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為了加強文昌小學英語教師隊伍建設,搭建教師交流平臺,促進文昌市小學英語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市教育局小學教研室于4月11日至12日組織了文昌市2019年課堂教學評比觀摩與新教材培訓活動。</h3> <h3> 本次活動分為課堂教學評比和新教材培訓兩部分。在課堂教學評比中從三個方面來考察教師的英語專業技能,分別是“講兒童英語故事”“兒童英語歌曲演唱”及“課堂教學”三項進行。</h3> <h3><b>擔任本次活動的評委老師:</b></h3><h3><b>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英語教研員 小學英語卓越教師工作室主持人 李立新老師</b></h3><h3><b>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 張清萍副教授</b></h3><h3><b>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 吳燕蔓講師</b></h3><h3><b>文昌市教育局小學教研室 石碧波副主任</b></h3><h3><b>文昌市教育局小學教研室英語教研員 云瓊姬老師</b></h3> <h3><b> 來自文昌市第一小學的云影老師擔任了本次活動的主持人。</b></h3> <h3><b>1號參賽選手 馮坡中心小學 薛琦</b></h3> <h3><b>2號參賽選手 邁號中心小學 何超禹</b></h3> <h3><b>3號參賽選手 湖山中心小學 陳麗新</b></h3> <h3><b>4號參賽選手 文昌市第二小學 黃小源</b></h3> <h3><b>5號參賽選手 清瀾中心小學 趙曉林</b></h3> <h3> 在英文歌曲演唱和英語故事演講中參賽教師們借助PPT、道具和錄像等手段,充分挖掘教材內外以兒童為主的英文歌曲、英語故事在舞臺上各顯神通、大膽表演,以專業的表演得到了專家評委的一致好評,讓在場觀摩的老師都感受了英語文化的魅力。</h3> <h3> 在課堂教學評比中,我們采用同課異構的方式,5位教師根據所抽到的課題提前備課。</h3> <h3><b>1號參賽課題 Module 4 Unit 1 Let's make a home library.</b></h3><h3><b> </b></h3><h3><b></b> 在教學中薛老師把Activity 1編成chant讓課堂組織形式更多樣化。接著老師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法展示有關library的圖片,讓學生欣賞有關圖書館的視頻揭開課題,在Activity 2的教學中薛老師是通過分段進行教學,設計了一些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即任務去聽對話、讀對話。還給予學生更多時間和空間去跟讀、仿讀課文,并進行角色扮演。這樣學生就更深的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會初步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語言進行交際,達到了教學目標。</h3> <h3><b>2號參賽課題 Module 4 Unit 1 Let's make a home library.</b></h3><h3> 何老師根據課文情境,用自己借書的經歷運用多媒體手段,設計精美的課件給學生呈現語言話題。激發了學生對閱讀的熱愛,從而意識到自己要正確地對圖書進行分類。課件還以思維導圖的方式給學生展示了科學分類的方法。讓學生學會了用所學語言做事。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h3> <h3><b>3號參賽課題 Module 4 Unit 2 We can find information from books and CDs.</b></h3><h3> 陳老師把她的這節閱讀課分成讀前 (Pre reading)、讀中( While reading)、讀后( Post reading)三部分。在讀前這一部分,通過猜一猜,看和說等方式,復習了第一單元所學的內容,使一二單元有效銜接,同時又通過活動一的學習,為文本的閱讀(while reading)做好鋪墊;在讀中活動中,通過觀圖、快速讀、提取課文題目這幾種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同時利用點讀筆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夯實學生的語音、語調,培養學生意群朗讀的能力。</h3> <h3><b>4號參賽課題 Module 4 Unit 2 We can find information from books and CDs.</b></h3><h3><b> </b></h3><h3><b> </b>黃老師以“information”這一教育主題引領整堂課,明確語言能力目標“We can find information from books and CDs”,設計和開展一系列具有明確目標,銜接緊密,循序漸進的語言能力培養與“information”主題實現有機融合的任務型語言交際活動,來實現“提高學生自主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關心、幫助他人的美好情感”這一核心目標。整堂課的教學設計合理,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注意學生語言習慣的培養。教學環節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小組合作學習和操練的多樣化,學生非常感興趣。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和復述課文,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發了他們愛表現的潛能。并根據學生實際,結合英語學科特點,滲透了思想品德及人文教育。</h3> <h3><b>5號參賽課題 Module 5 Unit 1 It's big and light.</b></h3><h3></h3><h3> 趙老師在導入時先用Free talk ,引導學生描述自己,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距離,繼而復習形容詞,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為學習新知做準備。同時將對話整合成文本,先整體感知語篇大意,通過看文聽音,了解“干什么”“在哪里”以及“怎么了”,接著老師抓住三個包包主線,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引導孩子瀏覽、尋讀、細讀、勾畫,提煉關鍵詞句,引導學生學習重點詞匯和句型,理清故事脈絡,并通過比較每個包的優點和不足,鼓勵孩子討論,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the right is the best。此后,進行聽音跟讀模仿,在層層鋪墊之后,再引導學生根據板書(簡單的思維導圖)復述文本,進行輸出。最后,對所學語言進行拓展訓練,充分發揮評價機制的作用,讓孩子們談論小組獲得的獎品,并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樣寫下來。</h3> <h3> 5節特色鮮明的現場參賽課,立足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關注學生發展,利用多媒體資源創設生動的情境,采用多種互動活動,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實現語用目標,從課件制作到精彩演繹,處處凸顯精致,無不充分展示了參賽教師高超的教學水平和良好的理論素養。</h3> <h3> 在每一節課堂教學觀摩課后,都有一位指導教師對本節課進行點評。指導教師從課型設計、教學流程、教學效果等方面做了詳解,讓現場觀摩教師對參賽課題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h3> <h3> 課堂的延續就是現場交流,觀摩了5節優課,從中領略了5位教師帶來的精彩教學盛宴。現場觀摩教師對外研版教材課型門類的劃分更加明晰,也從課堂教學手段和自身的英語學科的教學發展,暢談了自己的觀點和策略。</h3> <h3> 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實現有效課堂教學的手段就是有針對性的培訓。本次活動特邀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的張清萍副教授和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小學英語教研員,卓越教師工作室主持人李立新老師專門針對5位參賽選手的口語比賽和課堂教學作指導點評和專題講座。</h3> <h3>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張清萍教授為我們帶來《小學英語教師如何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講座》</h3> <h3> 張清萍副教授從“必備素養、隊伍現狀、如何提升”三個方面闡述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什么樣的專業素養以及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有效途徑。</h3> <h3> 對于從事小學英語教學的教師來說,掌握系統的英語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語言技能是適應英語教學的保障。盡管小學英語教學的內容是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教師如果沒有扎實、系統的英語專業知識和技能,就很難勝任小學英語教學工作。</h3> <h3> 小學英語教師還需要掌握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包括兩個方面,即學習英語的理論知識和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采用適合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始終明白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有趣的、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并通過一定的教學程序組織實施。</h3><h3> 同時小學英語教師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實驗與推廣,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教師終身學習對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改進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諸方面,顯示出極強的緊迫性。我們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堅持繼續學習,做終身學習型的小學英語教師。</h3><h3>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也要積極開展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是小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從“教書匠”型教師轉化為“專家型”教師、從“經驗型”教師轉化為“科研型”教師的必由之路。</h3> <h3> 張清萍副教授還列舉了在教師口語和課堂教學中一些語言不規范的事例。</h3> <h3>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教師不僅需要具備相應的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師還應具備在本領域內持續發展的潛能。每一位小學英語教師都應當為追求更好的教學效果,成為更好的老師而努力。以良好的師德修養,扎實的專業英語基礎知識,完善的英語教學技能和持續的專業化發展來適應英語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成為一名不斷進取、具有反思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專業英語教師。</h3> <h3> 課堂教學觀摩是課堂教學研究最基本和最常見的形式之一,它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評課”,更是一種科研性質的教學探索。這樣的形式可以改變傳統的聽評課范式,以一種全新的專業視角觀察課堂,改進我們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通過觀察他人的課堂教學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把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h3> <h3>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小學英語教研員,小學英語卓越教師工作室主持人李立新老師結合5節觀摩課為現場教師作《如何利用教材開展教學》的專題講座。</h3> <h3><b>李立新老師從5個方面深度解讀教材:</b></h3><h3><b></b><b> 一、理解教材版塊活動形式,確定能力要求和教學方法;</b></h3><h3><b>二、分析語言特點,把握目標定位;</b></h3><h3><b>三、界定話題,確定語言重點和能力目標;</b><b>四、根據語篇生活內容,確定教學主題;</b></h3><h3><b>五、如何實現教學目標</b></h3><h3> </h3> <h3> 李立新老師以5節課例為全體教師解讀了核心素養引領下的小學英語教材解讀的方法。他具體地從解讀教材每一課時的語言話題、編排體系、學習方式、教育主旨、達成目標等方面為老師們如何深度研讀外研版教材進行了引領。他特別指出,怎樣去深度研讀教學文本應該是每一位教師課前必須思考的問題,只有深度解讀了教學文本,教材才更有溫度,教學設計才更有效,課堂才更高效。</h3> <h3> 李老師指出我們使用的教材是采用話題、功能、結構相結合的多元教材編寫框架,使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形式與內容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了綜合性英語教學。在教學中我們盡力體現“用英語做事情”的理念,在教學環節中使學生在相對真實和完整的情景中接觸、理解和使用相對真實的語言。</h3> <h3> 李老師指出目前各種版本的小學英語教材多以話題作為組織教學內容的主線。話題往往可以通過單元題目、語言材料、活動內容、詞匯表等判斷出來。找準了話題其實就是找到了一節課教學的主題詞,教師可以利用主題詞形成話題鏈,增加教學設計的邏輯性。除此以外還需要通過分析整本甚至整套教科書,特別是分析本單元與前后單元的聯系來確定教學重點。教師需要對這些活動的語言點、目的、知識、技能、組織形式、材料、先后順序等進行分析,從而決定在何時用、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在聽說課中,要注意做好聽前準備,包括激活學生原有與話題相關的語言、文化和背景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能指導。聽的過程要不帶字幕的呈現對話,讓學生能先聽大意,再到細節,教師要設計各種互動活動,了解和檢查學生的理解程度,發現問題及時提供幫助。</h3><h3> 李老師還以單元主題教學探討了基于主題意義進行英語教學對學生發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基于主題意義進行教學的整體思路。在進行文本解讀時,教師要分析、確定主題意義探究的內容、落腳點及其依據,并設計“精泛結合”的閱讀活動以及相應的輸出任務來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現場頒獎</font></b></h1> <h3><b> 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小學英語教研員李立新老師和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張清萍副教授為獲獎選手頒獎。</b></h3> <h3><b>獲獎選手: 指導教師</b></h3><h3><b><font color="#010101">一等獎</font></b></h3><h3><b>邁號中心小學 何超禹 周奇妙 蔡萍</b></h3><h3><b>湖山中心小學 陳麗新 李小五 吳耿苗</b></h3><h3><b>二等獎</b></h3><h3><b>文昌市第二小學 黃小源 陳 蝶 黃海燕</b></h3><h3><b>馮坡中心小學 薛 琦 孫文蝶 鄧 皓</b></h3><h3><b>清瀾中心小學 趙曉林 陳 梅 殷柏艾</b></h3> <h3><b>獲獎選手與指導教師合影</b></h3> <h3> 在短短的兩天里,我們學習,傾聽,思考,感悟,交流,爭議,碰撞出一個個智慧的火花。本次活動的舉辦,為全市小學英語教師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平臺,這樣以課堂教學觀摩與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將會引領著教師們把看到的、學到的精彩之處,創造性地應用于自己的英語課堂。</h3><h3> 觀世界,才有世界觀。走出去,我們看到了繽紛的世界;走回來,我們傳遞著快樂和精粹。英語在世界語言交流中的顯著地位決定了我們的理念,我們要拋開“啞巴”英語的桎梏,讓學生敢說、能說、會說,我們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快樂元素,用教師的快樂心態感染學生,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英語成為學生們喜歡和驕傲的學科。<br></h3> <h3><b>文昌小學英語教師的教育情懷</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台县|
乌海市|
芒康县|
芦溪县|
喀喇沁旗|
舟山市|
灵武市|
迁安市|
体育|
扬中市|
南丰县|
湖南省|
晋宁县|
长宁县|
永善县|
五寨县|
贞丰县|
瓮安县|
奉新县|
怀集县|
哈巴河县|
来凤县|
广德县|
六枝特区|
上林县|
屏东市|
苏尼特左旗|
东辽县|
杂多县|
阜城县|
平山县|
江安县|
桑植县|
万盛区|
弥渡县|
永春县|
静乐县|
阳江市|
永城市|
延安市|
德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