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13日,山東聊城。</p><p class="ql-block"> 在魯西集團辦完事,時已近午,走出集團接待處,心情舒暢的來到馬路邊,感受著華北平原的秋意,太陽照在身上暖暖的。我的身后是魯西集團的工業區,廠房、合成塔、辦公樓,單調有序;眼前的景致卻生動而豐富,赫然一幅描繪華北農村的油畫:仰望晴朗的天空,白云似抽象派的畫,零散而雜亂,似絮似絲,有的擁擠堆積,有的獨處一隅,姿態各異的描畫在藍天;寬闊的柏油路平滑整潔,時有車輛和行人經過;田野里的白楊樹有的成行交錯,有的成群相擁,冠上的葉仍濃密茂盛,彰顯著頑強的生命力;隱在路邊樹后不遠的民居,家家樓頂上堆放的玉米垛,在午時陽光的照耀下,澄黃澄黃的,極其耀眼;田野里殘留的玉米桿在秋風里搖曳,兩位老漢手拿竹竿守護著田垅上吃草的羊群,時而抽著旱煙時而交談,愜意的享受暖陽……目力所及處,一片祥和安寧之景,眼眸里被描繪的五彩繽紛,尤其是那屋頂的玉米垛,更讓我感到親切。</p><p class="ql-block"> 看到屋頂的玉米垛,我想到稚趣的童年,想到烤玉米誘人的芳香和玉米花的酥脆。</p><p class="ql-block"> 我自小生活在鄉村,知道糧食從播種到收獲要經過漫長而繁復的過程。記得在玉米播種的時節,母親在菜畦邊播種,用小鏟挖一道縫,放兩粒籽,每道縫約距三十公分,放入種子后再用腳將縫踩實;若是大面積的播種,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首先要根據農時將土壤翻耕,再將農家肥挑運到地里均勻的撒開,待土壤曬透干裂時耙碎整平,然后以相同的寬度按南北方向分成垅,再把垅與垅間的溝拾掇好,以便灌溉和排漬,最后才能播種。</p><p class="ql-block"> 當幼芽伸出頭來,若是自家地里,因有其他的蔬菜倒也不顯得特別;若是在原野,臨近時可看到褐色的土地上星星點點的綠,不經意間,再看時一行行翠綠翠綠的伸向遠處,仿佛一條條綠色的絲帶,嬌嫩的幼苗帶來希望,更惹人憐愛。晴天時,怕它干了,怕雜草搶它的養分,時常到田地間看看,“除草、培土、澆水”,細心的予以呵護;若遇雷雨天氣,更是不待風停雨歇,一路泥濘趕到田間地頭細細察看,如有倒伏的苗株,小心的扶起來用泥土穩固,若是排水不暢,則盡快的疏通水渠,無論是使用工具或手扒,也要讓漬水盡快的流走;平日里走在田間,小心翼翼的,惟恐把它傷了;當幼苗長到約十公分高時,要根據疏密度作適當的調整,做好間苗和移栽工作;待到尺高時,看那深綠修長的葉和遒勁裸露的根,顯示出勃勃的生機和無盡的力;若有一米多高時,再看那壯實的桿和相擁的葉,猶似漸已成年的毛孩子,最是那初生的玉米苞,偎依在寬大的葉里,如襁褓中的嬰孩,苞頂嫩綠的須透著清香,……</p><p class="ql-block"> 田間農活,看似粗糙,其實一點馬虎不得,越是惡劣的氣候,越要密切關注田間的狀況,久旱或久雨都是考驗意志、磨礪身心的持久戰;平常也要勤到田間地頭察看:板結的土壤不利作物根須的生長、不利施肥和灌溉;雜草更要及時連根鏟除,因其頑強的生命力,長的特快,既搶作物的養分、陽光,又不利田間空氣的流通;還有蟲害的預防、排水溝的疏理等等,特別要注意作物不同生長期的管理;田間管理不僅要人勤心細,還必須掌握科學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看著屋頂的玉米垛,我想到農民們勞作時的情景,“臉朝黃土背朝天”,古樸的姿勢,一輩輩傳承,一天天的重復;年年在“風吹日曬雨淋冰凍”的季節里行走。作為農民的兒子,我對農民的艱辛和無奈有著切身的體會,既為農民的韌性感佩,也為農民的無奈心酸。我的父母和所有的農民一樣,在自己的土地上播種希望,伴隨著二十四節氣的韻律,年復一年的把心血融入陽光雨露,精心的哺育每一株禾苗,然后在果實成熟的季節小心翼翼的回收自己血汗的結晶。</p><p class="ql-block"> 我印象中農村勞動最艱苦漫長、最難熬的就是“割早插晚”,村民謂之:“雙搶”。</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七十年代,水稻種植改為“雙季稻”的稻作制度,我的家鄉漁泛峰也改為兩季種植。那些年在農村生活的人們都經歷或聽說過,種植雙季稻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割早插晚”,為確保農時,上級規定7月初至8月1日必須完成“雙搶”:即搶收早稻、搶插晚稻秧苗(其間還必須趁好天氣把收割的早稻脫粒、整曬歸倉)。凡參加過“雙搶”戰斗的都知道,這期間無論晴或雨都是極其惡劣的天氣,晴天時,雖利于早稻的脫粒整曬,但是插秧時彎腰低頭,背部是伏天的驕陽,眼前咫尺則是曬熱的污水和農家肥撲面的臭味,整個人有如置身于蒸籠,尤其午時最難熬:酷熱、胸悶、腰酸背疼又困乏;每年都有人中暑,許多人的腿都因長時間泥水的浸泡和螞蟥叮咬而不同程度的感染潰爛;若是雨天,收割的稻子只得堆放于曬場上任其淋雨,田間小路泥濘難行極易摔跤,必須扎著腳趾小心的行走,因披著塑料布也有的穿著蓑衣干活,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嚴重的影響生產進度,晚上收工回家都是透濕的泥人,因此,常有人因摔跤傷腿傷腳;在這場戰役中扯秧苗一般都是安排在夜晚突擊進行,相較于白天涼快了許多,但夜色深沉,田野里一片朦朧,只能憑感覺和經驗扯秧、洗秧、捆扎秧苗,而頭上是成群的蚊子偷襲,水里又有神出鬼沒的螞蟥叮咬,有時還誤把水蛇當鱔魚。回想雙搶的嚴酷,沒經歷過的是永遠也想象不到的。</p><p class="ql-block"> 我感到非常遺憾的是,許多人只知道糧食是地里長出來的,卻不知是農民血汗的結晶;許多人雖知道每粒糧食都來之不易,卻不知作物漫長生長過程中農民付出的勞動有多艱辛;許多人知道農民的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卻不知夏季烈日的毒辣、冬季嚴寒的凜冽,更不知天災帶來的精神壓力如何讓人寢食難安……</p><p class="ql-block"> 屋頂的玉米垛,沐浴著午時的暖陽,靜靜的與我遙遙相望,猶似撫慰我不平的心,雖然有人不知糧食的來之不易,雖然社會上有著司空見慣的浪費現象,但這些阻擋不了社會的進步,挫及不到勞動人民生產的積極性,新時期的廣大農民依然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 屋頂上一垛垛的玉米,看似價格低廉,卻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和其他糧食一樣關乎到國計民生,是國家穩固和發展的基石,為此,毛主席曾說“手中有糧,心里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我因此為先輩們的勞動付出驕傲,為先輩們任勞任怨的精神感動,更為先輩們勤儉善良的優良品德自豪。我希望發展生產力、增產增收的同時,仍然要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更要“珍惜糧食,倡行節儉”,這既是優良品德的體現,是對社會財富的愛惜,是發自內心對農民的尊敬、對勞動的敬畏,更是對中華民族優良道德最好的傳承。</p><p class="ql-block"> 看著屋頂的玉米垛,我仿佛聽到教室里稚嫩的朗讀聲:</p><p class="ql-block"> 鋤禾日當午</p><p class="ql-block"> 汗滴禾下土</p><p class="ql-block"> 誰知盤中餐</p><p class="ql-block"> 粒粒皆辛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4.10.24草稿</p><p class="ql-block"> 2018.10.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別說明:圖片來自網絡,望作者諒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栖霞市|
星子县|
玉门市|
永善县|
永丰县|
南投县|
景德镇市|
申扎县|
呈贡县|
科技|
兰溪市|
沧源|
桂东县|
三亚市|
江北区|
仙居县|
镇江市|
慈溪市|
东港市|
南京市|
永昌县|
普定县|
青河县|
固原市|
施秉县|
资中县|
陇西县|
南雄市|
黑水县|
内乡县|
将乐县|
綦江县|
竹溪县|
滨州市|
抚松县|
隆尧县|
若尔盖县|
沾益县|
伊金霍洛旗|
方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