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水磨溝位于蘭州市七里河區的八里鎮,那里山清水秀,瓜果飄香,曾經因為雷壇河的水流量大,所以這里有很多的水磨,故而得名“水磨溝”。當年的水磨就像如今黃河風情線上水車博覽園里的水車一樣,被老蘭州人所熟悉。</h3> <h3> 水磨溝的地形如同蘭州的地形一樣,是典型的兩山夾一河——狗娃山(沈家嶺)、皋蘭山、雷壇河,這樣獨特的地形,造就了一副風景秀麗、畫面清晰的山水圖。</h3> <h3> 水磨溝是離蘭州市區最近的一個鄉鎮,依皋蘭山而居,南段有百年老鎮——阿干鎮、景色秀麗石佛溝、云頂山;中段有“世外桃源”花寨子、山清水秀后五泉,還有那教書育人的36中學;北段伸到雷壇河,最終匯入母親河——黃河。</h3> <h3> 水磨溝原來是“七里河區花寨子鄉”近幾年才改名為“七里河區八里鎮”,由北往南途徑磨溝沿,洪門子,孫家臺子,沈家坡子,(藥王洞),五里鋪子,(許家莊),牟家灣子,三十六中學,(王家磨),八里窯,(邢家磨),后五泉,(謝家磨),楊家崖頭,葉家灣子,史家溝,土嘴子,石嘴子,(林家磨),崖頭,(梁家磨),(吳家磨),川底崗子,二十里鋪,張家莊,花寨子,(萬畝桃園)侯家峪,清水營,(胡家窯),東果園,峴口子,石佛溝,爛泥溝,云頂山,阿干鎮。</h3> <h3> 小時候常聽爺爺說,曾經的水磨溝,沿河兩岸有四十八盤磨。(后來也有人說有五十五盤磨,因為劃分地界不同,有著不同的說法,從峴口子以下到雷壇河口子四十八盤水磨,從阿干鎮往下到雷壇河口子就是五十五盤水磨。)每個水磨基本都是按照磨房所在地名或者姓氏來命名的,如:徐家磨,梁家磨,王家磨,謝家磨,新磨,四盤磨,有的磨坊不止有一盤磨,甚至有四盤磨,這些磨坊的名字,直到現在一直被人們口頭傳承下來還在使用。</h3><h3><br></h3><h3> 我就是生在謝家磨長在水磨溝的孩子,父親說,謝家磨的水磨是被1952年雷壇河突發的一場洪水沖走的,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只留下了一個無法改變的地名——謝家磨。</h3> <h3> 水磨溝一年四季都是景。蘭州八景中的“梨苑華光”指的就是當時水磨溝雷壇河一帶梨花盛開時的美景。春天,潔白的梨花裝扮著這里的家家戶戶,梨樹下、小河邊、土堆旁總有一些孩子們在那里無憂無慮的玩耍。夏天,山花爛漫,菜地綠油油的一畦一畦,田間地頭上不時的有戴著草帽的農人們走過,梨樹、桃樹、蘋果樹枝繁葉茂,掛滿了果子,樹下乘涼的人們家長里短的說著笑著。<br></h3> <h3> 八里鎮為打造蘭州市的后花園,進一步加快發展水磨溝旅游經濟,緩解市區交通壓力,將水磨溝打造成“生態雷壇河,夢幻水磨溝”。修路,已經成為了這里勢在必行的一件大事。2019年,終于傳來了好消息,各大媒體平臺紛紛報道相關修路的資訊,這一切,讓這里的人們開始激動。</h3><h3><br></h3><h3> 水磨溝拆遷修路改變的是房子,但這里的文化和歷史將無法改變只能續寫。為了更好的傳承和弘揚當地文化,建議政府如同在黃河邊修建水車一樣在水磨溝修建一些水磨,給這里的人們留下一些念想,來回憶水磨溝的文化和歷史,并代代傳承下去。<br></h3> <h3> 我是一名70后,水磨溝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在那里學步走路讀書識字慢慢長大,那里的山水、那里的父老鄉親還有那里的方言值得我用一輩子去熱愛。我雖然沒有老前輩們對水磨溝的發展親眼所見、親身體驗,但我從爺爺那里一遍又一遍的親耳所聽了水磨溝的故事。水磨溝的文化和歷史需要有人來傳承,我作為土生土長的水磨溝兒女對此情有獨鐘。</h3> <h3>圖片:來自網絡。</h3> <h3>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對水磨溝有更多了解,可以在文末留言,說出您與水磨溝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傳承水磨溝的文化和歷史。</h3> <h3>作者簡介 </h3><h3>姓名:賀登年,女,生于1976年6月,甘肅省蘭州市人,中共黨員,漢族,出生在一個傳承孔孟遺風,有著書香氣的家庭。2006年曾作為蘭州市民代表就學習“八榮八恥”向全市人民發起倡議,宣傳傳統文化進社區。于2016年7月創建“家教感悟――賀登年”美篇專欄,致力于弘揚傳統文化,部分文章被美篇平臺加為“精華”在“熱點”推出,成為美篇寫作達人;代表作為《抓緊時間愛父母》、《我們這一輩》、《獻給婆婆的詩集》、《美篇家書――感謝有你陪伴的日子》等,文章陸續發表在各大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等。</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无锡市|
石阡县|
湛江市|
西宁市|
昭苏县|
海城市|
临沧市|
嘉鱼县|
大余县|
高台县|
科技|
全椒县|
会东县|
宁阳县|
阿勒泰市|
河池市|
黄大仙区|
古蔺县|
将乐县|
凤冈县|
巴彦县|
集贤县|
鄂伦春自治旗|
开封县|
麻江县|
大厂|
梅河口市|
翼城县|
朝阳区|
济源市|
伊川县|
金山区|
肥西县|
彰化县|
海宁市|
大田县|
东平县|
沈阳市|
林芝县|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