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是家里排行老三,姐弟六人,父母工作忙,沒法照顧我們,把我送去奶奶家生活,跟奶奶做個伴,我的童年生活3—10歲,基本上是在奶奶家過的。</h3><h3>我和奶奶有著很深的感情,有時會想起和奶奶在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h3><h3>從我記事起,土地已經分下戶了,奶奶家二畝多地,我和奶奶相依為命,我就是家里的勞動力,那年我七八歲吧,割麥子,摘棉花,打藥…這些活,我都能干</h3><h3>收麥子的時候,我和奶奶早上四點多鐘就起了,奶奶一行,我一行,我們比賽著割,那時候真是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活脫脫一個小大人,現在想想都好笑,哪來那么多精氣神的,奶奶越夸我,我越來勁(哈哈)</h3><h3>收割完了,用小平車一趟趟運去麥場,奶奶在莊上人緣比較好,以前沒有收割機,連拖垃機都很少,多數是靠??拉著轆滾碾壓麥子,哪家得閑,都會幫襯一把,(鄰里和睦,簡單質樸)把豐收的糧食運回家放在褶子里。</h3><h3>農忙過后就清閑點了,我記得金鎮好像是一三六九逢集,奶奶遇到逢集就喜歡去趕集,我那時沒上學也會和奶奶一起去,沒有交通工具,全靠步碾子跑五六里才能到,奶奶生于1919年,那時女人裹小腳,奶奶的腳也被裹過,后來陋習廢除,她的腳也被裹得嚴重變形,大腳趾頭被裹得壓在腳心,所以走路挺慢</h3><h3>到了集上,人很多,挺熱鬧,我跟在奶奶身邊看著她買點菜,買點肉,買點散子,買點家里需要的東西,她買,我拿,我就是一個小跟幫(嘻嘻)</h3><h3>東西買好后,帶著我去聽唱大鼓,說書的,一聽個把小時,那時我也聽不懂,伊里哇啦不知道唱什么,不時還有一陣陣掌聲??,那時我挺煩的,心想有什么聽頭氣??,后來再逢集,我不想跟奶奶來了,不如在家跟小伙伴玩得痛快(哈哈??)</h3><h3>上門前河邊逮魚摸蝦,去野地里摘黑端端,野果子,偶爾還會爬人家樹上吃桑棗子,吃得滿嘴烏黑,吃飽喝足,玩捉迷藏,到處跑,想想那時的童年過得挺開心的</h3><h3>我沒上過幼兒園,9歲直接上一年級,在金鎮河東小學上的,離奶奶家二里多路,記得上學時,沒有書包??,我就拿著奶奶趕集時用的黑提包,把文具放在里面提上學,放學時,調皮的男孩子對著我鬼喊鬼叫的,拿??牙的來了,拿牙的來了……</h3><h3>聽著他們鬼叫,我生氣了,到家我跟奶奶說沒有書包,不想上學了,人家都笑話我了,奶奶說逢集給你做個好看的,看哪個表孫子還敢笑話俺孫女子,又說你以后好好學習,多認字,我聽說做新書包了,高興死了。</h3><h3>那時候沒有電,吃過晚飯早早就上床睡覺了,在床上,奶奶就會跟我講爹爹當兵的事情,我也會把在課堂上學的語文故事講給奶奶聽,時間過得快,一年級都上結束了,期末考試得了一張三好學生獎狀,到家趕緊告訴奶奶,奶奶說貼給堂屋,就這樣一直貼在墻上好多年</h3><h3>暑假來了,奶奶說給你送回家看看爸爸媽媽,姊妹子,過到開學來帶你,我一聽還有點心不甘情不愿的不想回來,把奶奶家當成真正家了。</h3><h3>到家以后,家里有電燈??,到處亮堂堂,更好奇的是還有一個能出人影的電視??,那時候是1984年,電視不多見,我被吸引住了,天天晚上看到節目預告,屏幕上出現雪花了才睡覺,大姐給我起個外號叫“電視迷”</h3><h3>一轉眼,暑假快結束了,奶奶來帶我了,我怎么也不想去了,奶奶含著淚走了,我當時心里也難受,但電視的吸引力太大,完全被迷戀住了,考慮不到奶奶的感受了(后來心里挺內疚的)</h3><h3>后來媽媽說,回來就回來吧,以后節假日再去看奶奶(奶奶一輩子一個人生活慣了,叫她來和我們這一大家子人一起生活,她也不來)就這樣我回到了洋河上學,暫時離開了奶奶。</h3><h3>后來長大了,也懂事了,覺得奶奶一輩子不容易,有時間就去看她,那年,奶奶過八十大壽,我們一大家子人都去祝壽,照了合影,奶奶樂得合不攏嘴,覺得苦盡甘來了</h3><h3>過了生日有一年,奶奶的身體狀況不好了,去安徽大姑家過了半年,回來后身體越來越差,奶奶跟我說,活了八十多夠本了,看到我們生活得都挺好也放心了,在2001年正月初九奶奶永遠離開了我</h3><h3>挺懷念和奶奶一起生活的那些年,看到奶奶身上那種堅強,樂觀,質樸的品質引領了我一生</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顺县|
阿鲁科尔沁旗|
巴塘县|
南康市|
山东省|
遂川县|
金平|
渝中区|
宁海县|
小金县|
肃宁县|
含山县|
田阳县|
罗平县|
合水县|
板桥市|
榆社县|
利辛县|
江西省|
栾川县|
申扎县|
云阳县|
潞城市|
基隆市|
富蕴县|
嘉黎县|
敖汉旗|
苏尼特右旗|
鄱阳县|
政和县|
郓城县|
崇明县|
五原县|
宁安市|
锦州市|
房山区|
松原市|
永年县|
鹤山市|
印江|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