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b>歷經半個月的策劃,終于在2019.3.16一行16人向云南出發!</b></font></h1> <h1><b>六個小時的飛機,又坐了十個小時火車,可算到了麗江。</b></h1> <h1><b><font color="#010101">茶馬古道起于滇南,經過大理、麗江、迪慶、拉薩,止于印度,貫穿中國西部人文風情和自然風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關注。</font></b></h1> <h1><b>束河古鎮,納西語稱“紹塢”,因村后聚寶山形如堆壘之高峰,以山名村,流傳變異而成,意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 也是納西先民從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過渡的活標本,是對外開放和馬幫活動形成的集鎮建設典范。束河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于2005年入選CCTV“中國魅力名鎮”。</b></h1> <h1><b>長江第一灣(長江第一彎、萬里長江第一灣):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麗江市石鼓鎮與香格里拉縣南部沙松碧村之間,海拔1850米,距香格里拉縣城130公里,有公路直達。相傳三國時期,諸葛亮平定南中后,在此“五月渡瀘”。公元1253年,忽必烈又在此“革囊渡江”。 萬里長江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騰而下,巴塘縣城境內進入云南,與瀾滄江、怒江一起在橫斷山脈的高山深谷中穿行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壯麗景觀。到了香格里拉縣的沙松碧村,突然來了個100多度的急轉彎,轉向東北,形成了罕見的"V"字形大彎,“江流到此成逆轉,奔入中原壯大觀”,人們稱這天下奇觀為“長江第一灣”。</b></h1> <h1><b>虎跳峽(Tiger Leaping Gorge),以“險”名天下,是中國最深的峽谷之一?;⑻鴯{有香格里拉段和麗江段和之分,而香格里拉虎跳峽是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名勝區,它包括上、中、下虎跳峽,高路徒步線,其中虎跳峽徒步線被譽為“世界十大經典徒步線路之一”,主要由高路徒步線和中虎跳峽徒步線兩大部分組成。</b></h1> <h1><b>我國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東22公里處,2007年正式開放。“普達措”藏語意為神助乘舟到達湖的彼岸。</b></h1> <h1><b>“狂歡節”以其在特定時空中的狂歡形式起到了在社會不同層級之間進行溝通的作用。香格里拉藏族百姓在十余年時間中摸索創造出的“藏民家訪”文化展演,則是以狂歡式展演的方法實現了不同文化間的溝通。</b></h1> <h1><b>香巴拉時輪壇城景區,于2005年開始建設,經過了十年多的努力,建成了一座非常宏偉高大的建筑,集現代建筑與藏式建筑風格為一體。是目前藏區介紹藏文化及藏傳佛教文化較為全面的場所。整個文化博覽中心占地面積為22畝,建筑面積為25131平米。頂層為白塔式鍍金金頂。整個建筑在藏區是獨一無二的,尤其是外觀設計、裝修和彩繪方面更為突出。主建筑中心大樓共11層,高約60米,耗資近6億元人民幣的香巴拉時輪壇城文化博覽中心于2015年7月基本建成并對外開放。</b></h1> <h1><b>獨克宗古城是中國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而且是茶馬古道的樞紐。 位于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縣的獨克宗古城,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城,曾是雪域藏鄉和滇域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川藏滇地區經濟貿易的紐帶。</b></h1> <h1><b>麗江古城位于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后期),地處云貴高原,面積為7.279平方公里。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巖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黑龍潭、文昌宮、王丕震紀念館、雪山書院、王家莊基督教堂、方國瑜故居、白馬龍潭寺、顧彼得舊居、凈蓮寺、普賢寺等景點。</b></h1> <h1><b>瀘沽湖位于四川省鹽源縣與云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湖東為鹽源縣瀘沽湖鎮(原左所區),湖西為寧蒗縣永寧鄉。湖泊南北長9.5公里,東西寬5.2公里,湖岸線長約44公里,湖泊面積50.1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05.3米,平均水深為40.3米,湖水庫容量為22.52億立方米,湖水最大透明度達12米,湖面海拔2685米。 瀘沽湖屬高原斷層溶蝕陷落湖泊,由一個西北東南向的斷層和兩個東西向的斷層共同構成。屬長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雅礱江支流理塘河水系。瀘沽湖入湖河流共18條(云南部分11條,四川部分7條),湖水經東側的大草海注入鹽源縣境內前所河,再注入蓋祖河(下游稱永寧河),再注入臥龍河(又名臥落河、鹽源河),入流理塘河,最后排入長江上游干流段金沙江的支流雅礱江。 瀘沽湖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是中國第三大深水湖泊。瀘沽湖周邊主要居住著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沿岸居住有蒙古族7種民族,約1.3萬人。</b></h1> <h1><b>蝴蝶泉位于蒼山第一峰云弄峰神摩山下,南距大理古城27公里。蝴蝶泉面積50多平方米,為方形泉潭。泉水清澈如鏡,有泉底冒出,泉邊弄蔭如蓋,一高大古樹,橫臥泉上,這就是“蝴蝶樹”。每年春夏天之交,特別是4月15日,蝴蝶樹芬芳引蝴蝶。大批蝴蝶聚于泉邊,滿天飛舞。最奇的是萬千彩蝴蝶,交尾相隨,倒掛蝴蝶樹上,形成無數串,垂及水面,蔚為壯觀。</b></h1> <h1><b>洱海古代文獻中曾稱為葉榆澤、昆彌川、 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 云南大理郊區,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 洱源,長約42.58公里,東西最大寬度9.0公里,湖面面積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達20米。</b></h1> <h1><b>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葉榆城、紫城。古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筑的羊苴咩城,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1]大理為1982年2月8日國務院公布的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2]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是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內分布了14處市級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承載著大理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區。</b></h1> <h1><b>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處,西對蒼山應樂峰,東對洱海,距山腳約為1500米。南336米處有桃溪向東流過。北76米處有梅溪,東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大塔又名千尋塔,當地群眾稱它為“文筆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級,為大理地區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磚塔。南北小塔均為十級,高42.17米,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衛。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h1> <h1><b>時間過得真快,8天的行程一眨眼就過去了,所有人都意猶未盡,這次坎坷的旅行讓我記憶深刻,再見了云南!我還會再來的!</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垫江县|
涟水县|
长阳|
宜黄县|
土默特左旗|
桐城市|
汾阳市|
滦平县|
揭西县|
彭阳县|
安义县|
柳州市|
南部县|
旬邑县|
枣阳市|
恩平市|
新龙县|
乐都县|
时尚|
铁岭县|
绍兴市|
霍林郭勒市|
岳西县|
北宁市|
根河市|
方山县|
乌鲁木齐市|
深泽县|
大宁县|
嘉义市|
深圳市|
绵竹市|
渝中区|
错那县|
祁连县|
广宁县|
含山县|
伊金霍洛旗|
定州市|
万州区|
漳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