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走進神秘的三里城????</b></h1><h3><br></h3><h3> 三里城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水布鎮集鎮西北方向,距清江水布埡大壩約20公里,距長陽縣漁峽口鎮鹽陽溫泉約25公里。面積2.5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小組。</h3><h3> 三里城系清江北岸,東南面清江環繞,至與磨刀河大峽谷交匯。</h3><h3> 三里城古稱難留城,南北兩端系天然城墻。遠古時代,在山上壘石砌城,東西兩端城堰遺址至今仍在。東晉袁山松《宜都記》:“自鹽水西北行五十余里,有一獨立峻絕,名為難留城”。《宜昌府志》記載“鹽井寺下即鹽水,溫泉在焉。”由此可見,難留城實際位置即三里城。難留城三面絕壁,三面環水,從東到西有出口,相距三里,故亦稱三里城,后人沿用至今。</h3><h3> 歷史典故有三:</h3><h3> 其一、尤梅進屯兵三里城。宋朝后在三里城建有“土司皇城”,后土皇帝尤梅進在此盤距數十年之久,筑城操戈,迄今仍有棧道、炮口、造火藥石堆。</h3><h3> 其二、陳友諒據險反元。相傳元末明初,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曾在此招兵買馬,屯兵駐扎,據險反元。</h3><h3> 其三、無名道人成仙。據考證,宋朝有一修道之人在此修道成仙,從半巖絕壁向山頂開鑿了數10米險要通道,留下四十八步金殿的奇觀,與之相對應的“四十八個燈盞窩”現有遺跡供人觀賞。</h3> <h3> 三里城古稱”難留城”,又名”武落鐘離山”,是巴人始祖廩君故里,是土家族的搖籃,三里城三面環水,三面絕壁,元末明初,陳友諒曾到此安營扎寨,忌“難留城”不吉利,取《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之意,三里城從北到南相距三里,面積約三平方公里,故定名三里城。</h3> <h3>赤穴</h3> <h3>黑穴</h3><h3> 相傳遠古時代,巴氏五姓首領出生于赤穴、黑穴,后率部東征,戰勝其他部落,射殺鹽陽女神,統一周邊,被后人尊為廩君。</h3> <h3> 古人過去主要以洞居為主,像這種石屋是條件相當好的了。</h3> <h3> 這個亂石城堡已有四百多年歷史了,現剩下殘檐斷壁了。</h3> <h3> 石門,還是刻的雕花,想必過去的主人是個大戶人家。</h3> <h3> 石板瓦、石墻屋是三里城建筑上的一大特色,至今仍有一些老百姓保持著這種風俗。</h3> <h3> 雖然進行了大量的危房改造,仍有一些石板瓦房完整保留。</h3> <h3> 看,這就是農戶的住房。</h3> <h3> 豬圈也是石板瓦。</h3> <h3> 天然城墻就是一道天然屏障。</h3> <h3> 人工城墻,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據專家考證,是南方最古老的城墻。</h3> <h3> 四十八步上金殿,留下了一個美麗的傳說。</h3> <h3> 站在朱崔嶺,遙望清江河,真是“日看千人過渡,夜觀萬盞明燈”。</h3> <h3> 哨棚頂,如今建成了國家級極限運動培訓基地。</h3> <h3> 看,山峰像一只朱崔,張開翅膀,落地而息。</h3> <h3> 三里城村小學原貌,這里曾是電影《拐扙老師》的拍攝地,現已改成國家級非遺傳承培訓基地,目前正在建設之中。</h3> <h3> 劉家嶺,右下是磨刀河,與清太坪鎮的雙樹坪、陳家灣交界。</h3> <h3> 婆木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老樹已被雷擊,從根部又長出了新枝。</h3> <h3> 編鐘,奏響了巴人廩君文化的傳承之夢。</h3> <h3> 晚霞照在國家極限運動培訓基地的碑子上,格外燦爛醒目。</h3> <h3> 撒葉兒荷、土家山民歌、祭祀禮、接路禮、合酒禮、石滾號子是三里城富有特色的土家文化。</h3><h3> 三里古城、鹽井寺、水流坪水庫及“紅旗渠”、施宜古道等是三里城村最具特色的旅游景點。</h3> 走進神密的三里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长县|
博罗县|
大英县|
宜君县|
龙游县|
两当县|
中江县|
凤翔县|
博客|
友谊县|
华坪县|
通州市|
龙州县|
黑龙江省|
美姑县|
时尚|
临漳县|
额尔古纳市|
金阳县|
吴川市|
桃源县|
沅江市|
濉溪县|
星子县|
连江县|
江西省|
涡阳县|
浦江县|
神池县|
陵川县|
盐池县|
威信县|
怀宁县|
桃园市|
克山县|
岳普湖县|
区。|
夹江县|
辉南县|
白水县|
土默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