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此行皖南,又浮起每次來都困惑的問題——此地何以將“徽州”改名“黃山”呢。我以為,有點急功近利了。</h3><h3> 黃山固頗有名氣,但是,在中國,能與黃山媲美的名山大川有許多,而徽州,卻只有一個。且不說那徽商徽菜曾名甲天下、徽班進京催生了國粹京劇,僅以徽學而言,它與敦煌學、藏學齊名,成為走向世界的三大地方顯學,以及畢升、朱熹、黃賓虹、陶行知、胡適、胡錦濤等曾影響古、近、現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進程的諸多名人……都源自“徽”地。徽州,人稱東南鄒魯,厚重深邃,源遠流長,鐘靈毓秀,讓人敬仰。</h3><h3> 三月到皖南,方知春幾許。古人多有美言,比如: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杜甫);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春路雨添花 ,花動一山春色(秦觀);春芳意,三月如風,牽系人情(晏殊);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李清照);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h3><h3> 讀來語絀,只得一句——水墨徽州。</h3><h3> 說水墨徽州,自然離不開那山那水,然而,水墨徽州又不僅限于自然風光,更在浸染于徽派建筑、徽文化歷史與現實當中。水墨之韻,山水為魄,文化為魂。這,是我此行的感悟。</h3> <h3>此組照片與上篇《石潭觀云海》,均為此行拍攝的自然風光。石潭是個攝影基地,而這組全為路途拍攝,看了這畫面,說最美的風景在路上,你還懷疑么。為這組照片取了個名——《夢里水鄉》。</h3> <h3>粉壁黛瓦馬頭墻,得山水田園之靈氣,融民俗文化之精華,天人合一,被譽為“中國畫里的村莊”。這些在宏村、西遞、蘆村、呈坎、漁梁壩、屯溪老街等地拍攝的徽派建筑與再上一篇《有福之人歇土墻》陽產土樓風格有明顯不同,但都是徽派建筑瑰寶。</h3> <h3>西遞村全景圖</h3> <h3>此行安排了好幾個非遺項目拍攝,包括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徽筆,以及土法榨油、油布傘。這些名揚中外的產品仍沿續歷經數百年上千年的手工制作工藝,生產場地散落于鄉間條件簡陋,卻富有生命力。這些山溝里的金鳳凰或許在為“水墨徽州,山水為魄,文化為魂”佐證。</h3> <h3>這一雙雙制筆之手、制碩之手及制墨之手,在默默地記錄歷史,又創造歷史,一代一代地傳承著中華文脈。</h3> <h3>這座百年油坊,產品很受歡迎,工作卻很辛苦。</h3> <h3>糊邊削骨墨油濃</h3><h3>纖手爭穿五色絨</h3><h3>制得去葩千百柄</h3><h3>連檣裝賣趁江風</h3><h3>此詩贊美的正是這傳承千年的油布傘<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城市|
墨江|
尼木县|
南京市|
大邑县|
曲松县|
平果县|
嵩明县|
陵水|
南部县|
吴江市|
阜新市|
黄山市|
灵宝市|
崇阳县|
SHOW|
宜昌市|
响水县|
页游|
萍乡市|
鹤山市|
当雄县|
改则县|
彭泽县|
南宁市|
东丽区|
嵊泗县|
惠水县|
桂林市|
皮山县|
广安市|
兴隆县|
佛冈县|
丁青县|
西贡区|
绥中县|
古田县|
舒城县|
资兴市|
从江县|
天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