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每當"沈陽啊沈陽,我的故鄉"優美的旋律響起,這首由時任沈陽市長李長春填詞的市歌,都使我這個祖籍河北的沈陽人心中激情回蕩,並勾起對沈陽的眷戀和向往……。</h3><h3> 離沈居京八年,時常魂牽夢縈生于斯長于斯的沈水岸旁。六十八年前,我出生在沈水流經市內五里,一個由足球聲名鵲起,名叫五里河的地方。雖然我在沈陽曾居住過和平、沈河、大東、皇姑多個地方,最后還是回到了風光綺麗的沈水環繞的長白島上。</h3><h3> 圖為進入長白島的三好橋夜景。</h3> <h3> 沈陽歷史悠久,文明璀璨。沈陽新樂遺址呈現出七千二百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家園。中華各民族兒女在這片神奇土地上辛勤勞動,騰飛的太陽鳥就是母系氏族部落的精神圖騰。</h3> <h3> 沈陽因其在沈水之北,故稱之為沈陽。其歷史淵源可上溯到春秋時期,為燕國重鎮,燕大將軍秦開筑城,秦統一后,隸屬遼東郡(今遼寧遼陽,古為襄平)。西漢為候城,唐代改稱沈陽。</h3><h3> 沈陽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游牧文明、狩獵文明、農耕文明相互交融。遼契丹耶律氏強盛,北方多遼塔即是明證,這才有楊家將血戰金沙灘。宋聯金滅遼,金仍沿用沈陽名稱。完顏氏崛起進逼中原,擄走徽欽二帝和奸相秦檜,岳飛精忠報國美名世代傳揚。</h3> <h3> 沈陽是軍事重鎮,又是關內外的交通要沖。元1296年,沈陽稱沈陽路,明1386年為沈陽中衛。后金老罕王在明1625年,力排眾議丟下剛建成的都城遼陽,遷都到鳳凰飛落的地方。1636年皇太極改后金為大清,大清的發祥之地赫圖阿拉城和沈陽,因為是興盛之地,老城即為興京,沈陽則為盛京。1644年,二十萬八旗鐵騎入主北京,沈陽則"奉天承運",如同當年北京為順天府、南京為應天府一樣,成為奉天府。北方一個弱小的狩獵民族溶入了中華民族大家庭。</h3><h3>正所謂:</h3><h3>努爾哈赤皇順康,</h3><h3>雍乾嘉道咸同光。</h3><h3>宣統民國在辛亥,</h3><h3>十二帝享十三朝。</h3> <h3> 沈陽中心廟在故宮與中街之間,位于老城中心,是四象八卦的太極眼。明朝沈陽城為十字街,清改為井字街。四門改為八門,又多了明時的北門,民間才有"八門九關“之說。故宮前為沈陽路,東為大東門(撫近門),西為大西門(懷遠門)。前行一條街則為盛京路,東三省總督府坐落于此,順通天街南行直達大南門和小南門里的大帥府。沈陽內城方正,外城圓形,如此“外圓內方",對應八門就有了大東邊門、小西邊門等八個邊門。</h3> <h3> 日、俄兩個強盜在一九O五年,為搶奪其東北的利益,從大連旅順口一直打到沈陽,老毛子(俄)敗退北滿,小鼻子(日)占據了中長鐵路。奉天16平方千米的老城西邊,多出了一個同樣大小的南滿附屬地,從而形成現今大東區、沈河區、和平區、鐵西區、皇姑區的市內五區格局,當然解放初期還有南市區、北市區。</h3><h3> 老城區與附屬地之間有一條南北走向、經緯分明的國際大馬路(現和平大街)相隔。在這條大街的周邊,英、法、美、德、日、蘇等多國總領事館鶴立雞群,奉系軍閥的私人公館充斥其間,匯豐、東方匯理、花旗等英法美多國銀行建筑別致堅固,道路中央則是寬闊的綠化帶和銀杏樹,並逐步形成了張大帥時期,除城里中街之外,著名的繁華之地一南市場、北市場。</h3><h3> 圖為奉天省城市街全圖</h3> <h3> 當年國際大馬路東邊三經路上的日本總領事館,日本投降后曾做為蘇聯總領事館。現為沈陽迎賓館。</h3> <h3> 在南滿鐵路附屬地上,日本按東京站的規模重修了奉天驛(今沈陽站),拓寬了浪速通(今中山路)、千代田(今中華路)等大街,修建了大廣場(今中山廣場)及周邊建筑,並向沈陽移民近十萬人。 </h3><h3> 照片中的坦克紀念碑是蘇軍1945年出兵東北在沈陽站建立的,現已遷入蘇軍烈士陵園。</h3> <h3> 大廣場(今中山廣場)初顯沈陽放射性道路格局,周邊有大和旅館(今遼寧賓館)、關東軍司令部(今市總工會)、警察暑(今市公安局)、正金銀行(今工商銀行)、南滿醫科大學(今中國醫科大學)等多項建筑。</h3><h3> 今天的中山廣場矗立著毛主席巨大塑像,如同旭日東升,光耀四方。</h3> <h3> 當年的大和旅館里曾策劃了"九一八事變",1945年光復沈陽后成了蘇軍司令部。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這里曾做為沈陽軍管會,后為東北人民政府交際處,現為遼寧賓館,它見證了沈陽近百年的屈辱與輝煌。</h3> <h3> 日本殖民主義者“雀占鳩巢",真把沈陽當成了自己永久的家。滿鐵既軍事占領,又經濟侵略,更文化滲透。修公園、建住宅、辦學校、開商場、祭神社……。奉天驛西邊(今鐵西區)開辦了冶鐵、化學、棉蔴等五花八門各類工業株式會社。東邊(今和平區)則是商貿、文化、居民居住區。</h3><h3> 我六十年代就讀的沈陽二十中學,就是日本人1921年開辦的浪速女子高等學校。</h3> <h3> 在老北市場的北面,有一座鐵路老建筑。這就是北京前門直達沈陽京奉鐵路的遼寧總站(原沈陽北站)。在距北站不足2公里的三洞橋,即京奉鐵路與南滿鐵路上下相交處,就是張大帥被炸身亡之地。</h3> <h3> 在沈陽東部(大東區)還有一座老車站,即沈陽東站,這是當年沈吉鐵路重要客貨運樞紐站。在奉系軍閥張大帥時期,由官府和民間各半出資入股,完全由中國人自己設計、自己修建的沈陽至吉林的鐵路。</h3> <h3> 1922年張作霖在沈陽昭陵東南側,籌建了東北大學(現為遼寧省政府、省軍區駐地)。圖上建筑現為省政府辦公廳,西側的漢卿樓(現為省長辦公樓),其北面為東北大學圖書館(現省檔案館),曾舉辦過華北體育盛會的漢卿體育場,現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h3><h3> 東北大學開辦不足十年、有著章士釗、梁漱溟、梁思成、林徽菌等名師,有全國一流的校園,更有精英薈萃的莘莘學子。1931年"九一八"的炮火,使東大師生唱著《松花江上》關內流浪,其名聲雖不及西南聯大,但在促成西安事變,推動全民抗戰,培養一大批我黨干部等方面,均做出了應有貢獻。</h3> <h3>1929年東北易幟,奉天改為沈陽。可好景不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偽滿州國時期,沈陽又變回了奉天,成了日本小鬼子的天堂。</h3> <h3> 圖為隱藏在老北市場胡同民宅中的滿州省委舊址,當年少奇同志任滿州省委書記,在沈陽從事工人運動。滿州省委領導東北人民不做亡國奴,英勇抗日在白山黑水之間。抗日英雄趙一曼從四川到沈陽,在英美煙草公司做工從事抗日救亡。威震偽滿楊靖宇從沈陽監獄奔向林海雪原,領導抗聯令日寇膽寒。</h3> <h3> 1948年11月2日,遼沈戰役勝利結束,沈陽迎來解放。百萬雄師大舉進關,解放北平天津,鐵流長驅中南。</h3><h3> 東北人用木船攻克了海南島,沈陽大后方為全國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堅實保障。</h3> <h3> 陳云在沈陽任軍管會主任的小屋還記得,黨中央、毛主席把東北、沈陽喻為共和國長子,第一爐鋼花飛濺,映紅了共和國國微的齒輪、麥穗、天安門上的五星閃亮。</h3> <h3> 噴氣式飛機、金屬切削車床、變壓器、空氣壓縮機……,沈陽曾有過輝煌,創造無數個中國第一。一百多家工業企業,在沈陽鐵西區爭相競放,從而使其有了“東方魯爾“的美譽。</h3> <h3> 沈陽應該是最早的移民城市,百分之八、九十多來自關內各地,而山東、河北則是好兄弟。</h3><h3> 在火紅的年代里,老工業基地的血脈,唱響了報曉雄雞。勞模精神,大國工匠,支援三線建設,沈陽人又奔向祖國四面八方。那時咱們工人有力量唱得高昂,我們走在大路上響徹沈陽。</h3> <h3> 古老的城墻、角樓早己蕩然無存,僅有復建的懷遠門(大西門)和撫近門(大東門)在細訴著歲月的無情。沈陽故宮不及北京故宮十二分之一,但卻有著狩(漁)獵民族的特點,萬字炕、地熱煙囪、前殿后宮是殿低宮高,才有鳳凰樓全城最高點的"鳳樓曉日“景觀。</h3> <h3> 一朝發祥地,三代帝王都的沈陽,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這里有滿清故宮、福陵、昭陵,東走一百多公里就是滿清故里,有保存完整的赫圖阿拉城和永陵。《四書全書》原收藏在文溯閣,后遠走他鄉,不知何日鳳還巢。幸好《玉牒》還在,為研究歷史提供寶貴佐證。沈陽人性格粗獷豪放,不太會編人文歷史故事,正如科舉考試皇榜中很難找到關外人中舉一樣,南方確是千山千水千才人,而北方則是一山一水一圣人哈。</h3> <h3> 沈陽寺廟、教堂最多逾百家。喇嘛教以敕建實勝寺(皇寺)為著名,道教當屬"九頂鐵剎山,八寶云光洞"下來的郭道長執掌的太清宮。老城中的長安寺是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時,命尉遲恭監建的,取其"長治久安"之意。據傳其山門在沈水旁,又有了“廟在城里,城在廟中"的趣談。</h3><h3> 這是哥特式建筑一天主教小南教堂,如今已成旅游景點,火的不得了。</h3> <h3> 記得小時候逛北市場,方圓僅一平方公里的地方,競然有人民、民族、群眾等五家影院;京劇、評劇、曲藝廳、青年劇場等六家文藝場所;還有登瀛泉、第一泉、天河池等多家澡堂;更有老邊餃子、新味齋、三合盛包子、順發園等多家飯莊。逛完皇寺廟、錫伯族家廟,基督教堂,在大好時光照像館留個影,再看老字號醫院、廣生堂藥房、北市老百貨、松竹梅商場、日雜寄賣行。真是叫賣聲四起,到處人流熙攘,三教九流雜巴地,堪比北京老天橋、天津勸業場。</h3><h3> 當然,舊社會平康里全是窯子房(妓院),解放初已全部取締。</h3><h3> 圖為北市場路南,1927年竣工使用的奉天郵政管理局。</h3> <h3> 沈陽皇宮居中,等距四面各有塔、寺。如同沈陽"八門九關"一樣,不像北京對各城門還記著名字。對四個塔也直接用東南西北方位稱之,可見沈陽人有愛嘚瑟,性格豪放的一面。也有不會講古兒,不會編故事,顯得文化范兒不足的一面。正是:</h3><h3> 塔鎮四方,光耀沈陽。</h3><h3> 紫氣東來,歷史回響。</h3><h3> 塔灣夕照,盛世輝煌。</h3><h3> 振興遼寧,今世兒郎。</h3> <h3>這是東塔永光寺</h3> <h3>東塔</h3> <h3>這是南塔廣慈寺</h3> <h3>南塔</h3> <h3>這是西塔延壽寺</h3> <h3>西塔</h3> <h3>這是北塔法輪寺</h3> <h3>北塔</h3> <h3> 與北京風光相似,沈陽城也有內八景、外八景之說。圖為外八景其中部分:</h3><h3>天柱排青</h3> <h3>輝山晴雪</h3> <h3>渾河晚渡</h3> <h3>塔灣夕照</h3> <h3> 沈陽教科文衛基礎深厚,有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及實力眾多的企業科研所;有大專院校34所;三甲醫院44所;還有幾十家各級各類博物館、展覽館。</h3><h3> 老東北大學在原東北工學院基礎上復校,張學良老校長題寫了校名。</h3> <h3> 沈陽和平區中山公園東門矗立著孫中山先生面向東方的塑像。而和平區中山路與南京街交匯的中山廣場中央、卻座落著全國最大的毛主席及群組塑像。</h3><h3> 日出東方紅,巨手揮西方。塑像底座7.1米,主席像高5.16米,毛主席一生的偉大貢獻都鮮活地反映在群雕上。</h3> <h3> 1968年9月18日,僅讀了不到八年書,尚不滿17歲的我,隨同20萬知識青年離開了沈陽,來到僻臨科爾沁草原的遼河旁。</h3> <h3> 從農村抽調回城,親歷了沈陽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受著改革、發展、穩定的紅利和陣痛。</h3><h3> 沈陽啊沈陽,馬路上燈火輝煌,社會主義高樓大廈,矗立在古老的沈陽。</h3> <h3> 改革開放初期,企業租賃承包、清算破產,沈陽提供試驗樣板,體制沉重包袱使其進一步衰老。九十年代開始,由于體制機制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轉變,沈陽這個老大哥落伍在眾多小兄弟的后面。</h3><h3> 東北現象的魔咒禁錮著沈陽,裝備老化、企業破產、工令買斷,職工下崗。究其原因是產業結構布局不合理,產品競爭力差,根本原因是缺乏創新意識,囿于舊的傳統觀念,非公有制經濟不發達。加上政治生態、營商環璄惡化,人才流失,人口老化,沈陽早已跌落鄭州、長沙等城市之后,被人抹黑丑化。</h3> <h3> 東北振興,沈陽先行。經歷改革陣痛,現已夯實基礎,企穩筑底,開始爬升。叫響沈陽智造,把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型機器人、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h3><h3> 我相信,做為中國的特大城市,正在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的沈陽,一定像太陽鳥一樣,在東北振興中展翅翱翔。</h3> <h3>(部分照片采用于網絡和寶洪等好友,在此一併鳴謝)</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首市|
孝感市|
莆田市|
武山县|
绥化市|
娱乐|
东兰县|
仙游县|
广汉市|
菏泽市|
藁城市|
沈丘县|
阿拉尔市|
兴义市|
淳安县|
嘉黎县|
抚顺市|
洪湖市|
通渭县|
徐汇区|
广元市|
银川市|
吉林市|
山东|
上犹县|
石泉县|
阿鲁科尔沁旗|
涿鹿县|
鲁甸县|
南和县|
浙江省|
和林格尔县|
罗甸县|
清徐县|
宜川县|
河东区|
新巴尔虎左旗|
龙井市|
郴州市|
五华县|
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