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跋涉,在跋涉的過程中,我們會經歷一場又一場的告別。</h3><h3><br></h3><h3>有些告別,是我們自已選擇的;有些告別,我們只能被動接受。有些告別,我們以成長的姿態來完成;有些告別,令我們捶胸頓足;而有些告別,則是一忽而過,毫無覺察。</h3><h3><br></h3><h3>海子說:<b>我們最終都要遠行,都要與自已的稚嫩告別,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b></h3><h3><b><br></b></h3><h3>七歲那年,我開始讀書,每天早晨告別父母,那時學校相距家只有五百米,父母每次以期待的目光目送我的背影,心里又有幾分擔心。</h3><h3><br></h3><h3>十八歲那年,我考上大學。當時我捧起錄取通知書,帶著喜悅和希望,擁著理想和追求,告別父母,來到千里之外的城里求學。從此,故鄉只剩冬夏,再無春秋。</h3> <h3>22歲那年,大學畢業走入社會,緊接著結婚成家,告別原生家庭。從此,故鄉只剩春節,再無四季。</h3><h3><br></h3><h3><b>有人說,父母是弓,子女是箭。弓傾盡一生的力氣將箭射得更遠,可是箭卻再也不會回到弓那里。</b></h3><h3><b><br></b></h3><h3>從伊呀學語,到學業有成,再到成家立業,我們與父母的每一次告別 ,都是以成長和跨越的姿態來完成的。</h3><h3><br></h3><h3>生命里所有的故事,都是生離死別。不管是生老病死,還是生命無常的告別,都令我們痛心疾首,一生難忘。</h3> 前些天,朋友的父親病故,朋友在朋友圈發出“子欲養而親不在”的痛愧。這種告別是用淚水呈現的。<div><h3><br></h3><h3>龍應臺說過:<b>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b></h3><h3><b><br></b></h3><h3>小時候,總以為父母是山一樣偉岸,地一樣厚重,總以為父母不會老。直到有一天,突然之間,看到父母佝僂的身影,滿臉的皺紋,如霜的白發,我們才感到時光的無情。</h3><h3><b><br></b></h3><h3>在人生旅途中,有時我們不得不告別生命的離去,所有的語言都是那樣蒼白,所有的挽回都是那樣無力,所有的努力,都無法趕上父母衰老的速度,我們也不得不接受命運的安排。</h3><h3><br></h3><h3>不是每次告別都有預謀的,人生中我們總在不經意中相遇,又在不知不覺中告別。一段又一段的相遇和告別,便構成了我們最真實的人生。</h3><h3><br></h3></div> <h3>前幾天,客戶急要一種商品,我便習慣性打開手機,微信聯系廠家老板,老板回信己離開長沙幾個月了。</h3><h3><br></h3><h3>相遇總是微笑,告別則帶著一聲嘆息。</h3><h3><br></h3><h3>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你甚至想不起來是什么時候就“不見了”。他們雖然不是我們的親人摯友,但卻給我帶來了美好的回憶,和愉快的時光。回想起來,終生難忘。</h3><h3><br></h3><h3><b>人世間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而有些再見可能是再也不見。</b></h3><h3><b><br></b></h3><h3>不管你愿不愿意,有些人還沒來得及告別,就匆匆從我們身邊離開;不管你在不在意,有些事還沒有來得及挽留,就匆匆從我們身邊溜走。</h3><h3><br></h3><h3><b>生命來來往往,有相遇,就有告別。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的告別。</b></h3> <h3>有花開,就有花落。遇見一朵又一朵盛開的花,會芬芳一段流年;遇見幾個交心的人,就會溫暖一程歲月。</h3><h3><br></h3><h3>人生是一場漫長的旅程。在旅程中,我們總會相遇許許多多的人,邂逅綿綿不斷的景。同時,也告別一處又一處的景,告別一個又一個身邊的人。</h3><h3><br></h3><h3><b>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的告別。</b></h3> <h3>(圖片均來自網絡)</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旺苍县|
左权县|
弥勒县|
年辖:市辖区|
平南县|
会东县|
八宿县|
南乐县|
禄劝|
府谷县|
栖霞市|
兰州市|
嘉定区|
日土县|
双鸭山市|
吉隆县|
台东市|
伊春市|
廉江市|
和硕县|
奈曼旗|
永新县|
镇远县|
马边|
阿城市|
株洲市|
金沙县|
金昌市|
勐海县|
那坡县|
新化县|
边坝县|
涪陵区|
内黄县|
泰和县|
桦南县|
西畴县|
赤城县|
准格尔旗|
清徐县|
西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