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說到南太行大家其實并不陌生,因為這此之前我也已來過3次了,但渾厚巍峨的它胸懷寬大,個中深藏著無比誘人的景色,不是一次兩次徒步穿越就能領略得透的,為了更好地感受到它無邊的魅力,趁著清明3天假期,懷著敬仰的心情,棍子戶外AA約伴,再次踏上了南太行之旅。</h3> <h3> 本次穿越地位于山西壺關縣境內,行程路線為:沙灘村-貓路-鵝屋鄉-天生橋-萬佛寺-英姑峽-隱龍谷-南掌村-丁家巖村。</h3><h3> 至于景色,貓道險峻,天生橋神奇,萬佛寺飄逸,最美的當數英姑峽了,聳立的石林、懸浮的崖壁,集秀美與險俊于一體,倘佯其中無不讓我們領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 沙灘村口有敬業的巡防人員對每位進山的行者進行防火??安全檢查,沒收隨身攜帶的火種,同行驢友”繞指柔”在旁靜靜的等候安檢。 </h3> <h3> 2019年4月5日清明節當日早上6點,棍子戶外一行24人乘長期的關系戶宋師傅的豫S88088大巴長途奔襲9個小時,于下午3時許到達行程起點,簡單整理下行裝便開始了貓道攀爬。</h3> <h3> “貓道”在山西壺關鵝屋村,據傳說當年楊六郎兵敗壺關到此,后有追兵,前面懸崖,無路可走,焦急中有貓在崖壁上跳躍前行,楊六郎遂沿著貓的行走痕跡攀越懸崖逃過追兵,而終有此路。其實貓路就是在懸崖上盤旋而上的一條臺階路,此路原本是山民走出的很窄的羊腸小道,經過人們后來的修整,羊腸小道修成了可以挑擔子行走的臺階路。“貓路”經過多年的修整,已經不復當年的艱險,甚至相對于太行的很多天梯,險峻程度都不可比擬了。但因為路程比較長,行走比較累,而且兩邊風光很好,所以還是很值得一看。</h3> <h3> 行走于通往貓路的溝中</h3> <h3> 貓路的石階,隨著時代的發展,山上都已通了公路,來往兩地的客商多選擇剩車,原來連接兩地的古商道現在已很少有人再走,因此荒涼了許多。</h3> <h3> 領隊拐棍對著巍峨延綿的山頂若有所思。</h3> <h3> 隊員繞指柔在俯拍山腳下的沙灘村</h3> <h3> 站在半山腰俯視下去,傍晚的陽光溫柔地灑在峽谷深處的沙灘村,給人一種暖洋洋的感覺。</h3> <h3> 先行的友友來到一處埡口,席地而坐等待后續的隊伍,在這里側前望去,能遠遠的看到天生橋的輪廓,大家抑制不住驚奇的心情,紛紛擺起PS先搶先與天生橋來一次親密合影。</h3> <h3> </h3> <h3> 從貓道登上山頂便是相對平坦的山脊小路了,到當晚住宿地鵝屋鄉約有兩公里,大家走走停停,盡享太行之美。</h3> <h3> 途中小景</h3> <h3> 走到山頂來到公路,山風習習、夕陽正美,張健擺好姿勢要求來一張大逆光酷照。</h3> <h3> 看看人家游太行是何等裝備,我等只能報以羨慕之眼</h3> <h3> 鵝屋的名字聽起來比較令人難忘,這里也有一個傳說,據說當年曾有金鵝在此筑巢,所以得了個如此浪漫的名字。屋鄉在當地被稱為壺關縣的“小西藏”,位于兩省三市交界處。兩省指山西和河南,三市指長治市、晉城市、河南的林州市。據說過去, 長治市壺關縣鵝屋鄉有個歡迎客人的習慣:看客人是不是從“貓路”爬上來的,如果是,他們會非常熱情地寬待的。因為這里以前交通極為不便,到壺關縣城必須繞道外地。</h3> <h3> 晚餐八菜一湯,出門在外沒法講究,將就著吃吧,畢竟山上采購商品不方便。</h3> <h3> 第二天早上集中早餐,三個腌菜,白饃加面湯隨便吃,雞蛋每人1個。早餐后來到出發點拍個大合影,之后一眾便沿軌跡向公路下方的天生橋方向開拔。</h3> <h3> 路中小景</h3> <h3> 沿山間小徑一路下行約30分鐘便來到天生橋,橋上一棵雙莖古松樹,張開雙臂迎接四方來客。</h3> <h3> “天生橋”位于鵝屋村東北的英英山上,天橋寬約5米,厚6米,跨度50米,最大高度150米,號稱北方最大的天生橋,鵝屋天生橋造型優美,其橋洞呈標準的圓拱形,宛若天工。斗膽站在橋上,天上白云飄動,望之仿佛天旋地轉、山倒橋移一般,即便是萬里無云的天氣,兩側那深不見底的深淵仍然給人以強烈的震憾。</h3><h3><br></h3> <h3> 雖說天生橋形成時間無從考證,但從其歷盡滄桑,經過無數次地震運動和長期的自然風化,仍安然無恙,傲然于世的現實,說明大自然設造成的堅固異常。大自然的這一杰作,為我們后人的橋梁設計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和啟迪。</h3><h3></h3><h3><br></h3> <h3> 厲害了我的弟,自學弟你揚起登山杖,隨手一指居然把登山杖頂在了對面的崖壁上了。</h3> <h3> 天生橋邊留張影,絕然不會枉此行</h3> <h3> 親們別急,留影每人都有份</h3> <h3> 途中小景</h3> <h3> 猜猜這是做什么的?白色的方塊在梯田中勾勒出美麗的線條。其實這是已經播種好的玉米地,每年初春,正值當地玉米種植季節,山區缺水,只能用農用薄膜蓋住種下的玉米種子,靠覆蓋密封墑田,晝夜溫差的變化產生的露珠保持水分,薄膜上面再隔段壓上土層防止被風吹翻。</h3> <h3> 太行山脊上的玉米梯田也很美的</h3> <h3> 順著軌跡沿著公路向4公里外的萬佛寺進發。</h3> <h3> (同行驢友拍)途中遇見云海,大家駐足觀靜靜觀賞。</h3> <h3> 離開公路順著右邊羊腸小道向下,穿密林,繞山脊,不一會兒就在一處小徑拐彎處的巨石上便能俯視下萬佛寺了。</h3> <h3> “萬佛寺”系建于一突起的孤峰上的小廟,規模雖小但布局工整,方寸之中更顯的小巧靈隴。萬佛寺的東南方向視野開闊,視線內山巒起伏、公路盤桓、梯田成片、村莊點點,更是觀日出的極佳地點。</h3> <h3> 懸空的懸空石,最勇敢的是繞指柔,站到最前面,俺拍照時都為他捏一把汗。</h3> <h3> 誰恐高?看圖片就會明白?,別說透,都懂的??</h3> <h3> 下了萬佛寺,沿山脊小路往英姑峽狂奔</h3> <h3>來到中午休息點,說休息點其實是一處羊??圈</h3> <h3> </h3> <h3>簡單用些午餐,繼續上路</h3> <h3> 這里植被不多,但見亂石堆壘,是一處理想的山頂徒步線路</h3> <h3> 一路快趕,不知不覺來到了英姑峽</h3> <h3> 千頁巖,太行獨有的標簽</h3> <h3> 英姑峽,最美的石林</h3> <h3> 盆景好美,不忍直視</h3> <h3> 英姑峽上合張影是必須的</h3> <h3> 從英姑峽旁的絕壁旁開始下撤,依山鑿成的石臺階寬窄不等,往下看去,深不見底,行走時須小心翼翼,生怕一腳踏空;抬頭仰望,更是心生畏懼。</h3> <h3> 英姑峽,一個讓人又驚嘆又生畏的地方,或許正是這般撩騷的意境引得無數獵奇者慕名而來。</h3> <h3> 過了英姑峽,沿著隱龍谷步道繼續下撤。</h3> <h3>途中秀美山形</h3> <h3> (此片為大巴宋師傅拍攝)俗話說,春色滿園畫,無水不文章,大巴宋師傅提前來到穿越終點,閑來無事順便記錄了當地的美景</h3> <h3> 出行會計操碎了心?,來之前已打聽到新鄉御龍灣溫泉度假村有優惠活動,交29元即含一晚一早餐,另加大廳免費住宿,于是乎先晚餐后泡澡再燒烤,開啟了FB模式</h3> <h3> 第三天早上,早起參觀了御龍灣全景</h3> <h3> 說來也是幸運,頭天晚上燒烤時,領隊與會計溝通,回潢途中又順便觀嘗也淮陽縣太昊陵年會</h3> <h3> 時間原因沒有購票進太昊陵參觀,只能繞著陵外的東西湖旁領略下古城風韻。</h3> <h3> 下午3點,集合乘車離開淮陽,約3個小時的路程,于當晚6點愉快的返回溫馨的大潢莊,此行完美收官。</h3> <h3>文: 春之曉</h3><h3>攝: 春之曉及同行驢友</h3><h3>音樂:Yesterday Once More(往日重現)</h3><h3>出鏡:全體友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银川市|
富平县|
沂水县|
兴隆县|
平利县|
安宁市|
涿州市|
孙吴县|
汕头市|
南京市|
荣成市|
闽清县|
莲花县|
波密县|
吕梁市|
龙南县|
双桥区|
昌宁县|
都江堰市|
句容市|
海南省|
沙坪坝区|
辉南县|
巨鹿县|
彭山县|
宁乡县|
福清市|
衡水市|
昭苏县|
石屏县|
高要市|
宜丰县|
长治市|
阿坝|
兴文县|
如皋市|
夏河县|
双牌县|
东港市|
西乡县|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