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知青情結 歲月情懷 --- (四)燕家窩村頭的老樟樹

吳志敏

<h3>春插結束后不久,樟溪知青集體戶在大家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解體了。因為扶山大隊的行政轄區發生了變化,由一個大隊拆分成了三個大隊,即新扶山大隊、掛甲大隊和由樟溪生產隊升格成的樟溪大隊。</h3><h3><br></h3><h3>隨著新格局的形成,公社對我們21名知青進行了二次安置。8名女同學去了新扶山大隊的后坊村和城上村,5名男同學去了掛甲大隊。樟溪大隊留下了8名男同學,卻離開了住了40多天的潭前村,我和3名男同學到燕家窩村落了戶,另4名男生則去了南源村。隨著老扶山大隊知青排的解體,我知青排長的職務也自然而然地解除了。</h3><h3><br></h3><h3>樟溪知青集體戶的解體,固然與大隊行政區劃的改變有關,但也有知青自身的原因。春插前的那場"男女生二重哭"引起了公社和大隊領導的高度重視,讓他們意識到知青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男女生同住一屋也確實造成了生活起居方面的諸多不便。因此借拆隊為契機,對知青安置做了重新調整。</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燕家窩村地處四面環丘的山窩窩里,是樟溪大隊5個生產隊中自然條件、生產條件和生活條件最差的隊。十多戶人家百十口人,全村"一片紅"清一色的貧下中農,絕大多數社員都姓黃。大隊黨支部書記、團總支書記和婦女主任都出自這個村。</h3><h3><br></h3><h3>村頭有一株枝繁葉茂的百年老樟樹,粗大的軀干三人合抱也抱不過來,每天開工的哨聲響起,老俵們都聚在老樟樹下聽從隊長派工。閑暇時鄉親們也喜歡聚在樹下納涼聊天。<br></h3><h3><br></h3><h3>村前有口小水塘,鄉親們洗衣洗菜洗農具甚至洗糞桶都在這口塘里。我們剛到村里時很不適應,洗好的衣服拿回家來再用清水過一遍,后來慢慢地習慣成了自然。</h3><h3><br></h3><h3>村后是隊里的禁山,植被豐富,郁郁蔥蔥,被老俵視為風水所在,不容侵犯。聽鄉親們說,原先山上有許多成材的百年樟樹柏樹,大躍進時為大煉鋼鐵,大辦食堂,砍了不少。</h3><h3><br></h3><h3>村里民房簡陋,磚木結構的房屋不多,多為土坯壘起的墻。最好的房子是一棟禮堂式的用來貯放稻谷良種的庫房。大多數人家的堂前屋檐下有燕子筑的巢,燕子早出覓食晚歸棲息,與人和諧相處,燕家窩村因此而得名。</h3><h3><br></h3><h3>我們住的屋子原先是隊里用來堆放生產資料的,堂前打了一口灶,安放了一口大水缸。東邊用木板隔開了一爿房,西邊仍堆放著谷倉風車等農具。隊長帶著我們去圩鎮上置辦齊了生活和勞動用品,我們終于告別了睡地鋪的日子,擁有了自己的一張床。</h3><h3><br></h3><h3>雖然晚上睡覺舒服了些但卻沒有食堂吃了,自己得動手燒飯否則將餓肚子,因此巨大的考驗擺在了面前。</h3><h3><br></h3><h3>開伙得有柴火,柴火得上山去砍。《村規民約》嚴禁在村后禁山上砍柴,嚴禁砍成材林,連樹枝都不準砍。老俵砍的柴多是茅草灌木,我們哪有這本事?第一次上山砍柴就給我頒了一個血淋淋的"勛章",至今小腿上還留有一道深深的刀疤。被逼得沒辦法了,我們也不管什么《村規民約》,什么樹容易砍就砍什么樹,自家的山上不讓砍就去別村的山。梅雨季節沒柴燒了,夜里偷偷地跑到隊里磚窯上拖幾梱燒磚的松枝回來。冬天喂牛的稻草我們也燒了不少。</h3><h3><br></h3><h3>過去在家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如今洗衣做飯得自己動手。我們四人經過商量作了分工,收工回來后分別挑水、淘米、燒火,配合地比較默契,只是在剛開始的那些日子里常吃糊飯焦飯夾生飯。吃菜是個大問題。雖然隊里分給我們一個小菜園子,在鄉親們的指導下種了一些蔬菜,但畢竟青黃不接。我們常常井水泡飯啃些鹽菜羅卜干,實在沒有菜吃了就用醬油鹽水對付著。</h3><h3><br></h3> <h3>村里的老俵對我們的到來開始并不理解,大城市的學生為啥要到他們這偏辟的小山村插隊落戶呢?有些人甚至惡意中傷,認為知青在城里不是好人,所以下到農村進行改造。村里有個小伙年紀與我們相仿,仗著老爸是隊里干部常嘲諷戲笑惡語相向,開始我們忍著,沒想到這楞頭青得寸進尺,我們壓不住火與他發生了肢體沖突。此事反響很大,好在大隊黨支部公正地處理了此事,既教育了知青也告誡了村民。也是"不打不相識", 經過此后多年的交往,這個小伙子慢慢地認清了知青,增進了友誼,成了我們很好的朋友。</h3><h3><br></h3><h3>隊里第一次為知青評工分,初步意見是定我7.6分,其他知青6.8分。那時,男勞力最高10分,婦女最高6分。有些老俵不同意,認為知青啥農活都不會,連婦女都不如,為啥工分定的比婦女高?為什么"眼鏡子"(我是近視眼)比其他知青高?隊長解釋說知青下放是國家政策,上級指示要保證知青自食其力,自己能夠養活自己,因此知青的工分不能低于6分,"眼鏡子"是知青的頭,因此工分評的高些。貧下中農最聽黨的話,再也沒有表示異議,而我們卻充滿不安,覺得很不好意思。</h3><h3><br></h3><h3>不過,我們很快在生產勞動中讓鄉親們改變了看法。我們很快地學會了各種農活,很快地掌握了農事技能,很快地適應了農村生活。有些農活技能絲毫不遜隊里的壯勞力,吃苦精神讓老俵都佩服,因此農忙時各作業組都搶著要我們。我們的身價也不斷上漲,下半年再次評工分時就接近9分,第二年就達到了9.8分。</h3><h3><br></h3><h3>我們漸漸地和鄉親們打成了一片,老俵對我們也越來越親近,在燕家窩生活的那些年里,鄉親們給了我們不少的關照。青黃不接時,鄉親們送來了蔬菜,有的老俵還給我們捎上幾個雞蛋。有的老鄉家殺豬宰狗時也會割一塊肉送給我們。端午、中秋佳節許多老鄉拉我們去做客。有一年春節探家后我先于其他同學回村,全村老俵家家輪流接待我直至同學們回來,讓我感動不已。</h3><h3><br></h3><h3>對鄉親們的盛情我們總覺得難以回報。當年江西農村生活物資十分匱乏,我們返滬探家回村時,盡可能地多帶些肥皂火柴打火石之類的小商品,盡己所能給老鄉一些接濟。老鄉們也把我們當成采購員,給他們帶的最多的是防滑雨靴,還有小伙、姑娘們的襯衣、中山裝和春秋衫。</h3><h3><br></h3><h3>至1974年初大隊單獨成立知青生產隊時 ,我們在燕家窩村生活了三個春秋,那些年痛苦并快樂著,是我知青生涯中的一段重要經歷。燕家窩村的那些事成了我一生中揮之不去的記憶,村頭那棵曾為我遮雨送涼的百年老樟樹已深深地印在腦海中,因為那些日子使我真正地認識了農民,熟悉了農村,學會了農活,懂得了農時。</h3><h3><br></h3><h3> (下一章,待續)</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淮南市| 商南县| 淮滨县| 清徐县| 长武县| 阜南县| 从江县| 新化县| 湟源县| 繁昌县| 罗定市| 隆尧县| 常宁市| 巴青县| 朝阳区| 徐州市| 雅江县| 庆城县| 牡丹江市| 宝鸡市| 行唐县| 武功县| 云南省| 和田县| 连山| 大宁县| 闸北区| 青阳县| 龙海市| 浦江县| 泰州市| 周宁县| 厦门市| 海门市| 金坛市| 军事| 平乡县| 剑河县| 莱州市| 华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