇跡般地脫離了危險,在那20多個不眠日夜,思來歷歷在目。</b></h1> <h1><b>  幾十年后,我和當年一起參戰的部分戰友,與廣西籍的戰友們站在當年搭建凱旋門的地方拍下一張現在和平年代的場景,在廣西籍戰友的陪伴下,非常感謝原湛江部隊田東籍戰友,在百忙中給于行程引導、陪伴及熱情的接待,真情化雨潤心田,難忘一片戰友情。(在同樣的地方,同樣的位置過去與現在)</b></h1> <h1><b>  念井40年前、后新舊照片的對比。老照片中是戰友周建華,戰時與唐光玲、張文紅戰友在念井時的照片。</b></h1> <h1><b>  2015年、2018年的兩次重走北斗、念井,我們曾經戰斗過的地方;念井我們心中永遠念念不忘的一道風景;北斗,星斗,也成為我們常常仰望的星空。</b></h1> <h1><b>  哨所、 界碑,深深留在我們這些參戰老兵腦海的記憶中。戰斗打響時,我們的部隊從平孟、念井等多個哨所進入越南境內的。</b></h1> <h1><b>  我們站在念井我國625號界碑處俯瞰山下越南境內的羊腸小道。</b></h1><h1><u><b>(本內容連接《無悔青春》美編下冊)</b></u></h1> <h1> </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称多县| 平安县| 丹凤县| 临夏市| 迁安市| 开远市| 房产| 武隆县| 桦甸市| 金溪县| 三门峡市| 荆门市| 泰宁县| 靖安县| 平阴县| 茶陵县| 潮安县| 钟山县| 郴州市| 珠海市| 长沙县| 肇东市| 讷河市| 高平市| 涿鹿县| 万宁市| 德安县| 多伦县| 精河县| 博白县| 安徽省| 航空| 宜宾市| 蓬莱市| 太仆寺旗| 伽师县| 永康市| 库尔勒市| 永川市| 资兴市| 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