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父親與上海</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寫在上海解放70周年</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親廖政國是職業軍人,戎馬一生,在他的軍旅生涯中,與上海有著特殊的情結。1930年參加紅軍,1939年在抗日戰爭時,曾率部隊在上海近郊打過鬼子燒過飛機。1949年事隔10年,他又率部隊參與了推翻舊上海,繼而守衛這座城市的任務。不知不覺中,父親離去已有47載,而這個 中國共產黨 誕生地,國際大都市上海,2019年迎來了它誕辰70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廖政國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1939年,父親率部在上海近郊打鬼子</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8年2月,正是中日戰爭全面打響之際,父親從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畢業,分配到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隨著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從延安出發,經過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到達皖南新四軍軍部,分在第三支隊六團二營任教導員。1939年5月,父親所在的新四軍第六團,執行了一項軍事行動,即部隊沿著蘇南東路向上海方向挺進,但不能公開身份,是秘密的去打日本鬼子,開辟抗日根據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7月,日軍挑起 盧溝橋事變 ,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華中大好河山也是在頃刻之間就淪陷為敵后。由于侵略者野心的無限膨脹,侵略速度迅速推進,一開始就顯示實際兵力不足的日軍。為了保證其機械化部隊的運動,便將兵力分布于交通要道的兩側,并且密集設置據點。新四軍在皖南集結之際,正是國民黨軍與日本侵略軍進行徐州會戰之時。于是,國民黨三戰區指令剛集結的新四軍立即深入敵后,配合其正面戰場作戰。這一指令使新四軍對國民黨其國共聯合抗日救國宣言的誠意,產生了質疑。是否想借日軍之手,企圖將這支剛組建的、裝備低劣的共產黨部隊消滅掉。無論這一觀點是否成立,當時國民黨三戰區,對從皖南出來后活動在敵后茅山地區的新四軍有著嚴格規定,只能在京滬鐵路以南,東西100余公里,南北50余公里的狹長地帶活動,不可越界(向東不可越過常州),嚴格限制,這是事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遠征的侵略者隨著侵略地域的不斷擴大,便會出現兵力不足的問題,于是在淪陷區內,就有日軍無暇顧及的地域,這便是毛澤東在淪陷于敵后的蘇浙皖,看到的新四軍抗戰機遇與地利。這對剛集結的新四軍,立即展開抗日救國,其實是非常有利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8年春,新四軍奉命到皖南 歙縣 巖寺集結整編。毛澤東就新四軍的發展方向指出:“在目前最有利于發展地區還在江蘇境內的茅山山脈。” 5月4日致電項英:“在茅山根據地大體建立起來之后,還應準備分兵一部進入蘇州、鎮江、吳淞三角地區去,再分一部渡江進入江北地區。” 雖然有些領導對中央的指示始終有著不同的想法,但是第一、二支隊的陳毅、粟裕相繼率部隊東進蘇南敵后至茅山地區。新四軍當時活動區域是處在日軍主要交通線(京滬線)之側面,僅2個月的時間,新四軍即取得了大大小小百余次戰斗的勝利。為了發動群眾,抗擊日軍,部隊經常會出現打到防區之外的情況,這就不斷會遭到三戰區對新四軍的警告與追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9年2月,周恩來利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身份,來到皖南新四軍軍部傳達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的精神,強調了共產黨的部隊必須“獨立自主”的抗日,發動群眾,擴大武裝,建立、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最終在軍部共同商定了新四軍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方向。會后,陳毅立即返回茅山,按中央對新四軍的要求,部署部隊東進北上的事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親的部隊是在1938年8月,與一支隊一團換防,從皖南東進到了茅山地區。時隔半年,部隊遭遇到抗日的“困境”。一是為了吃飯,向地方進行了征糧。二是與敵人發生戰斗后補充了兵源,這些做法均觸犯了三戰區對新四軍的條規,被狀告到新四軍軍部,并且對六團實行了“不發槍,不發餉,不批準”的懲罰。直接導致部隊出現了大冬天光著腳走在雪地上,一天吃兩頓飯的狀況。這明顯成了“抗日有罪”,怎么辦?陳毅決定按照中央對新四軍的戰略部署,第六團繼續向東作戰,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二路的番號,沿著江南東路,打到敵人重要指揮據點上海地區去,這是抗日的大方向,也是部隊的唯一出路。在國共聯合抗日的同時,要堅持自主獨立的抗日。父親時任“江抗” 二路二支隊支隊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所謂東路,是南起太湖、北至長江、東接上海。順著長江以南的滬寧鐵路兩側,從常州以東,直到上海的地帶。這里河港交錯,人口密集,物產豐富,信息靈通,是敵人的心腹區域。雖然毛澤東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提到 “江南的太湖地帶和沿江沿海一切敵人占領區域的港汊地帶,都應該好好地組織游擊戰爭,并在河湖港叉之中及其近旁建立起持久的根據地……” 這一明確的戰略方針,也是當時新四軍在抗日中有待探索與實施的任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陳毅部署的這次軍事行動,部隊到東路去抗日,一定會牽扯到“越界”的問題而遭到三戰區的問責并加以阻止。于是陳毅決定第六團的這次任務秘密執行,不向三戰區報告,并做了周密的前期準備,包括臨時在茅山地區組建了一支新六團,以掩護東進的老六團,應對三戰區的檢查。在這次秘密行動中,陳毅本著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同時﹐堅持共產黨獨立自主抗日的原則﹐盡量避免與國民黨三戰區發生明顯的摩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為老六團到江南東路執行任務是獨立深入敵后,當時軍部有些領導憂心忡忡,擔心這支裝備低劣的部隊會被敵人消滅。但是,父親的部隊硬是在東路轟轟烈烈的燃起了一把抗日的烽火,鬧出了抗日的大動靜。由于新四軍的到來,東路地方黨的抗日活動公開了,初步在以陽澄湖東塘寺為中心的蘇常太,澄錫虞建立起了抗日根據地。就此,新四軍在這里撒下了革命的種子,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部隊也從出發時的1000余人發展到5000余人,并用毛澤東在論抗日游擊戰中的基本戰術——襲擊,打擊敵人屢屢得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月24日夜襲滸墅關,僅用一個多小時,全殲敵人據點內的日軍,讓京滬鐵路停止通車三天,上海與香港的報紙都報道了有關消息,日軍大為震驚。自此,打著“江抗”旗號抗日的老六團,頓時出了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38年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六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二營教導員,營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7月23日,夜襲上海近郊日軍虹橋飛機場,并燒毀飛機4架。第二天,上海的中外報刊相繼報道,繼而消息傳到香港、重慶及晉察冀。這一仗是父親在上海近郊,夜晚率領部隊追擊偽軍的途中,追到日軍虹橋飛機場,發現戰機當機立斷打的一仗。戰后第二天,上海報界報道,這一仗打出了1937年上海淪陷后規模最大的戰事,并且這一仗也驚動了日軍高層。8月1日,日軍軍部“報道班”發表書面報告,“最近發生之中國游擊隊進攻京滬間之日軍機場軍火庫等,均系英蘇之策動。”指責英蘇對中國抗日有經濟援助。實質這一仗與英蘇沒有絲毫關系,是中國共產黨的部隊為了抗日一直打到上海近郊的標志性一仗,在我黨歷史上留下記載。這一仗激起了上海老百姓乃至東路人民抗日的激情。隨后,青年學生,進步工人,愛國人士紛紛加入到抗日的隊伍中。這一仗鼓舞了當時敵占區上海特別市廣大人民的抗日信心,使他們在漆黑的長夜里看到了一絲光亮,使他們感到中國不會滅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澤東的“創建根據地,發動民眾的抗日斗爭,組織民眾武裝,發展新的游擊隊。”是這次老六團秘密東進的基本任務。50年后,時任老六團團長葉飛在重返東路陽澄湖時說:“六團東進的意義,主要不在于解決了人、槍、款的問題,而是回答了在東路這一特殊地區,能否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展抗日游擊戰,發展壯大人民抗日力量,這一重大的戰略問題。” 這是父親第一次在抗戰時到達孤島的上海近郊,為的是消滅日本鬼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1949年,父親是解放上海大軍中的一員</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親的部隊于1945年11月10日,在江蘇漣水,由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二、四縱隊和蘇中軍區教導第一旅合編成新四軍第一縱隊,轄三個旅,父親任一旅旅長。這支部隊不但有來自閩東的紅軍,還有蘇南、浙東、上海人民抗日的子弟,以及山東根據地老區的子弟。在解放戰爭時,已經匯集了諸多的武裝力量,馳騁在山東以及華東戰場。 1949年2月,定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轄58師、59師及60師,父親時任第20軍參謀長。在進入解放全中國時,這支部隊已經成長壯大為一支在戰場上能打大仗、硬仗、惡仗的骨干力量,主力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渡江戰役第二階段郎廣圍殲戰結束后,解放大上海正式拉開帷幕,20軍隸屬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時隔10年,父親的部隊在解放全中國的大軍中再次打到上海。當時解放上海的部隊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所屬第9、10兵團(后增加23、25軍)共10個軍及特種兵縱隊近40萬的兵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時退守淞滬地區的國民黨部隊是8個軍,但擁有軍艦30余艘,飛機120余架協同作戰,共約20萬的兵力。從敵人在上海的兵力部署不難看出,是想做最后的抵抗,拼一死戰后,再從上海逃跑。這時上海被劃分成滬西南、滬西北、浦東三個守備區。部署的防御重點放在浦西市郊的吳淞、月浦、劉行、大場以及浦東的高橋、高行地區。國民黨軍企圖以此保障其市區到吳淞,維護一條最終能從海上逃跑的通道。在市區部署的重點防御工事有國際飯店、四行倉庫、百老匯大樓等32座建筑物,還有鋼筋水泥筑的碉堡4000余座。潰敗的敵人,妄圖利用上海這座城市,做最后抵御得目的是想爭取時間,搶運物資。以及策劃挑起國際事端。促使美國用武力介入中國戰場,以挽救國民黨統治的最后敗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為了解放上海,從中央到地方以及各部隊,早在4月份就開始了各個方面的精心準備。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是經濟中心,其戰略位置也極為重要。從一開始解放上海的指導思想就是:要打一場城市攻堅戰,而又不能把城市打爛了,要盡量把上海完整的接收過來。所以,在攻打上海的部署決定之際,接管上海的部署也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為了做到萬無一失,中央軍委曾同意推遲攻打上海的方案。不難看出,對于解放上海這座特大城市,只能勝利不能有絲毫閃失。20軍5月2日奉命從戴埠地區出發,集結在太湖以南的震澤地區待命。在這期間,全軍上下進行了解放上海戰役之前的戰斗動員和占領上海之后的政策學習。反復強調上海是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組織大家學習了《人民解放軍布告》、《入城三大公約》、《十項守則》、《外事紀律》等等,要求人人熟記,個個做出保證。為解放及警備上海,全軍上下做好了充分的準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5月10日,粟裕等聯名簽發《第三野戰軍淞滬戰役作戰命令》。其淞滬戰役預定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5月12日開始,鉗擊吳淞,切斷敵人從海上逃跑的路線;第二階段,戰役后接管上海的準備工作,一旦就緒,立即向上海發起總攻,解放全上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軍解放上海時的戰斗要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軍是從5月12日開始執行解放上海的命令。58師,這支在抗戰時由閩東紅軍發展來的部隊,總是在重大戰斗、戰役時打先鋒,這次在淞滬戰役中也不例外。先期行動,攻占了平湖。繼而占領了李家橋、金絲娘橋、扶正棣鎮。金山衛曾是當年日軍攻破上海防御的重要突破點,國民黨軍在此也部署了兵力。13日,58師直接就將杭州灣敵123軍暫編第8師殲滅,攻占了金山衛,徹底堵住敵人妄圖從杭州灣逃跑的通道。隨后占領了南橋鎮,直逼上海近郊。同時進行的是軍部偵察營,連續攻占了朱涇、松隱、閔行。繼而攻克塘灣,殲滅敵123軍第922團一個營后,占領了塘灣國際電臺,完整接收。16日,58師從閔行的南部地區,向浦東的敵人發起攻擊,連續攻占了百曲車站、三林塘、楊思鎮,直逼周家渡,戰役在預定中順利地迅速進行著。軍部18日率59、60師隨后抵進到松江、莘莊地區,準備向梅家弄、華涇進攻。這時,友鄰部隊在浦東高橋以及月浦與敵人的戰斗打的異常激烈,淞滬戰役第一階段的吳淞合圍尚未完成。故20軍奉命暫停攻擊,原地待命。這也是運動戰中需整體配合很重要的環節。為迅速攻占高橋,切斷敵人往海上的通道,完成戰役第一階段的任務。20日,20軍接兵團命令,全軍速往浦東增援。軍部率59、60師由杜家行東渡黃浦江與58師會合。隨即,各師在浦東的戰斗全面展開: 58師攻擊洋涇、爛泥渡;59師攻擊張家樓、塘橋;60師攻擊周家渡。時至22日晚,20軍攻占了村莊16座,鋼筋水泥地堡10多個,肅清了洋涇外圍,占領了洋涇、塘橋、周家渡等。這時,浦東的敵人紛紛向市區撤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3日晚,野戰軍下達在攻占浦東的同時向上海市區發起總攻的命令。24日,20軍除留58師在浦東擔任警備任務外,軍部率59師由周家渡過黃浦江進入市區投入戰斗。60師再折回杜家行西渡黃浦江進入市區,奉命歸第27軍指揮,參加肅清蘇州河以北的殘敵。在對敵人的戰斗中,部隊始終遵循力保上海完整攻下,以利于日后建設的指示,并積極地向敵人展開各種政治攻勢。這次解放上海的淞滬戰役第一階段打得很艱苦,尤其是在敵人逃跑的出口吳淞,用的時間較長。而攻打市區的第二階段時間并不長,27日第三野戰軍淞滬戰役的任務即全部完成,宣告上海市解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整個淞滬戰役中,攻打上海市區按照中央指示,沒用重武器故市區沒遭受大的破壞,在整個攻城中,即沒有停電,也沒有停水,電話局照常工作,市民清晨出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幅抱槍或坐或躺在馬路上休息的解放大軍。這張“解放軍熱愛人民秋毫無犯”的經典照片,至今珍藏在軍事博物館,這其中就有我父親的部隊。在上海的戰爭結束了,一座國際大都市完整地保留下來,這是從中央領導到上海人民都期待的最佳結果,它也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上海的解放在全中國的解放事業中,正如當時的新華社的評論:表示了中國人民無論在軍事上、政治上和經濟上都已打倒了國民黨反動派,結束了國民黨二十余年的反動統治;也表示了中國人民已經確立了民族獨立的基礎,結束了百年來帝國主義侵略奴役中國的歷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戰爭結束,父親轉而守衛上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注:1947年楊思區改名思盛區,1950年復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5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宣告占領上海后,上海市隨即成立軍事管制委員會。28日,第三野戰軍下達《淞滬警備命令》,成立淞滬警備司令部,由第9兵團的第20、26、27、30、33軍及特種兵縱隊擔任市區、吳淞要塞區及各郊縣的警備任務。父親的部隊就在其中,承擔了上海市第一警備區的警備任務,并兼任松江的城防。按照舊的行政區域劃分,基本是一個團負責警備一個區,有邑廟、蓬萊、嵩山、盧家灣、常熟、徐家匯、龍華、楊思、洋涇9個管轄區。這里有曾經被帝國主義長期統治的租界,有窮苦人的棚戶區也有資本家的公館區,有繁華的商業街也有偏僻的郊縣,轄區內還留有外國僑民2萬人,政治情況極其復雜,警備任務繁重。對這些長年戰斗在第一線的軍人,也就是意味著將要執行一項新的戰斗任務:保護好他們流血犧牲換來的勝利果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軍從25日開始就擔任了警備任務,因為這些需要警備的區域正是他們一路攻打下來的地方。共接管了倉庫16處,碼頭12個,工廠9座,飛機場1個,敵人的房屋63處。清除大量敵人設置的障礙物,工兵營還排除了各種地雷、拉雷1千余枚,炸藥6百多公斤,保護了國家財產和市民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戰后的上海灘,社會秩序相當混亂,有各種非法組織,地痞流氓,包括敵人潛伏的特工,趁勢作亂,冒充地下黨武裝,搶占人民財產,破壞我軍聲譽。根據上級指示,部隊堅決迅速的在管轄區內極其復雜的環境中有條不紊的展開了工作。用3天時間,將轄區內戰爭結束后留下的游兵散勇,收繳完畢,徹底肅清。將所有武器裝備,分別進行造冊、登記,很快收容及遣散轄區內的散兵5700余人。使這座剛經歷過戰爭破壞的城市,社會秩序得以穩定,維護了社會治安。部隊偵察干部,與地方公安部門聯合辦公,成立了軍警聯合辦事處,各區成立了治安委員會。使社會治安工作有了統一的領導與明確分工。基本上做到及時掌握情況,迅速破案。為了徹底打擊潛伏在市內的敵人特工,20軍配合市公安部,在6月29日凌晨,展開全市性大搜捕,共捕獲特務、盜匪 1200余人,整個搜捕行動做到了對市民群眾無驚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炒買炒賣銀元,進行各種投機倒把活動,擾亂物價市場,這是大上海解放之后,敵對勢力對經濟市場進行破壞的重要手段之一。20軍布置各師、團出動宣傳隊,對市民進行各種形式的共產黨經濟市場政策的宣傳活動,并逮捕51名投機倒把的首要分子。在全市黨、政、軍統一行動下,市面上的銀元投機買賣得以迅速制止,物價趨以穩定,取得了上海解放后經濟斗爭的初步勝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的三大紀律十項注意是天經地義的。什么東西可以變化,我們紀律是鐵的,必須遵守……” 這是1939年5月,新四軍第一支隊支隊長陳毅在給即將外出執行任務的老6團全體同志的信中所言。在上海警備期間,當年的新四軍老六團已是如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始終嚴格的遵守著這條鐵的紀律。部隊不隨意進民房,不買東西。有些連隊還不用自來水,清晨列隊到黃浦江去洗漱。外勤戰士做到對市民送的香煙,糖果等慰問品婉言謝絕,甚至連開水也不喝一口。在與轄區內的外國僑民接觸中不卑不亢,以禮相待,遵守有關規定,保持嚴正立場,得到國外人士的一致贊揚。在7月24日橫掃上海的12級臺風襲擾中,全軍上下奮不顧身的搶救遇險百姓,臺風過境后又節衣縮食的救濟災民,使剛解放不久的上海市民發出“永遠忘不了共產黨恩情”的肺腑之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8月1日,父親的部隊,奉命解除上海警備任務移駐嘉定、太倉、羅店地區投入到新的戰斗任務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戰爭是殘酷的,守衛和平是艱巨的。父親在60年代曾經又回到他親自參與解放的上海這座城市擔任警備任務,前后9年時間,父親在上海這座無論是有硝煙還是無硝煙的戰場上,他帶領的部隊永遠是為人民服務的,他熱愛這座城市,熱愛這座城市的人民,與上海有著特殊的情結。正如他的老軍長陳毅在1939年說的那樣:“人民是我們的父母,我們是人民兒子,天下沒有兒子不孝順父母的道理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淞滬戰役中的20軍58師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海浦東洋涇的戰斗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淞滬戰役,20軍主要領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軍長:劉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政委:陳時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湯光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參謀長:廖政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58師師長兼政委:曾如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72團團長:栗亞,政委:丁公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73團團長:李彬,政委:夏期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74團團長:陳長生,政委:郝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59師師長:程業棠,政委:張文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75團團長:胡乾秀,政委:袁天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76團團長:朱全林,政委:劉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77團團長:劉明志,政委:邱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60師師長:陳挺,政委:邱相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78團團長:黃河清,政委:徐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79團團長:張季倫,政委:汪志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0團團長:趙鴻濟,政委:李一凡</span></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威市|
秀山|
公安县|
绥德县|
孟州市|
张家港市|
互助|
宁波市|
青州市|
古蔺县|
伊宁县|
交口县|
岱山县|
东安县|
安顺市|
兴海县|
寻甸|
莱西市|
汨罗市|
阳山县|
甘谷县|
银川市|
尼勒克县|
阿克|
乐平市|
上蔡县|
樟树市|
绩溪县|
宝应县|
苏尼特右旗|
吴旗县|
赫章县|
尤溪县|
白城市|
太原市|
康乐县|
阳朔县|
鄂托克旗|
宣武区|
天全县|
泗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