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69年底我們隨父母離開武漢來到籌建中的湖北省五七干校(選址湖北鐘祥的沙洋一農場),原省直附屬單位按照行業劃分成七個團。1970年,省五七干校把七個團合并成新的三個團。其中,六團(文教衛系統)、二團(工交系統)和三團(財貿系統)合并成新的二團。至1975年大部分干部陸續走上工作崗位。1979年五七干校正式撤銷。</h3><h3> 在沙洋的七里湖畔,我們這些相同命運的孩子們相遇了,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情。艱苦歲月的磨煉,使我們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從容面對一切困難。從搭建蘆蓆棚到砌磚瓦房,從春耕播種、夏季除草、秋后收割到寒冬積肥,我們同父輩們一起白手起家,在那里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br></h3><h3> 五十年后,2019年4月11--12日,這些五七干校的孩子相約重返沙洋,看看我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h3> <h3></h3><h3>本次聚會的安排:<br></h3><h3>4月11號</h3><h3>7:00—10:00 由武漢(各車集結地)前往報到地點——白鹿春舍酒店(約190公里)</h3><h3>10:00—12:00 報到、住宿登記</h3><h3>12:00—13:10 中餐、休整</h3><h3>13:10—14:00 酒店~校部(車程)</h3><h3>14:00—18:00 校部合影、故地重游:</h3><h3>行車路線:校部所在地、老三團、老六團、老二團、漢江大堤和七里湖</h3><h3>18:00—19:00 從七里湖返回白鹿春舍酒店</h3><h3>19:00—20:30 晚餐</h3><h3>21:00—23:00 五十周年紀念晚會</h3><h3>4月12號</h3><h3>8:00—8:30 早餐</h3><h3>8:30—9:30 參加航拍</h3><h3>12:00 午餐后離店返程</h3><h3></h3> <h3> 因為玲玲夫婦和阿偉小弟承擔著攝影和航拍的重任,希望能盡早了解即將面臨的環境,選擇好拍攝機位。于是二排的同學一起提前一天到達京山的白鹿春舍酒店。</h3><h3> 打前站的義工團隊預訂下整個酒店,他們的工作體現在每一個細節。<br></h3><h3> 歡迎原省五七干校的子弟回家!</h3><h3> 親切、溫馨的氣氛彌漫在白鹿春舍酒店的整個院落。</h3> <h3> 低調的編外義工</h3><h3> 身穿白大褂,手提醫藥箱,這是本次聚會活動的隨隊醫生、二排的漢汛同學。看到報名參加活動的同學超過一百人,有著醫生背景的漢汛同學主動帶上醫藥箱,自備應急藥品,公布聯系方式,隨時準備為參加聚會的同學提供幫助。</h3> <h3> 提前來到聯歡會現場,排練我們準備演出的舞蹈和小合唱。</h3><h3> 休息時,擺擺珀斯,在舞臺上隨意拍幾張!</h3> <h3> 現場閑著的男生只有啟武,他少語,靦腆。</h3><h3> 在姐妹們的慫恿下,“黨代表“終于艱難、羞澀地向前舉起右手。</h3><h3> 好!定格,攝影師趕緊按下快門,一幅精彩的《常青指路》就這樣誕生了!</h3> <h3> 4月11日從上午九點開始,參加聚會活動的同學們陸續抵達。</h3><h3> “請抬頭看這里!”義務攝影師溫馨地提醒著。于是,張張笑臉留在簽到處,留在聚會的相冊里,留在大家的記憶中。</h3> <h3>記錄笑臉的金牌攝影大師</h3> <h3>重逢</h3> <h3>分別五十年的大院孩子如愿相聚了!</h3> <h3>拍攝效果先睹為快</h3> <h3> 二排的哥哥姐姐們走到哪里,就把快樂和歡笑帶到哪里。</h3> <h3> 在酒店大堂前,參加拍照的同學不斷增加,自發合影的隊伍不斷壯大!</h3> <h3>辛勤工作的攝影師們</h3> <h3>這一排簡樸的平房是我們的住宿處。</h3> <h3>姐弟三人</h3> <h3> 下午,全體同學在原省五七干校校部大門口合影。</h3> <h3>二中二排的同學</h3> <h3>二中一排、三排、四排的同學</h3> <h3>二中五排的同學</h3> <h3>二中六排的同學</h3> <h3>二中七排的同學</h3> <h3>一中、三中的同學</h3> <h3>老二團的伢</h3> <h3>老三團的伢</h3> <h3>老六團的伢</h3> <h3>省委黨校的伢</h3> <h3>文化局的伢</h3> <h3>文聯的伢</h3> <h3>攝影師們有序地工作</h3> <h3>這是校部大禮堂前的籃球場。</h3><h3>五十年前的球友,</h3><h3>重返當年的賽場。</h3><h3>颯爽英姿,</h3><h3>健步投球(帽),</h3><h3>風采如舊,</h3><h3>勝似當年!</h3> <h3> 老三團的駐地也就是后來組建新二團的地方。時過境遷,我們印象中留下的痕跡已經不多了。</h3><h3> 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歲月,這座飽經風霜的水塔依然屹立,成為大家每次故地游必行注目禮的景點之一。</h3> <p class="ql-block"> 這曾是我們極為熟悉的一條路——每天上學的必經之路。</p><p class="ql-block"> 道路的右邊是當年省五七干校附屬二中的所在地,蘆蓆棚搭建的教室早已不見了蹤影。</p><p class="ql-block"> 道路的左邊,綠樹叢中的一排紅屋頂是當年二團的倉庫,倉庫的西面是打谷場。打谷場上,我們開展過各種體育項目,印象最深的是那場男女生強強對抗的拔河比賽。</p><p class="ql-block"> 那是1971年的春天,在二中舉行的運動會上,二排女生以勢如破竹的優勢獲得全校女子拔河比賽冠軍。四排男生以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氣概奪得全校男子拔河比賽冠軍。不知是誰提議,男、女冠軍隊來一場比賽如何?</p><p class="ql-block"> 拔河比賽的總指揮胡重光老師來到我們的隊伍前,征求二排女生的意見。說實話,在平時訓練時,班里的男同學也曾敗在我們的手下。看著老師和同學們熱情期盼的眼神,比就比,二排女同學卷起袖子,爽快地同意了。圍觀的同學們立刻爆發出熱烈的掌聲!</p><p class="ql-block"> 在胡重光老師的指揮下,比賽開始了!雙方隊員都拿出了吃奶的力氣,個個漲得滿臉通紅。開始時雙方對峙著,好像是勢均力敵。也許是我們的啦啦隊太強大,比賽場上除了四排的同學,全都是在為二排女生鼓勁。“加油!加油!加油!!!”啦啦隊的吶喊聲越來越響亮,強大的精神力量助力女生們越戰越勇。堅持了一會兒后,四排男生終于自亂陣腳,二排女生在觀眾們震耳欲聾的加油浪潮聲中一舉獲勝!!!</p><p class="ql-block"> 女生拔河戰勝了男生!從此,這個故事成了大家開心的話題。縱然光陰流逝了半個世紀,每次提起大家依然是津津樂道,女同學們更是格外地驕傲和自豪!??????</p> <h3> 這是我們曾經居住過的家,幾個鄰家孩子坐在一起話當年。</h3> <h3>歡迎光臨,這里通往老六團!</h3> <h3>路邊盛開的油菜花熱情地歡迎我們。</h3> <h3>老六團舊址,燕燕家曾經住過的房子。</h3> <h3>跨越半個世紀的相聚,</h3><h3>讓我們</h3><h3>永保青春,走向快樂!</h3> <h3>這是老二團的駐地</h3> <h3>豐收在望的麥田</h3> <h3> 《蹉跎歲月》標識牌的內容表明,在省五七干校進行合并后,老二團的駐地留給了中央統戰部五七干校。</h3><h3> 1970——1973年,這里是中央統戰部民委宗教局系統五七干校原址。</h3> <h3></h3><h3> 《江漢大堤》。這是畫家王居平當年在省五七干校時的畫作。</h3><h3></h3> <h3> 江漢大堤航拍</h3><h3> 江漢大堤在夕陽下顯得格外美麗!</h3><h3> 當年,我們曾在這里行軍拉練。</h3><h3> 大堤的東邊有我們熟悉的七里湖,西邊則是漢江水靜靜地流淌。</h3> <h3> 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寬闊的水面已經消失,昔日的七里湖演變成小河塘。</h3> <h3>七里湖邊留個影</h3> <h3>似雄鷹翱翔!</h3> <h3>即興表演的舞蹈</h3> <h3>無師自通的小巴依盡情展現瀟灑的舞姿</h3> <h3>優柔、嫵媚的“麥浪”舞</h3> <h3> 憶當年,蘆蓆棚的教室里排練芭蕾舞《紅色娘子軍》;</h3><h3> 看如今,漢江大堤上再現經典、難忘的那一幕。</h3> <h3>輕松一跳</h3> <h3>我們在藍天下</h3> <h3> 紀念沙洋情緣五十周年的晚會開始了!本次活動的策劃、組織者登場亮相,讓我們為他們的熱情和執著點贊!??????</h3> <h3>??????????</h3> <h3> 從大洋彼岸專程回來參加聚會的六排同學菲菲代表大家發言。</h3><h3> 一所舉世無雙的好學校</h3><h3> 一群無與倫比的好朋友</h3><h3> (摘選)</h3><h3> 魂牽夢繞沙洋歲月!說起來,我們在沙洋生活的時間不長。可是,短短的沙洋歲月,卻牢牢地抓住了我們的心。</h3><h3> 我們的父母,絕大多數人是因為讀書而走上革命道路,他們深知學校對于孩子們的重要性。所以,來到沙洋后,很快就為我們建立了學校。校舍是簡陋的,可是我們的老師卻是舉世無雙的。他們是大學教授,高級工程師,著名作家、詩人和舞蹈家。我們的老師不僅人品高尚,知識淵博,而且他們是用父母般的愛心來教我們這群孩子。他們不僅教書,而且育人;他們不僅授我們魚,而且教我們結網。 我們的父母和老師,為我們在那個狂風暴雨的年代撐起了一片藍天,在那個知識荒漠的年代建起了一片綠洲,讓我們在那個反對知識的年代獲得了所能得到的最好教育。</h3><h3> 學習之外,我們這群從前不接地氣、韭菜小麥不分的城市孩子們在沙洋有了跌打滾爬的機會,我們蓋蘆席棚、我們種花生、插秧、割谷、摘棉花,拔黃豆;我們挑土修水利,我們行軍拉練,我們搞科學實驗,我們在沙土地上跳起了芭蕾舞,我們下塘、下漢江游泳,我們上樹摘桑果,我們夜里偷西瓜,抓青蛙,這些城市孩子沒有的生活,鍛煉了我們的身體,磨煉了我們的意志,我們成了敢想敢干、勇于承擔的孩子,我們從此獲得了動力源!</h3><h3> 共同的命運、共同的生活,讓我們在沙洋歲月里結識了一群無與倫比的好朋友,我們親如姐妹兄弟,我們的友誼永不褪色。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相聚,我們就立刻穿越時光隧道,回到當年!</h3><h3> 正是因為我們所共同擁有的學校舉世無雙;正是因為我們共同擁有的朋友們無與倫比,才使得沙洋歲月顯示出特殊的魅力,成為我們終生的戀人。<br></h3> <h3>舞 蹈《再唱山歌給黨聽》</h3><h3>表演者 二中二排同學</h3><h3> 參加演出的八個女同學分別來自四個省的五個城市。通過網絡視頻學習舞蹈,集中合練一次就登臺演出了。</h3><h3> 是現代科技把我們緊緊連在一起。通過網絡,我們除了聊天,還可以一起學習,共享快樂!</h3> <h3>女聲二重唱《清晨我們踏上小路》</h3><h3>演出單位 二中五排</h3> <h3>詩朗誦《雨巷》</h3><h3>時裝秀表演</h3><h3>表演者 一中同學</h3> <h3>女生小合唱《山楂樹》</h3><h3>演 唱 二中二排同學</h3><h3>手風琴伴奏 六排阿偉</h3> <h3>葫蘆絲獨奏《映山紅》</h3><h3>表演者 二中農村班同學</h3><h3> 農村班同學,是指到了五七干校后,又將部分干部和家屬下放到農村。這些孩子在當地農村的學校上學。初中畢業后,返回五七干校的附中繼續學習高中課程,其經歷更加不同尋常。</h3> <h3>男聲獨唱《北京頌歌》</h3><h3>表演者 二中四排同學</h3> <h3>三句半《苦樂憶沙洋》</h3><h3>表演者 二中六排</h3><h3> 接地氣的臺詞引起大家的共鳴,再加上表演者詼諧夸張的動作,引發出陣陣捧腹大笑,許多同學笑出了眼淚。</h3> <h3>芭蕾舞劇《白毛女》選段</h3><h3> 北風吹、窗花舞</h3><h3>表演者 老六團一連的孩子們</h3><h3> 原劇中,除喜兒外窗花舞只有四位舞者,今晚的舞臺上增加成七個!當喜兒的眾多小伙伴們歡快出場時,狹小的舞臺顯得擁擠不堪。姑娘們的舞姿受到了約束,可她們的心情沒有受到絲毫影響,興奮的臉上綻放著笑容。</h3><h3> 這是一群大院的孩子,今晚只為圓夢而來!!!</h3><h3> 上世紀六十年代,一群大院的小姑娘常常跑到隔壁省歌舞團的練功房,踮腳趴著窗臺,探出小腦袋凝神地觀看省歌舞團的演員們練功,觀看他們排練當時的樣板戲——芭蕾舞劇《白毛女》。看著那抬頭、挺胸、收腹、踢腿、舒展雙臂的一招一式,一顆熱愛舞蹈的種子悄然埋藏孩子們的心底。</h3><h3> 歲月帶走了純真,時光蒼老了容顏,依然不變的是骨子里喜愛舞蹈的那份情結。五十年后這群孩子重聚,欣然跳起了《白毛女》片段——北風吹和窗花舞,重現孩提時的夢境。。。。。。</h3> <h3>女聲獨唱《梨花頌》</h3><h3>表演者 二中四排薛進</h3> <h3>獨舞《牧羊姑娘》</h3><h3>表演者 二中八排邱平</h3> <h3>舞蹈《今生是最美好的遇見》</h3><h3>表演單位 二中七排</h3> <h3>女聲小合唱《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h3><h3>表演單位 二中六排</h3> <h3> 在《難忘今宵》的歌曲聲中,聯歡晚會落下了帷幕。</h3> <h3> 音響師、燈光控制師、舞臺背景效果控制師,多項重任在身。置身喧囂的晚會現場,從容冷靜地堅守崗位。晚會的成功里有他的付出!??</h3> <h3> 2019年4月12日上午,全體人員集中在酒店的廣場上,激動人心的航拍即將開始!</h3> <h3>無人機航拍的操控者進入工作狀態</h3> <h3>無人機來了!</h3> <h3>航拍的指揮者,我們隊伍的領跑者!</h3> <h3>盡情狂歡的人們</h3> <h3> 無人機航拍環節將這次的聚會推向又一個高潮。</h3><h3> 五七——我們相識相遇在五七干校</h3><h3> 五O ——我們的友誼持續半個世紀</h3><h3> 花甲之年的我們好像回到五十年前,大家手拉著手奔跑。在指揮的帶領下,反應靈活地瞬間變幻著隊形。</h3><h3> 時而排成蜿蜒曲折行進的隊列,好似一條欲騰空而起的巨龍。時而變成大圓圈、小圓圈、放射狀,展示出我們團結、熱烈、奔放的心聲!仿佛穿越時空,我們真的回到了童年!</h3><h3> 這是一次即興的表演!沒有劇本,沒有排練,沒有彩排,一次演出就獲成功!</h3><h3> 謝謝天才的指揮者!謝謝大家步調一致的激情表演!</h3> <h3>為航拍立下大功的無人機點贊!????</h3> <h3> 謝謝攝影大師,為聚會創作了不少佳片!??</h3> <h3> 二排的聯絡員,全程參與本次聚會活動的組織策劃,參與攝影和圖片、錄像后期制作,辛苦了!??<br></h3> <h3>攝影大師之間的交流和技術切磋</h3> <h3> 二天的聚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h3><h3> 感謝原省五七干校附屬二中的同學克服重重困難義務組織這次活動;</h3><h3> 感謝一百多位同學從各地前來赴約,跨越半個世紀的同學聚會令人激動萬分,感慨不已;</h3><h3> 感謝眾多的攝影愛好者記錄下一幕幕動人的瞬間,為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br></h3><h3> 同學情深,永生難忘!??????</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济纳旗|
淮南市|
无极县|
宁蒗|
芦山县|
松阳县|
东兰县|
定南县|
资中县|
灵武市|
孝义市|
邓州市|
石渠县|
曲阳县|
庄河市|
五河县|
巴彦淖尔市|
鄄城县|
陆河县|
蒙山县|
洛隆县|
壤塘县|
六盘水市|
绥宁县|
高州市|
万宁市|
池州市|
东海县|
公主岭市|
绥滨县|
康平县|
多伦县|
高平市|
英超|
桂东县|
华坪县|
新宁县|
五家渠市|
桐梓县|
文水县|
龙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