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寫在前言:很早就對四川安岳縣的石刻有所耳聞。今年五一終于得以成行,也許真是菩薩的修行之地,清靜得沒見幾個人!看到網(wǎng)上的其它景區(qū)除了人頭還是人頭,感觸在菩薩的引領(lǐng)下來對了!這還不算,當對望著那些跨越千年的精美瞬間,我們只能感嘆古人對藝術(shù)的完美理解。慢慢講述他們的故事,感受這千年的風月,時空的穿越!</h3><h3> 由于對佛教文化知之甚少,惡補了一下查閱大量資料所以回來后這么久了才粗淺的寫下這篇攻略。安岳石刻有十八線比較值得一看的,不過遍布各個鄉(xiāng)村的小型石刻還有很多,需要有志之士進一步研究發(fā)掘!這里就介紹幾處國保級的給大家欣賞!</h3> <h3> 安岳石刻上承敦煌.龍門.云崗石窟,下啟大足寶頂石刻,始于南北朝興于唐,宋,直至明清。其研究佛教文化傳承提供了大量史料。</h3><h3> 圓覺洞,佛家所謂"圓覺",即"覺你、覺我、覺他、覺行圓滿者",意思是不分你我,人人都可以覺醒成佛。</h3><h3> 圓覺洞景區(qū)內(nèi)有三尊7米高的“西方三圣”石像(“西方三圣”是西方極樂世界三個地位最高的神,即佛、菩薩、觀音組合而成),也是最精美的石刻造像之一。</h3><h3> 凈瓶觀音(北宋)</h3> <h3> 蓮花手觀音(北宋)</h3> <h3> 釋迦佛(北宋)</h3><h3> 據(jù)說是為數(shù)不多的側(cè)面釋迦佛說法像!</h3><h3> 據(jù)該窟南宋重妝鐫記載:“舍資財重妝真相寺傍巖石洞釋迦佛”,說明此窟主像是釋迦佛,而不是阿彌陀佛(西方三圣之一)。</h3> <h3> 凈瓶觀音頭部兩側(cè)各有一飛天,其左側(cè)飛天最為出名,據(jù)考證是唯一的一尊盆景飛天像。曾經(jīng)在美國還被印上了郵票,也曾被昆明世博園設(shè)為標志盆景圖案!</h3> <h3> 圓覺洞內(nèi),在最后成佛之前,接受佛祖的點化。覺己覺他覺眾生最后成佛。“法身”毗盧遮那佛居中,左為“報身”盧舍那佛,右為“應(yīng)身”釋迦牟尼佛。“十二圓覺菩薩”結(jié)跏趺坐于左右兩壁。</h3> <h3> 文革時期被毀的頭部,現(xiàn)在看到黝黑的是后來修補上去的,還依稀能看到接痕!</h3> <h3> 每龕窟都是一組華美的樂章。一般造像底側(cè)都有出資供奉者的記錄,這個也延續(xù)了敦煌的風格!</h3> <h3> 毗盧洞:這里曾經(jīng)是五代至北宋年間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場之一。尤其是觀音堂內(nèi)雕刻的那尊“水月觀音”,群眾稱她“紫竹觀音”,英籍華人作家韓素英把她譽為“東方的維納斯”,是全國少有的北宋石刻藝術(shù)珍品。這尊紫竹觀音高3米,懸坐于那凸露的峭巖石窟之中。她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凈瓶,頭戴富麗華貴的貼金花冠;蛾眉上豎,鳳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閉;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瓔珞象隨身而瀉的金色瀑布,網(wǎng)墜于胸腹;下身長裙薄如蟬翼,緊貼于腰腿之間,衣裙飄逸,富于動感。她坐在一張3米長的弧形荷葉上,上身稍左側(cè);左手撫撐葉面,右手放在膝蓋,五指自然下垂;一雙秀麗的赤腳,左腳懸于蓮臺,輕輕踏著花蕊,右腿彎曲上翹,腳踏蓮葉,故人們又俗稱她“翹腳觀音”。紫竹觀音仿佛就是一位豐姿綽約、溫柔瀟灑的妙齡女郎。她既具少女的嫵媚,又具女神的儀容,世俗風味極濃,人們又愛稱她為“風流觀音”。看了紫竹觀音,令人不得不為宋代雕刻大師們那出神入化、巧奪天工的精堪技藝所折服。而如今,因為建國初期對文物保護的不得當,導(dǎo)致紫竹觀音的右手掌遭竊,當再次找到右手掌時,卻無論怎么接都不能恢復(fù)到原來的勻稱,所以,如今的右手不是原來的形態(tài)。</h3> <h3> 站在紫竹觀音前凝視著千年前的瞬間,那典雅端莊優(yōu)雅又略帶世俗的嫵媚,女神不過就該這樣嗎?真佩服當時的工匠大膽創(chuàng)新。</h3><h3> 據(jù)說:正面看這尊觀音能看到眾生相!</h3> <h3> 左側(cè)看是女生相</h3> <h3> 右側(cè)看是男生相</h3><h3> 這就看個人的佛緣了,如果你來到這里就停下腳步和菩薩對視對視,看看自己從菩薩眼神里能悟到多少今生!</h3> <h3> 毗盧洞,洞內(nèi)有一組雕刻,在巖壁中下層的正中為主像----毗盧佛,只見其結(jié)跏趺坐在由兩個現(xiàn)半身的力士托住的蓮臺之上,其身后兩側(cè)即為柳本尊十煉圖。</h3><h3> 柳本尊是唐末五代初劍南西川一個著名的宗教人物,自創(chuàng)密宗,在其44歲至51歲期間以十次驚天地泣鬼神的苛苦修煉行化而聞名天下,自此四方道俗云集座下,授其法者益眾。<br></h3> <h3> 正中毗盧遮那佛,左文殊右普賢,下兩邊都是大尊,不一一介紹了。各自表情各自傳神!</h3> <h3> 孔雀明王洞:明王是佛菩薩為降伏諸魔而示現(xiàn)的化身。《真?zhèn)坞s記》十三說:“明者光明之義,即象征智慧所謂忿怒身,以智慧力摧破煩惱業(yè)障之主,所以叫明王。”在密教中,聽從如來的教令,為攝召眾生而示現(xiàn)的忿怒形者。孔雀明王亦稱“佛母大孔雀明王”,一般明王多現(xiàn)忿怒像,令普通人有難以親近之感。而孔雀明王則形像優(yōu)雅、慈藹可親,而且以極具詩意的孔雀為坐騎。古印度相傳孔雀為毒蛇的天敵,并被神化。孔雀明王即是孔雀神的化身,傳說為女性,有四臂,合手分別持蓮花、俱緣果、吉祥果、孔雀尾坐于蓮座上,蓮座又馱于孔雀背上。孔雀明王背上有雄孔雀之彩翅,十分威武美麗。該神能除毒滅災(zāi),鎮(zhèn)定天變地異。</h3><h3> 歲月流轉(zhuǎn),曾經(jīng)香火繁盛的孔雀寺變得蕭條破敗。當年孔雀洞能保存下來,全靠一戶洞外的人家。文革時期人們說要炸毀孔雀洞,但由于這戶人家居住于此,孔雀明王洞連著其廚房無法單獨銷毀,所以孔雀洞就這樣保存了下來。多年之前這房屋倒塌消失,據(jù)說國家給這家人五百元的管理費和三百元的狗食費責令其負責看管這處文物,但實際落到這家人手中的錢只有人三百元,狗食費100元,余下的不知被那一級克扣了。</h3><h3>? 有一哮天犬守護明王洞,很親近人,可惜喂食之后忘拍照了,盡量帶無污染食品給它吃,另外,有一守洞大姐,參觀完后給點香火錢,不為祈求保佑什么,只為那一份呵護文物的虔誠,總比那些塑個泥像就喊你威脅你捐功德的強,這不只是對信仰的虔誠還是對千年藝術(shù)的恭敬!</h3> <h3> 孔雀洞之后有一清代建筑群——三清殿。著名的晚唐經(jīng)目石塔就坐落于院內(nèi)。石塔造型高臺基單檐式經(jīng)目石塔,高12米,分八方三層,每層各有亮柱八根,柱分八面,有六面各刻一佛經(jīng)經(jīng)名,計有亮柱二十四根,共刻佛經(jīng)名一百四十四部,字跡古樸,書法流暢。塔身四方各層上壁,浮雕結(jié)跌坐小佛像一尊,共計二十四尊。石塔古樸莊嚴,雄偉挺拔,保存十分完好。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文物價值。</h3> <h3> 華嚴洞:石窟約700立方米,華嚴洞造像,以密宗為主,是釋、道、儒同窟造像,題材達39種。其布局嚴謹,造型奇妙,動靜結(jié)合,虛實得體,采光科學,殿堂似的石窟燦爛輝煌,氣韻生動,在中國石窟造像中獨樹一幟,是北宋石刻藝術(shù)精品,是安岳石刻旅游區(qū)造像窟中最大的、保存較完好的洞窟。造像分布于左中右窟壁,中造高5.2米的“華嚴三圣”雕像,左右并排高4.1米的“十大菩薩”坐像,洞壁刻滿“經(jīng)變”故事圖景。造像中的人物,個性鮮明,姿態(tài)優(yōu)美,比例均勻,穿戴華麗,非常貼近生活和符合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情趣。特別是十大菩薩,古匠師們著力對面部的細膩刻畫,充分表現(xiàn)出了眾菩薩外表的俊俏和內(nèi)心的慈善;線面結(jié)合的鐫刻手法,使形體更加優(yōu)美、楚楚動人。加之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鏤空飾花寶冠,珠光寶氣,粒粒可數(shù)的珠串瓔珞,行云流水似的帔巾、衣褶,更加襯托出氣質(zhì)的高雅,身份的華貴。連環(huán)畫式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求法圖”極具特色,所刻善財童子參拜的眾多大德無一雷同。大德們所在環(huán)境中的樓臺亭閣精巧玲瓏,寶塔宮闕氣勢雄偉,花草樹木生機盎然,云霞霧靄,裊裊舒卷。“剪云補衣”、“眾妙香國”、“化城七寶”等眾多求法場景躍然壁間。這些世俗化、民族化、地方化、生活化的說教作品,無不使人嘆為觀止。華嚴洞窟口兩邊所刻下山獅、準提佛母、摩利支天,面相兇惡,與慈悲的佛、菩薩及多變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獨特的對比造像手法,使窟中造像全都活了起大般若洞來,顯得十分生動,達到了極高的藝術(shù)造詣!</h3> <h3> 茗山寺: 造像系北宋作品,絕大部分保存完好。此處現(xiàn)存摩崖造像63軀。單個造像34軀。另有明、清碑刻題記29處。造像總長達350米,氣勢宏偉,石像高大,其中高5-7米8軀,1-4米的50軀,均雕刻有造像,或佛祖,或菩薩、金剛、力士。佛祖、菩薩多為慈眉善目,神態(tài)安詳,寶冠裝飾無一雷同。金剛、力士多齜牙咧嘴,釘殺氣騰騰。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和文殊師利菩薩高5-8米。觀音菩薩左手前伸,平托紗巾;大勢至菩薩左手內(nèi)曲置于胸前,五指并攏平托厚厚的經(jīng)卷;文殊師利菩薩左手托經(jīng)書外伸1.5米,書和手的重量上千斤,歷經(jīng)千年不毀,全靠高2.2米的垂地袈裟支撐,運用力學與美學結(jié)合,造型十分巧妙。后巖壁上的護法神龕內(nèi)造像呈半圓形,集中雕塑均高1.8米的十二個護法神,皆甲胄鮮明,其手或提九仗劍,或執(zhí)便托杵;其頭或昂揚猛呼,或怒目扭頸;有的剖腹見心,有的捏拳定神,虎視眈眈,威猛剽悍,真心脧尋法場,虔誠拱衛(wèi)佛士。</h3><h3> 有兩夫妻在這里守護十多年了,捐點香火錢,還是那句話:只為守護!我們致敬我們虔誠!!!!</h3> <h3> 自然風化的佛像!</h3> <h3> 未完成的作品加自然風化的佛像!</h3> <h3> 被精美藝術(shù)所吸睛,只拍下了茗山寺這坊國保!</h3> <h3> 千佛洞,那個年代毀壞最嚴重的地方,從雜草中拍了幾張稍完整的圖片!</h3> <h3> 臥佛院:石刻造像尤以構(gòu)圖奇特,立意新穎,雕工精絕的“釋迦牟尼涅槃圖”(臥化佛)聞名于世,為中國最大的唐代全身石刻臥佛造像,是中國唯一一處左脅臥的“涅槃圖”,是全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全身臥佛像,堪與樂山大佛——世界第一大彌勒坐佛媲美,具有極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整個造像依山取勢、精心設(shè)計、大膽創(chuàng)新,由三組造像構(gòu)成,占整個崖面300余平方米。上面一組造像是釋加牟尼涅槃前的說法圖,中間一組為唐代“釋迦牟尼涅槃圖” 臥佛造像。臥佛面南背北,側(cè)身橫臥于巖壁間,全長23米,曲眉豐頤,坦胸露肌,形態(tài)端莊。頭東腳西,左脅而臥,與佛經(jīng)“北首右脅臥”、“枕手累雙足”相悖,更顯獨到神秘之勢。下邊一組造像為佛經(jīng)變故事。</h3> <h3> 還是奉上一組被損壞的圖片,精美不可復(fù)制,傳承只能守護。我們可以不懂教義,但那絕世藝術(shù)應(yīng)虔誠凝視!!!!</h3> <h3> 攻略:游安岳可以順道看看我們的開國元勛陳毅元帥故居,不是大假去世界遺產(chǎn)大足石刻比較一下上承下啟的各種風格(曾經(jīng)看過大足寶頂,這次就轉(zhuǎn)道遂寧了)大足離安岳只有幾十公里。也可以尋觀音故里遂寧(被國君欽定的觀音道場,遂寧可比普陀山早兩百年)。安岳到遂寧也很近!還有更多石刻故事需要你到此一游,感受千年精美絕倫的石刻藝術(shù)。</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宁省|
三门县|
钟山县|
泸州市|
梓潼县|
海宁市|
宕昌县|
庆元县|
全州县|
彝良县|
延庆县|
磐石市|
阿勒泰市|
张家川|
保定市|
正定县|
榆社县|
翼城县|
浮山县|
阿拉善盟|
涟水县|
运城市|
毕节市|
长丰县|
定西市|
河池市|
巴林右旗|
民乐县|
炎陵县|
循化|
闽清县|
三河市|
临泽县|
兰溪市|
阿图什市|
宜昌市|
盖州市|
云安县|
哈尔滨市|
崇礼县|
扶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