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春陽暖心田,點點融融潤飛花。4月25日上午,銀川市“互聯網+教研”推進活動暨第三屆“推變”數學課例展示研討活動在銀川市閱海中學舉行。我校莫妮老師作為評議專家現場觀摩,其余數學教師在微格教室以網絡直播的方式進行學習。</h3> <h3> 第一節課是張文忠老師(銀川市北塔中學)帶來的七年級下冊第二章回顧與思考。課堂通過找已知角的同位角為切入點,用直觀的教具和簡單圖形進行延伸,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接著通過折疊等活動感受圖形的變化,在實踐中不斷解決問題。張老師的教態親切自然,與學生形成一片,目標制定平實準確,教學環節環環相扣,重難點突出,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h3> <h3> 銀川市教研員王會寧老師對本節課做了點評:本節課為教師如何上好復習課做了很好的示范。張老師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解歸一的練習,將本章的內容串了起來。尤其是折疊問題,這是近幾年中考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但得分率較低的問題,張老師通過直觀的教具演示使得問題變得簡單,值得學習。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建議:針對性的訓練設計較少,缺少課堂檢測。學情了解不足,影響課堂調控。</h3> <h3> 第二節課是由張琦老師(銀川市第十八中學)帶來的八年級下冊綜合與實踐《一次模型》。張老師從貼近學生生活的校園獻愛心、促銷活動、出租車計費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引導學生分解問題、逐步解決,感受三個模型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從一次方程、一次函數、一次不等式三個維度進一步加深對一次模型的認識。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探索過程中牽引學生思維是否有必要?如何實現不牽引?</h3> <h3> 興慶區數學教研員施巍老師對本節課做了點評:通過課前預習,借助購買書包情境中的一次方程的應用,讓學生意識到了方程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了模型的建構過程。出租車計費問題的設置,與生活貼近,一題多變,層層深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建模過程不夠突出,學生思維沒有被激活。</h3> <h3> 莫妮老師就張老師的疑問作出了解答: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牽引和引導是很有必要的,但一定是問題式的牽引,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這并不容易,要求教師在了解學情、了解課型的基礎上,注重課堂即時生成,讓質疑生成成為可能。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否提高,這樣的引導更有效。</h3> <h3> 第三節課是由賈自瑞老師(銀川市第二十一中學)帶來的九年級下冊《特殊平行四邊形》的一堂復習課。課程的開始,賈老師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梳理知識體系,構建知識網絡。精選例題,將概念的理解與應用緊密結合,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從不同梯度、不同角度鍛煉學生的解題思維。教態自然,與學生形成一片。</h3> <h3> 西夏區數學教研員趙劍華老師對這節課進行了點評:賈老師的這節復習課設置了基礎題、熱身題、能力提升題,面向全體學生,有助于內化學生知識結構,學生參與度高。能夠做到在學生的質疑中生成問題,讓思維的火花閃現,提出有思維含量的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通過用對稱、全等、割補方法求菱形的面積,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獲得了良好的體驗。在肯定的同時,建議賈老師要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合作,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br></h3> <h3> 三人行必有我師,聽課教師認真記錄聽課筆記,在課間休息時間積極就課例展示內容進行討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聽課筆記)</h3> <h3> 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之后,我們每個人都有了兩種思想。思想的碰撞,是學科素養的提升。教研活動后,老師們紛紛表示要在課堂教學中,去偽存真,求同存異,以發展學生能力與素養為終極目標,辨析整合,創新應用,實現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上的進步。</h3> <h3>文稿:張嬌</h3><h3>圖片:牛銳、莫妮</h3><h3>審核:韓利娟 劉孝群</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新县|
宜昌市|
鹿泉市|
额尔古纳市|
交城县|
巍山|
昌黎县|
前郭尔|
新泰市|
兴和县|
德钦县|
会同县|
巧家县|
亳州市|
东乡县|
金溪县|
盖州市|
泰顺县|
吉安市|
仲巴县|
汝州市|
莆田市|
邵武市|
焉耆|
天长市|
东乡|
琼海市|
沙洋县|
宜君县|
庆元县|
北京市|
基隆市|
黄平县|
钟祥市|
辽中县|
昌吉市|
江孜县|
老河口市|
浦城县|
鄯善县|
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