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0 11年10月,我從宜賓的李莊回到成都,住在朋友家里,這天晚上輾轉反側,我在猶豫兩個很想去的地方,一個是川西藏區丹巴,去過一次,還想再去。一個是瀘州合江縣的古鎮福寶。最后我選定了福寶。第二天一早我獨自來到成都長途汽車站,買好了去瀘州的車票。中午到瀘州后轉乘長途汽車去合江,再從合江縣汽車站乘坐鄉村巴士到達位于瀘州市合江縣城42公里的福寶。眼看快接近傍晚了,車還在彎路上轉,我的心里開始打鼓。人生地不熟,晚上有歇腳的地方嗎?我是不是還要敲開老鄉家的門,討口飯吃?一連串的疑問。天快黑的時候,巴士停在了一個橋頭,我下了車。</h3> <h3>傍晚細雨中的福寶古鎮主街</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也許是地理位置太偏僻,古鎮顯得有些冷清,沒有嘈雜的氣息,好像回到了七八十年代。我沿著一個牌坊走進了古鎮的主街。典型的川南傳統聚落。高低錯落、鱗次櫛比的屋宇千姿百態,排排吊腳木樓錯落有致,隨山勢起伏。小街寬處七八米,窄處僅一米半左右,青石板鋪就,石階起起落落,木質穿逗結構的房屋間間相連,層層疊疊,保存完好,真是“中國山地民居建筑的精華”、“一首空間的交響樂”。傍晚細雨綿綿,不時見撐傘的行人在石梯間上上下下,朦朧間呈現出一幅幅雨中小鎮的詩意畫面。</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天黑了,該找個歇腳的地方,我在街上逛著。去超市里買了方便面和水果。尋著霓虹燈找到一家旅店,上去一看是個大雜樓,又找到一個旅店的廣告牌子,光有牌子,里面破舊不堪都不敢入內。最后在岔路里找到一家看似正規的旅店。樓下是個售房處,找不到人,上二樓,見到一間屋里亮著燈,屋里很亂,有張雙人床,一對中年夫婦,在這里看門,就選了一間他們旁邊的房間住下,感覺這樣才比較安全可靠,旅店根本就沒有客人,哪都是黑洞洞的。住下后,我邊吃方便面邊打開了電視。央視正在播放張約主持的“夜線”節目,這期的內容播的是女子單獨出行的危險,張越正在講著一個個實例,這是巧合嗎?哇,天知道。嚇的我趕緊關上了電視機,無論如何不敢再往下看了,怕我這個聯想豐富的敏感神經受到刺激。(后來我多次想回看那臺節目,一直也沒有找到)。第二天很早醒來,人還活的好好的,哈哈。我沿堆放雜物的樓梯上到樓頂,想看看福寶的全景。</h3> <h3>旅店樓頂</h3> <h3>在旅店樓頂看福寶鎮</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位于川、渝、黔交界處,四川盆地西南的福寶古鎮,西漢時,這里即為夜郎古道,是蜀郡南部和貴州夜郎部落交流的重要道口。明清時為川鹽古道的運輸節點,四川、重慶生產的食鹽都要經此運往貴州北部,這是川南、黔北、渝西結合部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山鄉古鎮,始建于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已"積眾數百家,可為巨鎮"。</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早,我又來到回龍街這個全鎮保存最完整的古街,沿回龍橋而上,在大青石鋪成的街道兩旁,民房一間靠一間、大小不一,形成九龍巷、劉家巷、包青巷、柴市巷、雞市巷等五條巷道,街道全長450米,并有回龍橋、三宮八廟、惜字亭等古建筑掩映其中。福寶是一座山鎮,也是一座鹽鎮。依山而成的鎮跡分布令人驚異,整個場鎮建筑在一座魚脊形的丘巒半島之上,高差約在70米左右,并且東西兩段的地勢跌落突然,形成了高低錯落、層疊錯落的街市空間,形成由下而上的縱深美學構圖。我被這小鎮吸引了,拿起相機胡亂拍個不停,滿足我這個遠方來客獵奇、探幽的欲望。有位山里人,觀察了我半天,最后還是忍不住了問我,“你在拍什么呀”?嘿嘿,因為我連一個犄角旮旯都不想放過。</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巴蜀眾多古鎮村落從一開始就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自由生長方式,長年累月疊合擴展形成。正如香山壽夫所言:“人的解釋積累重合在一起就是地形具有的意義,并同時創作了場所”。因此,福寶古鎮的骨子里也存在一種“無序”的基因,村落的形態不受統一形制的束縛,平面形態特征表現出一種自由靈活、不拘一格之特質。然而這種“無序”并非指隨意而無跡可尋,相反它受到自然環境、宗教理法、民俗風情以及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村落才在看似無序中蘊涵著有序的主線。</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福寶正是以宗教這條有序的主線展開空間布局。建鎮之初因交通不便,居民謀生艱難,所以借廟宇以興場,得名佛寶場。因此它成為周圍范圍內拜神的中心。至今仍流傳著“三宮八廟”的說法。它們不僅是村民心理場的中心,也是古鎮布局的焦點。鎮上回龍主街兩側遍布著形式各異,各具特色的廟宇。街的盡頭就是古鎮的最高點火神廟。</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走在古鎮的街巷,伴著空間收放的節奏,人在其中感受到的屋面出挑深遠的檐口線隨石階時上時下的變化,“景象、感悟、思緒”在此時此地交織穿梭。飽經滄桑的馬頭墻,閱盡人間冷暖的石獅,生長于石板狹隙中的青草,不禁體味到一種辛酸過后的喜悅,使人聯想到生命的希望、生命的輪回,仿若看到老街的重生、輪回、永恒……家家戶戶的炊煙勾起了我的親切感,我請老鄉幫我拍了張和古街的合影。</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佛寶文化源遠流長,民間藝術種類繁多,如演燈戲、對山歌、打連槍、耍花燈、舞獅子等,特別是獨具特色的佛寶嗩吶鑼鼓演奏,被著名美學家王朝聞譽為“難得的民間文化”。下午在我準備離開古鎮的 時候,見到了這樣的場面,這也算是民間文化遺產吧。</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h3> <h3>揮之不去的福寶,用我的繪畫記錄了這次尋幽的故事。</h3><h3> 劉小東 2019.5.3</h3><h3> 攝影 繪畫 劉小東</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平县|
奇台县|
石首市|
新竹县|
大同市|
潞西市|
读书|
镇宁|
屯留县|
东辽县|
永仁县|
会同县|
通河县|
宜川县|
鄢陵县|
同德县|
武威市|
彰化县|
通辽市|
年辖:市辖区|
海盐县|
关岭|
沙坪坝区|
门头沟区|
普宁市|
从化市|
黄梅县|
图们市|
汕尾市|
城口县|
晋中市|
东兰县|
石河子市|
彭州市|
津南区|
安阳县|
鄂州市|
平定县|
澎湖县|
普定县|
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