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一部老牌收音機的往事

阿珍散文原創

<h5>文:漢珍</h5><h3></h3><h5>圖:網絡</h5><h3></h3><h3><br></h3><h1>上世紀70年代,我家有一部“春雷牌”收音機。</h1><h3></h3><h3><br></h3><h1>這部收音機,是父親去云南出差時,坐飛機帶回來的。那時,父親是木材公司的業務員,時常奔波于廣西、云南、貴州等地調運木材。</h1><h3></h3><h3><br></h3><h1>那是父親第一次坐飛機,也是他唯一的一次坐飛機的經歷。20世紀70代初,能坐上飛機的人,那可是少之又少的。父親去云南調運木材,公干結束后已近春節,加之公路鐵路緊張,迫不得已經領導批準,才坐了飛機趕回來過春節的。</h1><h3><br></h3><h3></h3><h1>伴父親一起飛回來的,就是那款“春雷”牌收音機了。父親花了170多塊錢,帶回來了過春節最大的禮物。要知道,那時父親每個月的工資才20多元錢。</h1><h3><br></h3><h3></h3><h1>一部收音機,消耗了父親半年多的薪水,母親知道后,又是嘮叨又是埋怨,父親一急說,退掉吧!但從收音機進家門的剎那,它已成為孩子們最新奇的物件了,哪里可能再從孩子們視野里溜掉呢?</h1><h3><br></h3><h3></h3><h1>提及那次坐飛機的經歷,父親至今還心有余悸。半途飛機出了故障,機組讓每個乘客都寫下遺書。父親頭一次坐飛機的新奇,早已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無影無蹤了。所幸,后來又排除了故障,化險為夷。真是父親的造化大啊!</h1><h3><br></h3><h3></h3><h1>父親平安歸來,也帶回了從此影響、改變我家乃至近鄰生活,帶給我們快樂與知識,陪伴了我全部童年與少年的收音機!</h1> <h1>至今我仍清哳地記得,長方形機身的左下角,那枚銀光閃閃的“春雷”牌商標圖案:閃電下,一株幼芽。“春雷”,在那個年代,這名字是多么響亮、多么革命,這圖案又是多么寓意深刻啊!</h1><h3><br></h3><h3></h3><h1>這是一款高檔便攜式半導體收音機。稱它高檔,當之無愧!它容長波、中波、短波為一身,調頻、調幅,裝置有伸縮天線,帶外接天線插孔,配有外接電源和耳機,外套黑色牛皮罩與挎帶。音質純凈,調頻靈敏,體積適中,款式大方。這在我后來上大學乃至參加工作的幾十年里,再也沒有見到過、也沒擁有過這么高檔的收音機了!</h1><h3><br></h3><h3></h3><h1>可以想象,那個年代在農村,父親省吃儉用,舍得花半年多的薪水,買如此昂貴、高端的奢侈品,足見父親是一位多么愛孩子、又多么愛面子的人。他可以苦自己,但決不委屈家人與孩子!</h1><h3></h3> <h1>收音機成了大哥的寶貝。大哥長我12歲,屬老三屆,品學兼優,吹拉彈唱樣樣拿得出手。只是父親在外地工作,為了照顧家,硬生生地把著不讓他去外地工作,在家做了民師。</h1><h3></h3><h3><br></h3><h1>大哥喜歡聽歌曲、戲曲,并常常跟著收音機學唱、練習。豫劇《朝陽溝》,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笛子《百鳥朝鳳》,二胡《二泉映月》等,都能來一曲兒。</h1><h1><br></h1><h1>大哥練習的姿態很是陶醉:屈張身子,聲情并茂,甚或搖頭晃腦。于是,寂靜的鄉村夜晚,便飄蕩起悠長的弦子和笛聲......</h1><h3><br></h3><h3></h3><h1>大多時候,我隨大哥聽收音機,聽他拉弦吹笛。有時,也耍個小機靈,瞅大哥不在,抱著收音機鉆到被窩里,尋找難得的自娛時光。</h1><h3><br></h3><h1>“小孩子,會聽個啥?”不知何時,大哥回來了,說著話,便從被窩里拎走了已被暖得熱乎乎的收音機,我悻悻然。<br></h1><h3><br></h3><h3></h3><h1>與大哥不同,我最喜愛聽電影錄音剪集、廣播劇。那時候,農村看電影算是奢侈的娛樂活動,一年難得一兩次,“聽”電影成為我的最愛。如《金光大道》《偵察兵》,還有外國電影《追捕》《流浪者》等,百聽不厭,如癡如醉。</h1><h1><br></h1><h1>這幾年,雖然抽空“惡補”了些那個年代的電影,但至今,我仍有不少沒看過。</h1><h3><br></h3><h3></h3><h1>評書也異彩紛呈。中午放學的路上,就想著今天該某評書的某個章節了。一進家門,管不了轆轆饑腸,打開收音機 ,調至固定的頻道,就開始有滋有味地聽評書了。</h1><h3><br></h3><h3></h3><h1>坐在院里的棗樹下,我手棒飯碗,邊吃邊聽。窗臺上,收音機里《烈火金剛》播講正濃。斷墻上,幾瓦盆的指甲草盈盈地開著粉色的花瓣。那場景,至今回憶起來,都溫暖如初……</h1><h3></h3> <h1>印象很深的是印度電影《流浪者》,以及主題歌《拉茲之歌》、插曲《麗達之歌》。</h1><h1><br></h1><h1>那個年齡,還聽不懂電影中復雜的社會背景、人倫關系,更體察不到蘊含的深刻哲理。但拉茲與麗達的邂逅與情感,插曲的如泣如訴,“阿巴拉古”的旋律,深深地吸引與打動了我。</h1><p><br></p><h1>在生命的河流里,摸爬滾打了大半輩子,反觀彼時自己的心理,不難理解:一個生活在最底層的農村少年,與土地相伴,與莊稼共舞,與鐮刀揮汗,生活、地位與流浪者多么相似乃爾!羨慕拉茲與麗達,倒不如說自己朦朦朧朧,渴望美好的友情,更洽切!</h1><p><br></p><h1>麥收時節,收音機也派上了用場。每天晚上,大哥都會在固定的時間,收聽天氣預報。有重要天氣形勢,會及時告之于村鄰。</h1><h1><br></h1><h1>以至于,聽多了,我也象熟悉電影經典臺詞一樣,對氣象預報的習慣用語、專業術語,了然于口了。</h1><p><br></p><h1>但那個年代,天氣預報的準確性,與現代衛星云圖測報,不可同曰而語。往往,預報有雷陣雨,但第二天也就飄過幾朵烏云,至于雨點,就不知落到何方了。但既便如以,天氣預報,也成了農事的重要參考。</h1><p><br></p> <h1>十幾歲,正是好奇心旺盛之時。從收音機進家門之時,我就充滿了探究的渴望。趁大哥不在家,就找出家什兒搗鼓。</h1><h1><br></h1><h1>有一次,正在拆卸,忽聽大哥回家的腳步聲,趕緊收拾殘局,可愈緊張愈攏不到一起。收音機是大哥的心愛之物,看到一桌子的散件,挨訓是逃不了的:“咦,你又搗鼓哩,弄壞了,看你還聽個啥!”</h1><h3><br></h3><h3></h3><h1>慢慢地,我發現,除自帶的伸縮天線外,在短波段上,外接天線能更大程度地增強音量,且天線拉得愈高擴音功能愈強。于是,我背著大哥,用細微的鐵絲,在樹上架了天線。</h1><h1><br></h1><h1>一次,正聽得津津有味,突然烏云翻滾,一道閃電,炸雷落在了院子的上空。那時,我已入初中,學點物理課程,知道一些雷電知識,嚇得我趕緊拆除了天線。</h1><h3><br></h3><h3></h3><h1>因為好奇,有一次竟搗鼓到了“美國之音”。看過一些反特電影或小說,社會上也有所謂“敵臺”之說。當收音機里傳來“女特務”嗲聲嗲氣的播報“聯絡訊號”,或給某某郵寄什么錢款時,嚇得我心臟砰砰亂跳,鉆到被窩里大氣不敢出。</h1><h1><br></h1><h1>自己是不是被監聽了?那“女特務”知道嗎?好象自己真的成了接聽抄錄密碼的特務。好一陣子再不敢亂調頻道,聽短波了!</h1><h3><br></h3><h3></h3><h1>歷史的發展難以琢磨。2011年,《美國之音》終于在中國改革開放大踏步的行進中,宣布終止漢語普通話廣播,黯然謝幕,退出歷史舞臺。一個時代終結了!</h1><h3></h3> <h1>后來我考上了大學,又后來參加了工作,再后來又成了家,回故鄉的步伐越來越少。那部收音機去了哪里,我竟也沒了確切的答案。</h1><h3></h3><h3><br></h3><h1>現如今,電視機、電腦、智能手機,一代又一代,魔幻般地充斥了日常生活,改變著人們的文化、娛樂方式。手指輕輕滑動,世界盡在眼前,多彩的畫面,立體的音響,5D的技術,令人眼花繚亂,心旌蕩漾。</h1><h3><br></h3><h1>但那方小小的收音機,卻依然靜靜地占居在我記憶的角落里,那清亮亮的音質,那溫暖的小被窩,那盈盈的指甲草,那悠長的竹笛聲......</h1><h3></h3><h3></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台区| 女性| 信阳市| 陵水| 黄石市| 雷州市| 丰原市| 阳新县| 盐山县| 九龙城区| 射洪县| 县级市| 大石桥市| 梓潼县| 淮滨县| 桦南县| 南通市| 务川| 怀柔区| 霞浦县| 铁力市| 松原市| 太谷县| 库伦旗| 贺兰县| 梓潼县| 琼中| 青神县| 旬邑县| 玉屏| 屯留县| 托里县| 汉川市| 隆安县| 蓬溪县| 冕宁县| 巴东县| 锦州市| 含山县| 金寨县| 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