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立功》獲得【赤系杯】2019“家國情懷”世界華文閃小說大賽最高人氣獎</h3> <h1> 立功</h1><p><br></p><p> 文/廖東平</p><p> </p><p> “三等軍功章。”</p><p> 王大建攥著軍功章的手有一點哆嗦,嘴里嘀咕,心在顫抖,那次戰斗的場景又在他腦海里縈繞。</p><p> 拂曉,三顆信號彈在星空中綻放開來,沖鋒號吹響,炮火連天,震耳欲聾,戰士們向敵人的山頭猛撲過去。</p><p> 王大建,是一名通信兵。</p><p> 他身背著通訊器材和戰士們一起,向山頭方向沖去。</p><p> 在半山坡,王大建右腳被一塊石頭絆了一下,整個人摔趴在泥土里。正是此刻,敵人的一顆炮彈落在他身后不遠處,一塊彈片射進了他的臀部,碎石打到頭部,他昏迷了過去。</p><p> 王大建醒來時,已在后方的醫院里。</p><p> 部隊給王大建記了一個三等功。表彰他,舍身保護通訊器材。</p><p> 退役后,王大建分在了云南邊陲小鎮的一個國營農場。</p><p> 快二十年了,一場戰斗又要打響。此刻,他站在一塊巨石上,望著邊境上浩瀚的叢林思索著。前段時間,這里下了一場罕見的冰雹,竟把邊境叢林里敵人埋的地雷炸響……</p><p> 如果小分隊從這埋有密密麻麻的地雷的叢林穿過去,一定會造成重大傷亡。</p><p> 身為一位老兵,憑著對地形的熟悉,他向部隊報告,堅決要做向導,帶著他在農場養的上百條黃狗踏向地雷區,為小分隊開辟一條前進的通道。</p><p> 戰斗打響,王大建揮著手指向前方,一聲號令,百條大狗沖向雷區。</p><p> 好一幅壯觀的景象,大狗嘶吼著,地雷接二連三地爆響,硝煙彌漫,樹木也紛紛揚揚炸倒,轟轟的爆炸聲和狗的嘶吼聲,像一首戰斗奏鳴曲,響徹云霄,烽煙滾滾,王大建揮手向前的形象定格在叢林深處。</p> <h3>部份老師對《立功》的點評:</h3><h3><br></h3><h3>何處老師點評:</h3><h3>軍功章是軍人的榮譽體現,尤其是在生死戰場上,以前有很多作品寫這個,拿到軍功章的軍人都是這樣想的,這軍功章應該屬于不在的戰友的,如果戰友能活著,他寧可不要這個軍功章。這就是軍人。文中主人公第一次得到軍功章可能有點陰錯陽差,所以他心在顫抖,但在又一次生死較量中,他義無反顧站出來,這就是老兵的擔當。真正的軍人不會為了軍功章去沖鋒陷陣,軍功章是軍人一次次生死較量后的一個句號。為老兵點贊。</h3><h3><br></h3><h3>代應坤老師點評:</h3><h3>廖東平老師的閃小說精華作品《立功》,悲 壯,實在,構架好,文學性不容置疑.好作品自有閃 光處,讓我們相信未來,相信作品。</h3><h3><br></h3><h3>憨憨老叟老師點評:</h3><h3>對于軍功及相應勛章,是對軍人付出的肯定,更是對軍人家國情懷的褒獎。但是,除了在戰場上立戰功外,還有許多地方可以立功授勛。(我本人就是三等功)小說一開頭,就陰差陽錯地讓他“獲得了”一枚三等功,其實這不應該是錯,畢竟,他是前行在沖鋒的路上!但做為他(主人公)來說,認為戰友在血灑長嶺命隕陣地那才是更大的功勞,而自己得獎,畢竟有那么一點點的“小確幸”。為此,在他的心里頭,就有了更大的報效祖國的愿望和付出,所以,后面的他指揮黃狗排雷戰斗,一切就都順理成章了。</h3><h3><br></h3><h3>黃元羅老師點評:</h3><h3>這篇閃小說以悲壯唯美的句子結尾,讓人在震撼之余對主人公“王大建”肅然起敬.是啊,剛剛我們還在 感嘆年輕的“王大建”的“立功”有點討巧,但現在觀之,“立功”對于ニ十年后的“王大建”來說倒是名副其實。</h3><h3><br></h3><h3>雨婷老師點評:</h3><h3>人物形象既是具體的,又是概括的。是一般與個別、普遍與特殊、共性與個性的統一。王大建的人物形象刻劃具有這種統一,作為戰士,他屬概括性,一般, 普遍,軍人的共性,而陰差陽錯立功,這個人物形象 就具體,個別,特殊。第一、二次立功前后的描寫正 是完成這一人物共性與個性的統一,人物站立起來 了,形象刻劃成功.人物形象的藝術概括性來源于作 者審美意識,包括藝術形象的內涵、藝術形象的外觀 (表象)形式與塑造形象的文學語言的概括性。藝術形象的內涵,在有限的特殊形態中反映廣泛深刻的社會生活與思想感情。藝術源于生活,又高出于生活 現實生活中,軍人,包括部隊,什么事情都會發生, 不必談虎色變,關鍵是人物思想升華,王大建形象生 動具體、宛在眼前,烽煙滾滾,王大建揮手向前的形 象定格在叢林深處。人物形象是根據豐富多采的現實生活創造出來的。</h3><h3><br></h3><h3>風清老師點評:</h3><h3>王大建在二十年前的一場戰斗中,不慎絆倒受傷,陰 差陽錯立了三等功.但軍人的使命感一直縈繞在他腦海深處。在硝煙彌漫的地雷聲聲轟鳴中,王大建演繹 了千年不變的軍人本色,凜然的身軀定格在浩瀚無垠 的叢林深處。故事真實感人,一個頂天立地的真英雄躍然紙上.譜寫了一曲中國軍人赴湯蹈火,保家衛 國,頂天立地豪邁情懷的戰歌。好文,學習! </h3><h3><br></h3><h3>月照流水老師的評論</h3><h3></h3><h3>關于節奏</h3><h3>——讀廖東平《立功》</h3><h3>文/月照流水</h3><h3> </h3><h3>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指出,節奏幾乎是所有的藝術都必須采用的。</h3><h3> 《立功》讓我想起了亞里士多德,讓我想起了他的關于藝術與節奏的闡述。</h3><h3> 作者起筆就擊打出了一個高音,從三等功的“烏龍”而始娓娓道來,到“退役后,王大建分配到了云南邊陲小鎮的一個國營農場。”我一度驚詫,因為文章氣脈趨盡,整體已經完成了一個從高潮走向平緩的過程,不再見任何“設懸”、“勾連”等等懸而未解的問題。</h3><h3> 平靜中,卻迎來新的高潮——“快二十年了,一場戰斗又要打響”,而后,居然又是一次走向平緩的敘述,最末,“……烽煙滾滾,王大建揮手向前的形象定格在叢林深處”。</h3><h3> 小說共有兩段,比照兩段的開頭與結尾,整體的起伏設置,從高潮走向平緩,造成一個反復,造成一種韻律的回環。</h3><h3> 但這音樂,顯然是一個儒雅的作曲者的作品。它不追求波瀾迭起、狂濤駭浪,也不著意添加進現代派的“海豚音”,只是一個大提琴樂手的自在、忘我抒情。</h3><h3> 應該說,二段二件事,中間的情節沒有勾連,在有限的篇幅作這樣的闡述,也是創新的手法。</h3><h3> 雖然,從事象的層面,《立功》仍存在一些爭議,比如:萬物生命平等的文化觀念、首次立功的細節是否符合部隊生活的實際等,但作品整體對藝術審美的重視與構劃仍然讓人過目難忘。</h3><h3><br></h3><h3>張潔同學點評:</h3><h3>文學是人類感情的最豐富最生動的表達,是人類歷史的最形象的詮釋,閱讀《立功》一文,被英雄王大建和人類忠誠的朋友百條大狗的故事吸引和感動。</h3><h3>看了月照流水老師的精彩評論,從文學專業審美的角度,深層次的闡述了閃小說寫作的關于節奏感的手法,王大建生動感人的形象,而且這個形象有著豐富幽深的審美蘊涵。使我們增長了知識,領略到《立功》一文深層次的意境。</h3><h3><br></h3><h3> 品 讀 鑒 賞</h3><h3> </h3><h3>《思與遠方》評論員:王衛標<br></h3><h3><br></h3><h3>小說開門見山一句:“三等軍功章!”讓讀者跟著在思考,到底怎么立的功?前段重點刻畫王大建的人物形象,情節場景渲染到位,令人印象深刻。</h3><h3>王大建,是一名通信兵。軍人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立功。部隊給王大建記了一個三等功:“表彰他,舍身保護通訊器材。”小說接著描寫了退役后的王小建,層層遞進表現他勇敢的場面,彰顯了作者對故事情節的把握與控制,始終掌握在有效的進程中,對王大建立功作了很好的詮釋。寥寥數語,故事情節、人物刻畫、境界格局盡收眼底。最后結尾精彩點睛,“王大建揮手向前的形象定格在叢林深處。”突顯了人物英雄形象。小說短而實,閃而精,不失為一篇佳作。</h3><h3>因為立功是小說的主題,兩次立功可謂第一次名不符實,第二次名至實歸,第一次懵懂立功是王大建渴望真正立功的動因,其間過程缺少對其思想萌動和心理變化的描繪,第一次立功過程描述有點模糊隱晦,如再曲折點,也許效果會更好,會營造出更佳的效果。</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里|
左贡县|
阜阳市|
高台县|
齐河县|
德安县|
油尖旺区|
连城县|
南溪县|
泾阳县|
临猗县|
郯城县|
祁阳县|
梁河县|
乌苏市|
高邑县|
北辰区|
和龙市|
双峰县|
大竹县|
应城市|
寿光市|
乐平市|
德安县|
安平县|
景谷|
满城县|
沽源县|
莫力|
台东市|
余庆县|
乐昌市|
修武县|
明水县|
赤城县|
自贡市|
茶陵县|
金坛市|
渝北区|
临海市|
井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