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小學回憶錄

草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嘉興中山路小學周邊的標志性建筑——</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天主堂</span></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h3><h3><br></h3><h3> 1962年秋,我們進入了嘉興中山路小學讀書。當時學校有本部和分部,低年級在位于磚橋弄(磚橋頭)的學校分部上學,高年級在位于中山路(火德廟)的學校本部上學。</h3><h3> 磚橋分部校門朝北,對面是嘉興三中,校園與嘉興福利院相鄰,校園不大、設施簡單,南半邊有兩排東西向的平房教室,北半邊是操場。</h3><h3> 中山路本部校門朝西,對面是火德廟看守所,出校門右拐數(shù)十米就是中山路。校門左右兩側(cè)墻上分別寫著”教育必須為無產(chǎn)階級政治服務”和”教育必須同生產(chǎn)勞動相結(jié)合”,這是1958年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針。校門兩邊各有一排南北向的平房,同時作為校園西圍墻,左平房是圖書室和教師辦公室等,右平房用作教室。校園北圍墻外有條東西向的小河,河的北邊就是中山路。校園東圍墻外是一家工廠;校園南圍墻外有一條弄堂,弄堂南邊是嘉興第一醫(yī)院,還有天主教堂。校園北區(qū)有兩排東西走向的房子,北排是二層樓,下面是教室,上面是教師宿舍;南排是平房教室,兩排教室中間空地的東圍墻邊有塊菜地。校園南區(qū)是操場,操場一分為二,北操場南邊中間有個水泥臺,集會講話用的,平時也可以打打乒乓球;南操場是雨操場,上有屋頂,四周只有柱子沒有墻,雨操場放了乒乓桌、單雙杠、爬桿等活動器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h3><h3><br></h3><h3> 當時學校校長韋玲梅,是位女教師,個子挺高,平時表情都比較嚴肅,講起話來清晰明亮,感覺蠻威嚴的,教過我們唱歌課;副校長趙玉良,男,是從部隊轉(zhuǎn)業(yè)過來的軍人,不上課的,講起話來嗓門比較粗、聲音比較大,感覺蠻”兇”的;教導主任趙翠娥,是嘉興機場部隊家屬,一口卷舌普通話,也教過我們課。<br></h3><h3> 我們有過多位班主任。楊老師,女,當時年紀就比較大了,臨近退休,對學生和藹負責。王慶云老師,是位比較溫和的女教師。許劍萍老師,是位比較嚴格的女教師,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許老師在”文革”中挨批了。朱旬老師,絡腮胡子帶眼鏡的,看上去蠻兇,實際還好。</h3><h3> 教過我們課的老師有很多,記不全了。張國成老師,長得挺神氣,教語文課;唐婉妹老師,短發(fā)小個子,教算術(shù)課;郁時芬老師,個子不高,代過算術(shù)課;張振翼老師,乒乓球打得好,教體育課;還有李家俊老師,也教體育課;秦玉強老師,高高的個子,歌唱得好,教唱歌課;康文秀老師,一頭白發(fā),教圖畫課。</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王慶云老師(2018年10月11日)</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h3><h3><br></h3><h3> 班里究竟有過幾位同學記不清楚了。同學們一起回憶到的有59位。</h3><h3> 女生有貝建芬、陳淮兵、徐孜、賈建榮、施秀英、許瑞芳、王荷珍、王漪、楊娟娟、盧莉加、柴小花、王建芬、楊雪珍、黃莉莉、葉耀江、袁福娣、壽建英、鮑幼羔、申新佐、張自萍、徐美英、陳萍、任麗英、馮國英、孟惠芬、肖秀珍、馮微微、金愛珠、張彩娥、楊莉莉。男生有蔡昌鉅、平培元、章真、酈平、丁寶根、吳來興、黃玉春、毛新華、盧建華、林貽華、蔣建歡、凃泉榮、史敬林、姜錫林、金建榮、費祖明、李正興、韓錫榮、馮建生、俞連根、張連根、潘仲民、徐林喜、傅建中、張雙陽、茹建新、李榮根、朱立群、陸永善。</h3><h3> 同學們都加入少先隊,全校一個大隊,一個班一個中隊,班里四個小隊。陳淮兵是大隊長,蔡昌鉅和貝建芬是中隊長,王建芬、許瑞芳、徐美英和我是小隊長。蔡昌鉅上課喊起立,貝建芬收作業(yè)本,徐美英領(lǐng)做保健操、領(lǐng)唱歌。</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蔡昌鉅班長手書的同學各單</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許瑞芳同學手書的同學名單</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h3><h3><br></h3><h3> 那時小學課程比較少,主要是語文和算術(shù),因此,書包都比較小,不象現(xiàn)在那么大而沉。語文和算術(shù)每天都有課,也都有作業(yè),但作業(yè)通常不太多,有時在學校就能完成,有時星期六下午分組到同學家集中做回家作業(yè),但大多是在自己家完成的。學期結(jié)束進行考試,也只考語文和算術(shù)兩門功課。放假也有作業(yè),假期作業(yè)通常在一本練習冊上,要求每天做一點,但同學們大多做不到,一放假做一部分,臨開學再做一部分,中間是放開了玩。</h3><h3> 體育、唱歌、圖畫等課程大多一個星期一次課。體育課同學們都喜歡,玩起來很開心,但每次要先整隊,有時有同學站隊不認真,體育老師會遲遲不讓活動,大家蠻惱火的;遇到下雨有時體育課在教室聽故事,同學們很喜歡的。唱歌課上我們學了不少歌,如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唱支山歌給黨聽、紅梅贊、社員都是向陽花、歌唱二小放牛郎、聽媽媽講過去的事等都是那時學的。圖畫課康老師事先在小黑板上畫好圖,上課時小黑板一掛,稍微講一下,大家就照著畫。另外還有手工勞動,大家也蠻喜歡做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h3><h3><br></h3><h3>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舉國上下開展了學雷鋒活動。</h3><h3> 學校組織我們學習雷鋒事跡,讀報、讀雷鋒日記,看《雷鋒》電影,學唱《學習雷鋒好榜樣》等歌曲,寫學習日記、體會文章,開展”學雷鋒、做好事”活動。在學校大家擦窗掃地搞衛(wèi)生,在路上幫助推車子、拎東西、扶老人,拾金不昧。班里還專門組織去校外做好事,記得去過火車站、福利院、招待所等地打掃衛(wèi)生。當時為做好人好事大家動足腦筋,無私幫助、助人為樂,社會風氣很好。</h3><h3> 記得二年級時,我右腿有傷痛難以走路上學,班里大家來幫助,不少同學背過我,但我記不全這些同學了,真是抱謙。學期結(jié)束總結(jié)時,班里還寫了事跡報告,徐美英同學在學校操場的集會上朗讀,受到了學校表揚,這事我至今難以忘懷,感謝老師、同學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h3><h3><br></h3><h3> 在學校里呆久了,外出活動、勞動大家都很喜歡的。</h3><h3> 清明時節(jié)學校會組織掃墓活動。記得第一次我們到三塔去掃烈士墓,當天上午在學校集中,排隊步行去三塔,到烈士墓前大家默哀、獻花、聽英雄事跡報告,瞻仰烈士墓。儀式結(jié)束后,就地休息,大家吃著自己帶去的干糧,很有滋味。</h3><h3> 農(nóng)忙季節(jié)學校組織下鄉(xiāng)勞動。我們能干的農(nóng)活不多,低年級時撿麥穗、拾稻穗,高年級時也有割稻。記得第一次割稻大家很興奮,鐮刀自帶,有的自己買、有的借,割稻時都想割得快一點,有些同學把手指都割破了,我也割破了,至今還留著疤。還有一次”三秋”勞動路過真茹塔,勞動結(jié)束回家時,同學們順道去真茹塔玩,不少同學爬了塔,象我這樣膽子不大的只爬到第二層就下來了,膽大的爬到了最高層,事后班主任老師知道了,給了批評教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h3><h3><br></h3><h3> 小學生生性愛動,但當時學校活動器材和場地不多。打乒乓,全校兩只乒乓桌,絕大多同學輪不著打;踢足球,場地太小,只好盤盤球,輕輕叫踢踢,機會也不多;單杠和爬桿多數(shù)學生臂力不夠,也就是看看。課余時間大多用自制自帶器材活動,女同學跳橡皮筋、拍皮球、踢毽子、跳繩、挑游戲棒等;男同學滾鐵箍、打彈珠、削洋片、摜菱角、抽賤骨頭、打啪啪子等等。有時還玩玩老鷹捉小雞、躲貓貓、官兵捉強盜等。不過有些活動學校是不太允許的。</h3><h3> 當時廣播體操很普及,學校每天都組織做操。學期中也有一些體育競賽,如乒乓球比賽、五人制小足球比賽、迎面接力賽,拔河比賽等,我班的體育不太強,沒什么好名次。第一醫(yī)院西面的中山廳體育場是當時嘉興最大的體育場,有標準的田徑場、球場,我們喜歡去那里活動,學校還在那里召開過田徑運動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h3><h3><br></h3><h3> “六一”兒童節(jié)對小學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節(jié)日,學校都有慶祝活動。活動日一般要求穿白襯衫和藍褲子,那時沒現(xiàn)在這種白襯衫料子,也沒這么白,很多同學穿著那種越洗越白的土布白襯衫。</h3><h3> 當時文藝活動的基礎條件不好,平時主要就是徐美英發(fā)個音,大家唱唱歌;跳舞很少,女生會跳一點,男生基本跳不來,也不愿意跳,覺得“娘娘腔”、難為情;樂器那是高檔品,好象沒人會玩的。由于缺少學習和環(huán)境熏陶,愛好文藝、有文藝特長的同學很少。記得有一次慶“六一”演出,我班準備排個男女生合跳的舞蹈,男生都不太愿意參加,那次開始人選中有蔡昌鉅的,后來不知怎么的他溜了。最后,也算排成功了,演出是在學校操場水泥臺那個地方搭的舞臺,很小,跳不開。還記得有一次到13(榮軍)醫(yī)院禮堂搞慶祝活動,貝建芬報的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h3><h3><br></h3><h3> 嘉興人民電影院位于少年路和勤儉路東南交叉口,離學校比較近,每個學期學校都會組織幾次去那里看電影,這讓同學們很開心。看電影多數(shù)安排在下午,先在學校整好隊,排隊前往,依次進場,散場后自己回家。看完電影后,同學們會興致勃勃地談論好幾天,還會學說一些對白,模仿一些動作。語文老師就借題布置作業(yè),要大家寫作文。</h3><h3> 那時看過的電影還不少的,有《小鈴鐺》、《草原英雄小姐妹》、《雞毛信》、《小兵張嘎》、《農(nóng)奴》、《白毛女》、《特快列車》、《女跳水隊員》、《雷鋒》、《地道戰(zhàn)》、《南征北戰(zhàn)》、《三進山城》、《烈火中永生》、《打擊侵略者》、《英雄兒女》、《霓虹燈下的哨兵》、《秘密圖紙》等。那時最喜歡看的是戰(zhàn)斗片和反特片,有些電影印象深刻,至今不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h3><h3><br></h3><h3> 1–4年級時,每個學期都有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有時還有小測驗,學期結(jié)束發(fā)放成績報告單,學年結(jié)束進行學業(yè)總結(jié)和評比,決定升留級,表彰三好學生。</h3><h3> 當時班級同學的學習狀況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具體記不太清楚了。現(xiàn)在分析起來,學習好壞主要取決于四個因素。一是教育引導。它使人有方向、有目標。當時要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毛主席的好孩子”,”長大當醫(yī)生、老師、工程師,…… 做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這是有引導作用的。后來文革中的“讀書無用論”就使得大家不好好讀書了。二是督促管理。它使人守規(guī)矩、受約束。讀書要聽課、完成作業(yè)、復習鞏固、測驗考試,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進行成績管理、學習獎懲,這是有規(guī)范和激勵作用的。三是學習素質(zhì)。它包括個人的專注力、學習興趣、理解接受能力、記憶力、表達力、創(chuàng)造力、刻苦精神等。人與人之間的學習素質(zhì)差別還是蠻大的,因此讀書成績差別也蠻大。四是教學水平。它包括老師的學識、教學方法和個人魅力等。名師出高徒,高水平老師可以彌補一些學生天份和個性的不足。</h3><h3> 當時小學學習的知識量不大,學業(yè)負擔不重,讀書不吃力的。只要能接受教育引導和督促管理,聽老師話、聽父母話,有上進心,能靜下心來讀書,聽好課、做好作業(yè),取得良好成績不太難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一</h3><h3><br></h3><h3> 上學讀書久了,同學們都盼著放假,期待好好地玩一玩。</h3><h3> 暑假很長,大家簡直把能玩的都玩了個遍。除了平常玩的,夏天還可以捉金飛蟲、熒火蟲、知了,可以捉蟋蟀、斗蟋蟀,可以游泳。嘉興游泳池建在60年代中期,位于橡膠廠南邊,現(xiàn)在的紫陽街南端。當時經(jīng)體檢辦個游泳證,兒童5分游一場。暑假天熱,下午去游泳池游泳既好玩又消暑;另外,當時河水比較干凈,豪股塔附近的運河也是游泳的好地方,不過大多數(shù)家長不允許我們?nèi)サ摹3赃^晚飯,大家聚在一起乘涼,津津有味地聽大人們講故事。寒假較短,但熱熱鬧鬧過大年,有好東西吃,有新衣服穿,還拿壓歲錢,開心極了。假期中學校也發(fā)(代購)電影票,放假前就可以拿到票子,假期當中結(jié)伴去看。假期中家務活也是要做的,買米、買煤、提水、生煤爐、煮飯、燒菜、洗碗,還有帶弟弟、妹妹等,比平時要多干好多。當然,還要做假期作業(yè),不過,假期作業(yè)完成得好的同學蠻少的。那時的小學生,戶外活動多、體力活兒多,雖然營養(yǎng)水平不高,但身體素質(zhì)比現(xiàn)在的小學生要好,很少有近視眼。</h3><h3> 過了一個暑假同學們大多曬黑了,過了一個寒假同學們大多吃胖了。臨近假期結(jié)束,大人們會說,”要串鼻頭了”。開學時間一到,大家報到交費、交假期作業(yè)、領(lǐng)新課本,新學期開始了。</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二</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在我們五年級的時候,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我們的小學學習生活也因此改變了。</h3><h3> 起初是破四舊立四新,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我們看到了抄家、砸舊東西,看到戴高帽子游街,看到紅衛(wèi)兵爬上了學校附近的天主堂。在學校,開始比較平靜,后來開始批判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當時要求人人都寫大字報,老師當作業(yè)布置,我們雖然不怎么懂,但也去寫了。一般幾個同學寫一份,一個同學執(zhí)筆,其他同學簽個名。記得凃泉榮一個人寫的,署名”一人一支筆”。學校還成立了革命委員會,開始由校領(lǐng)導、普通教師和學生代表組成,后來是造反派奪權(quán)當家了。隨著“文革”的深入,極左思潮洶涌澎湃,打棍子、扣帽子,無限上綱,批校長、批老師、批學生;還有參加串聯(lián)和派性斗爭。當時嘉興社會有聯(lián)總指、革聯(lián)司兩派,學校有紅三司、炮司兩派,小學生也加入進去,還成立戰(zhàn)斗隊,紅領(lǐng)巾不帶了,帶紅衛(wèi)兵袖章。不過小學生絕大多數(shù)沒什么實質(zhì)性活動和作用。</h3><h3> ”文革”不久校名也改掉了,叫春雷小學,文革后校名又改了回來。”文革”開始后,上課內(nèi)容改變了,還出去參加校外的集會游行等,政治學習、政治活動的比重越來越大,文化課被擠少了、淡化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很快被破壞了,上課越來越不正常,調(diào)課、停課非常隨便,最后甚至長時間停課放假,考試也不考了。小學的最后兩年就在這種鬧哄哄、亂哄哄的狀態(tài)下過去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三</h3><h3><br></h3><h3> 1968年夏,六年小學結(jié)束了。那時,沒有畢業(yè)典禮、沒拍畢業(yè)照,接到通知,到學校拿了個證就離開學校,算畢業(yè)了。</h3><h3> 小學畢業(yè)后,大家基本上都升入了初中,根據(jù)家庭住址,有的進嘉興一中,有的進嘉興三中。在初中,少部分同學繼續(xù)成為同班同學,徐孜、賈建榮、貝建芬、施秀英、許瑞芳、黃玉春和我,7位同學成了嘉興一中的同班同學。初中畢業(yè),新三屆大部分分配工作,少部分年紀小點的升學讀高中。徐孜、史敬林、章真和我都在一中讀高中。當時一共三個班,章真一班,史敬林和我二班,徐孜三班。</h3><h3> 畢業(yè)后,同學就很少見到了。1990年11月25日高中同學聚會,見到了史敬林同學(2017年高中同學再次聚會時,卻聽說史敬林已經(jīng)走了,甚感痛惜)。2001年10月5日初中同學聚會,見到了徐孜、賈建榮、貝建芬、施秀英、許瑞芳、黃玉春同學,大家敘舊情、談近況,唱歌、聚餐,留下了珍貴的合影和深深的記憶。</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初中同班的小學同學(2001年10月5日)</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四</h3><h3><br></h3><h3> 1974年我下鄉(xiāng)了,到嘉興洪合公社插隊落戶當知青。</h3><h3> 當時,我所在的大隊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半天的知青活動,開會學習討論什么的,大家交談交談、休息休息。在我下鄉(xiāng)第一次參加知青活動時,意外地遇見了陳淮兵同學。小學時,她好象二年級轉(zhuǎn)到我們班級的,她是部隊軍人子女,曾任中山路小學少先隊大隊長,三條杠。當時,她也下鄉(xiāng)了,與我同個大隊、不同小隊,以后在知青活動時常常見到她。后來陳淮兵去了公社廣播站;我到鄉(xiāng)中心學校當了代課教師,都不太有時間參加知青活動了。1978年3月,我讀書離開了農(nóng)村。</h3><h3> 小學畢業(yè)后,上初中時,有7位小學同學和我同班;讀高中時,有3位小學同學與我同班或隔壁班;下鄉(xiāng)插隊落戶時,還有1位小學同學與我同個大隊,我和小學同學蠻有緣的。</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洪合公社紅旗中學老師(1978年2月)</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五</h3><h3><br></h3><h3> 大概是1976年夏的某日,我還在洪合公社插隊。那天要從城里乘車去鄉(xiāng)下,剛到育子弄對面的禾興路公交站等車,就聽到有人叫“培元”,轉(zhuǎn)身一看,是盧建華!他頭戴草帽,身背一個棒冰箱,在賣棒冰。他問我,去哪里?我告訴他,去洪合;…… 。 說了幾句,汽車來了,我上了車。剛坐下,只見盧建華拿了根棒冰,叫著我的名字,準備送上車來。我趕緊起身,走到車門口,接過棒冰,我想掏錢給他,但又沒這樣做。車子開動了,我透過車窗望著他,他瘦小又有點老相,旁邊站了個人,在跟他說話,我一看,是他父親。我吃著他給我的棒冰,一陣陣心酸,想起了當年的一些情境。</h3><h3> 小學上學時,盧建華長得瘦小精骨好,生龍活虎,能打架、很仗義,對我挺好。好象是六年級的開學時,盧建華沒有報到。有同學說,盧建華暑假爬樹掉下來摔傷了,很嚴重,在治療,不能上學了。后來有一天,盧建華的弟弟盧建中找到我,說盧建華叫我去他家,于是我去了道前街他家。見到盧建華,他很高興,跟我說了很多話。他身體有點僵硬,走起路來不太穩(wěn);說起話來語速很慢,一字一頓;腦子思維跟常人不太一樣了。看著他的這般狀況,我非常難過。</h3><h3> 2018年530小學同學聚會,得知他已經(jīng)走了,雖在意料之中,但仍覺悲痛。</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盧建華的書信</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六</h3><h3><br></h3><h3> 1968年夏小學畢業(yè)離校以后,一直沒去過中山路小學。</h3><h3> 2004年5月我調(diào)到嘉興廣播電視大學工作。那時電大有兩個校區(qū):本部和分部。當我第一次去分部時,卻發(fā)現(xiàn)這里就是中山路小學舊址。原來中山路小學被撤并了,這么好的市中心地段,自然在等著實現(xiàn)更大的價值。當時電大招收全日制大專普通班,正缺校舍,教育局就先把原中山路小學給電大用了。看著學校,格局有些變化,但大框架基本還在。校門從朝西改為朝北,出門就是中山路;西邊平房連成了一排,從北到南改成了傳達室、小食堂、浴室等;原來兩排教學用房經(jīng)過一些維修改造,還在;雨操場位置上造了一幢教學樓。想不到36年后我又來到了原中山路小學,并用它繼續(xù)辦學。</h3><h3> 2005年12月電大整體搬遷,分部(原中山路小學)還給了教育局。后來學校場地租給了江南大廈作停車場用,再后來校舍拆去、土地出讓,這里將徹底改變用途了。時代變遷,中山路小學已經(jīng)成為歷史,中山路小學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作為嘉興電大分部的原中山路小學</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合影背景為原中山路小學教室</font></h5><h3><font color="#808080"><br></font></h3><h3><font color="#808080"><br></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學同學五十年后再相聚</b><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姚安县| 垣曲县| 新绛县| 宜兴市| 永仁县| 哈尔滨市| 枝江市| 萍乡市| 桂东县| 本溪| 长子县| 明光市| 万载县| 图们市| 宝鸡市| 博客| 和龙市| 新疆| 博湖县| 宝坻区| 咸阳市| 台东县| 陇南市| 靖远县| 玛纳斯县| 微博| 武山县| 仙桃市| 钟山县| 瑞金市| 龙江县| 塔城市| 海南省| 华安县| 藁城市| 古丈县| 新化县| 鄂尔多斯市| 哈巴河县| 自治县| 临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