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4月2號,21位來自各地、四十多年前王老所在干校的校友和徒弟,在千禾養老院參加了王老百歲壽誕慶生活動。</h3><h3> 王立名曾任原航空部發動機局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中共黨員,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是中國專家局成員。從1950年進入航空工業部門到1985年退休,他經歷了中國航空工業的組建和發展過程,將畢生心血都獻給了中國的航空事業。</h3><h3> 他參加了在任期間所有型號發動機的開發和生產,包括蘇聯發動機的仿制,國產型號發動機的研發和生產,英國斯貝發動機的研制,運十客機發動機的研制。因長期擔任發動機工藝裝備的管理工作,被譽為工具專家。</h3><h3> 他在航空工業起步時參加了國家組織的《蘇聯大機械百科全書》的翻譯工作,他翻譯的《往復式機床》作為單行本發行,同期還翻譯了不少蘇聯和德國的技術資料。</h3><h3>1985年王立名為部“高級工程師評審”小組成員;</h3><h3>1986年-1989年參加編寫中國航空大事記;</h3><h3>1987年參加修(制)訂《航空發動機制造工藝工作導則》和《工藝技術工作條例》;</h3><h3>同年參加司局級、教授、高工“老同志圍棋會”被國家體委授予圍棋業余二段;</h3><h3>1987年獲得獻身航空工業,艱苦奮斗三十年的‘榮譽證書’;</h3><h3>1991年7月起榮獲政府特殊津貼;</h3><h3>1992年航空航天工業部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h3><h3>2012年獲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頒發的‘新中國航空工業六十年紀念章’,紀念章為純銀鍍金,重60克,編號:0001號。</h3><h3> </h3> <h3> 王老在文革中從1968年5月遭隔離審查,到1978年徹底平反。他在陜西漢中、湖北襄樊干校工廠從事工、農業生產工作中,結識、教授、培養了一批航空工業職工、干部子弟掌握工業生產技能。他幾乎精通所有機械設備,令大家非常欽佩!</h3> <h3>千禾養老院的創始人之一是王立名先生的兒子王極新。他從1997年開始考慮養老問題,這個想法源于朋友父母相繼去世。他曾想用科技手段或自建報警中心為獨居老人的救助做些工作,但沒能如愿。2008年其父病情嚴重,隨時可能發生危險,其母也已不能自理,無法互相照顧。想去養老院,但當時適合的基本沒有,所以想到自己參與創辦。在千禾起步還沒拿到營業執照時,所有事情都在摸索,王極新讓父母都住進千禾,他則和當時的院長共同考察了北京200多家養老機構,開發了一套適合養老院的呼叫系統和管理系統,還制定了服務標準和流程,并在北京17家規模較大的養老院推廣,這里包括一服、五服和四季青。比較成熟后王極新的公司全部轉入,成立了千禾公司,目前已經開辦了六家養老機構,獲得最宜老人居住的養老機構稱號。</h3><h3>現在千禾養老的辦院宗旨就源于當初為父母找合適養老院的初心:“做父母享住的養老院,“千”手我們,“禾”家幸福。</h3> <h3>王立名先生已經在養老院生活了十年,是在這所養老院生活時間最長的人。千禾建院十年,恰逢王老百歲壽辰。王極新為感謝一同創業的老朋友,既發展了養老事業,又很好的照顧了自己的老父親,特刻制此章。</h3> <h3>這是王極新為百歲老爸刻制的印章,紀念老爸十年來在千禾養老,頤養天年。</h3> <h3>這是千禾養老院為這次活動提供、布置的場所。他們代參加活動的干校同事為王老定購了生日蛋糕和鮮花。</h3> <h3>干校校友贈送的花籃</h3> <h3>千禾養老院贈送的花籃</h3> <h3>倪行是王老在干校工廠的徒弟之一,也是這次活動的發起人之一及主要組織者。她和王極新相約組織這次王老百歲祝壽活動,源于和王師傅在干校工廠的師徒感召,王老用自己兢兢業業的表率和循循善誘的啟蒙,教導和鼓勵了我們許多對機械制造基礎一窮二白的年輕人,砥礪奮進、扎實汲取,干校工廠五年的工作學習歲月,為我們打下最堅實的業務基底,讓我們受用一生!一幕幕往事,使倪行覺得大家一起感謝王老,為王老高壽舉辦祝壽活動的需要和必要。她不辭辛苦,在圈里發起、組織,成全了眾多當年干校小將為老師傅祝壽,同時大家相聚的愿望。</h3> <h3>不到九點,約好搭車的校友都提前來到了由黃永赤事先踩點定下的集合地點。</h3> <h3>金曉云向蔡德誠、王嘉林、楊東來講述干校趣事(由左至右)。</h3> <h3>倪行和王東來講述上次因故未能參加聚會的遺憾。</h3> <h3>來自廣州、專程來京參加祝壽活動的區晚橋,坐了一夜火車,下車直接趕到集合地點。</h3> <h3>大家在養老院樓前等候壽星。當年的車工何英克服困難也趕來參加活動(前左)。</h3> <h3>王老當年的徒弟區曉葵(左)和同是王老徒弟、從湖南專程來京參加活動的趙曼仙(右)。</h3> <h3>王老當年的徒弟、車工祝世明(左)、倪行(右)和電焊工肖玉琦。肖玉琦是從廣西專程來京參加王老的祝壽活動,順便與大家相聚。</h3> <h3>于光、王燕生和蔡德誠交談甚歡。</h3> <h3>王嘉林、吳克艱夫婦和金曉云、李清親切交談。</h3> <h3>參加活動年齡最小的肖玉琦和與祖國同齡的王嘉林。</h3> <h3>當年同是車工的何英和祝世明。</h3> <h3>王老乘千禾養老院配備的輪椅運送專車來到活動現場所在的千禾老年公寓(他生活的千禾養老院與此地是連鎖養老院)</h3> <h3>輪椅可從通過專用搭板從汽車上直接落地。</h3> <h3>千禾養老院的服務員推王老下車</h3> <h3>王老因病已離不開輪椅,但他仍可讀書看報,甚至能設計自己需要的專用器具。來到活動現場,他首先坐在輪椅上和與會校友合影留念。</h3> <h3>在千禾養老院門前合影:王立名先生坐輪椅;</h3><h3>站立者前排左起:王極新的兒子王禹、肖玉琦、吳克艱、金曉云、倪行、李清、祝世明、區晚橋、趙曼仙;</h3><h3>中排左起:于光、王東來 蔡德誠、石云慶、 邵先華、何英、區曉葵;</h3><h3>后排左起:周寶善、王極新、王嘉林、黃永赤、趙燕平、王燕生。</h3> <h3>祝壽活動開始,王老的兒子王極新首先感謝千禾養老院的領導和服務人員為本次活動所做的努力,感謝院方十年來對老爸無微不至的照顧!</h3> <h3>王極新的講話視頻(點擊觀看)</h3> <h3>養老院的工作人員和負責人都很年輕,有年輕人參與的養老事業后繼有人,令人欣慰!</h3> <h3>為王老定制的蛋糕</h3> <h3>為王老送上的鮮花</h3> <h3>百歲老人精神矍鑠</h3> <h3>參會校友祝王老福如東海,壽比南山!</h3> <h3>王極新向大家講述王老在千禾養老院的生活。</h3> <h3>為王老祝壽的兩位年長的校友:</h3><h3>年近八十的趙燕平(左一)至今還是航空部設計院的顧問,為航空事業出謀劃策;奔九的蔡德誠(右一)也一生歷經滄桑。老友相見感慨頗多。</h3> <h3>祝王老生日快樂!</h3> <h3>壽星的兒孫同吹生日蠟燭</h3> <h3>王老的兒孫代吹百歲生日蠟燭。</h3> <h3>王老的孫子王禹為大家分切生日蛋糕</h3> <h3>大家共享生日蛋糕,喜沾壽星老的福氣。</h3> <h3>生日蛋糕漂亮、誘人!</h3> <h3>養老院的服務員喂王老吃蛋糕</h3> <h3>金曉云和王極新</h3> <h3>王極新、于光和石云慶(從左到右)</h3> <h3>金曉云、李清和吳克艱</h3> <h3>蔡德誠與王老親切交談</h3> <h3>蔡德誠、王燕生、王嘉林、黃永赤(左二至四)與王老</h3> <h3>何英問候老師傅</h3> <h3>金曉云與王老話說當年曾是樓上樓下的鄰居。</h3> <h3>區晚橋、蔡德誠、區曉葵、邵先華、倪行與王老在一起。</h3> <h3>金曉云與王老合影</h3> <h3>區晚橋、區曉葵、趙曼仙與王老合影。</h3> <h3>王燕生問候王老</h3> <h3>李清告知王老:李敏也很想來當面祝壽,因故沒能如愿,以后回京定去養老院探望。</h3> <h3>于光為王老手書壽字,“敬賀王立名老師百年華誕”</h3> <h3>校友們參觀千禾養老院</h3> <h3>恰逢午餐時間,看老人們的午餐很是不錯:葷素搭配,米飯面食自選,主菜是清蒸魚。</h3> <h3>養老院的院墻裝飾</h3> <h3>養老院走廊的墻上,展示著老人們的作品。</h3> <h3>在養老院的多功能廳,全體與會女校友合影留念:前排(從左到右)倪行、邵先華、區晚橋、肖玉琦,后排:區曉葵、吳克艱、何英、李清、祝世明、趙曼仙、金曉云。</h3> <h3>所有與會男校友合影留念(從左到右)前排:王嘉林、王極新、蔡德誠、趙燕平,后排:黃永赤、王東來、于光、石云慶、王燕生、周寶善。</h3> <h3>機加工車間的校友們</h3> <h3>電工班三姐妹與趙燕平師傅</h3> <h3>王極新笑言代表電工班長杜振卯與三姐妹合影</h3> <h3>開心的微笑</h3> <h3>哥兒仨合個影</h3> <h3>什么事令幾位校友如此高興?</h3> <h3>表面處理和熱處理部門的同事</h3> <h3>倪行和邵先華是活動熱心的組織者</h3> <h3>養老院為前來參加祝壽活動的眾校友準備了豐盛的午餐。</h3> <h3>大家邊吃邊回憶曾經的芳華歲月,當年的帥小伙現如今已兩鬢斑白,近五十年歲月的流逝,已改變了每個人的容貌。</h3> <h3>石云慶與祝世明、李清合影。</h3> <h3>金曉云終于確認了和石云慶曾是中學校友。</h3> <h3>既是中學同學,又是干校校友的祝世明和李清。當年十五、六歲的小姑娘如今都已榮升奶奶和姥姥了。</h3> <h3>近五十年彈指一揮間,王老以及他的同事、校友和徒弟們均已相見難辨。活動結束后大家意猶未盡,在圈里又曬出不少當年的照片,回憶著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歲月。照片中已有不止一人離世而去,向我們昭示著生命的無常;有的人近半個世紀再未謀面失去了聯系。能夠聯系上”歸隊”的校友,都很珍惜能彼此相見的聚會機會,希望和多年未見的校友重逢!</h3> <h3>五十年不變的笑臉</h3> <h3>王極新和王嘉林——相貌已老笑容依舊</h3> <h3>王極新、王嘉林和王東來。</h3> <h3>電工班的三姐妹:李清、金曉云和吳克艱。</h3> <h3>吳克艱、金曉云和區晚橋</h3> <h3>金曉云和王極新:當年同臺表演,如今共享快樂。</h3> <h3>當年的車工何英</h3> <h3>在干校參軍的石云慶</h3> <h3>這次活動的組織者倪行</h3> <h3>干校水電班的師傅、徒弟、兄弟姐妹。前排及中排右一幾位代培的同事都已不知去向;王裕誠、王嘉樺父子駕鶴西去;孔班長、鐘衛平、楊森森、及設計院的兩位工程師也失去聯系。</h3> <h3>風華正茂四姐妹</h3> <h3>前排:李曉光、高爾軍、劉國都、何平、黃佩勇,后排:孔行、于光、王嘉林、周一平、韓平、王極新、趙燕平、金曉雷。當年的年輕小伙均已年近古稀,周一平與何平也已離開了我們。</h3> <h3>王燕生、王嘉樺、沈溉根、周一平、王嘉林、王極新六人中已有三人離世,想來令人唏噓和懷念。</h3> <h3>石云慶(前左)王東來(前右)入伍前,朱隱超(后排左1)王燕生(后左2)杜振卯(后左3)趙青強(后左4)歡送合影留念。</h3> <h3></h3><h3>干校領導為光榮入伍的石云慶與王東來開歡送會后在食堂南側照像留念:</h3><h3>前排左起:石國慶(石云慶弟)、石云慶、韓希珠(軍代表)、苗雨時(副校長)、王東來、黃志才。</h3><h3>中排左起: ?(像車工班的方?師傅)、軍人? 趙清強、李曉光、王燕生、胡向明、王立名、蘇安生。</h3><h3>后排左起: 黃永赤、王極新、擋住的人、王嘉林、賈蘭敏、范苗、楊森森、張效剛、張延德(賀勇爸)。</h3> <h3>在五七大院舞臺上表演的姐妹們,隨著時代的變遷度過了各自不同的多半生。</h3> <h3>機加工車間的師徒們。</h3><h3>前排左起:陳志翔,范毓靈,王立名,張云章,胡向明,王嘉林。</h3><h3>中排左起:王宏偉,趙曼仙,田淑華,徐小芳,鄭國清,劉淑敏。</h3><h3>后排左起:郭型偉,白彩云,董俊書,梁繼信,商愛榮,張金鳳,柴琴,倪行。</h3><h3>郭型偉和胡向明也已離世,其他聯系不上的校友們,你們今在何方?<br></h3> <h3>感謝大家即時拍攝留下了活動現場照片!更感謝其他有心的校友提供了四十多年前珍貴的史料照片!感謝王極新提供的王老資料、創辦千禾養老院過程以及倪行講述搞此次活動的起因!如此才成就了相冊、美篇的完成。</h3> <h3>祝校友們能如王老一樣快樂生活!珍惜生命!安度晚年!健康長壽!</h3> <h3>感謝校友們參與活動并提供素材!</h3><h3>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有更多的校友相聚重逢!</h3><h3>再見!親愛的校友們!</h3><h3>謝謝觀賞!</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县|
隆回县|
调兵山市|
呼伦贝尔市|
秦皇岛市|
孟州市|
驻马店市|
织金县|
台东市|
长兴县|
邵武市|
莱芜市|
招远市|
新乡市|
隆回县|
樟树市|
定兴县|
墨江|
三河市|
奈曼旗|
阿克苏市|
清水县|
夹江县|
乳山市|
宁河县|
精河县|
南昌县|
白山市|
高尔夫|
肇庆市|
缙云县|
红桥区|
濮阳县|
灵寿县|
尉氏县|
额尔古纳市|
保康县|
平山县|
濮阳县|
波密县|
丹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