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有一首歌唱到,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h3><h3> 桂林山水以甲天下而著稱,這是一片享有盛譽的山川。在國人心中,這里是山水交融的最高境界,是世外桃源的最佳寫照,也是一生中必去一次的地方。以前工作時確實有很多次機會親臨其境而沒有成行,退休后有了時間也有了錢,當然應該沖著這首歌也要去看看。今年(2018年)巳去了很多地方,臨到年底了一看還有幾天時間,今年的冬天還感覺很冷,桂林那邊溫度明顯高些。桂林也是湖南的近鄰,來往一次很便利,基于此也就插空完成了這個心愿。</h3><h3> </h3><h3> </h3> <h3> 桂林山水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稱,素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獨特山水源自巖溶地貌的發育。桂林形成了神姿仙態的峰林,幽深瑰麗的溶洞和神秘莫測的地下河。這些特殊的地貌與景象萬千的漓江及其周圍美麗迷人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一格、馳名中外的“桂林山水”。</h3><h3> 桂林不僅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和山水歷史文化名城,而且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有著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境內有苗、瑤、侗、壯等37個少數民族,民族風情各具特色。秀美的桂林山水與濃郁的民俗風情相結合,使嫵媚的山水更添生動,純厚的民俗風情更添清麗。桂林市內的劉三姐景觀園及少數民族風情園就是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縮影。第一站就來到了這里。</h3> <h3> 劉三姐大觀園位于桂林城區西部獅子巖,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桃花江畔,東靠西山,西望甲山,前臨漓江的支流桃花江。景區以壯族歌仙劉三姐命名,是一座展示劉三姐文化及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經典的主題游園,在這里游客可以零距離領略和體驗劉三姐文化及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精粹和樂趣。園外山清水秀,倒影如畫,有桂林古八景“西峰夕照”、桂林續八景“陽江秋月”;園內亭臺樓榭、峰峻洞幽,有桂林生態樂園之最百鳥園;有電影《劉三姐》的壯樓、莫府。</h3> <h3> 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姑娘,她自幼父母雙亡,靠哥哥劉二撫養,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魚為生,相依為命。三姐不但勤勞聰明,紡紗織布是眾人夸贊的巧手,而且長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絕倫。尤其擅長唱山歌,她的山歌遐爾聞名,故遠近歌手經常聚集其村,爭相與她對歌、學歌。</h3> <h3> 劉三姐也是民間傳說的“歌仙”、“歌圣”,是廣西壯族、漢族、瑤族、仫佬族和毛難族人民有口皆碑的智慧女神。劉三姐的影響力是永遠的,她在千百年流傳中適應不同時代人民的要求,成為人們理想中智慧勇敢的歌仙,并成為經久不衰、生命常青的一種文化現象。可以說“劉三姐”已不再是普普通通的名字,而是成為了廣涵八桂大地民俗文化的典型意象,它的存在,對廣西人民乃至全國人民現代社會生活有著深層的滲透與重大的影響。</h3> <h3> 進門不遠一顆大榕樹是還原劉三姐與阿牛哥定情誓約的百年古榕,在電影里,劉三姐就是在這棵樹下向阿牛哥吐露心聲,拋出傳情繡球的。樹枝上掛滿了紅布條,這也是當地一種古老的風俗,榕樹被稱為是神樹,據說只要將紅布條懸掛在大榕樹的枝條上,就可以心想事成,一帆風順。因此觀光者們均相絡繹不絕的在此掛條以表達心愿。</h3> <h3> 樹旁的古榕誓約石,坪中翠竹成林,桂林是一個由綠水、青山、翠竹、倒影組成的綠色世界。其中光綠竹就有毛竹、苦竹、方竹、紫竹、鳳尾竹、龍鱗竹等許多品種。</h3> <h3> 電影《劉三姐》在20世紀60年代初風靡神州大地及港澳、東南亞,一舉奪下音樂、美工等好幾項百花獎。根據中國電影發行公司的統計,至今仍沒有一部國產電影的上座率超過中國電影的瑰寶《劉三姐》。</h3> <h3> “金蟾對歌臺”造型就非常奇特,它由一只巨大的金蟾馱著一只小金蟾構成。所謂金蟾就是青蛙神靈的化身,在壯族人民心目中,青蛙是神圣的動物,被稱為蛙神。壯族人民視蛙神為“天神之子”、“雷公之子”,因而蛙神身上的顏色也就變成金黃色了。</h3> <h3> 門口的蘆笙亭,每天定時刻在亭中跳蘆笙迎賓舞歡迎游客,是苗族歡迎賓客的主要禮儀之一,以渾厚、迂回、舒暢優美的旋律表達了苗民族對來賓的熱情歡迎。</h3> <h3> 銅鼓是壯族與瑤族神秘的藝術珍品,在國內的許多少數民族風情園中,多以銅鼓象征壯族村寨。它的鼓面代表天空,鼓身代表大地,鼓足代表下界,反映了壯族祖先的宇宙觀。這面是廣西最大的銅鼓,在鼓面上,鑄造著壯人頂禮膜拜的圖騰——太陽與青蛙,壯人認為青蛙是雷神的兒子,求雨就要靠青蛙。</h3> <h3> 侗族鼓樓是侗鄉具有地域特點的建筑物,流行于貴州、湖南、廣西地區。鼓樓以防腐木木鑿榫銜接,頂梁柱撥地凌空,排枋縱橫交錯,上下吻合,采用杠桿原理,層層支撐而上。不用一釘一卯,由于結構嚴密堅固,可達數百年不腐不斜。在古代侗族鼓樓還有作為開會場所、外敵入侵鳴鼓警示等作用。</h3><h3> 鼓樓下端呈方形,四周置有長凳,中間有一大火塘;樓門前為全寨逢年過節的娛樂場地。每當夏日炎炎,男女老少至此乘涼,寒冬臘月來這里圍火,唱歌彈琵琶、講故事。</h3> <h3> 鼓樓是侗寨老年人教歌、青年人唱歌,幼年人學歌,民間老藝人傳歌編侗戲的集中場所。侗鄉被稱為“歌的海洋”,是名副其實的。侗族大歌不僅曲調優美動聽,而且在曲式上緊密完整。演唱形式活潑多樣,特別是合唱中自由和諧地出現多音部,在我國各民族的民歌中是罕見的。此處據說到晚邊會有篝火晚會跳踏板舞。</h3> <h3> 繡球樓,寨樓風情是游客參與性節目,被三姐相中的幸運游客還可得到拋出的繡球;游客在這里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廣柑少數民族的婚禮習俗,交25元彩禮錢后帶繡球進入洞房,據說是兩個女孩子夾著你,不給小費就很尷尬喔。</h3> <h3> 山環水繞,綠樹成蔭,園林景觀,相映成趣。盡管是人造的景點,但將風雨長廊、壯寨干欄、瑤寨木樓、侗族鼓樓等極俱少數民族特色的建筑集中布建于亭榭湖邊,更使景區充滿了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展現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h3> <h3> 大觀園里的景色很美,各民族風情的房子也很有特色,紅色的百歲長廊蜿蜒曲折,猶如一條紅龍盤旋在湖邊,阿牛哥的家,莫老爺的園子,讓人猶如穿越到了劉三姐的故鄉。</h3> <h3> 文竹苑,書畫含至理,歌舞傳妙音。園中的展室,探究劉三姐傳奇的故事,追尋劉三姐神秘的蹤跡,領略劉三姐優美的山歌。劉三姐歌謠已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h3> <h3> 劉三姐演藝廳的大型民族歌舞表演,還原劉三姐的生活故事以及民族歌舞秀等,演繹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精華。我們時間不對,歌舞性節目一個都沒趕上。</h3> <h3> “探尋劉三姐”已成為來桂林旅游的永恒主題。一圈下來,作為我們這一代人,歷史記憶電影中的劉三姐用山歌諷刺地主秀才覺得是最精彩的部分,今天來看巳經淡化了這種階級對立,以絕妙的語言體現能歌善唱的智慧也是現代人對劉三姐現象的肯定,從審美記憶的生成和重構的角度審視,劉三姐因其超群絕倫、無人能比的歌唱本領而成為文化想象世界“美的化身”,體現了美的本質而超越了歷史時空與民族邊界。</h3> <h3> 接著去乘游船觀象鼻山。象鼻山位于桂林市內漓江與桃花江的匯流處,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邊伸鼻豪飲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譽為桂林山水的象征。早在唐宋就成為著名的游覽勝地,有一干多年的游覽史。</h3> <h3> 游船碼頭,冬季的漓江水還算豐滿,游市里這一段稱為游市內江,主要就是看象鼻山,當然江旁還有各種形狀的山等待游客們欣賞。</h3> <h3>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意思是,漓江的水如青羅帶一樣柔曼迤邐,漓江的山如碧玉篸一樣翠綠峻美,這應該算是世間對桂林山水最貼切的概括和贊美吧。</h3> <h3> 游船緩緩地移動,漓江的水清澈見底,能一眼看見水里的小魚和小石子。漓江兩岸的山峰形態萬千。</h3> <h3> 象鼻山到了,山體前部的水月洞,彎如滿月,穿透山體,清碧的江水從洞中穿鼻而過,洞影倒映江面,構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觀,“象山水月”因之成為桂林山水一絕。</h3> <h3> 明代詩人孔鏞寫道:“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波。青山自是饒奇骨,白日相看不厭多。”這一百看不厭的象鼻山使歷代詩人吟詠不止。宋薊北處士《水月洞》詩有“水底有明月, 象鼻山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之句,細致刻畫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輝映的奇跡。象山的水月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 一懸于天, 一浮于水,形成“漓江雙月”的奇特景觀。</h3> <h3> 獨秀峰位于桂林靖江王城內,它是王城景區不可分割的部分。山峰突兀而起,形如刀削斧砍,周圍眾山環繞,孤峰傲立,有如帝王之尊。峰頂是鳥瞰桂林城全景的最佳觀景臺。峰壁摩崖石刻星羅棋布,縱橫出世,特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千古名句的真跡就題刻于此。峰下的太平巖洞內有世界文化奇觀“太歲”摩崖石刻。</h3><h3> 此外,山上建有玄武閣,觀音堂,三客廟、三神祠等,山下有月牙池等景觀。山的東麓還有南朝劉宋時文學家顏延元讀書巖,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勝跡,他曾寫下“未若獨秀者,峨峨郛吧間”的佳句,獨秀峰也就因此而得名。</h3> <h3> 漓江山清水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巖溶山水游覽區。市區這一小段,就包含了一江(漓江)、兩洞(蘆笛巖、七星巖)、三山(獨秀峰、伏波山、疊彩山)這些最著名的景點,洞奇、水秀、山清、石美,千百年來陶醉無數文人墨客,今天我也到此一游,感同身受贊美大自然的美景。</h3> <h3> 晚餐在七星景區大門附近進餐,這個七星景區也是大名鼎鼎,是桂林市面積最大、歷史最悠久、景致最多最集中的綜合性景區。歷史文化的精深博大在七星匯聚,自然與人文的完美融合在七星展現,堪稱桂林山水與文化的縮影、桂林城市綠肺,集桂林山、水、洞、石、庭院、建筑、文物之大成,是桂林山水精華景觀的縮影。巳到晚邊,七星巖巳進不去,只能是在門口合個影了。</h3> <h3> “浙派”是中國畫流派之一。代表人物為明代畫家戴進,錢塘(浙江杭州)人,山水、人物取法南宋畫院體格,從學者甚多,著名的有吳偉、張路、夏芷等。浙江畫派專門在桂林設立美術館,可見其對桂林山來的青睞和鐘愛。也是無緣目睹,門口留照一張。</h3> <h3> 游覽桂林園博園。園博園地處市區到陽朔風景旅游區的必經之地。主題為“山水園林,秀甲天下”,充分利用桂林在世界范圍的知名度,通過不同的園林造景手法,呈現融城市文化、山水文化、園林藝術和民俗風情于一體的園藝博覽盛園。</h3> <h3> 大雁閣:高48米的仿古式5層建筑,是園博園的最高建筑,可觀看到園博園全景,每層都有別樣風景。</h3> <h3> 園區分為入口景觀區、中心水景區、主場館區、國際展區、農業科技展區、廣西城市展區、園林藝術展示區、濕地景觀區等八個區域。園區建設可分為“一水、二路、三門、五房、九橋、十四園”的格局。其中較有特色的為廣西14個城市的專區展園。</h3> <h3> 桂林園的瀑布景觀區,背景為 “秀甲天下樓”,該樓的名字源于獨秀峰的一句詩,“未若甲秀,峨峨山水”,取其中“秀甲”的意思。</h3> <h3> 桂林有“峽谷800,瀑布3000”之說,園區濃縮表現桂林特色。觀賞瀑布的意境,一須眼看,二須耳聞。</h3><h3> 看,瀑布從高崖飛落而下,形成了一道水簾,掛在陡峭的石壁前,仿佛一張素潔的錦緞,在她落入崖下碧潭的一瞬間,就是瀑布的生命最為輝煌的時刻!只見那水簾忽然化做無數粒晶瑩剔透的珍珠,紛紛揚揚地撒向虛空,仿佛要將自己的身軀同這無限的虛空融為一體,從而獲得永恒。</h3><h3> 聽,那水流與碧潭相撞擊而發出的轟鳴,這絕對是一種雄偉的表白,向世界宣布她已經完成了生命中一次偉大的創作。這種聲響,是經過厚積之后對生命最盡情、最壯美的釋放。</h3> <h3> 桂林園范成大的題字仿碑,范成大,字致能,江蘇吳郡(今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宋乾道九年來任知靜江府兼廣西經略安撫使。范成大在桂四年,改革鹽法馬政,倡導文教,修復朝宗渠。他酷愛桂林山水,稱贊“桂山之奇宜為天下第一”。并在伏波山、龍隱巖、七星巖等處建癸水亭、驂鸞亭、碧虛亭、正夏堂等游觀建筑。范成大于諸山題刻最多,后人給予“玉潤珠輝,方流圓折,清而腴,麗而雅”的贊譽。</h3> <h3> 大雁塔邊看園中山景。園區內有山有水,喀斯特地貌明顯,物種資源豐富,是桂林著力打造“現代化國際旅游名城、歷史文化名城和生態山水名城”的一個重要景區。</h3> <h3> 三江園是廣西侗族非遺文化傳承基地、侗族銀器手工藝現場制作展示;侗族是一個具有團結精神,又有奉獻精神,能歌善舞、多才多藝的民族,侗族同胞雖無文字,但憑著智慧和雙手,創造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民族文化,代代相傳,延續不斷。</h3> <h3> 中餐在桂林花海參加年關"千人殺豬宴",也就是新鮮的豬肉、下水等下火鍋吧。</h3><h3> 花海景區位于“桂林黃金旅游大通道”桂林---陽朔321國道正中間,距離桂林和陽朔均只有30公里,是當下桂林規模最大、景觀最美、花期最長、場面最震撼、人氣最旺的最新賞花觀景勝地,周邊休閑旅游新熱點。生態農業觀光游價值典范!</h3> <h3> 花海由緊鄰桂陽公路旁的2000多畝青山峻嶺和內外兩個峽谷300多畝的盆地組成,園內群山環抱、前景壯闊大美---三面環山:背靠英姿挺拔、形象生動的桂南最高峰---馬鞍山,左右青山環伺,高枕無憂;正面是典型的中國南方田園風光與自然山水畫卷的完美融合:農田、阡陌、村舍、炊煙、綠樹、河流、青山、云霧。。。令人心馳神往,美不勝收。</h3> <h3> 馬鞍山下的玫瑰園,數百畝的平地盛開著各種玫瑰和三角梅花,實乃天工思賜、大自然偏愛、澤及而成一座美麗的天然花園。一座山便是一道景,在這里遠離都市的喧囂,是現代人返璞歸真、臥養身心、休閑度假的世外桃源。</h3> <h3> 園區以歐式風情為主,致力打造最夢幻的愛情花海,最生態的綠色田園。花海中享受最浪漫的情侶約會場所和極具觀賞、休閑、娛樂的豐富活動項目。</h3> <h3> 六塘斗雞,傳承千年的民間娛樂游戲,打斗之精彩,場面之熱烈,盡顯民風的淳撲與豪邁。</h3> <h3> 特色農業生產體驗是園區新亮點。四十多年前我也是農民,作為中國知青大軍中的一員,從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學生娃一個變身了農業勞動者,后來命運的改變又脫離了這個職業,從那以后遠離了農活勞動,今天有幸來體驗一下還會象那么一回事嗎?</h3> <h3> 幾個場景都是曬谷坪中的勞動,那時候這屬于輕體力活,當然也有技術含量,耙谷是曬谷中翻谷的一個動作,講究翻得勻稱,從姿勢中即可看得出外行內行之分。</h3> <h3> 耙平也是翻谷的動作,千百年來祖先們發明了這些工具,當年我們都傳承學習了下來,今天當然以效率高的機械收割烘干一古腦代替了,重溫體驗讓人感慨頗多。</h3> <h3> 吹谷筒更是傳統農業的標配,按照一定速度搖動那個軸轉動,根據固定的半徑和固定葉片面積,跟空氣接觸所產生的風力,把低于谷子重力的雜物去除,達到粗略凈化谷子的作用。祖先們制造時不一定懂什么風速、空氣摩檫力、重力這些知識,但他們在實踐中運用了這些知識而讓我們見到了這些原始的機械。</h3> <h3> 挑擔子是我當年可以說肩膀紅腫多少次以后才煉出來的,今天挑重擔肯定也是不行了,挑個空籮筐還象不象老農民呢?</h3> <h3> 經過改擴建之后的桂林黃金旅游通道桂陽公路一路上都是美景,顏值爆表,隨手一拍,就是風景。特別是靠近陽朔附近的十里畫廊,小景點不計其數,每一座山峰都有名字,都有故事。邊走邊看,桂林山水的獨特魅力又一次在游人們的注視中綻放。</h3> <h3> 來到了150多個國家的領導下曾留下足跡的地方一一陽朔西街。</h3><h3> 此街是陽朔縣的一條步行街。位于陽朔古鎮中心,寬約8米,長近800米,略呈東西走向,歷經1400多年,是陽朔最古老最繁華的街道,也是陽朔重要的旅游景點之一。明城墻、碑刻、古寺、古亭、名人故居、紀念館等這些古老的建筑保存皆較完整。曾是孫中山先生演講的地方,藝術大師徐悲鴻也曾居于此,</h3> <h3> 益田西街,深圳益田集團在西街口打造的另一條最具體驗特色的文化街區,建筑風格延續桂北的小青瓦、坡屋頂、白粉墻、吊陽臺、石板街,仿古續今,以桂林四絕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為設計理念,打造山院、水院、田園、巖院和竹院五大不同風格建筑群,為游客呈現出:以山水人文為線素,演繹陽朔秀美河山。</h3> <h3> 陽朔西街全長近800米,大理石路面,呈彎曲的S形,房屋建筑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濃厚。 用本地產的檳榔紋大理石鋪成,暗青油亮,兩旁是清代遺留的低矮磚瓦房,白粉墻紅窗,透著嶺南建筑的古樸典雅。西街的建筑大都是六七十年前的老房子,也有一些是明清時期的,所以歷史比較久遠。西街的街道用大塊的石板鋪成,也頗有歷史韻味。1984年經初步改造,建成了古樸典雅的旅游文化街。1999年到2004年,陽朔縣又完成了保護性整治,使整條街道建筑凸顯出桂北民居特色;與桂花街組成并行的步行街,頗具特色。 </h3> <h3> 縣前街縣政府大門前的徐悲鴻故居,如同一座充滿靈氣與藝術感的仙居,深藏于那個搖搖欲墜、動蕩不安的年代。結束了第一段婚姻的徐悲鴻,.兩次到訪陽朔,最先租住在這里,后來李宗仁便將此房購下送給徐悲鴻。在這里生活的一年間,安靜嫻雅的生活環境和與世無爭心理狀態,為國畫大師提供了繪畫創作的環境條件。正門懸掛的橫匾“徐悲鴻故居”是其夫人廖靜文在1984年重修舊居時所書。</h3> <h3> 徐悲鴻(1895—1953年),江蘇宜興人,原名壽康。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堅持現實主義藝術道路,創作了《田橫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對現代中國畫、油畫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優秀作品,在中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巨大作用,是我國偉大的愛國畫家。</h3><h3> 院內一米多高大理石座上有徐悲鴻半身的正面銅像。</h3> <h3> 故居陳列館為單層三開間磚木結構建筑,其風檐為褐紅色。陳列館里主要展示了徐悲鴻先生在此生活的實情實景,同時又有反映徐悲鴻先生一生經歷的圖片等等。徐悲鴻與廖靜文的愛情故事常常為世人所艷羨。二人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只有短短的7年,余下的光陰廖靜文只能通過回憶來與丈夫對話。院落中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都存留了滿滿的年代感與記憶感,當然這里也包含了大師前半生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和失敗的感情經歷,于國于家,這里都是他心靈的避難所。</h3> <h3> 徐悲鴻1936-1937年間經常居住在這里。在此進行了大量創作,《晨曲》、《逆風》、《風雨思君子》、《古柏》、《漓江春雨》等是該時期的代表作。</h3> <h3> 故居旁邊的雙月橋,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建,為縣內著名古橋之一。歷代俱經重修。橋長12.6米,寬8.6米,兩側有人行道和大理石欄桿,中間為車行道。系料石結構雙拱橋。橋下雙月溪水流清澈,橋影雙拱相連,酷似一雙圓月蕩漾水中。亦稱“市橋雙月”,為縣城舊八景之一。1999年西街保護性整治時改建為單拱石橋與橋東的飛瀑橋相映成雙,仍保持了“清流雙月”的意境</h3> <h3> 孫中山先生演講廣場。一九二十年十一月底,時任非常大總統的孫中山先生率船隊由梧州抵達陽朔,他下榻陽朔縣立高等小學校時,在這里發表了《實行三民主義,開發陽朔富源》的著名演講,宣傳掃除亡清余孽,恢復全國真正共和,實行三民主義,并著重講了如何開發陽朔之富源,號召陽朔各界人士充分利用陽朔石灰巖地貌的資源條件發展陽朔經濟。</h3> <h3> 西街的盡頭就是漓江邊的陽朔碼頭,漓江陽朔段兩岸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巖溶峰林地貌,也是廣西最美麗的河段。放眼對岸山峰腳邊綠水,″峰倒碧波盈,漓江暮靄青。興坪山似畫,陽朔水如晶。″的詩句就是其真實寫照。</h3> <h3> 漓江邊的漁筏,漓江上的漁民用魚鷹捕魚已有上千年歷史,現在漓江上仍可見漁民撐著竹筏,帶上三兩馴養的只魚鷹和竹簍,在江中捕魚。魚鷹時而立在竹筏上,時而潛水抓魚,這種傳統的捕魚方式形成了漓江獨特的景觀。今天晚上陽朔縣城要舉行漁火焰火晚會,要用"打夜火"的方式進行捕魚表演,這些人正在進行準備,正好讓我碰上了,只可惜今晚已定要看《印象劉三姐》,觀看這個晚會就只好放棄了。</h3> <h3> 今天是2018年12月29日,陽朔的年終盛會漁火篝火焰火晚會將在這個亭后的漓江邊舉行。漓江漁火是市級非遺名錄之一,也是陽朔傳統的漁家文化之一,是歷屆漁火節的傳統節目。三火表演:選取有山有水有空地的地方,以山為背景,空地上燃起篝火,在奔放的音樂聲中進行民族歌舞表演,同時,點起漁火的漁船從水面上劃過,焰火同時升空,營造“三火輝映一江紅”的場景。</h3> <h3> 西街盡頭靠漓江邊上由古老的城墻圍著,80年代初為適應旅游發展的需要古城墻被拆除了,只保留‘南熏亭’和‘幟江亭’這兩小段了,僅存迎薰、青陽二門,成為珍貴的古城遺跡。南熏門洞高3米、寬3.42米、深6.11米,料石結構,尚完好。門洞內側刻有漓江歷次洪水線,是珍貴的水文歷史資料。此門洞也是客人從陽朔碼頭進西街必經之路</h3> <h3> 南熏門外漓江碼頭旁的"磐石"紀念碑,紀念陽朔建縣一千四百年而立,一千四百年來陽朔縣名從來未改變過,這也是堅如磐石之意吧。對岸陽朔十里畫廊風景美如畫。</h3> <h3> 如今的陽朔西街已經不是一條單純意義上的旅游街,而是一個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品牌,別小看這長1180米,寬僅8米的街道,它的名氣并不亞于紐約的華爾街、倫敦的唐寧街、巴黎的香榭里舍大街,或者是北京的東西長安街、王府井大街,以其獨特的風情、無窮魅?力吸引著國內外無數賓客。</h3> <h3> 西街美景,夜幕初臨,華燈齊放,山水交融中千年古韻的風情建筑錯落有致,愛情湖是益田西街一條流光溢彩的湖,湖上許愿花燈點綴,湖岸火樹銀花,愛情清風徐來,帶給陽朔無限的遐想和浪漫的情調。</h3> <h3> 西街是陽朔的縮影,“西街文化”是對陽朔鄉土文化的揚棄。過去,西街和陽朔風景一樣,一直處于“躲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七十年代初,桂林陽朔正式對外開放,許多西方游人在飽覽了陽朔漓江風光以后,來到陽朔縣城,無意中走進西街,才發現,在這奇山秀水之中,有一條這么迷人的小街。今天,西街巳成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洋人街”,成了超越地域的“地球村”。</h3> <h3> 晚上就住在印象劉三姐劇場旁的畫中游酒店。 觀看獨一無二的山水實景的演出據說能讓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馬上訂了當晚的票。</h3><h3> 世界上最大的、最具魅力的山水實景劇場,傳唱最久遠的民族山歌,史無前例的漓江風情巨獻。方圓兩公里的漓江水域,十二座背景山峰,廣袤無際的天穹,構成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劇場?--印象劉三姐。</h3> <h3> 《印象劉三姐》是導演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共同打造的印象系列大型實景演出之一。演出地點位于陽朔漓江與田家河交匯處,江對面是書童山。舞臺是一片方圓兩公里的漓江水域,背景是十二座山峰,非常大氣,是少有的大型山水劇場。演出以當地風情為主,十分精彩。</h3> <h3> 劇場幾乎全部被綠色覆蓋,里面種植有茶樹、鳳尾竹等,加上所植草皮,綠化率達到了90%以上。其中,印象·劉三姐的燈光、音響系統均采用隱蔽式設計,與環境融為一體,水上舞臺全部采用竹排搭建,不演出時可以全部拆散、隱蔽,對漓江水體及河床不造成影響。觀眾席依地勢而建,梯田造型,與環境協調,同時也考慮到了行洪的安全。另外,100多畝建設用地上,鼓樓、風雨橋以及貴賓觀眾席等建筑散發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據建設單位介紹,整個工程不用一顆鐵釘,令人嘆為觀止。</h3> <h3> 觀眾席由綠色梯田造型構成,180度全景視覺,可觀賞江上兩公里范圍的景物及演出。演員陣容強大,由600多名經過特殊訓練的演員構成;演出服裝多姿多彩,根據各不同的場景選用了壯族、瑤族、苗族等不同的少數民族服裝;整個演出時間約60分鐘。</h3> <h3> 演出以"印象劉三姐"為總題,大寫意地將劉三姐留給人們印象中的經典山歌、民族風情、漓江漁火等元素創新組合,不著痕跡地溶入于山水。演出把桂林、陽朔舉世聞名的兩大旅游、文化資源--桂林山水和劉三姐留給人們的印象進行巧妙地嫁接和有機的溶合,讓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我們看演出的同時,也在看漓江人的生活。</h3> <h3> 用張藝謀本人的話說:“它是一場秀”,它秀的是桂林山水,秀的是民俗風情,秀出了那種天人合一的境界。它啟用了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環境藝術燈光工程,獨特的煙霧效果工程及其隱藏式的音響展現出了“紅色、綠色、藍色、金色、銀色”五大主題色彩系列,將劉三姐的山歌,民族風情,漓江漁火,山水圣地等元素創新組合,不著痕跡的溶入山水,還原于自然,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及聽覺沖擊,達到了如詩如夢的效果,被喻為上帝與人的杰作。</h3> <h3> 寒潮來了,年關也來了,游覽還意猶未盡,只能是留待下一次的深度游了。回來的路上下起了雪粒,還小有堵車,還好趕在大雪之前安全到家了。</h3><h3> 旅游不在乎終點,而是在意旅途中的人和事還有那些美好的記憶和景色。</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定县|
镇远县|
崇信县|
白河县|
吉水县|
简阳市|
宣汉县|
唐海县|
满洲里市|
浦东新区|
贵州省|
开封市|
武定县|
成安县|
永嘉县|
津市市|
囊谦县|
应用必备|
六安市|
偃师市|
西峡县|
弥渡县|
平塘县|
商洛市|
太白县|
吴忠市|
岐山县|
日土县|
咸宁市|
永顺县|
合江县|
蒙山县|
汨罗市|
界首市|
托克托县|
葫芦岛市|
安泽县|
克拉玛依市|
东平县|
汕尾市|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