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蒙蒙細雨敲開了春天的窗欞,寒風中休眠了一冬的黑土地,草芽已露尖尖角,等待著春風吹綠科爾沁草原。春天來了,氣象萬千,萬物復蘇!年復一年,斗轉星移,又是一年的清明節,又是一年淚雨??紛紛。懷念已故的親人,掃墓祭奠,寄托哀思。</h3><h3><br></h3><h3>三月三十日清晨,我們驅車來到陵園為父母掃墓。新桃換舊符,把父母的墓碑周圍打掃干凈,換上經心準備的鮮艷的花環??,把墓地裝扮的煥然一新。父母生前都喜歡花,所以生了一幫閨女。父親和母親同齡,父親七十歲走的,母親八十三歲走的,母親比父親多陪了我們十三年,多希望父母永遠陪伴著我們。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不會方長。父母總是要先行一步的,兒女們雖然總是希望這一步來的晚一些,可是生老病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自然規律不可抗拒。愿望總是美好的,現實永遠是殘酷的。我們現在唯一能做到的就剩下了對父母的懷念,感恩,追思。</h3> <h3>上午為父母掃完墓,下午乘火車??再去給爺爺奶奶掃墓。坐火車下午五點多先到通榆,大姑家小表弟到車站接我,在他家住一宿。第二天早七點出發去瞻榆。小表弟開車,一路同行的還有三表弟媳婦。我們先到大姑父肖家祖墳祭奠,來祭奠的都是肖家子孫,有的我見過面,大多數都不認識,年齡都比我小,平輩的叫我大姐,晚輩的叫大姑。我這年齡到哪兒都是大姐大了,真是老了。我是第一次來為大姑和大姑父掃墓,點燃冥幣,燒些紙錢,寄托哀思。大姑是典型的父母包辦婚姻,沒有文化,一輩子逆來順受,沒享過一天福,不到六十歲就去世了。大姑性格溫順,沒有啥脾氣,個子不高,為了生活吃苦耐勞,建筑工地登高上爬做了瓦工,那可是男人干的活。我小時候最愿意去大姑家,在大姑家非常隨便,想吃啥大姑就給做,現在一切都成了回憶。跪拜大姑和姑父后從墓地出來,肖家人去他們的姥家上墳,用三弟媳婦的話就是分頭各去各的姥家上墳。我奶奶是表弟的姥姥,老令說的好,姑舅親輩輩親,打折骨頭連著筋。</h3> <h3>爺爺奶奶的墳在瞻榆烈士紀念碑的東面。前年的九月份四川大伯家的妹妹和妹夫回家祭祖,老姑還有我們家人陪同前來祭祖掃墓。去年的清明節我身體不適沒來。一年多沒來了,總惦念著要來看看。買了幾樣奶奶生前愛吃的小食品和水果,擺在碑前。告訴奶奶現在家里一切安好,祝天堂的爺爺奶奶幸福安康!奶奶故去已經三十三年了,光陰似箭,家里發生了很變化。父母走了,兒孫們也長大成人了,我也步入了老人的行列。我也有走不動來不了的那一天,雖然路程遠了點,能來我就來看看奶奶。人老方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一切順其自然吧!<br></h3><h3><br></h3><h3><br></h3> <h3>9.25時從墓地出來,然后到姑父的小侄子家,十點左右上墳的人都回來了,小侄子媳婦做了一桌子好菜,都是綠色食品。家里養羊,自產自吃。要感謝親朋好友,使和氏祖墳香火不斷。由于我們離瞻榆較遠,逢年過節不能一一前來祭祖添土。但是每年清明節來的時候,墳頭上都有新壓的紙錢,殘留的紙灰。姑家的表弟們春節都來給姥姥姥爺添土掃墓,還有鎮子里的親戚們也時常來此祭奠,奶奶的侄男嫡女也常來上香跪拜。感謝所有前來我家祖墳上香的人們,感恩你們!<br></h3> <h3>上圖是大姑父的家人,淳樸善良,一輩子辛辛苦苦,沒能走出鎮子。現在各家的日子過的都很好,吃住不遜色于城里人。感謝你們的盛情款待,有機會我再來尋根,看看我出生的老屋,看看我曾經讀過半年的小學校,看看那棵老榆樹,看看老親故友。</h3> <h3>每年的清明節前后,是墓地人最多的時候。看著墓地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人,心中甚是感慨,想到了自己并不遙遠的那一天,不免心里有些凄涼。時常想起,母親躺在病榻上兒女們輪流伺候的情景,想起躺在荒涼故鄉土地上的爺爺奶奶,想起我們這一代的獨生子女們。等我們老了走不動臥床不起的時候,孩子是多么難,沒有兄弟姐妹,會非常可憐艱辛,面對父母的生老病死,會身心疲憊,孤獨無助。既要承受著養家糊口的壓力,還要承擔著贍養父母的責任。我的心口發堵,看著身邊的人,當初曾經為遠離身邊在大城市工作或者在國外居住的兒女們而驕傲和自豪,我也心存羨慕過,覺得圍著父母轉也沒啥出息。隨著退休和年齡的增長,慢慢步入了晚年,身邊的人越走越少,逐漸改變了過去的想法,父母在不遠游是有道理的。兒女遙望不可及,遠水解不了近渴,一旦有病住院身邊沒人,躺在床上想喝口水都沒人給倒,幸與不幸自己深知。</h3><h3><br></h3><h3>說來說去國家的養老機制不健全,現在還沒能達到先進國家的水平。沒有一個健全的醫療保障制度,達不到老有所養,達不到老有所樂。第一代獨生子女現在大都接近四十歲,父母也都快到了古稀之年,身體也在發生著變化,生病住院養老等問題都顯現出來。國家雖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我們現在唯一需要做到的就是要鍛煉身體,減少疾病,有一個好的身體,縮短從衰老到死亡的距離。</h3> <h3>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同時又是一個有著根深蒂固傳統封建迷信的國度,先進與落后、發達與愚昧共存。每年的清明節、中元節、送寒衣和春節等一定要為親人祭奠,燒紙送錢。逢年過節掃墓祭奠,懷念已故親人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燒紙錢從我國封建社會就有并一直流傳到如今高科技發展的現代化社會,而且有繼續順延的趨勢。每年的清明,全國各地無論是公墓還是私墓都會煙霧繚繞,污染著天空,引起火災的屢屢發生。我覺得西方的祭祀方式可以借鑒,為故人獻上一束鮮花??,墓前懷念追思,暢談人生,教育子女,尊老愛幼,講述過去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很多做法都是做給活著的人看的,也就是做給自己看的。至于能不能收到錢財,都是美好的愿望和祈禱,總是希望親人們在天的那一邊生活富裕一些,過的更好一些。很多事情要盡早去做,父母活著的時候,好好孝順善待他們,多陪陪他們,比什么都重要。</h3><h3><br></h3><h3>移風易俗,免燒紙錢,改送鮮花,這是我們社會倡導的新的祭奠方式。但是幾千年遺留下來的封建迷信意識還需要慢慢改造,這一天會慢慢到來,到了我們的下一代的下一代,會大有改觀。</h3> <h3>這次瞻榆之行遇見了很多老親故友,雖然幾十年不見,見面并不覺得陌生,仍一見如故。感覺無論是親戚還是朋友,一定要常聯系多走動,感情需要溝通,有事沒事微信問個好,非常方便。這次雖然坐火車出行,不如開車方便,不過感覺也挺好,公路鐵路交通非常便捷,真的很好。</h3> <h3>31日下午坐火車回來,一切順利。今天晚上,二姑從老姑那里知道了我去瞻榆掃墓,特意從蘭州打來電話??,我把情況向她老人家簡單匯報了一下,二姑一個勁感謝我。說心里話,我為爺爺奶奶掃墓都是心甘情愿的,從小是奶奶把我養大,活著的時候沒能好好盡孝,深感愧疚,如今能為黃天厚土之下的奶奶掃墓送紙錢是完全應該的,我所能做的也就只有這些了。活著端杯水送口茶,遠比現在燒成堆的紙錢強上百倍千倍。二姑已經八十二歲,老姑也七十歲了,身體都不是很好,衷心祝愿兩位姑姑身體健康,平安快樂!祝愿老姑早日康復!祝福所有的老一輩健康長壽!</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mb9qxm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父愛如天 永生難忘</a><br></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ghitbr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清明 懷念母親!</a><br></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ji4uaz9?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感恩母親節</a><br></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labmfem?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母親的世界就是兒女的樂園</a><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锦市|
岑溪市|
新营市|
卓尼县|
陆河县|
龙江县|
腾冲县|
永寿县|
金湖县|
三门峡市|
大兴区|
库车县|
灯塔市|
漳州市|
通许县|
封丘县|
黎川县|
平江县|
明光市|
虞城县|
青川县|
都匀市|
简阳市|
阿克|
柳林县|
昌黎县|
无极县|
台北市|
哈巴河县|
丰原市|
平南县|
伊春市|
和林格尔县|
增城市|
汤阴县|
忻州市|
隆尧县|
阿坝县|
龙井市|
岢岚县|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