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此文獻給四十六年前曾經與我一同奮戰在農村扶貧戰線上,如今已故去多年的縣委書記牟富生、縣農業局局長薛郁文、縣副食公司書記劉少蘭和農技站張新民四位同志!</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懷舊是人們到了一定年齡而具有的一種本能心理反應。回味往事,不能說他沉迷于過去,只能證明在那個激情滿懷的歲月里,的確還有許許多多讓人魂牽夢縈的東西,值得人們留戀!隨著漸漸老去的我們,總想用筆和紙留給孩孫們做為紀念。</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七三年春節后三干會剛開完,時任縣革委會的牟富生副主任(文革前曾任富平縣委書記,恢復工作后調至韓城革委會任副主任)風風火火的打招呼要我通知他的原秘書許俊泰、農技站、畜牧站的王維忠、張林森一同去下鄉。他告訴我們,省革委會李瑞山主任要求各縣縣級領導必須盡快確定一個貧困村駐村扶貧蹲點,抓出成效,以點帶面,指導全縣工作。</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以后我們用了整整一個禮拜,馬不停蹄,走南闖北,穿山越嶺,風塵仆仆考察了全縣十多個公社。小車司機薛師傅一路任勞任怨。最后一站落腳在龍門公社。矮小精悍的公社書記王忠堂當天張羅的一鍋羊肉卻把我們留了下來。羊肉和湯太香,干片饃卻有點過時。于是,一行人鬧了點小病不得不在龍門公社住了下來。嗣后回憶此事,不得不佩服龍門公社王忠堂書記陰差陽錯,歪打正著。</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龍門公社橋南村地處韓城北塬禹門口附近,東臨黃河西靠龍門村,南至下峪口北至渚北村。一千多口人的自然村當年共有五個生產隊。 </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奔騰的黃河沖出山陜大峽谷,形成禹門口周邊地區特殊氣候和地貌特征。民間流傳“滿年四季一場風”,狂風肆虐的日子,曾掀翻過禹門口鐵索橋上所有的鋪板,飛沙走石,行人難以著足。多年來黃河吞噬了橋南村東的大片良田,村北澗溝地內全是兔子不拉屎的石頭料角,干旱少雨的年份顆粒無收。僅靠村子周邊的農田難以養活全村千十口人的基夲生活。多年來的惡劣生態環境造成該村困難面大貧困程度深,是龍門公社典型的貧困村。在公社王書記的再三要求下,最后扶貧蹲點工作組確定進駐橋南村。</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吉普車剛開進橋南村,巷道一下子簇擁了不少的群眾。大隊支書郭玉賢急匆匆的迎了上來。我們一行人就在大隊貧協主任王海家落坐。說明來意后圍坐在我們身邊一屋子的大、小隊干部高興的鼓起掌來。當天晚上我們就住在王海孩子參軍后留下的結婚新房。熱情好客的王嬸又是燒湯又是烙餅,象款待貴賓一樣,忙里忙外。</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接下來的日子,我們扶貧蹲點組的同志走家串戶,訪貧問苦。大會小會,調查研究,制訂脫貧的最佳方案。先后協助村里融資貸款打機井,整修農田,協調有關部門優惠購置中、小型農機具拖拉機、水泵、鍘草機、制磚機、脫粒機等設備。整個扶貧工作風生水起。每每看到和聽到老百姓的嘖嘖贊許,大家都覺得渾身有一勁使不完的勁。</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四十多年后,讓我記憶最深的是我們曾經破天荒的提出“向黃河灘要糧"的口號。人高馬大的縣農技站的張新民同志為此和我北上天津,南下廣東,考查“天津小站"、“桂花球"、“南京11號"稻種,請教水稻專家和村里的老農探討黃河灘涂種植水稻的可行性方案。在得到縣上有關部門的認可后,很快就予以實施。</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北方人種水稻有記載的廖廖如幾。韓城縣志曾記載五三年芝川道曾試種過水稻,因產量低且難管理而放棄。如今要在黃河灘上大面積種水稻難度肯定不小。但是那個年代的口號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農業學大寨"。經過層層動員,“建千畝稻田,向荒灘要糧”的誓師大會終于召開,會上牟主任和公社王忠堂書記都講了話。</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黃河灘大面積種植水稻在韓城是開天辟地第一回。修田、打井、育苗、插秧、管理一環套一環。記得自從打井開始到插秧整整一個多月我和新民同志沒有休過一天假。在那戰天斗地的日子里,橋南村的老少婦幼戰天斗地齊上陣,土法打井,三班輪換,連正在喂奶的婦女們上工時都不回村,讓婆婆把嬰兒抱到河灘來喂奶。年輕力壯的青年們更是修田打井的主力軍,不分晝夜,爭分奪秒。硬是在短短的一個多月內,灘地打井五眼,整修稻田近千畝。</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為了育好秧苗,我找了正在修建禹門口大橋施工的四五三部隊郝營長,得到部隊首長的大力支持。在育秧、插秧、管理、收獲的各個環節都派出貴陽籍的戰士前來指導和傳授技術經驗。真真正正展現了一幅幅軍民魚水情的動人場景!</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碩果累累,秋高氣爽。稻子成熟了。在稻子開鐮收割的那一天,牟主任陪同省革委李瑞山主任來到橋南村,邊談工作邊往黃河灘千畝稻田走去。蛤蟆塬下大隊林場趙場長遠遠看見高興地迎了過來。邀請領導們順路去看看他們林場新育的茁壯樹苗,黃橙橙的柿子和紅艷艷的蘋果。</b></p><p> </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遠處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剛剛開鐮的稻田飄來陣陣稻香,黃橙橙的稻穗隨風翻滾金浪。金燦燦的稻田,那一串串飽滿充實的稻穗,承載著的農民辛苦一年的寄托和夢想。承載著省縣領導對扶貧蹲點工作組的重托和希望。稻田里農民揮舞著鐮刀,拉著架子車在田梗間來回穿梭。整個田地里到處是人們忙碌的身影,就連小孩兒,也都跟在大人的身后,幫著撿稻穗,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兒。</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當年五個生產隊近千畝稻田喜獲豐收,平均畝產四百五十多斤。晶瑩剔透,香甜可口的”天津小站“大米終于端上了平常百姓家的飯桌。</b></p> <p class="ql-block"><b> 人們贊美春天是百花爭春,春光明媚。其實,此時此刻在我的心中更覺得秋天更美麗,秋天的色彩更燦爛絢麗。</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多少年來,國家扶貧政策仿佛一場場春雨,灑進了貧困群眾的心中,讓他們享受到滋潤與甘甜。憶起扶貧工作,從一開始,其中的點點滴滴便如蒼穹下的繁星,閃爍奪目。種種經歷,所見所聞,給予了我人生的道路中不可多得的財富。回憶過往,當年我能看到的不僅是貧苦大眾辛勞的背影,感激的淚光,顫抖的雙手……也有,我的感動和敬仰。至今難忘!</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碌曲县|
岑巩县|
准格尔旗|
义乌市|
南和县|
和田县|
麻城市|
定兴县|
双峰县|
玉龙|
海南省|
靖宇县|
三江|
五河县|
凯里市|
晋州市|
甘肃省|
景宁|
武威市|
淄博市|
德清县|
洱源县|
恩平市|
茂名市|
合作市|
洪雅县|
科尔|
阿坝|
修武县|
宁陵县|
健康|
五常市|
侯马市|
吴旗县|
新绛县|
黔东|
渑池县|
灵丘县|
荥经县|
崇仁县|
金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