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場久違的期待</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次愉悅的相逢</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場精神的盛宴</h3><h3> </h3> <h3> “首夏猶清和,云師聚蓉城;不為那般來,只因三尺夢!”五月的成都,綠蔭凝煙,碧水綠樹伴著淅瀝的雨,猶似走進溫婉的江南。在這個如詩如畫的季節里,云南省“國培計劃”項目代連鋒名師工作坊一行10人,懷揣著一份感恩,一份期盼,走進了“聚焦課堂實施力 建設研修共同體”云南省名師工作坊學員省外高級研修班。</h3><h3> </h3> <h3> 5月14日上午,在成都市武侯實驗小學張華老師和盧琳老師進行的同課異構《天路》的課堂上,我們聽見悅耳的歌聲,繚繞耳際;我們看見思維活躍的學生,返璞歸真 。此時,我們心中升騰感動,愿將那一份感動化作一捧鮮花,裝點我們自己的課堂,企盼手留余香。</h3><h3> </h3> <h3> 稍后,武侯實驗小學的付華校長為我們做了《課堂變革路上的實踐探索與反思回顧》的專題分享。付校長從武侯實驗小學的發展歷程為出發點,既有深度又有高度的向我們闡明了課改的方向即“完整幸福的教育,無怨無悔的人生。你若盛開,清風徐來”。</h3> <h3> 最后,成都市武侯區教科院汪翼副院長為我們做深度指導及專題講座,汪教授從結果導向,核心知識,學科活動及師生交往四個方面結合早上的兩節教研課闡明了“我們怎么才能設計一節好課?”</h3><h3> </h3> <h3> 下午,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副院長李松林教授緊扣《聚焦學科核心素養的深度學習》的“養”字,詼諧幽默地以農民“養”家禽為引子開始此次高屋建瓴、生動有趣的講座。他圍繞“什么樣的課堂有利于培育學科核心素養”“學到什么樣的知識有利于培育學科核心素養”“什么樣的知識學習有利于培育學科核心素養”“什么樣的知識教學有利于培育學科核心素養”四大內容展開。</h3><h3> </h3> <h3><br></h3><h3> 教學之道,道在心靈。經過一天的學習,老師們對核心素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進一步提高了學科理論水平,反思課堂教學方法,不斷整合、優化課堂策略,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時效。代連鋒名師工作坊全體坊員們將繼續沿著研修之路前行,最終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h3> <h3>【我的感言】</h3><h3> 教學學之道,道在心靈。一句話,抓根本,要學農民,將知識澆灌到學生的“根部”,即心靈之中,要“養心”,而不是“養身”。如何“養心”呢?要抓興趣,抓情感,抓思維。即激發興趣 ,共鳴情感,迸發思維。唯一秘訣是“勾引”,勾引興趣、情感、思維。勾心靠工具去撥動心弦,工具就是精妙巧妙的學科問題, 找到學生的心靈觸發點。那么,如何找到心靈的觸發點呢?從以下四點去“觸發”心靈。</h3><h3> 第一,新奇處。像朱自清《背影》的新奇點,學生新奇為什么“背影”值得難忘?</h3><h3> 第二,困惑處。困惑是命門,在困惑處把脈診斷。沒有困惑便不是課,課堂就是制造困惑、創造困惑的地方。沒有思維的碰撞,就沒有困惑,何來思考?像語文課題《金色的魚鉤》的“銹”為什么是“金色”? 有了困惑,就“勾”住了心,就找到了心靈的觸發點。</h3><h3> 第三,共鳴處。人本來就孤獨,要緩解孤獨,就要找共鳴。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體驗,,找到共鳴點,激發興趣。</h3><h3> 第四,挑戰處。凡是對能力具有沖擊處、碰撞處、刺激處即為學生的挑戰處,讓學生嘗試、體驗、實踐,充分挖掘學生潛力。</h3><h3> -----陳 興</h3> <h3>圖文 陳興 張麗萍 </h3><h3>編輯 陳興</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东方市|
建水县|
卢湾区|
蕉岭县|
阿城市|
永福县|
额济纳旗|
宁海县|
静安区|
东乌珠穆沁旗|
巴楚县|
石门县|
乐都县|
大同市|
浑源县|
陵水|
吐鲁番市|
嵊州市|
鄂尔多斯市|
蕉岭县|
永吉县|
乌审旗|
库尔勒市|
大兴区|
萨嘎县|
宁乡县|
方正县|
手游|
广河县|
宜城市|
汾阳市|
巫山县|
灯塔市|
泸西县|
商都县|
黄冈市|
德令哈市|
老河口市|
香港|
盐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