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海映山莊的海景房居住在家里都能看到海</h3> <h3>我們乘車沿煙威公路,1個多小時后到達威海。威海這個小城市被聯合國評為全球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其干凈的環境是出了名的。這里碧海藍天,簇綠山坡,一塵不染。劉公島橫列于威海灣內,在市內東面海邊清晰可見。威海的歷史,大部分就是在這個3.15 平方千米的小島上演繹的。 </h3><h3>城市清爽的環境和歷史厚重的背景在這里融合,還是輕松明快的基調占了上風。 </h3><h3> 資料顯示,劉公島的島名來歷,通常有兩種說法:一是認為東漢末年劉氏皇族的一支,不堪曹魏政權的剪伐,東遷避難至島上定居,故名劉公島。</h3><h3> 二是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數百年前,一艘南方的商船在海上航行,忽然間遇到狂風惡浪,只見濁浪沖天,不分海天陸地。船民們一面撐船與海浪搏斗一面祈求蒼天保佑平安。</h3><h3>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船上的糧食和淡水被海浪沖光,船民們筋疲力盡再也無力掙扎一個個倒在艙里,聽天由命,任商船在海上漂泊。一天夜里,有人突然發現前面出現點點亮光,興奮得叫起來。頓時全船人都起來奮力的向前劃船,經過一番拼搏,終于把船劃到一座海島前,峭崖上一位白發銀須的老者手里搖動火把,正在為他們引航。</h3><h3>船靠上岸,船民們跌倒在沙灘上,老者急忙把他們背到一座棚子里,老人自稱姓劉這是神仙來救他們,便再三叩首而去。后來又有很多遇險的船民受到劉翁的搭救和幫助。漸漸的南來北往的人們都知道了劉翁的美名。若干年后,船民為了紀念老人全心行善的美德,便來到島上建造了一座劉公廟。</h3> <h3>甲午海戰紀念館</h3><h3>甲午海戰紀念館坐落于甲午戰爭紀念地威海劉公島上,是一處以建筑、雕塑、繪畫等綜合藝術展示甲午悲壯歷史的大型紀念館。海戰館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8900平方米,由廣東河源華冠股份有限公司獨家投資6000余萬元,于1995年6月建成開業。甲午海戰館建筑氣勢宏大,造型奇特,猶如數艘相互撞擊的艦船,懸浮于海面之上,與18米高的建筑融為一體的是高達15米的北洋水師海軍將領塑像,國內首創,被建筑界譽為“當代中國建筑藝術精品”。 </h3> <h3>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漢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廣府人,籍貫廣東番禺縣龍導尾鄉(現為廣州市海珠區),清末北洋水師將領,民族英雄。[1]鄧世昌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愿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即艦長)。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光緒帝挽聯如此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為紀念鄧世昌的偉大犧牲,人民創作了《甲午風云》、《英雄鄧世昌》、《甲午大海戰》等多部文學、影視、戲曲作品,以歌頌其英雄壯舉,還有多處紀念館可供紀念、瞻仰、憑吊。</h3> <h3>退役潛艇內部</h3> <h3>定遠艦</h3> <h3>鄧世昌手拿望遠鏡</h3> <h3>石島赤山大酒店海鮮大餐</h3> <h3>同學們歌聲還是那么動聽</h3> <h3>只有參加聚會的同學才知道過生日的是誰,是3個同學的簡稱梅華靖。</h3> <h3>來北方最大的石島港看看</h3> <h3>了解遠洋捕撈船只到國外打魚的出海情況</h3> <h3>上船看看,女同志是不能上打魚的船,這是民間風俗。</h3> <h3>石島廣場浪漫的享受</h3> <h3>研究一下拍婚紗照的情況,也許你結婚快30周年,拍個婚紗照紀念美好時光。</h3> <h3>運動是最好的健康藥</h3> <h3>桃園海風花園海邊的美景。</h3> <h3>沒有不散的宴席,取票要走了,不舍你們回去,來年在相聚。</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风县|
鄢陵县|
泰宁县|
久治县|
英德市|
绥宁县|
浠水县|
科技|
开鲁县|
怀化市|
清丰县|
花莲县|
台东县|
堆龙德庆县|
广元市|
大埔县|
沈丘县|
施秉县|
乌拉特中旗|
清远市|
建瓯市|
大冶市|
翁源县|
四子王旗|
日照市|
黑水县|
平昌县|
水富县|
大竹县|
增城市|
英德市|
元江|
永仁县|
洞口县|
枝江市|
沛县|
丰台区|
拉萨市|
嘉禾县|
额尔古纳市|
绥芬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