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庭前梔子花開的時候,就計劃去日本的旅行。</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日本是排在前十名必須去看看的國家。但真決定要去,又膽怯了。主要擔心語言和交通。</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日本和英國一樣,開車是右舵左行,而且租車還要求國際駕照。就打消了租車的念頭。起初,我甚至聯系了一名居住在東京的哈爾濱姑娘,讓她作為我們的帶車導游。</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然而,我研究后發現,像日本這樣的島國,人口稠密,交通擁擠,最佳的旅行方式還是軌道交通。</h3> <h3>日本政府為了吸引游客,為外國短期旅行者提供了<b>JR PASS</b>(類似于“鐵路通票”)服務。比如,一張JR PASS的“周游卡”花費259美金,有了JR PASS,在這一周內,全日本的鐵路交通(<b>地鐵除外</b>)基本上都可以免費乘坐。如果沒有JR PASS,僅僅一次從東京往返于京都,就要花費大約250美金。</h3> <h3><b>訂酒店</b></h3><h3>出門在外,酒店就是臨時的家,安置好行李,就可以輕裝出去浪了。</h3><h3>我的病人刈羽是東京人,她曾經是日本網球國家隊選手。刈羽建議我把家安在品川Shinagawa附近,因為品川鐵路站線豐富。我聽取了她的意見。最終選擇了臨近品川站的品川王子酒店作為在日本的家。</h3> <h3><b>換匯</b></h3><h3>朋友S.M.告訴我,不要等到機場去換匯。區別在哪里呢?在銀行:100美元>10000日元;在機場:100美元<10000日元。朋友的話是對的。</h3> <h3><b>行程計劃</b></h3><h3>這是行前我用手機的“NOTE”做的行程計劃的樣子,我對自己的要求是:認真細致,每一段行程都要有點有線有序,有圖有真相。為了確定行程,我甚至把電話打去日本的皇宮。</h3> <h3><b>天氣</b></h3><h3>出門看天,不能因為一場雷雨讓美好的心情受傷。所以臨行前我把要訪問城市的天氣列成一張簡表,一目了然。然后,根據天氣,調整旅行計劃。</h3> <h3><i><font color="#ed2308"><b>第0天</b></font></i></h3> <h3><b>到達日本</b></h3><h3><br></h3><h3>出關后第一件事就是到JR票務中心,購買或者兌換JR PASS。提醒:1,要排長隊,時間要預留充分;2,不要指望日本人講中文或者合格的英語。比如,服務小姐叫下一位客人“next customer”,就是“NEXT卡死它馬~~”,不幸的是,站在我前面的“卡死它馬”完全沒有反應,惹我差點笑出眼淚。</h3><h3><br></h3> <h3>日本的地下幾乎挖空了,從成田機場航站樓地下有多家電車直通東京。<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這是京成特急(NEX),</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如果沒有JR PASS,從機場往返東京需要6000日元,約合60美金。</span></h3> <h3><b>東京站</b></h3><h3><br></h3><h3>從成田機場搭乘NEX到東京站需要53分鐘。到東京一定要記住東京站。這個1914年全面開通的百歲站臺,是東京的樞紐,也是全日本多條新干線的始發站。平均每天載客超過45萬人。</h3><h3><br></h3> <h3>五月中的東京還有些許的涼意。不到六點,天就黑下來了。</h3> <h3>東京站有多大,我不知道。因為沒有時間走一遍。我曉得,東京站地下至少有五層,因為京成特急的站臺就在地下五層。地上有人說三層,有人說13層,大概指連帶的商業中心說的。聽說東京站的日本拉面是最好的,我們去吃了,就那樣,有點偏咸。</h3><h3>從東京站的丸之內線中央口出去,步行15分鐘,就到達日本皇居,不遠就是銀座。</h3> <h3>品川王子酒店</h3> <h3>我們居住的是酒店的北樓,這是一家好評超過90%的3.5星的賓館。</h3><h3>但是第一眼看見客房的時候,感覺特別狹窄,特別憋屈。甚至<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淋浴房個頭高一點都無法挺直腰桿。</span></h3><h3>不過住后總結,這家賓館不錯,個人給它評分9.5!原因:1,交通便利,在品川車站正對面,卻鬧中取靜;2,特別干凈,每天兩次衛生,而且服務員貼心,喝過的水杯,她會幫你蓋上;3,洗浴水流特別充分,而且上中下全面關心到,毛巾總是干的;4,床小但是睡得舒服;5,大堂有額外的服務。比如,雨天可以借傘,提前退房可以額外保存行李達24小時。</h3> <h3>晚餐去了澀谷,澀谷是日本青年人的伊甸園。</h3> <h3>澀谷的“肉之橫丁”是全日本最大的肉食料理店,占了兩層樓。連壽司都是馬肉和牛肉做的。</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這里的口號:NO MEAT NO LIF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span></h3> <h3>可愛的胖老板。</h3> <h3>5A的黑和牛,300克花4000日元,合40美金。還真不貴。</h3> <h3><b><i><font color="#ed2308">第一天</font></i></b></h3> <h3><b>輕井澤和仙臺</b></h3><h3><br></h3><h3>因為當地難得晴好天氣,選擇第一天去輕井澤和仙臺的松島。</h3> <h3>在東京旅游,一定要認識綠皮的<b>山手線</b>,它是環繞東京的電車線,外環順時針自東京去品川澀谷,內環從品川去東京上野,幾乎和所有地鐵線路都有交集,是東京市軌道交通的大哥大,重要的是,持JR PASS搭乘<b>免費</b>!<br></h3> <h3>我們大概5點就起床了,5點半從酒店出發,坐山手線去東京站,然后坐北陸新干線501次Asama號高鐵去輕井澤。火車6:24始發,我們到達東京站時還不到6點。后來我們發現,日本的電車,特別是高鐵,非常準點,完全不用提前,發車前5分鐘到達就足夠了。<br></h3> <h3>7:33準點到達輕井澤。</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輕井澤在東京西北部,海拔大約900米,空氣清新,安靜祥和,是避暑休閑的圣地。</h3> <h3>我們在站前等到早8點,才見到自行車店的老板娘,她很和氣,用記號筆在地圖上認真告訴我們騎行的路線(事后發現,她教的完全無用,因為我們自從騎上單車,就再沒有看地圖一眼。),不用證件,不收押金,繳過租金,就騎車上路了。</h3> <h3>到處是迷人的繡線菊。</h3> <h3>甚至櫻花都還開著</h3> <h3>突然想起白居易的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h3> <h3>舊客棧</h3> <h3>舊教堂</h3> <h3>舊公寓</h3> <h3>舊院落</h3> <h3>時間仿佛靜止了,爬滿藤蔓和青苔。</h3> <h3>這是輕井澤的名片—迷人的“云湯池”:</h3> <h3>日本的景點,十分秀氣,大多數也十分米粒,不如大陸的風景那樣大氣。但是日本人對于每一寸地方,都特別愛惜。像這樣一個十分鐘可以走完的景點,早上看到有十多人組成的清潔隊伍。</h3> <h3>中午從輕井澤回到東京,不出站,接著搭乘東北新干線去仙臺,從仙臺直接坐“仙石線”去<b><i>日本松島</i></b>。</h3> <h3><b>仙臺松島</b></h3><h3><br></h3><h3>“廣島縣的宮島”,“京都府的天橋立”和“宮城縣的松島”被稱為“<b>日本三景</b>”,是不能不看的絕妙風景。其中,仙臺市的松島更被稱為“扶桑第一絕景”。</h3> <h3>松島灣面積92平方公里,有大小260座島嶼。</h3> <h3>平均水深3-4米</h3> <h3>小島由火山巖石組成,受海水沖飾形成各樣奇異景觀。</h3> <h3>島上生長著黑松和紅松,婀娜多姿,故名松島。</h3> <h3>我立于“仁王丸”號游輪的甲板上,任海風吹打我的臉頰,掀起我的衣衫,我不忍錯過每一幀美麗的風景,我為神造的自然感動。</h3> <h3>聽說,站在岸邊和島上,因為不同的視角,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觀,所以有“松島四大觀”,所謂:<b>壯觀</b>大高森;<b>偉觀</b>多聞山;<b>麗觀</b>富山和<b>幽觀</b>扇谷。我是借船而觀,故自詡為“<b>跑觀</b>松島灣”!</h3> <h3><b>松島灣牡蠣養殖場:</b></h3> <h3>仙臺的牡蠣大而且肥。左邊<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是美國新奧爾良的牡蠣,明顯小很多。</span></h3> <h3>碳烤牡蠣,后面是仙臺的名小食:烤牛舌。</h3> <h3>岸上的瑞嚴寺,一千多年了。</h3> <h3>瑞嚴寺內挺拔的云杉,月亮早早升起來了。這樣美好的一天。</h3> <h3><b><font color="#ed2308"><i>第二天</i></font></b></h3> <h3><b>東京</b></h3><h3><br></h3><h3>這天,幾乎全日本都是陰雨天氣,所以就留在東京。找大堂借了一把雨傘,奔上野的公園而去。</h3> <h3>“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云。”</h3><h3>此時,只能借DC的櫻花想象一下魯迅“藤野先生”文中的意境。</h3> <h3>五月中的上野,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櫻花早已凋落。</span></h3> <h3>不忍池的舊荷已殘,孤單單的銀鷺在細雨中瑟瑟。</h3> <h3>空空蕩蕩的公園廣場</h3> <h3>我確定日本人是信奉神明的,即使在上野公園,也有保存完好的“清水觀音堂”和本土神社,信徒們靜悄悄地閃進來,扯一下門前鈴鐺,然后合掌俯首靜默許愿,納奉之后,靜悄悄地退去。</h3> <h3>上野公園是日本第一座公園,原為日本皇室擁有,1924年才賜予東京市管理。公園占地53公頃,園內建有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以及動物園。見證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一對大熊貓就奉養在這里。</h3> <h3>在東京,排名第一的旅游景點卻是始建于公元628年的“淺草寺”,這是一座供奉觀音的寺廟。</h3>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淺草寺的正門叫雷門,正門的左右分別供奉著雷神和風神。二門叫“寶藏門”,</span>寶藏門后面掛奉著一對巨大的草鞋,每只重500公斤。聽說草鞋是獻給“仁王”的,仁王大概是“護院金剛”的角色。寓意“一路平安”吧。</h3> <h3>大殿香火鼎盛,方丈大師正在為香客引領法事。奉獻的花籃上寫著中文的名字。</h3> <h3>這是大殿偏側的佛塔,叫“五重塔”,它是全日本第二高佛塔。</h3> <h3>在日本旅游,一定會薦到古寺廟和神社,無論是在東京,或者鐮倉,或者奈良,或者仙臺,還是京都,一定都有!日本人特別愛惜祖先留下的東西,所以你無論走到哪里,都會看到保護完好的古建筑。</h3><h3>我的老家石牌小鎮原本也有建筑精良的古代廟堂,我小學的時候它們還在,叫“前佛殿”和“后佛殿”,等到我上初中的時候,這些寶貝就在一夜之間被拆毀了。</h3> <h3><b>天婦羅</b></h3> <h3>雖然下著小雨,“大黑家”的餐館外從早十點就排起了長隊。</h3> <h3>11點半開門,餐館瞬間就滿座了。</h3> <h3>有儀式感,充滿期待...</h3> <h3>這就是傳說中的“天婦羅”么—大黑家的天婦羅!</h3> <h3><b>皇居</b></h3> <h3>一年就開放兩次</h3> <h3>角樓“富士見櫓”,是瞭望和守衛的碉堡。</h3> <h3>正門</h3> <h3>喜歡皇居前面的松樹</h3> <h3>皇居警察</h3> <h3>休閑的濟寧館</h3> <h3>警衛門房,可以駐扎100個士兵</h3> <h3>皇居圖書館</h3> <h3>從御花園看到銀座</h3> <h3>東京的母親河—“隅見川”</h3> <h3>隅見川上的“吾妻橋”和后面的“晴空樹”。聽說“晴空樹”是世界第二高塔。</h3> <h3>為了拍到東京市的全景,專門去了“六本木”,就是安倍宴請川普的地方。結果觀景臺的大廳在演示卡通片的制作,相機無法拍攝窗外景色。</h3> <h3>勉強用手機拍了一張,可以看到點亮的東京塔和遠處的晴空樹。以此和東京告別。</h3><h3>再見,東京!</h3> <h3><b><i><font color="#ed2308">第三天</font></i></b></h3><h3><br></h3><h3><b>京都</b></h3> <h3>從公元794年奠都,到公元1868年民治天皇遷都江戶(東京),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都城,達一千多年。</h3> <h3>從東京至京都,全程370公里。有三型高鐵供選擇:希望號,光號和回聲號。希望號最快但是不接受JR PASS,回聲號最慢,需要4個小時。所以從東京去京都最好坐“光號”高鐵。</h3> <h3>這是東海道新干線,日本最早的高鐵。1964年通車,當時的時速就達到了240公里/小時。</h3> <h3><b>騎自行車游京都</b></h3><h3><br></h3><h3>這是我們做的最瘋狂的一件事,因為多年沒有騎車,甚至沒有鍛煉,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語言不通,路線不明,而且到最后手機電源耗盡。中間老婆幾乎崩潰,抱怨:“這個破日本有什么好玩!”</h3><h3><b>我們要在一天內,騎車游遍京都!</b></h3> <h3>實際上,京都的道路,比較規律,從北到南,依次是一條二條三條到十條,比如京都站在八條,伏見在十條,二條城當然就在二條。</h3><h3>我們第一站是“伏見稻荷大社”,“稻荷神”是日本的農業神,就是我們的“土地爺”。伏見稻荷大社始建于公元711年,是全日本四萬個稻荷神社的總本社。</h3> <h3>神殿</h3> <h3>神父在敬奉</h3> <h3>千本鳥居,人頭攢動。聽說“鳥居”是凡界去往天界的門,類似于“奈何橋”吧。</h3> <h3>這個口含鑰匙的狐,是稻荷神的使者。我最喜歡印在鳥居上的“<b>納奉</b>”二字,這是<b>真經</b>。翻譯過來,就是:<b>繳錢</b>!</h3> <h3><b>清水寺</b></h3> <h3>供奉的是千手觀音</h3> <h3>清水寺的三重塔。</h3><h3>順便提一下,如何區分寺廟和神社:寺廟源于東土大唐,檐角有響鈴;神社來自日本本土,必有鳥居。</h3> <h3>在景區,穿學生服的一定是日本妹,而穿和服的,一般不是日本人。我在三重塔下拾到一雙代替木屐的兒童拖鞋,就大膽用中文對也穿著和服的小姑娘的父母喊:“嗨!你丫頭的鞋掉了!”,果然!四川的同胞。</h3> <h3><b>二條離宮</b></h3><h3><br></h3><h3>和日本皇居差不多,都是曾經的將軍府。</h3> <h3>自東向西,騎車上嵐山,是比較辛苦的,騎行了一個多小時。中間停下來,買了三根拇指粗的黃瓜,花了160日元。太陽很烈,老婆用衣服裹著頭,我自己一天下來,就變成了非洲人。</h3> <h3>桂川和鴨川</h3><h3>是京都的母親河,鴨川是桂川的支流。日本是太平洋上的島國,淡水資源特別寶貴。所以,河水保護得特別干凈。</h3> <h3>一年前,我在Bing電腦桌面上見過一張圖,一下子讓我感動,美極了!這張圖拍的是桂川的艄公。所以我決定,一定要拍一張桂川的圖片。</h3> <h3>秋天的時候一定更美。</h3> <h3>十分遺憾,從嵐山下來,騎車趕到金閣寺的時候,金閣寺的山門已經閉了。所以沒有拍到“聰明的一休”中將軍的住宅。</h3> <h3><b>京都塔</b></h3><h3><br></h3><h3>我們騎車回到京都站的時候,已經快8點了。最晚的一班回程高鐵是8:53,之前還要歸還自行車。</h3><h3>不幸的是,導航帶領我們到了京都站的北門,而自行車行在京都站的南門,令人沮喪的是:無論從東從西都無法繞到南門,唯一的通路就是坐扶梯上到京都站的二樓,通過二樓的過道再下到南門。我試著向東鐵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求助,希望她能夠幫我打電話去車行,讓車行的業務員過來接應我們。可是她說不能,讓我找警察。我又去到車站的問詢處,得到同樣的回答。我真著急了,如果費時騎車去附近的警所,那今晚就一定要留宿京都了!我對老婆說:“還有沒有力氣?”,老婆說:“有!”。于是,我們背著行李,托著自行車上了京都站高高的扶梯。當我們推著自行車走在火車站二樓的過道上,那也是一道風景啊!</h3> <h3><b><i><font color="#ed2308">第四天</font></i></b></h3><h3><br></h3><h3><b>鐮倉</b></h3> <h3>鐮倉地處東京大灣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是日本三大古都之一。</h3><h3>鐮倉所有的風景幾乎都在鐮倉到藤澤的“<b>江之電</b>”電車的沿線上。</h3> <h3>鐮倉高校前站</h3><h3><br></h3><h3>80后和90后朝圣的地方,“灌籃高手”的取景地。</h3> <h3>江之島</h3> <h3>長谷寺</h3> <h3>鐮倉大佛</h3><h3><br></h3><h3>鐮倉大佛高11.3米,原本建在高德院的大殿之內。因為海嘯,大殿被卷走,到1498年,就只剩下裸露的大佛了。</h3><h3><br></h3><h3><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最后我才知道,一篇美篇,只能上載100幀照片,5段視頻,好了,我最后上載一段視頻,是在新干線上錄的。聽說要拍到富士山需要緣分,因為富士山是日本的神山。我的的確確清清楚楚見著了,這是我和日本的緣分!</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再見,日本!</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都县|
临夏县|
镇坪县|
荆门市|
荣昌县|
彭泽县|
平原县|
册亨县|
梧州市|
普宁市|
外汇|
铅山县|
垦利县|
靖安县|
石棉县|
渑池县|
鞍山市|
云霄县|
镇坪县|
雷波县|
新宁县|
莱西市|
佛学|
库车县|
九寨沟县|
江津市|
德兴市|
鄂伦春自治旗|
哈尔滨市|
达拉特旗|
和田县|
赫章县|
济阳县|
隆德县|
县级市|
马边|
瓮安县|
三明市|
论坛|
化德县|
壶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