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貴州印象一梵天凈土 登攀金頂

江邊

<h3>  爬山是人生的一種體驗,能不能爬到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盡了力,心態決定了一切,人生,也是一樣。但當你爬到了山頂的那一刻時,你卻能真正體會到什么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縱山小”之感,才會擁有一種悠然自得的心境。更重要的是一種自我挑戰,登上山頂,你就成功地贏了自己。</h3><h3> 梵凈山號稱中國的第五大佛教名山,位于貴州銅仁地區中部,是中國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國家五A級旅游景區,系武陵山脈主峰,老金頂海拔2494米,紅云金頂(新金頂)海拔2336米。2018年7月2日,在巴林麥納麥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梵凈山獲準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h3><h3> 為慶祝獲此殊榮,貴州省對湖南等幾省游客提供優惠免門票活動,聽到這個消息,我立馬決定趕上好日子征服這座高山,2018年的7月8日,坐高鐵踏上了攀登金頂行程。.</h3> <h3>  高鐵兩個小時即到銅仁南站,從這里轉車去江口然后再轉車去東線入口坐纜車上山。另外有一條所謂西線即印江入口,那邊全程得爬山。據說14年起印江山路遭遇地質災害到目前為止還處于封閉狀態。在這里遇到一位長沙驢友,兩人一拍即合,一起爬山路上有了一個伴。</h3> <h3>  到達景區大門打聽情況,時間巳是下午,山上不能過夜,決定明早進山,憑身份證進門即可,手機上買好明天的纜車即觀光車票計180元,各地景區都是這個套路,門票可以優惠但纜車觀光車的錢一分也不能少,想節約自己走的話,那路程一般都有上十公里,路上也沒什么景色,請你耗時間耗體力吧。景區大門附近的標志石留影。</h3> <h3>  "梵天凈土,彌勒道場",梵凈山得名于"梵天凈土",梵凈乃佛教凈地,遍及梵凈山區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龐大寺廟群,奠定了梵凈山乃著名古佛道場的佛教地位。它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并且是唯一的彌勒佛道場,與五臺山的文殊道場、娥眉山的普賢道場、九華山的地藏王道場、普陀山的觀音道場齊名天下。</h3> <h3>  東線(江口)景區的大門,古色古香。從這邊上山有兩種方式,一是乘觀光車纜車,再步行一段到蘑菇石,約時1小時,可以從纜車俯瞰群山峰巒疊翠。二是徒步上山,約時4小時可到達蘑菇石,一路上可親水涉溪,挑戰自我。選擇的是纜車上山,到山頂后還要爬新老兩個金頂呢,到那里再挑戰自我吧。</h3> <h3>  在景區大門附近梵街找好賓館住宿。下午還有時間,向店家打聽到附近有亞木溝和寨沙侗寨值得一看。</h3><h3> 亞木溝風景區位于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境內的太平河岸邊,毗鄰梵凈山,是梵凈山生態文化旅游的重點衛星景點,號稱貴州第一溝。</h3> <h3>  據記載,亞木溝在唐代以前名為“鬼谷”,又叫“隱龍溝”,后因谷中長出一株神樹,似石似木,通體碧透,花有異香,能驅邪治病,食其果實,可使多年未育的夫婦得子,引得遠近無數土民對其頂禮膜拜,取名為“亞木”,在古土家語里就是“樹神”的意思,因而得名“亞木溝”,一直沿用至今。</h3> <h3>  亞木溝總長50公里,溝里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在17°C左右,空氣負離子濃度高,無愧于天然氧吧的美譽,絕對是探險、覓奇、尋幽及休閑養生的絕佳之地,曾有詩人寫下“冬暖夏涼神仙府,山清水秀亞木溝”的贊語。山上物種豐富,有金絲猴、獼猴、林麝、黑熊、穿山甲、紅腹錦雞、虎斑碟等珍稀動物,有楠木、紅豆衫、桫欏、珙桐(鴿子花)等世界珍稀樹種。</h3> <h3>  溝里的水清澈見底,四季常流,山泉叮咚,飛瀑揚花,山麻魚、角角魚、大鯢(娃娃魚)、胡子蛙等在此繁衍生息;溝中奇石各異,五彩繽紛,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各異,栩栩如生。</h3> <h3>  據說溝中進去縱深有三公里,溝內有鬼谷傳說、逃婚遺跡、夫妻石、百獸飲澗、尋夫橋、擒匪巖、浴妃池、聚龍潭等諸多景點所在。由于時間有限,就沒有再進去了,留下小小的遺憾。溝口引人入勝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給我留下深刻印象。</h3> <h3>  景區旁的太平河自然風光,可以漂流,主要以姿態各異的山、古樹林木以及田園風光組成,其特色為探險、野趣等。太平河水湍急,但多為淺灘,有驚無險。漂流途中,有“三星伴月”、“三獅拜象”等山體奇觀可供觀賞。</h3> <h3>  清澈透底,清流潺潺的太平河水緩緩流向遠處,河岸兩旁青山綠水,宛如一幅自然和諧的山村水墨畫,美得不要不要。</h3> <h3>  在河邊的卵石灘上小憩。沿河麻柳成蔭,淺灘卵石相映成趣,每一處、每一段,景色各異,迷人壯觀。河床不平且彎曲,水流湍急時激起層層雪白的浪花,發出大小不一的嘩啦聲,猶如美妙的交響樂。</h3> <h3>  梵凈山寨沙侗寨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凈山景區大門3公里,寨門、廣場、鐘鼓樓、農家樂、64棟二層吊腳樓為該寨的典型建筑。寨沙處于神奇的梵凈山山麓,清澈的太平河從門前緩緩流過,河畔古樹參天。整個寨子青山環抱,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 ,猶如世外桃源。</h3> <h3>  寨沙本意為河(沙)灘地。據說,本為沙寨,當地人都習慣將寨字放前,久之則成寨沙。清清太平河邊,古樸雋秀的風情侗寨怡然安閑。</h3> <h3>  整個侗寨按照庭院式錯落布局,侗家農戶以石板巷道和流水景致相連,融入侗族文化元素的侗寨建筑風格特點,與梵凈山佛教文化苑金佛殿遙相呼應,渾然一體。</h3> <h3>  在廣場上有一鼓樓高聳入云,高達19層,名為“道德踩歌堂”&nbsp;,里面擺放著許多長凳,這里應是村民休閑議事的地方。鼓樓是侗族的標志,純木結構,是不用鐵釘的建筑,可見侗族人民的建筑工藝非常高超。</h3> <h3>  侗族歌堂為寨中侗族歌舞的表演場所,每天晚上有演出,需購票觀賞。侗族大歌是在中國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可惜時間不對無法聆聽了。</h3> <h3>  全寨每家每戶均是民宿,典型的侗家建筑,全為兩層木質吊腳樓。樓前高高的柱子上釘著幾根帶皮的木條,上面吊著幾個寫有店名的小簸箕,還有隨風搖曳的燈籠。</h3> <h3>  寨后的踩歌堂為重大節日活動時寨子舉行集會的地方,目前又在進行裝修,看樣子將建成一個實景劇場。“飯養身,歌養心,”這是侗家人常說的一句話,也就是說,他們把“歌”看成是與“飯”同樣重要的事。侗家人把歌當作精神食糧,用它來陶冶心靈和情操。侗族人民視歌為寶,侗寨中的實景劇一定會給觀眾帶來一場絕美的藝術體驗。</h3> <h3>  每戶門前都立有寫著格言警句的木質標牌,圍著柵欄,柵欄旁或栽果樹,或養花草,或種瓜果,一到春夏,蜂飛蝶舞,鳥囀蟲鳴,花香果甜。造型獨特的景觀路燈,便民公廁,為這個古老的山村注入了現代化元素。虛虛實實,傳統與現代,生態與休閑,繪就了一幅風情萬種的奇妙圖畫。</h3> <h3>  太平河上的風雨橋,經過風雨橋進入佛教文化園景區,貴州省的重點項目,要將其打造成一個培養精神修煉境界的地方,一個領悟人生價值的地方。讓信眾和游客將修行、禮佛、休閑與游玩觀光融為一體,景區以金佛殿為中心,將整個梵凈山佛教文化苑囊括在佛法的照耀之下。</h3> <h3>  佛教文化苑項目,穿過廣場,迎面大片草坪,踏入佛之極樂——梵天凈土。矗立在視平線之上的這組宏偉的建筑群就是梵凈山彌勒主道場——大金佛寺。</h3> <h3>  大金佛寺,未來佛彌勒世界,即色界四重天——兜率天。兜率為梵語音譯,意譯為知足、喜足、妙足等。兜率天宮,金瓦、金柱,四面環水,背靠山巒瀑布,面向太平河,坐落于三層漢白玉雕琢的須彌座之上,氣勢恢宏,無比神圣莊嚴。</h3> <h3>  寺旁以布袋和尚為形象的彌勒造像,笑口常開,顯示了積極樂觀,無憂無慮,和藹可親。大肚皤腹,顯示了大度寬容,與人為善。輕松自在,顯示了他平民化的身份,拉近了與老百姓的距離。體現人間彌勒、人間佛教的精神。</h3> <h3>  原始洪荒是梵凈山的景觀特征,全境山勢雄偉、層巒疊嶂,溪流縱橫、飛瀑懸瀉。其標志性景點有:紅云金頂、月鏡山、萬米睡佛、蘑菇石、萬卷經書、九龍池、鳳凰山等。 </h3><h3> 為避開人流,盡量趕早6點半開山門即進去,排隊的人還只有十來人,又抽空到山門前再留影一張,與昨天下午的做一個對比。早上看上去天上有云,據保安說那上面山頂很可能都是云霧,往往晴天上午都霧氣蒙蒙的。</h3> <h3>  早上第一批乘坐景區觀光車10公里,然后坐纜車上山,省掉了爬萬步云梯中的六千步。全長3500米的索道,落差達1182米。不止讓你有騰云駕霧似佛成仙之感,猶如飛踏在煙波浩渺的天路之上,層巒疊翠的山林盡收眼底,屏住呼吸似乎可以聽到溪流禽鳥的低語縈繞耳邊。還能讓你開闊視野,欣賞到地球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h3> <h3>  到達纜車上站,此處海拔2000米,后面去各景點大約還有三千個臺階,做好思想準備爬山吧。美中不足的是果如保安所言,到達這里時就巳經是大霧茫茫了,還好視線還有個百十米,不然還真怕看不見路跌落懸巖之下呢。</h3> <h3>  到此處后看導游圖,山頂部分主要有四個景點,蘑菇石、老金頂、紅云金頂、承恩寺,看路線及時間,兩人決定全跑到,由于山道狹窄且多處為單行道,按圖示我們從右邊爬先去蘑菇石。</h3> <h3>  梵凈山為解決山道安全形成山頂大環線,2011年起新增設一條木棧道,由索道上站直達蘑菇石,在山背的森林中行走,多一條通道為游客分流,即避免了擁擠,還能充分享受清新的空氣,同時這條路還比較近,為游客節省了時間。我們看到早上山上的工作人員都從這邊走,所以我們也選擇從木棧道上山。</h3> <h3>  這條木棧道盡管不到一公里長,但與平常山中的漫游木棧道相差很大,完全是很陡走直線爬山,還只爬了幾百個臺階就巳經是頭冒大汗、氣喘噓噓了。好在沿途有各種植物觀賞,沒隔多遠就有休息平臺。</h3> <h3>  到達蘑菇石觀光臺,T恤都汗濕了。“萬卷書崖”便赫然映入眼簾。整座山體都是層層疊疊、堆砌有序的頁巖,勢如卷帙浩繁的古代典冊齊天堆放,氣勢宏偉,人稱“萬卷書”。萬卷書是梵凈六大奇觀之一,早已聞名于世。古人有詩贊曰:“牙讖玉軸是誰儲,萬卷堆來混代初;遍地縱遭秦火劫,名山還有未燒書。”賦予此景人文的光輝。此時也是濃霧迷漫,疲憊中夾著興奮.,馬上就可以看到蘑菇石了。</h3> <h3>  下載一張清晰萬卷書圖,遠看“萬卷書”,由水平狀巖層疊成的書,還顯示出破舊的頁面,一如古舊書籍,好象是常被人翻閱,難免出現破損情況,故更給人古舊書籍感。“萬卷書”呈寶塔型排列,又像是由書籍疊成的諸多高樓大廈。遠遠觀望,書籍高樓林立,一摞緊挨一摞,而摞與摞之間又保留著天然的縫隙,就如讀書人,應忙亂翻找書,沒將書堆摞好,而留見書籍間的空隙。平時堆壘書,堆得不整齊,有可能倒下來。但萬卷書不必擔心會倒下來,萬卷書一如城市里的高樓,地基扎實著呢。不過也有些“書籍”倒塌了下來,見之一摞的上半截已經折斷,靠在另一摞書籍上,搖搖欲墜,險象萬生,令人嘖嘖嘆奇。</h3> <h3>  往前走到萬卷書山口即看到了蘑菇石。</h3><h3> 蘑菇石 緊鄰萬卷書,一方巖石屹立于崖邊,高十余米,上大下小,形如蘑菇,因此而得名。觀其狀,此石大有一觸即傾之勢,奇險異常,然而它卻頂天立地,穩穩站立了若干萬年。從遠古的碧浪凈海,慢慢爬到海拔兩千多米的仙境云端。光陰萬千滄海桑田,卻從未放手。面對年月深淵,堅貞不渝。是一塊愛情之石。</h3> <h3>  這就是蘑菇石。蘑菇石,石如其名,高約十米,上大下小,形似蘑菇。得佛家“平常心”之真諦,歷10億年屹立不倒。許多畫家、攝影家都以它為題材,創作出各色各樣的藝術杰作。現在蘑菇石作為梵凈山標志性代表形象,已經走向全世界為世人熟知。</h3> <h3>  翻天印,位于蘑菇石對面。這處山崖的頂端平鋪著一面石臺,一塊巨石恰如一方巨印倒置于平臺之上,人稱“翻天印”。自古便有仕途求官之人為祈如愿,在此叩拜。此石高約3米,上大下小,頂部為2米見方平臺,下部最小處僅有二人合抱大小,近看似一朵巨型平菇,遠觀如一枚朝天大印。</h3> <h3>  大霧茫茫中的老鷹巖、紅云金頂。梵淨山多霧,世稱禪霧,為天下絕版。霧起處無論季節,不管晦明,來無定向,去無定時,一切無意無心,一切自在自然。千奇百怪,盡在一瞬。明神宗內弟李穎因梵山之霧醍醐灌頂,因梵山之霧得道飛升。</h3> <h3>  蘑菇石已經在風霜雨雪中飄搖10億年以上,還因為它奇特的外貌,而且當你走近時,更加感覺到它的神奇,它身上散發出的古老氣息,一片一片堆積的石片,像是一座魔幻現實主義經典的完美雕塑。</h3> <h3>  蘑菇石海拔標志處,2318米,這個高度在此山中算第四高點吧。一般中國的名山都有一個金頂,但梵凈山卻有3個金頂,最高為鳳凰金頂,海拔2572米,老金頂海拔2494米,紅云金頂(新金頂)2336米。鳳凰金頂在印江景區,道路太過崎嶇尚未開放游人登頂,新老金頂與蘑菇石崖群基本在一起,體力稍好的人都以攀上這三處為榮。</h3> <h3>  從蘑菇石下來往老金頂方向走,這一邊山路還不是那么陡峭,人們常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可能是覺得上山時體力巳消耗差不多,下山時巳沒勁所以覺得更累吧。其實我覺得還是上山難,畢竟上山時將身體往上提時要克服重力做功,消耗體能更多。下山時主要把握身體平衡即行,重力還可幫助做功,腿只要機械式的往下邁就行了。</h3> <h3>  在蘑菇石群的靠北面,一只神態逼真的老鷹,炯炯有神的守護在萬卷書旁,是梵凈山經書的守護神。在天空中,老鷹可以稱之為霸王。銳利的眼神,強壯的翅膀,鋒利的腳爪,這便是翱翔于天際之間的雄鷹。</h3> <h3>  翻天印下面有一道石墻圍住的地方,叫“九皇洞”,前后壘石為墻,上面蓋石板為瓦,中間供奉著九皇娘神像。這個地方原先有房子,后來毀于戰亂。</h3> <h3>  相傳明代萬歷年間,神宗皇帝的第九個妃子看破紅塵,來到梵凈山修行,人稱九皇娘娘,這里就是九皇娘娘最后修行肉身成圣的地方。九皇妃走時留在宮中的小太子來找他母親,在山下形成了“太子石”。洞內有皇娘梳妝井和磨簪石等。<br></h3> <h3>  另一角度看老鷹巖,山巔一方巨石矗立,如一只伸頸傲視、展翅欲飛的天鷹。老鷹是壽命最長的鳥類,一般可活七十多歲,但在四十多歲時會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事情,它們的喙已經長到胸口啦,腳爪也太長抓不到獵物,羽毛很長也會使它飛不快,所以它必須要經過一個十分殘酷的考驗,要把喙在石頭上磨短然后再用喙把腳趾上的指甲全拔掉,然后再把羽毛拔一些。這樣他就能活到七十歲了。</h3> <h3>  思過崖,在兩個高峻的山崖間,兩壁如削,僅能容一人穿行。傳說佛家修煉弟子,若犯佛忌則被罰在此思過以悟其道。其實這就是萬卷書的一道山縫,這是從山頭轉到下面來了。</h3> <h3>  梵凈山以山石奇秀著稱,各種形狀的奇異怪石比比皆是,此處可叫"天狗相親"吧,兩側巖石各自獨立又互相貼近,有鼻子有眼維妙維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  下載一張老金頂全景照。老金頂古稱 “月鏡山” , 是因為此山巖石有 “月鏡” 現象產生。 據史書記載,風清月白之夜,人們在老金頂每取一面石板,都可以照出自己清晰的影像。后人雖無驗證者,但老金頂巖石化學成分純凈、石質堅硬而細膩,在特定的空氣和光線條件下,產生“月鏡”現象,是可以理解的。“月鏡”為梵凈山所特有,便讓人不得不對梵凈山的靈異而無比地崇敬和欽佩。</h3> <h3>  梵凈山山形復雜,環境多變,由此形成了全球為數不多的生物多樣性基地。根據科考資料,區內現有植物種類約2000余種,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植物有31種,其中一級保護植物6種,二級保護植物25種。有珙桐林、鐵杉林、水青岡林、黃楊林等44個不同的森林類型。</h3> <h3>  霧氣蒙蒙中若隱若現的老金頂變得朦朧而奇幻,山腳樹木青翠,山頂云霧繚繞,互為點綴,相互襯映,仿佛置身于蓬萊仙境,山靜靜的立在那里,霧從山里孕育、生成,貼著山,傍著山,牽僥著山,心心念念,依依不舍,不離不棄。天公作美,霧中登山,這種境界在登山活動中是可遇不可求。</h3> <h3>  在山的景色中攀登,此處巳達海拔2200米巳上,但梵凈山的植被四季不敗,2000米巳上是落葉闊葉林帶,今天盡管霧氣重重,遠處一點的景色就看不到,但行走在山中,仍能感覺森林氣息陣陣撲鼻。原始森林里棲息著多種頻臨滅絕的國家保護動物,如:黔金絲猴、藏酋猴、云豹、蘇門羚、黑熊等。其中黔金絲猴被譽為“地球的獨生子”,僅存800余只,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h3> <h3>  通往老金頂的鐵鏈石階山道,當然這只是8000臺階的一小段,比起從"零步″到"6000步"的索道以下登山道來說,這一點點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了。</h3> <h3>  整個山路并不是那么簡單好爬,有段路在爬的時候非常的陡峭,需要游客順著的鎖鏈,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而且要專心致志,不能走神,一不小心就可能跌落懸崖。</h3> <h3>  陡峭的崖壁,陡峭的臺階,爬到一半,累不累?想不想放棄?盡管無時不刻有想停下來的感覺,但我想你心中也一定有個聲音在呼喚,加油吧!加油!頂峰的美景在等著你,你值得大喊一聲,我來啦!</h3> <h3>  燃燈殿下的果然古寺為一處明朝時遺留下來的寺廟殘體,現在只剩下斷壁殘垣。歷史滄桑中顯示著浩瀚宇宙中個體事物的微不足道。</h3> <h3>  據說,果然寺供奉的是得日月靈氣、佛光庇護的“果然獸”。《山海經》云:“果然獸似獼猴,以名自呼。”如此看來,也許就是沾了佛氣的黔金絲猴。</h3> <h3>  穿過一座巖,離山頂又進了一步,但抬頭一看,金頂仍在大霧芒茫之中,也算是老天爺對我的開恩,云山霧罩的美景讓我看個遍。簡單,是一種大美。云霧,體現了深度,同樣也是一種炫美。</h3> <h3>  欄桿外邊即是絕壁深崖,只是外邊大霧茫茫,反正也看不到下邊,走在上面就少了些畏懼之感,當然我并不恐高,不做危險動作,正經八板的站在欄桿邊擺姿還是可以的。</h3> <h3>  終于爬上了老金頂,標志牌旁留影是免不了的,重要的是征服了頂峰,戰勝了自己。不斷攀登、永無止境就是一種精神,當你每登山一個高峰,環看“眾山小”就是一種感覺,今天也不例外。</h3> <h3>  山頂的燃燈殿,地方太小,只有一間房子,又一次欽佩古人的信仰執著精神,據說山頂上的寺廟要防風,瓦都是鐵瓦,前要有擋風墻,后要有山巖頂托,這個小小的燃燈殿都做到了。</h3> <h3>  燃燈殿大門緊閉,據說里面供奉燃燈古佛。燃燈古佛屬過去佛之一,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復不為用。因此又被稱作定光如來、普光如來、燈光如來。</h3> <h3>  從老金頂下山路過般若泉,這個名字的泉很多佛教名山都有。"般(音波)若”一詞為梵語的譯音,意為智慧。在歷史上,般若泉被佛家尊為“圣水”。</h3> <h3>  老金頂的下山路,走這邊下到拜佛臺,可與上山人群錯開,更陡也更短,完全為水泥柱打入山體搭建之路,使上下山形成了一個環圈,即算這樣,人流量與山體大小的矛盾還是不能根本解決,只好釆取每天上山限流的辦法。</h3> <h3>  途中路過萬名洞,相傳在明朝初期即有四海信眾競相來此朝拜,看看四周,里面什么也沒有,不知過去供奉的什么神。此洞與九皇洞分別處于老金頂山體的兩邊,即是稱之為洞,按九皇洞的類似規則,應該供奉的是一位對廣大老百姓都能有幫助的某一位修成了仙的人物。</h3> <h3>  下山途中某處觀景臺,仍處于濃霧之中,遠處的新金頂隱若可見,游人還不多,頭上汗水直冒,征途的喜悅不言而喻,爬山的樂趣只有親歷者才能完全體味。</h3> <h3>  從老金頂經拜佛臺下到了普渡廣場,在拜佛臺時巳可看到山路上的人流,所以沒有多停留。山頂的普渡廣場是游客休整、準備攀登新老金頂的起始點。待我從老金頂下來時,廣場上巳人滿為患了。梵凈山登山道狹窄,為保證游客安全,旅游旺季上山限額人數為8000人,據說特別是節假日,每天到10點左右就客滿關大門只出不進了。為避人流,我們又馬不停蹄又開始了紅云金頂的攀登。</h3> <h3>  開始向新金頂沖擊,路旁的鐵鏈上掛滿了同心鎖、長命鎖、全家福鎖,各位游客和信眾將自己的愿望通過鎖這種封閉形的器具其作用加以夸張延伸,鎖住這些無形的心愿,掛在各名山大川有佛祖環繞的鐵鏈上加以見證和保佑,這也成為了名勝古跡中的一種景觀。</h3> <h3>  征途中的小憩,山路彎彎,前有頂峰。紅云金頂拔地而起,垂直高差有近百米,幾乎九十度的路,我們空手爬尚覺得一不小心就會成千古恨,古人過去也沒有什么機械,這上面的廟也好,橋也好,其建筑材料完全是人工一磚一瓦背上去的,還有一些比如說建橋用的大石塊,幾個人都抬不動的,他們怎么弄上去的呢?</h3> <h3>  下載的紅云金頂全景圖。引人入勝的紅云金頂,在海拔2200余米的崇山峻嶺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高約100米,如巨筍出土,似玉龍嘯天,紅云環繞,直指蒼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又將山頂一劈為二。兩個山頂上分別建有釋迦殿、彌勒殿,兩殿之間有天橋相連,朝拜的香火燒到了云天之上。</h3> <h3>  登紅云金頂之路,從北坡山麓而上,繞到西側絕壁,抓鐵鏈直達峰頂。行至山腰“靈官巖”,奇險始生。若是茫茫霧天,無邊海闊,如蹈空行;如遇晴空萬里,萬丈深淵,不敢移步。意不專心不靜者,難免驚慌失措。至“頂胸石”,一幅巨石橫空覆壓,橫阻于前,人須貼石穿縫而上。</h3> <h3>  沿右側山路而上,壁立的石崖上鑿有石梯,并有鐵索供人攀援登峰。有些路段幾近垂直,甚至沒有石梯,只鑿著幾處淺短的凹穴,很考驗登峰者的膽量。新金頂的險要是建立在徒峭的山巖上再拔頂而起,可謂險上加險,峭上加峭,這樣的境地,真可謂天下笫一雄偉。</h3> <h3>  下載從老金頂看新金頂全景圖。孤峰一柱如同豎起大拇指,雖然排行第三,但是由于是孤峰兀立,直指蒼穹,峰頂還有兩間佛殿存在,人們登梵凈山一般至少也會登一個新金頂并為此而感到自豪。</h3> <h3>  觀音洞外面憑空伸出一塊石頭—報恩石,上刻有“無德不報”四個大字。隨時都會掉下去的樣子,上億年了立在那兒,不掉下去算是一種報恩嗎?佛教中的恩有四種,父母恩、眾生恩、國家恩、三寶恩,不知這塊石頭報哪一種恩?可以認為"德"就是恩吧。</h3> <h3>  觀音洞在金頂半山凹處,外方砌石墻,有巖漿泉水涌出,屬上新金頂時的半山朝拜之處。狹小局促的空間,供奉著觀音保平安,可以包納世界的感覺在此凝固。</h3> <h3>  洞為絕壁上的一處石穴,依山懸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萬丈深谷,供奉觀音菩薩。觀音洞又叫做“打兒洞”,傳說長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頂磕三個響頭,再帶一小石頭丟入金頂半腰這個洞中,必得佛賜子女并健康成長。</h3> <h3>  鐵鏈、石階一級又一級,前人已砌好,我們拾階而上,今天巳經是第三回合了,世人在前人砌好的石階上走過,石階的盡頭就是山的頂峰,今天我們登三個頂峰,在別的山上只能說上上下下上了三個山頭吧,但在梵凈山這里,我們卻上了兩個金頂,感覺梵凈山不一樣,人生的意義也不一樣。</h3> <h3>  倘非手中金刀利,誰劈雙峰對峙雄。玉帝掏金刀劈的紅云金頂,看兩側石壁的光滑整齊,可想而知玉帝金刀之鋒利了。行在古時,天人結合,令人驚贊不已。</h3> <h3>  金刀峽一線天,一道幽暗的峽壁,兩塊巨石之間只有一條狹小的通道供人穿行,陽光透過一線天,猶如一塊斧頭將巨石從中劈開,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h3> <h3>  紅云金頂上半部分被一道縫隙劈開了兩半,左右兩邊各建一座寺廟,中間僅一座天橋相連。人們攀登金頂,只能從右邊上去,先到釋迦殿,再到彌勒殿。也暗喻任何事物都是先有現在,再有未來。</h3><h3><br></h3><h3></h3> <h3>  天橋 位于新金頂,是架于金刀峽之上的一座石拱橋,凌空千尺,極為壯觀。橋面寬 0.86 米,長 5.41 米,用石塊砌成。左有釋迦殿右為彌勒殿,分別供奉釋迦佛和彌勒佛,中有天橋,連接現在和未來。</h3> <h3>  說法臺,假裝是由我撐起來的。這個釋迦殿后的天然石臺即是經殿建筑的依托,也是佛祖說法的地方吧,站在此臺上,面向梵凈群峰說法講經,全天下的蕓蕓眾生都在靜心聆聽呢。</h3> <h3>  蒼海桑田的億萬年后,我也站在此臺的旁邊凝望遠方,心中還洋溢著登頂的喜悅,白霧茫茫中仿佛也看到了歲月的神奇,大自然的美妙,這一切皆源于我有緣識得。</h3> <h3>  隔峽相對另一邊彌勒殿后的曬經臺,彌勒菩薩是管來世的,也就是說你轉世后能否過得幸福,能否有成就等等,也是法力無邊。此佛在此臺曬經,我也來此沾點靈氣,盡管我是唯物主義者,只為今生,不為來世。</h3> <h3>  新金頂周圍萬卷經書、蘑菇石、老鷹巖、“金盆洗手”栩栩如生,老金頂千姿百態,角峰相遂,百丈深淵的牛尾河谷太子石一峰挺立,堪稱一絕。只是今天看到的是大霧茫茫一片,我只能是背靠欄桿,與藏身在大霧中的美景合個霧景留作紀念了。</h3> <h3>  紅云金頂,2336米,我張開雙臂歡呼我的勝利,喜悅的笑容定格在那一瞬間,這么驚險的山峰被我征服,還有什么困難能阻擋我的前進步伐呢!</h3> <h3>  紅云金頂的釋迦殿,此殿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兩座寺廟建于明朝,先釋迦后彌勒是有深意的。佛家上,釋迦牟尼佛代表現在,翻爬過絕壁,才能登上山巔,山下是過去,山上是現在,踏實走過才能好好參與。彌勒佛代表未來,現在與未來,跨過天橋,也僅一步之遙,但人生參與好了現在,才能夢想未來。</h3> <h3>  新金頂山峰直立高達百米,中部裂縫名金刀峽,將金頂一分為二,上有天橋相連。下來時從另一面觀看金刀峽。</h3> <h3>  新金頂下山路上的人頭側面像,一位老人面對著蒼山迷霧在閉目沉思,巖邊的小草象一綴頭發飄掛在額前。俗話說景由心生,另外也有一說喻景生情,不論這個景是想象出來的還是比喻出來的,梵凈山的奇峰異石都能給游人留下深刻印象。</h3> <h3>  另外一處的人頭像,一位姑娘微張小嘴在笑呢。大自然造就了梵凈山的奇異風光,而游人信眾則揚名了梵凈山的靈山秀水。可以說梵凈山這樣的景點多的是,看到之后真的讓人樂而忘返,魂牽夢縈。</h3> <h3>  新金頂下山半山腰看承恩寺。寧靜,和諧是梵凈山的主旋律,山水清幽,空氣清新,一路上鳥語花香,樹木接天碧綠,我們吐出體內污濁的氣息,同時也清理了自己的靈魂,這樣的寧靜讓我們暫時忘記塵世的紛爭,心靈得到了片刻的安寧,我們融入自然的懷抱,去享受自然對我們的饋贈,凈心自悟,妙趣自取。</h3> <h3>  我所在的位置是普渡廣場,普渡廣場寓意“佛法無邊,普度眾生”,左邊是承恩寺,屹立在我后面似隱似現的就是紅云金頂。品位高,絕世僅有,人文景點和自然景觀的"聚景盆"。<br></h3> <h3>  承恩寺位于新老金頂之間,是梵凈山寺廟群的主體建筑、為梵凈山四大皇庵之一。承恩寺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后毀于戰火,僅存遺址。1988年僧釋通靈募化重修,根據古遺址異地復原,與原鎮國寺(現天王殿)合而為一,組建成現在這座承恩寺。</h3> <h3>  現在有寺前廣場和四大天王殿,殿內四角分別有增長天王,廣目天王,持國天王,多聞天王,我們一般會根據他們所持有的法器不同,將其分別稱為風,調,雨,順,手持琵琶的稱為調,手持雨傘的稱為雨,手持寶劍的的稱為風,手上盤蛇的稱為順。</h3> <h3>  普及一點佛教知識,天王殿的中心供奉著我們梵凈山的主人,大肚彌勒,彌勒是和佛祖釋迦同一時代的人,拜在釋迦門下,佛祖預言其身會在56億7千萬年以后成佛,在其成佛之前位列菩薩,其住所為兜率天宮。彌勒未來成佛的世界國土異常的清凈,人們豐衣足食,生活安寧幸福。.彌勒的凈土宗逐漸成為佛教信仰中的主流。很多大師都希望能在入滅后進入凈土世界,最有名的當數唐三藏法師,據說當他在入滅前,令弟子齊聲念彌勒如來,祈求往生能到達兜率天宮。</h3> <h3>  佛教的規矩也有意思,佛祖身后的為其護法名韋陀,韋陀是眾神仙中最帥的一位,由于殺念太重被佛祖收入身邊言傳身教,韋陀手持法器為金剛杵,也稱降魔杵,關于韋陀手中法器如何拿,在佛教里是很有講究的。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金剛杵扛在肩上表示我們這個寺院接待游方的僧人和朝拜著,免費提供食宿三天,金剛杵放在兩臂之間,表示我們這個寺院可提供免費食宿一天,如果金剛杵接地,就表示我們這個寺院不于接待,請游方的僧人和朝拜的信徒拜完佛就可離去了。</h3> <h3>  承恩寺出來就開始下山了,一路上經過了杜鵑長廊,萬寶巖,可惜大霧茫茫什么也看不到。到索道上站又乘上了纜車,因我們趕早,一路上都沒排什么隊。到達索道下站后此時我們在侯觀光車,得以稍事休息,最好的感覺就是我們避開了人流,沒把時間浪費在排隊上。</h3> <h3>  下到山門前一片藍天白云,在山上要是這么好的天氣那多好啊,立金頂,遠眺群峰,看萬米睡佛,賞蘑菇奇石,那絕對是另外一番境界。今天我在大霧中登頂,同樣也感到了別樣的美侖美奐,朦朦朧朧,若隱若現,天空中的仙境想象中應該就是這個樣子。</h3> <h3>  大自然造就了梵凈山的神奇風光,而佛教使梵凈山的神奇風光更顯得名揚天下。那么,梵凈山的風光到底怎樣神奇呢?總的歸納起來有十點:奇山、奇石、奇樹、奇花、奇獸、奇風、奇云、奇水、奇廟、奇光!也可說是十絕,今日的到此一游,讓我觀賞了美景,又鍛煉了自己的意志,同時也感到了登頂成功的快樂!</h3> <h3>  回到了銅仁高鐵站,梵凈山之旅到此結束了。</h3><h3> 梵天凈土,云梯蜿蜒,山霧飄渺,云蒸霞蔚,片巖疊生,山峰陡峭,斷崖如削,溝谷深邃,鬼斧神工,何其壯觀,佛家軼事,神奇美妙。這就是梵凈山的魅力。</h3><h3> 常人說:“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曉水深;不賞奇景,怎知其絕妙。”生活并不總是乏味,一切都是那么完美,處處充滿陽光。</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吉县| 蓝山县| 镇原县| 开封市| 平遥县| 纳雍县| 开化县| 定安县| 丰县| 利川市| 承德县| 东乡县| 眉山市| 霍林郭勒市| 永仁县| 和政县| 东乌珠穆沁旗| 苏尼特左旗| 河间市| 宜兰县| 玉环县| 扎赉特旗| 化德县| 成安县| 米脂县| 吉木萨尔县| 康平县| 克拉玛依市| 洪洞县| 霍州市| 湟源县| 信宜市| 南阳市| 炎陵县| 黄石市| 聊城市| 和林格尔县| 大厂| 柳江县| 团风县| 永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