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自從西門進入小七孔景區,就被這魅力景色所吸引:從臥龍潭到翠谷瀑布,一路美景,從水上森林到斷橋飛瀑,68級跌水瀑布群,拉雅瀑布,再到小七孔橋,盡情徜徉在清麗的山水之間,讓你忘記真實的煩雜世界。小七孔是中國最美麗的地方之一。這里景色優美,婉約細致,在這寬約1公里,長12公里的景區中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種景觀于一體,玲瓏秀麗,令游客耳目常新,有“超級盆景”的美譽。</h3> <h3>臥龍潭</h3><h3>原名翁龍潭。喀斯特暗河——臥龍河的出口處。從地表看它只是臥龍河的源頭,自從這里筑壩引水發電后入響水河,成兩河的總水源。暗河從崖底涌出,潭面上不見蹤影,只有壩上雪崩似的滾水瀑布,潭外流不息的渠水,才感到臥龍河在潭底翻動,潭邊怪石奇樹林立,古木森森,潭外水聲轟鳴,霧雨蒙蒙,四周高山緊鎖,水潭猶如地底深淵,即便是發洪水時,潭面也猶如鏡子般平靜。</h3> <h3>在臥龍潭留下倩影</h3> <h3>是不是有點九寨溝的味道</h3> <h3>臥龍潭瀑布</h3> <h3>細細的溫溫的感覺</h3> <h3><br></h3><h3>翠谷瀑布: 這里群峰緊鎖,群山蒼翠欲滴,故名“翠谷”。翠谷瀑布懸于群山之腰,是小七孔景區落差最大的瀑布,瀑高60多米,遠看似條玉帶懸于山間,近探水順山勢傾瀉而下,浪花飛濺,水霧蒙蒙,猶如群龍下山,清新悅目。此地也是 亞洲 首檔大型自然探索類紀實真人秀《跟著貝爾去冒險》拍攝地。</h3> <h3>水上森林,石上盤根錯節,枝間古藤纏繞。游人手攀曳藤、足踏盤根,沿河穿行,踩瀑踐浪,有驚無險而趣味無窮。</h3><h3>是不是有點:</h3> <h3>抬頭張家界,低頭九寨溝的感覺。</h3><h3>水上森林1200米</h3><h3>樹在水中生,水在林中流。</h3><h3>水流樹靜雅,人在畫中游。</h3><h3><br></h3> <h3>水上森林-水,在石上似白云飄蕩,似薄紗輕揚,樹,在水中似群龍嬉戲,似情人相擁。歲月流逝,林依石,瀑伴水,相依相偎,長相廝守。</h3> <h3>愜意輕松,走累了可以在木質的條登上歇一歇</h3> <h3>過了水上森林,就在這樣的木制棧道上漫步,就好像踏在木地板上一樣</h3> <h3>斷橋飛瀑</h3> <h3>飛云瀑布</h3><h3>瀑高近40米,寬20余米,駐足仰視,眼前浪花飛舞,腳下龍潭生煙,洪波恕號。到此一游能體驗旅游點的風情萬種,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倍感人生美好,生命充滿激情。</h3> <h3>從68級跌水瀑布到小七孔橋一段需沿公路一側修建的木質觀光棧道緩緩向下而行。耳畔流水淙淙,樹木參天蔽日,時而鳥鳴山幽,時而飛瀑傾瀉,讓人置身畫中,渾然不覺疲累。</h3> <h3>68級跌水瀑布——涵碧潭上游長1.6公里的狹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錯落著68級瀑布和跌水。專家們考證,如此眾多而密集的瀑布、跌水,實屬全國罕見。層層疊疊的瀑布,淙淙嘩嘩傾瀉而下,或傾珠撒玉,推雪擁云,或如匹練飄逸,似銀河瀉地,形態各異,氣象萬千。千姿百態的瀑布跌水競領風騷,爭奇斗妍,構成風情萬種的動態水景,令游客目不暇接。沿河谷伴梯級瀑布而上,一路但見高山流水、綠樹紅花,但聞泉鳴瀑響、鳥啾蟲吟,便油然想起伯牙、子期的知音逸事,更覺眼前詩意盎然,美不勝收。遂為文人墨客冠以“知音谷”的雅號。</h3> <h3>從水上森林出來坐車到小七孔橋,徒步經過,68級跌水瀑布群,斷橋飛瀑,遠遠就看到了拉雅瀑布。瀑寬10米,落差30米,逼近仰視,但見瀑首懸藍天,旁綴白云,幾疑天河自空而降。瀑勢如山倒,吼聲狀雷,頗為壯觀。瀑布騰空噴瀉,橫向墜落,同響水河縱向錯落的68級跌水瀑布構成一幅絕妙的立體交叉瀑布群景觀。瀑在路側,人在瀑下,倍覺暢酣和親切。瀑布濺噴的水霧飄飄灑灑,紛紛揚揚,給游客以撲面涼爽和美的享受,可一洗征塵的暑熱和勞乏,頓覺輕松和振奮。</h3> <h3>到達小七孔橋附近有一片蘆葦蕩,木棧道可以走到湖中心,從這里觀看小七孔橋更有一番味道</h3> <h3>小七孔橋:這是一座小巧玲瓏的七孔古石橋,橋長25米,橋面寬4米,拱高4米,建于清道光15(1836)年,昔為溝通荔波至廣西的重要橋梁。橋由麻石條砌成,橋身爬滿藤蔓和蕨類;古色古香的橋下是綠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兩岸古木參天,巨大的虬枝沿著橋伸臂,宛如巨傘撐在橋上。</h3> <h3>這座漂亮的古石橋有四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其中一個故事說,遠古時候有一個名叫阿吉的瑤族的小伙子,他的右手只有一個指頭,但是這個獨指卻有神奇的威力,能把堅硬如鋼的巖石戳成爛泥一般綿軟,更奇的是,過上一夜巖石又能恢復其堅硬本性。阿吉的寨子有七位天仙一般美麗的姑娘。阿吉和七位姑娘看見鄉親們為涵碧潭所阻,不能到對岸去趕場和耕種,便決心在涵碧潭上合力修建一座石橋。他們來到板崤山下,阿吉用獨指戳石頭,姑娘們便用變軟的石頭捏砌成橋,一個姑娘負責砌一孔。他們戳呀堆呀捏呀,一口氣干了七七四十九天,終于堆捏成了一座七孔石橋。因五里之外另有一座大七孔石橋,本橋遂名小七孔橋。又因這座橋是由七位姑娘捏砌成的,所以它還有一個別稱叫“七姑橋”。此橋看似單簿,但幾百年來它經過多次洪水沖擊卻泰然屹立,迄今完好無損,可見其建筑工藝的精妙。</h3> <h3>銅鼓橋</h3><h3>該橋位于小七孔景區東大門處,橫跨樟江河,始建于1993年,重建于2001年(2000年荔波境內遭遇特大洪水將原銅鼓橋沖毀)。銅鼓橋長126米,凈跨60米,寬2.4米,高25米,橋身兩端采用瑤山銅鼓造型,故稱此橋為“銅鼓橋”。</h3> <h3>瑤山瑤族將銅鼓視為神賜之物,鎮寨之寶,是權力的象征。橋頭設立的圖騰柱象征著瑤族的尊嚴,對祖先、神靈的崇敬,征服自然的信心和力量,柱身上的浮雕圖案展示了瑤族傳統、獨特而古老的民族文化,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h3> <h3>四點坐景區擺渡車經過半個小時重新回到西大門。完美結束小七孔之旅。</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池县|
西平县|
措勤县|
佛教|
安新县|
江津市|
齐河县|
若羌县|
安化县|
西乡县|
长兴县|
兴国县|
桐梓县|
绍兴市|
山东|
潼南县|
克山县|
霸州市|
万全县|
台安县|
凤山市|
南京市|
西和县|
永善县|
罗甸县|
永嘉县|
外汇|
崇义县|
普安县|
施秉县|
大余县|
永登县|
齐齐哈尔市|
清丰县|
新沂市|
南雄市|
深水埗区|
湖北省|
祁门县|
新龙县|
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