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無錫公花園之所以被稱作為“華夏第一公園”,它具有二千余年歷史文化的積淀。</h3><h3> 在二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末期,楚考烈王改封春申君(黃歇)于江東。公花園就是春申君的行宮所在地。 </h3><h3> 東晉時,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住宅也是在公花園,並留有“右軍洗硯池”。</h3><h3> 明朝天順年間,明司冦盛冰壑在這里建方塘?xí)骸? </h3><h3> 光緒年間,無錫紳士在這里辟公園,是無錫最早的近代園林,並名冠中外。 </h3><h3> 自清未開始,繼民國,后在建國以來的不同時期,對公花園持續(xù)進(jìn)行深度開發(fā)建設(shè),無論規(guī)模,還是文化歷史積淀,公花園堪稱翹首。</h3><h3> 極似象型的靈壁石上刻有“華夏第一公園”的字跡。</h3> <h3> 公花園,位于無錫市中心,所以人們常稱之為“城中公園”。</h3><h3> 公花園集人文和自然景觀于一體,是鑲嵌在鬧市區(qū)的一個花園式的休閑勝地,是無錫人民散歩、晨煉、品茗、賞玩的一方樂土。</h3><h3> 此“公花園”刻石,位于公花園在中山路的出口處,側(cè)立有“城市山林”刻石。</h3> <h3> 繡衣峰,位于公花園在崇安寺的老門入口處、玉皇殿旁。</h3><h3> 繡衣峰高2米有余,玲瓏剔透,形同天女散花,別具風(fēng)姿,頂上繞有白花紫藤,如瓔珞,如披發(fā),石身布滿鐵線紋,如冰似云,形成了公花園繡衣拜石景觀。</h3><h3> 此石原是無錫人明湖廣提刑按察使俞憲“獨(dú)行園”中的故物,石上繡衣峰亦有俞憲所書。</h3> <h3> 同庚廳,位于公花園之東。東部區(qū)域為二千余年前是春申君(黃歇)行宮的所在地。</h3><h3> 在同庚廳前是一塊廣場,現(xiàn)與同庚廳為一體辟為茶室。 </h3> <h3> 同庚廳是從 1926年起,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四屆同庚捐資建造,1930年建成。</h3><h3> 同庚廳飛檐翹角,圍廊環(huán)繞,花格門窗,廳前懸掛同庚春寓匾額。</h3> <h3> 同庚春寓匾額為張漪所書。</h3> <h3> 同庚廳又命嘉會堂,廳內(nèi)懸掛的嘉會堂匾,仍無錫籍書法家王季鶴書。</h3><h3> 同庚廳堂有楹聯(lián):“乍得頓息塵囂,靜聽水聲真活潑;久坐莫嫌荒僻,飽看山色自淸涼”。</h3><h3> 約三五知己好友到同庚廳品茗,既祛除喧喧鬧塵囂,又能觀賞方塘引漁,靜聽水聲潺潺,盡情地享受慢生活的愜意。</h3> <h3> 1700年前,書圣王羲之的故居就在公花園。</h3><h3> 在這里仍然留有王羲之的“右軍滌硯池”,即“洗硯古池”。</h3> <h3> 同庚廳東,原是明朝盛冰壑的“后樂園”,1918年改建成“清風(fēng)茶墅”,劃入公花園。</h3> <h3> 后樂園門匾。</h3> <h3><br></h3><h3> 到后樂園品茗聚談的,都是耆老、士紳,代表著一方地方勢力。</h3><h3> 1927年,泣請秦效魯東山再起,脅迫市政廳長趙子新去職,就是這些茶客的力作,故在無錫城里傳唱:“泣秦效魯?shù)桥_,撥趙幟子下野”。</h3> <h3> 同庚廳東側(cè)的“紫園”。</h3> <h3> 在清風(fēng)茶墅的南外墻,有“蘭簃”半亭。它系夏伯周兄弟建于1922年。</h3><h3> 民間音樂愛好者曾在蘭簃半亭組織天韻社,故有“蘭簃聽琴”之景觀。</h3><h3> 1983年,拆舊重建硬山頂式屋“清風(fēng)茶墅”,并在茶墅的南山墻建“蘭簃”半亭。</h3> <h3> “蘭簃”匾額有無錫籍書法家陸修伯先去所書。</h3> <h3> 同庚廳西側(cè)有小溪圍繞,名曲沼。</h3><h3>曲沼西有池上草堂,清初歸秦吉生所有,1920年歸公園。</h3><h3> 由無錫紳士秦岐農(nóng)、裘葆良、華藝珊、楊蔭北、俞仲還等42人出資,刻唐懷素草書四十二經(jīng)碑刻16方,嵌于堂內(nèi)。</h3> <h3> 曲沼圓門洞。</h3> <h3> “曲沼”上建三橋。</h3><h3> 南側(cè)石橋,乃瑞蓮堂高氏建于1918年。刻有“涵碧”、“冶春”四字。</h3><h3> 北側(cè)石橋,系云蔭堂孫氏建于1921年,刻有“倚紅”、“飲淥”四字。</h3><h3> “曲沼”西,有“池上草堂”,清初為秦吉生所有。</h3><h3> 1920年歸公園,無錫士紳秦岐農(nóng)、裘葆良、華藝珊、楊蔭北、俞仲還等42人出資,刻唐懷素草書《四十二章經(jīng)》碑刻16方,嵌于堂內(nèi)。</h3> <h3> 曲沼橋梁上有“映霞”二字。</h3> <h3> 曲沼橋梁上有“枕漪”二字。“枕”字已極z模糊。</h3> <h3> 清風(fēng)茶墅有副由近代書畫家曹衡之先生為其題寫的楹聯(lián):</h3><h3> “復(fù)后樂園舊觀,塘開一鑒,墅拓三方,小榭清風(fēng)還斗荈;</h3><h3> 訪洞虛宮遺跡,綠綺人來,紫璈仙杳,曲廊斜月好尋詩。”</h3> <h3> 臥于清風(fēng)茶墅前的綠化帶內(nèi)的一只體型碩大的古石槽。</h3> <h3> 在蘭簃半亭東,立一塊7000余斤的鐘乳石,它產(chǎn)于蘇、浙、皖三省交界的牛頭山老虎洞。 </h3><h3> 此鐘乳石,似一瀉千里的瀑布,故取名為“冠瀑石”。<br></h3> <h3> 在冠瀑石東的池塘中,有一只形態(tài)畢真的石烏龜。</h3><h3> 龜石源自東海,經(jīng)海水孕澤萬年乃成,值公花園百年之際,民國一位士紳重金購得后獻(xiàn)奉給了公花園。</h3><h3> 龜者,長壽之意也;贈靈龜者,送瑞之意也。</h3><h3> 相傳投幣于龜,幣落龜首,喻獨(dú)占鰲頭;落于龜背,喻平平安安長命百歲;落于龜尾,則有一帆風(fēng)順之意。<br></h3> <h3> 方塘西倚有一高崗,高崗?fù)裱讶琮垼蚀藣彏椤褒垗彙薄?lt;/h3><h3> “龍崗”有三寶:寥莪亭、白塔、松崖石刻。</h3> <h3> 龍崗上的亭謂蓼莪亭。</h3> <h3> 蓼莪匾額</h3> <h3> 蓼莪兩個字的放大。</h3><h3> 傍方塘而屹立于龍崗上的蓼莪亭,增添了這崗這水的勃勃生機(jī)。</h3> <h3> 龍崗頂上的白塔,造型玲瓏剔透,型制優(yōu)美。這造就了公花園中著名的“龍崗塔映”景點(diǎn)。</h3> <h3> 龍崗盡處,危崖突起,豎立華藝珊所書松崖刻石。</h3><h3> 松字,由上面的公和下面的木組成,是書法中常用的倒置法。</h3> <h3> 方塘邊的亭廊。</h3> <h3> “通靈橋牌坊”相傳為元末明初之物,立于崇安寺通靈橋前,發(fā)現(xiàn)于公花園與白水蕩之間的圍墻中(現(xiàn)移至“阿炳故居”內(nèi))。</h3> <h3> “麒麟送子”石。</h3> <h3> “麒麟送子”石的背面為“麒麟峰”。盡顯一石兩景觀的奇妙。</h3> <h3> 有數(shù)百塊大型金山石堆疊而成的石屏。</h3> <h3> 金山石石屏刻有:“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的銘語。</h3> <h3> 金山石石屏刻有海瑞所書“壽”字。</h3> <h3> 金山石石屏之“仙鶴延年”刻石。</h3> <h3> 金山石石屏之“萬壽無疆”刻石。</h3> <h3> 九老閣,位于中山路入公花園入口處。閣方形、重檐、兩層、琉璃頂,閣上四面開窗,閣下四周回廊。</h3><h3> 九老閣是1933年,由無錫楊筱荔等九位耆老捐資建造,屋頂琉璃瓦由鄒同一資助。</h3><h3> 九老閣一額,原為吳稚暉所書,1981年由著名書法家費(fèi)新我重書。</h3> <h3> 書法家費(fèi)新我書寫的九老閣匾額。</h3> <h3> 造型美觀的“幽趣亭”。</h3><h3> 亭額由無錫籍書法家張惟威所書。</h3> <h3> 多壽亭。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由華海初60壽辰,約其同庚華子隨、吳俊夫等捐資建樓三間,名多壽吳稚暉書額。</h3><h3> 1922年,周寄湄在樓后疊石鑿池,題額隨水成池。</h3><h3> 1979年,將多壽樓落地翻造,歇山頂、二層、四周回廊,后筑假山。</h3><h3> 原有吳稚暉書多壽樓額。<br></h3><h3> 多壽亭的樓聯(lián)非常有名:</h3><h3> “園成公界,當(dāng)具公心,望游人護(hù)花系鈴,務(wù)使長春不老;</h3><h3> 樓以壽命,允宣壽世,愿來者紀(jì)籌延算,同為大陸真仙。”</h3> <h3> 著名書法家尉天池所書的多壽樓樓額。</h3> <h3><br></h3><h3> 多壽樓現(xiàn)為無錫市黨員教育基地。</h3> <h3> 多壽樓一樓的無錫市共產(chǎn)黨員宣誓基地。</h3> <h3> 多壽樓前的秦起廣場。</h3> <h3> 陳云同志為秦起銅像題詞:“無錫工人運(yùn)動先驅(qū)者秦起烈士”。</h3> <h3> 中國共產(chǎn)黨無錫第一個支部,于1925年1月,在此誕生。</h3> <h3> 1925年1月,董亦湘根據(jù)中共上海地委決定,召集蘚萼果(孫冶方)、唐光明、徐萼芳在多壽樓與九老閣之間的空地上,秘密召開黨員會議,正式宣布中共無錫支部成立。會議推選薛萼果為黨支部書記。</h3> <h3>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tuán)無錫第一個支部,于1923年10月誕生于同庚廳后的這棟小樓。</h3> <h3> 多壽樓右前方的“隨水成源”景點(diǎn)。</h3> <h3> 隨水成源四字的放大。</h3> <h3> 多壽樓西側(cè)的天繪亭。</h3> <h3> 周稚云所書的天繪亭額。</h3> <h3> 多壽樓右前碩大的太湖石。</h3> <h3> 歸云塢之刻石。</h3> <h3> 歸云塢上的“抗戰(zhàn)勝利紀(jì)念塔”,高2.25米,金山石質(zhì),此為文字面。</h3> <h3> “抗戰(zhàn)勝利紀(jì)念塔”的圖案面。</h3> <h3> 歸云塢的疊石山洞。</h3> <h3> 歸云塢頂上的亭子和長廊。</h3> <h3> 幽趣亭,亭額有無錫籍書法家張惟威題。</h3> <h3> 公花園南為無錫縣圖書館(俗稱鐘樓)舊址,為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h3><h3> 1914年建成,翌年對外開放,是我國最早創(chuàng)建的縣級公共圖書館之一。</h3> <h3> “鐘樓書院”為書法家覺遲所書。</h3> <h3> 無錫縣圖書館舊址之東,為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民間音樂家阿炳故居。</h3> <h3> 阿炳生前棲身過的的雷尊殿。</h3> <h3> 位于公花園南的玉皇殿,正在全面修繕中。</h3><h3> 具有二千余年歷史文化積淀的公花園,在堅持、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走向新的輝煌!</h3> <h3> 謝 謝 觀 賞</h3><h3> 照片均取自公花園</h3><h3> 照片/撰文/宗文</h3><h3> 2019一5一15</h3><h3> (原創(chuàng))</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义市|
湖南省|
石狮市|
顺昌县|
句容市|
河曲县|
衡东县|
连山|
商城县|
汝州市|
高阳县|
封开县|
武安市|
固始县|
桂阳县|
迭部县|
黑河市|
仙桃市|
沙湾县|
塘沽区|
昌黎县|
葫芦岛市|
新兴县|
衡阳县|
上林县|
都江堰市|
石河子市|
郧西县|
十堰市|
樟树市|
南汇区|
新乡县|
五河县|
女性|
丰原市|
江川县|
玉林市|
丰县|
唐山市|
措美县|
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