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問:最近去哪里浪漫?</h3><h3>答:去淋一場江南煙雨,</h3><h3> 去染一身桃紅柳綠。</h3><h3> 去賞一海雪月風花,</h3><h3> 去嘗一口太湖三白。</h3><h3>問者茫然,搖頭。</h3><h3>答者含笑:且聽我慢慢道來。</h3> <h3> 楊 柳</h3><h3><br></h3><h3> 仲春二月,行走在無錫街頭,最醒目的不是紅梅粉櫻,而是河道旁、水池邊、庭院里的楊柳。</h3><h3> 這時的無錫乍暖還寒,梧桐樹、紫薇等景觀樹依然是禿枝無葉,柳樹已感知到春天的氣息,吐出嫩芽。一樹樹,一條條走進人們的視野,一派欣欣向榮。</h3><h3> 絲絲縷縷的嫩綠隨風搖曳,劃在白墻上,拂在春水里,撫在你臉上,溫柔而多情。眼前浮現出“飄柔”的廣告畫面,那美女飄起的一頭秀發,不正是眼前的依依柳絲嗎?</h3><h3> 當然,如果有雅興,此時最該找一個煙雨蒙蒙的日子去蠡園的南堤,感受“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在朦朧煙霧里,放眼蠡湖,或許能看到功成身退的范蠡與西施泛舟湖上,眼目相對柔情蜜意的情景。</h3><h3>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柳樹既柔情又隨性,風往哪方吹,它便往哪方飄;你往何處栽,它便在何處長。因此我們在生活中,在旅途中,隨處可見它的身影。這種隨遇而安隨緣自在的品格,造就了它強大的生命力,這是最值得人們參悟的。</h3> <h3> 白墻黑瓦</h3><h3><br></h3><h3> 油菜花到處有,但沒有超過婺源的。櫻花處處是,但沒有美過黿頭渚的。</h3><h3> 別處的人們或者不以為然。是的,你可以把花園建得很大,以勢取勝。你可以把花朵培育得很鮮亮,以貌取勝。你還可以把花樹修剪成各種形態,以姿取勝。但你不管怎樣努力,也不可能把江南的建筑美學移植過去。</h3><h3> 江南的建筑特色是白墻黑瓦,這是可以配任何顏色的建筑色彩組合。無論是油菜花的黃,楊柳的綠,或是櫻花的粉,還是桃花的紅,在白墻黑瓦映襯下,無不搖曳生姿。即使是白色的玉蘭,面對白墻黑瓦,也無撞色的感覺。</h3><h3> 梅花一開美半年。真是的,從12月始開的臘梅,至春節前的白梅,一直到紅梅開敗,前后竟有半年光景,于是深諳此道的當地人便常常在院前屋后,庭里亭外,栽種三幾株梅花,便可美足半年。待到花謝葉舒,江南庭院依然是一個字,美!</h3><h3> 可見,江南人的美,不在山水,不在郊野,就在生活當中,具有濃濃的煙火味。所以美得隨意而雋永。</h3> <h3> 黿頭渚賞櫻</h3><h3><br></h3><h3> 黿頭渚是世界三大賞櫻勝地之一,每年櫻開時節,慕名而來者絡繹不絕。今春我也成為這慕名大軍的一員。</h3><h3> 這天春風駘蕩,春光明媚,正是賞花好時日。剛邁進充山入口,迎面是一個不算開闊的小湖,湖里有小島,島上蘆葦金黃,楊柳青青。湖上并排幾只古帆船,湖邊幾株櫻花花開正盛,花呈粉紅,艷而不俗,陽光下熠熠生輝。這粉櫻綠柳古船圖開啟了我此行的賞櫻之旅,令我對下來的行程產生無限期待。</h3><h3> 轉出充山隱秀景區,沿著“十里芳徑”往前走,路旁雖不似想象中櫻樹夾道,粉紅蔽日,但偶爾三幾株佇立路旁,讓人們走走停停,足以保存了游客的興致和精力。我逆光拍了幾張特寫,花瓣如紗,通透明亮,絲絲細蕊,灼灼其華,喜不自勝。</h3><h3> 穿過挹秀橋,來到賞花樓,卻見高樓周遭櫻木廣布,目中所及干樹禿枝,細察盡是郁金、鐘花櫻、染井吉野等晚櫻品種。賞花樓無花可賞,矗立當中略顯寂寥。不禁暗嘆:來不逢時!</h3><h3> 這時前面隱約傳來廣播聲和喧鬧聲,正是櫻花谷所在,快步趕去,眼前一亮,深淺不一的河津櫻、大漁櫻、椿寒櫻競相開放,一片片粉嫩綴在曲虬橫枝上,把偌大的山谷遮得密密匝匝。樹下人影僮僮。當中更有日式風格的茶室,令游客紛紛借景留念,仿如置身彼邦。櫻花谷沒有令人失望。</h3><h3> 滿懷期待繼續往前,很快來到了郭沫若題寫的“太湖佳絕處”,這實際是太湖一角,筑一道堤把它與太湖分隔,形成一瘦窄小湖。堤中間留一缺口讓小湖與太湖連通,缺口上是一單孔圓拱橋。堤壩上、瘦湖邊密匝匝地栽了不少櫻樹,櫻樹都是垂枝品種,拱橋很短,橋兩頭的櫻樹枝蔓相侵。可惜此刻此處的櫻花全未綻放,連花苞也不見,只有枝頭的點點暗紅證明它們不是枯枝。這情景令我有些悵然:如果花放,河堤成了花堤,拱橋成了花橋,一枝枝垂櫻如彩虹侵入湖水,太湖佳絕處成為賞櫻佳絕處,那該多美!</h3><h3> 晚上把櫻花谷的照片發給朋友,友人驚呼:“嘩,太美了,賞櫻何需去日本?”是啊,有了櫻花谷的怒放,我已不虛此行。櫻花的花期很短,當“賞櫻佳絕處”呈現眼前,櫻花谷的櫻花早已謝了,世事沒有圓滿的。</h3> <h3> 太湖海鷗</h3><h3><br></h3><h3> 登上從黿頭渚前住太湖仙島的輪船,即見湖面上白浪點點,甚是美觀。</h3><h3> 輪船啟航了,卻見那白浪開始躁動,然后騰空——竟是會飛的海鷗。</h3><h3> 海鷗除了嘴腳是紅色,一身亮白,飛起來后“白浪”變成“白云”,在眼前縱情飛渡。它們不但不怕船和人,還一直繞著我們“歐,歐”地邊飛邊叫。有好事者往高處拋擲食物,它們總能一叼一個準,從不落空。</h3><h3> 海鷗們吸引了游客們的注意,船艙里再沒有人能安然而坐,大家紛紛走到觀光平臺,有相機、手機的抓緊拍照,畢竟時不我待。沒有器材的在旁邊“嘩,嘩”地贊不絕口,仿佛在為攝影家們助威。</h3><h3> 見眾人圍觀,海鷗越是興奮,或升空或俯沖,盡情表演它們的飛行絕技,有的更弄些惡作劇,把一攤攤草黃撒向人群,頓時臭罵聲四起。</h3><h3> 都說“上帝關閉了一扇窗的同時,必定打開另一扇窗”,在“大湖佳絕處”因櫻花遲到帶來的不快,早被海鷗們沖到九霄云外了。</h3> <h3> 天 街</h3><h3><br></h3><h3> 登上太湖仙島,穿過會仙橋,沿著陡峭的石級“梯云直上”,到達南天門,繞過摘星亭,便到了天街。</h3><h3> “天街”門樓是彩繪,十分醒目。進入門內便是"天國"熱鬧的街市。右邊墻上有一個錢型的圖案,中間一個方孔,兩邊寫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公平交易童叟無欺"。再往前是二層樓的"天香樓",右轉臺階上為"天韻臺",后側是"天都仙府",入內左邊房中有財神端坐其中,手中元寶閃閃發光,期盼大家人人發財。右邊房內有"藥王"孫思邈在恭迎賓客,保佑人人身體健康,無病無災。</h3><h3> 沿街還有許多店鋪,賣工藝品,賣飲食的都有,引來不少游客駐足。在天街最開闊的地方,是遮陽傘下的幾條簡易長幾,游客可在此品茗賞景,透過薄霧眺望對面的"黿頭渚"。</h3><h3></h3><h3> 置身天街,自然想起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這里當然不會有“世上沒有的珍奇”,也不可能遇見牛郎織女“騎著牛兒來往”,更不會看到他們“提著燈籠在走。”但在身心疲累之際,買一杯冷飲,些許食品,舒緩身心之外,望云卷云舒,飛鳥去回、人來人往,感念福禍相倚、甜苦交織、天地泰交的人生,也是佷愜意的。</h3> <h3> 錫惠公園</h3><h3><br></h3><h3> 晨起,陽光撫面,這又是一個艷陽天。今天我計劃游覽惠山古鎮景區。這景區容量很大,既有歷史文化街區,又有寄暢園、惠山寺等知名景點,還有專供市民休憩的钖惠公園。</h3><h3> 我從青山入口踏進錫惠公園,一陣陣聲浪撲面而來。是合唱!這浪像大海一樣波濤洶涌,一浪接一浪,綿延不絕。莫非是拉歌比賽?</h3><h3> 我好奇地環顧四周,卻不見合唱團隊,只見所有的樹葉在招手,所有的花兒在歡笑,仿佛整座山都在召喚:快來吧!快來參加我們的快樂大聯歡,春光無限好,早晨無限美,莫負春光與年華,才有美麗榆桑!</h3><h3> 我去過許多城市,也參觀過不少城市公園,確也聽過不少公園合唱,但從未有過如此刻般令我震撼,令我感奮,我不由得加快腳步。</h3> <h3> 惟惠山幽雅閑靜</h3><h3><br></h3><h3> 都說黿頭渚是無錫第一景,惠山古鎮更值得一游。</h3><h3> 惠山古鎮景區分為文物古跡區,歷史文化街區和錫惠名勝區。當中文物古跡眾多,山水林泉俱佳,時跨唐宋元明清上下千余年。唐朝的天下第二泉,宋代的金蓮橋,明代的寄暢園、惠山祠堂群、愚公谷,南朝的惠山寺等錯落于山水街巷間,古風雅韻,嘆為觀止。陸羽、蘇軾、秦觀、文徵明、周敦頤、張載等文人雅士、大哲先賢都在景區留下印痕。無愧于無錫“露天歷史博物館”之譽。清康熙、乾隆兩帝也仰慕惠山之勝,乾隆對惠山尤其推崇備至,評價江南諸地“惟惠山幽雅閑靜。</h3><h3> 其中寄暢園是江南著名的山麓別墅式古典園林,康熙、乾隆在100年間先后各七次駕臨此園,御題“山色溪光”“玉戛金樅”</h3><h3> 今日觀之,寄暢園不算特別,難與拙政園、圓明園比美,甚至廣東四大名園與之相比也不遑多讓。但后來各處名園之美,不正是借鑒了寄暢園借景、疊山、理水的手法嗎?</h3><h3> 有一種說法,康熙下江南是體察民情,乾隆下江南是游山玩水,對此我們無法考究,但乾隆屢來寄暢園,題匾、作詩,對于推廣園林建造藝術,是作出了貢獻的。</h3> <h3> 百子戲彌勒</h3><h3><br></h3><h3> 靈山大佛風景區必游景點很多,大照壁、九龍灌浴、靈山大佛、靈山佛手、靈山梵宮等等都是別處沒有,此地獨享的勝景。</h3><h3> 游客們來到靈山,除了祈福許愿,就是去“抱佛腳”。相傳有罪犯犯了死罪,被官兵追捕,罪犯急忙中闖進寺院,求老佛保祐。官兵追至,見此情景,逐級啟奏信佛的皇帝,皇帝念其向佛之心,大發慈悲,赦其死罪,這就是“臨急抱佛腳”的來歷。現代人見“臨急抱佛腳”尚且管用,“無事獻殷勤”豈不更奏效?于是紛紛跑來抱佛腳。</h3><h3> 我是凡人,自然不能免俗。除此而外,我最湊趣于“靈山梵宮”和“百子戲彌勒”。“靈山梵宮”集藝術殿堂、心靈歸所、旅游奇觀于一身,被譽為“東方盧浮宮”,被世人景仰自不待言。“百子戲彌勒”是一百個形態各異的頑童在彌勒身上嬉戲耍鬧,與這如法如律,莊嚴神圣的環境大相徑庭,自然相映成趣了。</h3><h3> 走近“百子戲彌勒”,只見整尊雕塑雕刻精細,風格獨特,是一尊大型青銅藝術珍品。那斜倚而臥的彌勒碩大身體上,盡管有上百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的頑童正在撒野,它們有的在煞有介事地念佛,有的在打架斗毆,有的在追逐嬉戲,有的在潑皮耍賴,還有的在尿尿,彌勒依然神情和藹,笑容可掬。這不正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亊;慈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真實寫照嗎?</h3><h3> 雕像里不少頑童的腦瓜或肚皮已被摸得油光锃亮,顯見不少游客對這尊妙趣橫生的藝術精品的鐘愛。而不茍言笑的我,此刻也喜不自勝,一展笑顏。</h3> <h3> 運河古邑</h3><h3><br></h3><h3> 在無錫鬧市區南長街入口,矗立著一座刻有“運河古邑”的牌坊。牌坊的背面,刻有“厸桂留聲”字樣,記錄了明代莫氏叔侄“一門雙進士”的傳世佳話。</h3><h3> 相傳無錫古運河畔南長街是無錫很多古老家族的世居之地,尤以莫氏家族的“一門雙進士”、“叔侄二侍郎”最為有名,皇帝為了表彰莫家的功績,打破一般牌坊單層的建制,為他們叔侄倆人共同敕建了一座兩層牌坊,取名“叢桂坊”,取“二人為叢,蟾宮折桂”之意。</h3><h3> 今日的叢桂坊已經是繁華鬧市,入夜,華燈初上,這里已是川流不息,前街后河的店鋪林立,家家門前人流如織,貨如輪轉,人們在這里既可購物,也可嘗鮮,還可欣賞美景,一舉多得。</h3><h3> 叢桂坊對岸是狹窄的南下塘街,兩街合成一個商貿旅游燈光夜市。南下塘街因狹窄而顯得更加擁擠,人氣更旺,與高大上的叢桂坊比較,南下塘街更加市民化,更加簡便和隨意。</h3><h3> 兩街相夾的便是古運河,連接河兩岸有若干古橋,最有名的當屬建于明代的清名橋,橋上有許多反映運河歷史的雕刻。該橋是單孔石拱橋,風平浪靜時,倒影非常美觀,成為古運河上的標志性景點。</h3><h3> 夜游運河是游運河古邑的一大亮點。可惜游船密閉,不便拍照。更不堪的是,兩岸燈籠高掛,喜慶之余,燈籠反客為主,把古運河映得紅彤彤一片,使運河夜游暗然變味。</h3><h3> 相比之下,更喜歡日游運河。這時游人很少,不必擔心游船掀波逐浪,從而打破河面的平靜。而且燈籠不亮,白墻黑瓦成為主色。站在橋上望去,幾線暗黑,勾勒出幾片亮白,與幾無失真的倒影一起,構成了淡雅的江南風情簡筆畫。</h3><h3> 沿岸有不少碼頭,政府沒有像其他地方一樣,以安全為理由一關了之。我真為無錫市的相關管理者的擔當精神叫好!此刻我站在碼頭邊,仿佛看到了運河人家在這里淘米、洗菜、洗衣服......婦女們的談話聲、笑聲與幫槌拍擊衣服聲交織在一起,傳得很遠很遠......</h3> <h3> 良心民宿</h3><h3><br></h3><h3> 為了便于前往景點,在濱湖區訂了一間民宿,叫水云間,很有詩意的名字。</h3><h3> 到了才知,這是一幢二層別墅,業主住二樓,一樓是一廳一房一廚。也就是說,這處民宿只出租一間房。房間不小,不但配套齊全,還有暖氣開水器,干凈整潔,感知良好。</h3><h3> 細察外部環境,發現大多是兩三層別墅的小區,間或有幾間低矮平房,可見并非成片開發,應是小產權房。</h3><h3> “水云間”屋前置一太湖石,幾株已開敗的蠟梅,幾棵枇杷,蠟梅下還有二三平方白菜,簡單隨意。</h3><h3> 業主萍姐夫婦也是熱情隨和的人,哪個景點怎么去,看什么,都介紹得很詳盡。晚飯后,萍姐問早餐想吃什么?我分明記得房租是不含早餐的,以為她隨便問問,便隨口答道:“我一般會點個粥加饅頭之類。”</h3><h3> 第二天我正要出門,萍姐喊道:“楊先生,吃早餐了。”</h3><h3> 我以為她客氣為之,便婉拒道:“不了,我還是在外面隨便吃吧。”</h3><h3> 萍姐堅持,她先生也幫腔:“你出去吃更耽誤時間,我這里反正已做好了。”</h3><h3> 一片誠心令我感動,走近餐桌,卻見當中一窩白粥,里面放了些紅棗,一盆面包饅頭油條,旁邊還有一瓶欖菜一碟咸菜。昨晚我未當真他們當真了!</h3><h3> 吃完又問中午回不回來吃,明早想吃什么?那一刻我有在家的感覺。</h3><h3></h3><h3> 我去過的地方不少,各種酒店賓館民宿住過不少,但甚少遇到不太在乎成本的,“水云間”就是我心目中的良心民宿。</h3> <h3> 小籠包</h3><h3><br></h3><h3> “食在廣州”!所以離開廣州,特別是一個人時,對飲食便無要求,通常簡單對付個快餐了亊。無錫是個例外。</h3><h3> 這天逛南下塘街,被一小店面“蒸太湖三白”的廣告吸引過去,知悉“太湖三白”是白魚、銀魚、白蝦,點了一份蒸白蝦。不大一會,蒸好端上,竟是泡在水里的,上面還有幾條姜絲幾粒綠蔥。廣州要么白灼要么隔水蒸。這獨特蒸法未吃已有期待,食之更覺鮮甜嫰滑,連湯水都有濃濃的鮮蝦味,大飽口福。</h3><h3> 更難忘的是無錫小籠包。那天早餐時,萍姐先生特別提示在無錫一定要試試正宗無钖小籠包。我問有什么特別嗎?他說無钖小籠包肉鮮湯濃皮薄,別處做不出來。我將信將疑:不就是灌湯包嘛,有多特別?</h3><h3> 中午在黿頭渚景區見有賣的,試試果然湯多味濃,回味無窮。</h3><h3> 第二天早餐,萍姐專門買了一籠回來,她先生解釋說,這些小籠包是一個退休大廚做的,很受街坊們推崇。名廚加上主人的熱情,那味道自然鮮美。</h3><h3> 中午游完惠山古鎮,當街有一食肆名“一畝三分田”,未吃已有菜根味。這店里面有個天井,通風通光,又點了一份小籠包,坐在天井里,就著春風春光,自然韻味無窮。</h3><h3> 一連吃了三餐,本應換換口味,不料夜游“運河古邑”時,遇見“舌尖上的無錫”——憶秦園小籠包,架不往“正宗”的誘惑,再要了一份,這次真正品嘗到“肉鮮湯濃皮薄”,吃過舌底留香呢。</h3><h3> 無錫小籠包,百吃不厭!</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贡区|
永城市|
塔城市|
孝昌县|
游戏|
合山市|
同德县|
乌拉特中旗|
如东县|
得荣县|
吴桥县|
常山县|
莱西市|
南岸区|
泾阳县|
渭南市|
县级市|
临泽县|
城固县|
阿拉尔市|
萨嘎县|
平利县|
剑川县|
屯门区|
阳东县|
云阳县|
孟州市|
驻马店市|
津市市|
新巴尔虎右旗|
赣榆县|
玉龙|
赫章县|
梁平县|
富裕县|
顺平县|
古浪县|
涟源市|
绥中县|
高邑县|
墨竹工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