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月7日,2019年全國衛生健康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李克強總理、孫春蘭副總理作出重要批示,重點部署2019年全國衛生健康工作重點。</h3><br> <h3>▲?會議現場</h3></br><h3><strong>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br></br></strong></h3></br><h3>在2016年8月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strong>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strong>,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石。</h3></br><h3><strong>“三醫聯動”要靠行動</strong></h3></br><h3>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為醫改難題刻下的定盤星。人民至上,是健康中國建設、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清晰的指向,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br></br></h3></br><h3><strong>“三醫聯動”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行動</strong>。要實現“三醫”配套聯動,既要明確“三醫”各自的改革方向、具體要求,也要打破部門利益,統籌部門行動,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以此來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實現“三醫聯動”應著重從如下幾方面展開工作:</h3></br><h3><strong>一</strong></h3></br><h3><strong>加強總體設計</strong></h3></br><h3><strong>一方面要統籌協調公立醫院改革整體目標與部門職責關系。</strong>通過明確共同行動目標來確定部門職責,引領部門行動。相關部門不能局限于部門利益。<strong>另一方面要明確具體推進思路。</strong>要在實施藥品零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的基礎上,加快完善醫療服務體系、管理體制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等。要制訂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各項改革步調一致、相互促進,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br></br></h3></br><h3><strong>二</strong></h3></br><h3><strong>健全完善醫改工作推進機制</strong></h3></br><h3>要強化各地醫改領導小組作用,統籌協調各部門力量,提高部門協作水平,避免部門利益損害整體利益。完善決策機制,建立相關部門共同參與而不是某個部門單獨決策的工作機制。要建立公立醫院改革信息公開制度,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定期公開醫院財政投入、債務、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補償比、醫保基金到位率等詳細指標,加強督導考核,確保相關改革政策落到實處。</h3></br><h3><strong>三</strong></h3></br><h3><strong>推動公立醫院管理制度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strong></h3></br><h3>要合理界定政府和醫院的權責,切實落實政府職責特別是財政投入責任,推進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增強醫院經營發展自主權。<strong>要逐步取消事業編制,推動醫生自由流動,鼓勵創辦個人診所。</strong>推進薪酬制度改革,把醫生收入與服務數量和質量、患者滿意度等掛鉤,并參照國際醫生收入標準,嚴格限制醫生過高不合理收入。要加強對醫院醫療行為的監督,遏制過度醫療,加強考核,引導醫院切實堅持公益性。</h3></br><h3><strong>四</strong></h3></br><h3><strong>改進完善藥品集中采購制度</strong></h3></br><h3>要把更多高值醫用耗材納入集中采購范圍,<strong>通過發揮集體采購規模大的優勢,來降低耗材采購價格</strong>。允許醫院進行二次議價,并以實際采購價出售給患者,差額先上交財政部門,然后再根據醫院履行職責情況給予補貼,調動醫院議價積極性,同時省級采購平臺下調網上采購價格,實現多方共贏。另外,要擴大醫保部門在藥品、耗材集中采購中的參與權。</h3></br><h3><strong>堅持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strong><br></br></h3></br><h3>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是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堅持政事分開、管辦分開,堅持分類指導,鼓勵探索創新,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實現醫院治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br></br></h3></br><h3>2018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strong>《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strong>,明確公立醫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且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應當實行黨委書記、院長分設。由此,公立醫院黨委已經從過去的“政治核心”轉變為“領導核心”。</h3></br><h3>同時,根據該文件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于2018年8月前制定貫徹落實實施辦法。從目前各省發布的文件內容來看,這次公立醫院第一負責權的變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h3></br><h3><strong>一</strong></h3></br><h3><a data-linktype="2"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cyNTcwMQ==&mid=2649877159&idx=1&sn=62110e479b70f3dcb1a31b0cef2eda0d&chksm=8748e3cdb03f6adb2164bbdc304b3b46ce3a73657c960408eafb6e1bff28eee242a0a77a7660&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黨委書記成醫院第一負責人</a>?? 點擊藍字查看詳情,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對醫院工作負總責,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h3></br><h3><strong>二</strong></h3></br><h3>醫院黨委將通過集體決策對公立醫院的運行起最后的決定作用,而院長不再擔任“決策者”,轉為執行者;</h3></br><h3><strong>三</strong></h3></br><h3>院長負責制被終止,其任用可實行聘任制,院長需按規定向黨委述職;</h3></br><h3><strong>四</strong></h3></br><h3>醫院的財務、人事、儀器設備的采購等事宜都將由黨委書記領導下的黨委定奪,不再是院長負責;</h3></br><h3><strong>五</strong></h3></br><h3>院長在醫院黨委領導下,全面負責醫院醫療、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工作,組織實施黨委有關決議并向黨委報告決議執行情況。</h3></br><h3><strong>基層醫療依然是國家建設的重點</strong></h3></br><h3>以農村基層和城鎮社區醫療機構為核心的我國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正成為我國新醫改關注的重點。<br></br></h3></br><h3>根據<strong>《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strong>我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加快農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全面覆蓋,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全科醫生培養培訓,著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和質量。</h3></br><h3>2018年9月2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strong>《關于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的通知》</strong>,本活動以開展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建設為主要形式,進一步滿足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鼓勵各地創新活動形式,結合實際開展評審評價等工作。具體內容如下:</h3></br><h3><strong>一</strong></h3></br><h3><strong>明確功能任務</strong></h3></br><h3>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公益性、綜合性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著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健康管理、危急重癥病人的初步現場急救和轉診等功能任務,是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h3></br><h3><strong>二</strong></h3></br><h3><strong>合理配置資源</strong></h3></br><h3>根據服務人口數量、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服務半徑、地理位置、交通條件、醫務人員技術水平、開展業務項目、工作量等因素配備適宜的床位、人員、設施和設備。<br></br></h3></br><h3><strong>三</strong></h3></br><h3><strong>提升醫療服務能力</strong></h3></br><h3><strong>一是提高服務水平。</strong></h3></br><h3>提升門診醫療服務能力,有針對性的加強本地區常見病、多發病的咨詢、診斷和治療能力;</h3></br><h3>提升急診急救能力,加強急診、院前急救、應急能力建設;</h3></br><h3>加強住院能力建設,開展與機構人員資質、技術準入、設施設備相適應的住院、手術、分娩等服務;</h3></br><h3>提升中醫藥和康復服務能力,加強中醫科、中藥房建設,按照要求開展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國醫堂)建設,突出中醫藥文化特色;</h3></br><h3>提高檢驗檢查服務能力,合理配置和更新必要的設施設備,開展常規檢驗和心電、超聲、X線影像等檢查服務。</h3></br><h3><strong>二是優化服務方式。</strong>合理設置門(急)診布局,引導居民預約就診。完善出(入)院服務流程,加強患者健康教育和隨訪。加強家庭醫生團隊建設,推進“互聯網+簽約服務”,提高履約質量和效果。開展雙向轉診和遠程醫療服務,推動醫療資源下沉。</h3></br><h3><strong>四</strong></h3></br><h3><strong>落實公共衛生服務</strong></h3></br><h3>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等相關要求,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開展健康管理,提高全社會對服務項目的知曉率和居民獲得感。配合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做好相關重大公共衛生服務。</h3></br><h3><strong>五</strong></h3></br><h3><strong>規范業務管理</strong></h3></br><h3>按照醫療質量管理辦法、診療規范、操作常規、技術標準、服務指南等規定,開展疾病防治,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和抗菌藥物管理,規范處置醫療廢物,促進合理用藥,不斷提升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持續改善醫療衛生服務。<br></br></h3></br><h3><strong>六</strong></h3></br><h3><strong>完善綜合管理</strong></h3></br><h3>加強黨建工作、行風建設、績效考核、財務收支預算、后勤保障、信息服務和分工協作等管理制度建設,嚴格落實相關規章制度。<br></br></h3></br><h3><strong>藥品集中采購繼續鋪開</strong></h3></br><h3>要取消以藥養醫,關鍵是取消藥品加成,控制藥占比。“以藥補醫”政策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在政府補助不足的情況下出臺的。就目前看來,這項政策導致公立醫院嚴重依賴藥品收入,加重了患者負擔。<br></br></h3></br><h3>2015年4月,通過的《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直指“以藥養醫”等問題。全面取消以藥養醫后,配套措施能夠落實,相應的財政補助能夠及時到位,這樣才有利于醫藥行業的健康發展。</h3></br><h3>2018年12月,國家醫保局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采取“<strong>國家組織、聯盟采購、平臺操作</strong>”形式,以北京、上海、天津等11城市公立醫療機構為集中采購主體,組織采購聯盟,集合需求和力量,提高談判議價能力。<strong>擬中選品種藥價平均降幅達52%,最高降幅達96%</strong>,降價效果明顯。</h3></br><h3>按照國家醫改思路,國家醫保局藥品帶量采購才剛剛開始,未來大批量的藥品帶量采購將全面鋪開,藥品價格會極大降低。</h3></br><h3>取消“藥品加成”后,為保障醫生工作積極性,未來,各地市或將通過調整醫療價格和績效考核方式,提升醫生技術勞動費用等方式,讓醫療價格反映醫生技術勞動價值。</h3></br><h3><strong>從“治療疾病”轉向“預防疾病”</strong><br></br></h3></br><h3>“治未病”理念的體現,也是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的體現。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把“大健康”嵌入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有機版圖。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strong>從“被動治病”到“主動保健”,用社會治理“大處方”做永續動力</strong>。<br></br></h3></br><h3><strong>中醫藥發展迎來春天</strong><br></br></h3></br><h3>2016年2月,習近平指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一定要保護好、發掘好、發展好、傳承好。”同月,<strong>《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strong>,把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當年3月份,國家“十三五”規劃第六十章“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將“促進中醫藥傳承與發展”單列一節,在健康中國行動計劃中,將“中醫藥傳承與創新”單列一條,還把中醫藥健康管理寫入了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清單。</h3></br><h3>目前,很多中藥企業的產品結構并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民針對健康、疾病治療和養生養老的需求,做以疾病為導向的大產品群,是中藥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中西醫并重將提升中醫在疾病治療中的地位,同時,也會提高醫保支付中對中藥的數量,這對以疾病為導向構建產品群的藥企有很大的發展機遇。</h3></br><h3><strong>支持社會辦醫紅利不斷</strong><br></br></h3></br><h3>未來一定時期,相關的針對疾病預防、疾病康復、養生、養老、健康管理等的中醫館、理療館、中藥堂等會有一個規模性爆發期,這些堂館會對中藥產品和治療技術有一個大的需求,這就要求中藥企業未雨綢繆造作規劃,以期獲得政策性紅利。<br></br></h3></br><h3>要加大對醫療健康前沿研究領域的支持,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催生更多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擴大健康領域對外開放。樹立“大健康”理念,深化改革,強化保障,推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健康事業與健康產業有機銜接。</h3></br><h3>1月2日,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優化社會辦醫療機構跨部門審批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取消部分醫療機構設置審批作為前置條件,行政審批進一步簡化,或能實現辦事“零跑路”。</h3></br><h3>《通知》針對<a data-linktype="2"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cyNTcwMQ==&mid=2649881130&idx=1&sn=30e322dcde18a552271b07c7f2410720&chksm=8748f340b03f7a56efe55cdd27c44f17af9bf11e476104f95a0717e70206731506f3d62f031b&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社會辦醫的審批工作</a>?? 點擊藍字查看詳情?做出優化調整和具體部署,本著流程規范透明、審批依法合規、工作銜接順暢、服務便捷高效四個基本原則,從審批流程、審批事項、審批條件和審批過程中的重要事項等方面展開。</h3></br><h3><strong>2022年我國醫養結合市場規模</strong></h3></br><h3><strong>將達到14040億元</strong></h3></br><h3>醫養結合被在十九大主席報告中提出,這將極大的促進醫養結合模式的發展,未來各種醫養結合模式將獲得政策性支持。</h3></br><h3>老齡產業是一個大市場,目前還沒形成規模效益,但市場盤子很大。要求更多社會力量關注醫養結合領域并參與其中,打造醫養結合機構,這樣既能為老人們創造鄰里般的生活氛圍,又能為其提供專業的健康護理服務。同時,護理隊伍也應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幫助更多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安度晚年。</h3></br><h3><strong>《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符合國情的醫養結合體制機制和政策法規體系基本建立</strong>,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實現有序共享,覆蓋城鄉、規模適宜、功能合理、綜合連續的醫養結合服務網絡基本形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明顯提升。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所有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適應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h3></br><h3>據預測,<strong>我國醫養結合市場規模在未來五年(2018-2022)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3.98%,預計2022年將達到14040億元</strong>。</h3></br><h3><strong>全民參保計劃有望落地</strong></h3></br><h3>近年來,我國老齡化日益嚴重,養老問題日益突出,在農村,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外出打工,村里獨守老人越來越多,農村的醫療和養老問題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戰,雖然新農合和農村養老保險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難題,但相比城市的醫療和養老福利,還是有不小的差距。<strong>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當中,“全民參保計劃”被正式提出。<br></br></strong></h3></br><h3>而現在隨著最新低保政策出臺之后,低保將會更加傾向了重大疾病患者,建立以家庭收入、財產作為主要指導,而將殘疾、疾病等剛性支出因素作為綜合考慮的指標,對農村低保進行科化學的認定!未來這些農民的收入即使高于農村的低保線也能夠享受到低保!</h3></br><h3>向上滑動查看全文</h3></br><h3><strong>2019年全國衛生健康工作會議</strong></h3></br><h3>會上,李克強總理、孫春蘭副總理充分肯定全國衛生健康系統2018年的工作成績,強調2019年衛生健康改革發展重點任務,要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堅持“三醫”聯動把醫改推向縱深,聚焦群眾看病就醫“煩心事”,進一步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性,為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br></br></h3></br><h3>會議認真傳達學習領會李克強總理、孫春蘭副總理重要批示精神。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出席會議并講話。他指出,2018年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堅定不移將全面從嚴治黨貫穿到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全過程,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深入實施“一綱要兩規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扎實推進,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能力持續增強,中醫藥傳承創新邁出堅實步伐,健康扶貧工程成效顯著,人口發展、婦幼衛生與健康老齡化工作穩步推進,衛生應急等工作有力有效,各項工作取得可喜成績。?<h3>會議強調,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全國衛生健康系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踐行“兩個維護”,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創造性落實新時代黨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聚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不斷增強群眾健康獲得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健康基礎。全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針對重要健康危險因素、重點人群和重大疾病,實施一系列健康行動。整合醫療衛生資源破解“看病難”問題,著力推進醫聯體建設,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h3></br></h3></br><h3>強化“三醫”聯動改革破解“看病貴”問題,健全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進一步完善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等政策,提高公立醫院管理水平,統籌推進醫療價格調整和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配合開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構建更加成熟定型的分級診療制度,著力推進區域分開、城鄉分開、上下分開、急慢分開,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舉全系統之力實施健康扶貧工程,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長效機制,健全貧困群眾醫療兜底保障制度,加強貧困地區健康危險因素防控。扎實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統籌做好免疫規劃,加強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和職業病防治。促進人口均衡發展與健康老齡化,加強人口監測和形勢分析,嚴格執行母嬰安全五項制度,構建養老護理體系,深入推進醫養結合。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深入開展中醫藥服務,強化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加強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關政策,完善職稱評定措施。推動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衛生健康法治建設,進一步完善鼓勵社會辦醫發展的政策體系。加強政策解讀,做好典型宣傳,實施綜合監管制度,加強科技創新,深度參與全球衛生治理。?</h3></br><h3>會議要求,全國衛生健康系統要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強化公立醫院黨的領導,嚴厲懲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樹立行業清風正氣。要錘煉實事求是、一抓到底、擔當為民的工作作風,持之以恒反對“四風”,特別是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著力把層層檢查、層層匯報、層層留痕等形式主義減下來,給基層留出更多做工作的時間和空間。廣大衛生健康工作者要發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求真務實,恪盡職守,全力開創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新局面,推動人民健康水平再上新臺階,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br></br></h3></br><h3>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崔麗主持會議并作總結。委領導出席會議。中央有關部門代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衛生健康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計生委主要負責同志;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機關主要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h3></br> <h3>▲?馬曉偉同志在2019年全國衛生健康工作會議上講話</h3></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和龙市|
大悟县|
长治县|
九龙坡区|
阿巴嘎旗|
东乡族自治县|
沙湾县|
全椒县|
青田县|
岐山县|
呼图壁县|
益阳市|
织金县|
永仁县|
定日县|
景宁|
维西|
抚松县|
荣成市|
新竹市|
莎车县|
武乡县|
柞水县|
石泉县|
郧西县|
苍山县|
昔阳县|
江达县|
阳山县|
荥阳市|
平湖市|
丰镇市|
疏附县|
浠水县|
鸡西市|
通河县|
永寿县|
社旗县|
铜陵市|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