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緬懷父親】戰火中的青春篇

周志勇

<p><br></p><p><b>父親 周體聯于1920年出生在四川省雅安市北郊鎮的蒙頂山腳下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在他還沒有出生之前 、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就因為生病沒有錢治療而離開了人世。</b></p><p><br></p><p><b>在父親出生后剛滿2歲的時候,我爺爺由于長期悲痛、精神受到刺激,一次在外出巡山時不幸落入山澗被摔死了。全家悲痛欲絕。</b></p><p><br></p><p><b>在當時國民黨統治下的四川,地方軍閥爭權奪利,欺壓百姓,民不聊生。已經成為家里的主要勞動力的另外一個哥哥也被國民黨拉去當了壯丁。真是雪上加霜。從此小小年紀的父親只能母子二人相依為命,生活過得是非常艱苦。</b></p><p><br></p><p><br></p><p><br></p><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 參加紅軍 北上抗日</b></h1><p><br></p> <p><b>  1934年底,紅軍的隊伍第一次出現在家鄉雅安蒙頂山周邊,給那里的人民帶來了新的希望和光明。14歲的父親瞞著家人偷偷跑了出來,加入了紅軍。從此,在人民軍隊的這座革命大熔爐里開始得到鍛煉和成長。在他記憶中,隨后長征路上最艱苦的戰役就是爬雪山、過草地,這段經歷影響了他的一生。 </b></p><p><br></p><p><b> “雪山海拔比較高,人上去后會有缺氧,有些戰士可能累了,就坐下來休息一會兒,過段時間再去喊他 也許他就已經爬不起來了;在翻過第二個雪山(當岺山)時,許多人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見,變成了“雪盲”,部隊給每個人發一根木棍,大家手挽手繼續前行,由看得見的人在前面領路。”父親曾經回憶說。</b></p><p><br></p><p><b>在下坡的時候比較滑,有時不小心速度一快,會撞到山上的石頭很容易受傷;雪山有些雪坑,父親一不注意滑到坑里面,雖然被戰友拉出來,右小腿凍傷,落下了后遺癥,雙腿粗細不一。“那個時候是一手拿根棍子,一手拉著馬尾巴越過了雪山的。” </b></p><p><br></p> <p><b>“過草地時雖然聽不見敵機的轟鳴聲了,但是天氣陰冷、彈盡糧絕,只能靠挖草根、樹皮和煮皮帶吃,走不動就爬,爬不動時就在草地上慢慢滾。總算爬到一片麥田時,因為實在餓得慌,就和幾個小戰友抓起生小麥就往嘴里吃,結果拉了好幾天肚子。”</b></p><p><br></p><p><b>真是飽嘗風霜、吃盡人間之苦。父親很感謝那些年長的戰友,包括當時四方面軍99師王波師長等首長對“紅小鬼”們照顧有加,總是把吃的先讓出來,把一些線毯給他們圍上。使他們從小就深深感覺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b></p><p><br></p> <p><b>1936年紅軍長征勝利會師陜北,為抗擊日寇紅四方面軍整編大部編入129師,父親在劉鄧的師部擔任測繪員,五萬分之一的軍用地圖帶在身上,不能損壞、不能淋雨、要像保護自己眼睛一樣保護地圖。劉伯承還指示標圖須準確、畫圖要耐心,掛圖有標準,特別關照在野外選擇掛圖前首先看好地形和了解敵情。劉伯承一天要看好幾次地圖,不論行軍打仗或駐扎下來、必須是隨要隨到、一目了然。“跟隨劉鄧首長從中自己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和本領,真是一生難忘。”</b></p><p><br></p><p><b>1939年父親作為見習參謀跟隨劉、鄧參加了1939年秋的晉東南反掃蕩戰斗。那一次日軍板垣師團的一個聯隊要經過太行山下一個叫關家惱的地方,八路軍決定圍殲日寇。“劉伯承帶領我們在3點半即趕到前線指揮所,檢查落實伏擊,4點發出信號,同時命令我們分別做好聯絡和觀察。”</b></p><p><br></p><p><b>“5點總攻開始了,各戰斗分隊集中迫擊炮和手榴彈攻擊,然后雙方反復多次沖殺較量,半小時后日寇招架不住了,殘敵退進窯洞內反抗,他們的擲彈筒等重武器失去作用。這時關家惱的上空硝煙彌漫,進入我們預先布置的伏擊圈的鬼子被一個一個全部消滅在窯洞內。在劉伯承指揮下,大獲全勝,而后部隊迅速轉移到了129師的大后方桐裕鎮。”</b></p><p><br></p><p><br></p> <p><b>在1941年,父親跟隨386旅旅長陳賡做警衛員,參加了當時八路軍的百團大戰。后來陳賡為了讓我父親盡快提高文化和政治素質,把他送到陜甘邊區華池縣境內的抗大七分校 學習了三年時間,政治文化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b></p><p><br></p><p><b>在抗大七分校學習期間,除了學習文化,自力更生、開荒種地,紡紗織布、豐衣足食,處處都是南泥灣,父親還被評為三大隊的勞動模范。那時候他就學會用縫紉機了。”直到后來都一直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習慣,冬天喜歡穿著一件軍大衣,破了還會自己縫補。</b></p><p><br></p> <h3><br></h3><h3><br></h3><h3><br></h3><h1><b><font color="#ed2308"> 2. 解放中原 一次難忘的戰斗</font></b></h1> <p>父親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p><p>冀南軍區第三十二團三營教導員。</p><p><br></p> <p><b>1945年12月中旬,冀南軍區第三十二團到達衡水縣城以東魏村一帶駐下,截斷了德州去石家莊的德石鐵路。這時,冀縣、棗強、景縣的偽軍有六千多人投降國民黨,都集中到衡水縣城,繼續與人民為敵。為消滅這股頑敵,冀南軍區集中四個團的兵力,由第三十二團擔任主攻,張世蓋擔任指揮,帶領一營二營擔任主攻;三營作為第二梯隊,由龐紹斌和父親周體聯指揮。</b></p><p><br></p><p><b>當時父親是擔任三營教導員,營長叫龐邵斌。在機槍掩護下,一營由東門北側向城內沖鋒,夜空中只聽見“嗖嗖”的彈頭的飛竄聲,部隊迅速向城墻靠近,在炮彈的火光下,向城頭沖去,不到二十分鐘,便攻占了城頭;二營從東門南側通過外壕,靠近城墻,戰士們在炮火掩護下,迅速攻進城里;接著三營的八、九兩個連在營長龐邵斌、教導員周體聯的率領下,(當時七連歸團長調動)戰士們個個精神抖擻,從城東北角攻上了城頭。</b></p><p><br></p><p><b>敵人見城門失守,便集中火力開始反沖,由于我方對地形不夠熟悉,敵人把我團攻進城內的一營二營壓到了城角下,關鍵時刻父親帶領八連、九連突然采取反沖鋒,又將敵人逼進了炮樓內出不來,這時我進入城內的部隊趁機向縱深發展。隨后與城內的敵人展開了巷道戰,一座樓一座樓,一條街一條街的奪取。拿下了戴月波的偽司令部,隨后,又接著攻打另一敵偽頭目張子堯部。凌晨四時左右,各部匯合、戰斗勝利地結束了。</b></p><p><br></p> <p><b>但是在打掃戰場時,卻沒有發現戴月波和張子堯二個頭目,部隊立即開展清查,天亮時,終于被三營八連在城壕將偽司令戴月波捉住。第二天上午十一時,另一個偽軍頭子張子堯后來被群眾抓獲。</b></p><p><br></p><p><b>這一仗,打得相當漂亮,打死打傷敵人400余人繳獲輕機槍25挺,長短槍1000多支,俘虜敵人2000多人,有偽司令1人、偽縣長3人、偽團長2人,衡水戰役勝利后,召開慶功大會,父親所在的三營榮獲“大功營”稱號。</b></p><p><br></p><p><b>為配合全國的解放,衡水戰役后部隊再次改編,父親被任命為二野十縱28旅84團三營的教導員。三營是“大功營”,在1947年中又先后參加了解放安陽、崔橋、鄧縣的戰役,并再次榮獲集體“特等功”一次。還多次地受到過十縱隊司令員王宏坤的表彰。</b></p><p><br></p> <p><b>戰斗勝利后,父親終于露出了勝利的笑容。</b></p><p><br></p><p><br></p><p><br></p><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3. 抗美援朝 志愿空軍</b></h1><p><br></p> <p><b>父親的傳家寶之一,南征北戰中的終生伴侶----軍用指南針。</b></p><p><br></p><p><br></p> <p class="ql-block"><b>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父親被任命為中朝人民志愿空軍聯合后勤部第一工程大隊政委。</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朝人民志愿空軍聯合后勤部第一工程大隊的全體合影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950年底開始抗美援朝,接著剛剛組建不久的“中朝人民空軍聯合后勤部第一工程大隊”簡稱“志愿空軍第一工程大隊”進駐到朝鮮平壤大同江畔,父親被任命為“志愿空軍第一工程大隊”的政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抗美援朝最艱苦的年月, 作為指揮員的父親雖然在腿部和腹部曾經受過傷,但是仍然做到以身作則、沖鋒在前。帶領全體官兵們齊心協力、克服艱難萬險,日日夜夜時刻守護著我方空軍機場的正常運轉,英勇頑強地經受了敵機的狂轟濫炸,確保了朝鮮的軍事實施和基地安全,為支援一線戰斗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b>1953年“中朝人民空軍聯合后勤部第一工程大隊”簡稱“志愿空軍第一工程大隊”全體立功功臣在慶功會上的合影照片。</b></p><p>第三排中(左7 )穿呢制服的是我父親。</p><p><br></p> <p>母親張桂芝 (1929年--1992年)。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八縱某部衛生員,抗美援朝期間、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護士。和父親一起參加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被稱為“軍中伉儷”,這是父母的軍旅照。</p><p><br></p> <p>中朝志愿空軍后勤工程大隊的戰友合影。</p><p>(前排中、右是我的父親和母親)</p><p><br></p> <p><b>這是在1952年初 在朝鮮平壤附近的1區隊基地召開的一次慶功大會。</b></p><p><br></p> <h3>老戰友在回國前的合影,左一是我的父親。</h3><h3><br></h3> <p>父親從朝鮮戰場歸來時的軍戎照。</p><p>(胸前佩戴的是由朝鮮政府頒發的二級自由獨立勛章和三級國旗勛章。)</p><p><br></p><p><br></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榮獲的朝鮮三級國旗勛章。</p> <p>抗美援朝榮獲的朝鮮三級自由獨立勛章。</p><p><br></p> <h3>前排左二是我的父親。</h3><h3><br></h3> <p><b>1953年從朝鮮回國后,擔任沈陽空軍某場站副政委,為國家剛起步的空軍事業服務。</b></p><p><br></p><p><b>回顧父親的戎馬一生中,他最為珍視的財富,還是在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大授銜時榮獲的三枚勛章,即: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解放勛章。</b></p><p><br></p><p><br></p> <h3>小時候拍的全家合影照。</h3><h3>(中間站的是作者本人。)</h3><h3><br></h3> <p>1958年父親從沈空部隊轉業。胸前佩戴的是</p><p><b> “三級八一勛章”,</b></p><p><b>“三級獨立自由勛章”,</b></p><p><b>“三級解放勛章”。</b></p><p><br></p><p><b>據查閱有關回憶當時授銜情況的文章中表明,1955年授銜時相對于后來的比較而言,開國第一次大授銜被普遍壓得很低,大多數的老紅軍授了中校軍銜,當時確有一少部分像父親這樣的團職軍官被授予了少校軍銜,但是父親從來沒有抱怨和提起這些事情,只是鼓勵子女們要好好學習,好好工作,榮譽自然會來的。</b></p><p><br></p> <p class="ql-block"><b>父親不善于在親人面前表露自己的情感,他的從軍經歷很少和子女們談過。直到孫子長大、進中學讀書、住在一起以后才開始經常地跟孫子談起一些有關的紅軍長征和打仗的往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他的軍功章也是從不示人,甚至連子女們都不清楚。父親從來不和我們說這些,他把立功證書和獎章都鎖在一個小皮箱里,用紅領巾包著。家人都不能隨便拿出來的。</b></p><p class="ql-block"><br></p> <h3>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頒發。</h3><h3><br></h3> <p class="ql-block"><b>1982年底父親離休以后,開始一遍一遍地回憶和記寫自己的部隊戰斗經歷和感想。這是父親生前遺留下來的一部分手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父親不像母親那樣細心,沒有那么多兒女情長,也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但是對子女的要求卻很嚴格,在文革上山下鄉時帶頭把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送到農場;小女兒從事文藝行業想改行曾多次托過父親,但是父親一直不愿幫忙,最后只能是自己想辦法來解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過去對父親有過怨言,直到今天重新回憶和親身去品味才能夠體驗出其中的潤物細無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b>2001年秋,82歲的老父親在孫子的陪同下斗志昂揚 激情豪邁地再次走上長城,登上泰山,抒發情懷,重現當年紅軍戰士的風采。</b></p><p><br></p> <p><b>這是常州市委書記李全林、市長孟金元、市政協主席周宏國一起前往醫院看望和慰問老紅軍的父親的情景。</b></p><p><br></p><p><b>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地震,老人聽聞家鄉受難,立即從病榻上示意,要家人立即給災區予以慰問……。不幸的是就在三天后的4月23日中午11點58分,父親突然停止了呼吸,安然地走了。享年94歲。</b></p><p><br></p><p><br></p> <p><b>父親走了,他熱愛祖國、熱愛軍隊,他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黨和人民,用他革命的一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老照片、軍功章、回憶錄,會讓我們終生受益,并永遠激勵和延及著子孫后代要傳承紅軍精神,發揚革命傳統,繼續新的長征!</b></p><p><br></p><p><b>1992年由于母親癌癥而過早地去世,后來父親一直跟了我住在一起生活。他走的時候很突然、很平靜,子女們沒有趕上最后的告別,但是對于昨日的諄諄教誨猶在耳旁,堂前絮語已成為永恒的追憶,后輩們是不會忘記的,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愿天堂里的父親安康快樂、一路走好!</b></p><p><br></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庐江县| 县级市| 蓝田县| 来凤县| 体育| 利辛县| 丰顺县| 山阳县| 开平市| 福贡县| 右玉县| 长治市| 建昌县| 永康市| 漳浦县| 周口市| 桂阳县| 桂东县| 武冈市| 广元市| 石柱| 建德市| 安达市| 绥化市| 大名县| 屯留县| 绥江县| 富源县| 赤水市| 雅安市| 泸州市| 利川市| 集贤县| 广宗县| 弥勒县| 贵德县| 新津县| 聊城市| 伊金霍洛旗| 荣成市| 南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