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h1> <h1> 我的軍旅生涯</h1><h3> 李洪樹</h3><h1> 引 子</h1><h1> 每當《咱當兵的人》這首歌在耳邊響起,心情總是十分激動、無比興奮、由衷的感到自豪。對這首歌我有著深刻的理解,這來自對部隊綠色軍營的一種特殊情懷。</h1><h1> </h1> <h1> 激動的是綠色軍營是我夢想和實現(xiàn)夢想的地方,是我人生成長的搖籃;興奮的是仿佛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火熱部隊生活畫面和一幅幅熟悉的戰(zhàn)友面容又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使我思緒萬千;自豪的我也是一名當過兵的人。</h1> <h1> 1969年2月21日,我不滿17歲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番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建筑第二一六團,代號為4756部隊(1975年8月1日改為51199部隊)。1983年3月部隊番號撤銷后與獨立安裝營(京字924部隊)合并,組成北京軍區(qū)后勤部工程建筑維修大隊。1985年3月,在我國“百萬大裁軍”背景下轉業(yè)到地方工作。</h1><h1> 可以說我的青春年華是在綠色軍營中渡過,在部隊這所大學校我不僅入了團、入了黨,而且提了干。從一名不懂事的熱血青年成長為一名軍人和國家干部,這凝聚著部隊對我的辛勤教育和培養(yǎng),戰(zhàn)友們對我的關心、關懷、關愛和關照,這些我永遠不會忘記將永遠銘記在心里。</h1> <h1> 我的入伍通知書</h1> <h1> 入團志愿書</h1> <h1> 入黨志愿書</h1> <h1> 部隊轉業(yè)證</h1> <h1> 在部隊期間我歷任過班長、譯電員(排級)、副指導員、指導員、副營職干事。七次受到連隊、團司令部、團黨委和工程維修大隊嘉獎,當過“五好戰(zhàn)士”、被評過“學雷鋒積極分子”、榮立過三等功。</h1> <h1> 工建216團加修連嘉獎</h1> <h1> 團採煤隊嘉獎</h1> <h1> 團司令部嘉獎</h1> <h1> 團學雷鋒積極份子審批表</h1> <h1> 團嘉獎</h1> <h1> 北后工程維修大隊嘉獎</h1> <h1> 三等功審批表</h1> <h1> 三等功獎章</h1> <h1> 轉業(yè)地方工作后,繼承和發(fā)揚了我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沒有給紅帽徽、紅領章、綠軍裝丟人,更沒有給八一軍旗抹黑。</h1> <h1> 轉業(yè)后的當年被評為“太原市軍轉干部先進個人”,多次被區(qū)委評為“優(yōu)秀黨員”、“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統(tǒng)戰(zhàn)工作先進個人”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個人”。先后在街道黨委擔任過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兼紀委書記、區(qū)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區(qū)委目標考核辦主任職務。當過區(qū)委候補委員、區(qū)人大代表和區(qū)政協(xié)委員。2012年6月退休后,又被區(qū)委任命為太原市杏花嶺區(qū)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承擔起引導全區(qū)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任。</h1> <h1> </h1> <h1> 照片中最后一排中間的是本人</h1> <h1> 照片中第一排左二為本人</h1> <h1> 我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么大的進步,獲得這么多榮譽,是解放軍這所大學校為我打下的堅實基礎。這所大學校不但鑄就了我的鋼筋鐵骨,而且磨練了我旺盛的斗志和革命意志;不但提高了我的文化知識水平,而且使我的政治思想覺悟和思想境界得到升華;不但教會了我怎樣做人,而且教會了我干好工作的本領。這些年來十分想念我的部隊和戰(zhàn)友,經(jīng)常夢回軍營仿佛與戰(zhàn)友們又相聚在一起。</h1> <h1> 2009年6月28日青島戰(zhàn)友聯(lián)誼會</h1> <h1> 2009年6月28曰,我的夢想和思念終于實現(xiàn)了。這些曾經(jīng)在部隊同甘共苦、朝夕相處、親如兄弟姐妹的近300名戰(zhàn)友,從祖國四面八方又相聚在海濱城市青島,相見時雖然戰(zhàn)友們已失去了當年稚氣的面容,臉上布滿了皺紋,有的戰(zhàn)友己雙鬢斑白滿頭銀發(fā),但這些戰(zhàn)友一個共同的特點沒有變,這就是軍人的氣質作風和戰(zhàn)友情懷。</h1><h1> 短短的兩天戰(zhàn)友聚會,除集體組織的活動外,戰(zhàn)友們更多的時間相聚在一起訴說分別后的思念、回憶從軍路上共同走過的歷程、交流各自現(xiàn)在工作學習和生活情況,給對方以最美好的祝愿,話多的好象總也說不完。</h1> <h1> 青島戰(zhàn)友聯(lián)誼會加修連戰(zhàn)友合影</h1> <h1> 太原戰(zhàn)友合影</h1> <h1> 為搞好這次青島戰(zhàn)友聯(lián)誼會,戰(zhàn)友王志遠(1968年從河北霸縣入伍,由部隊選送同濟大學深造,后被分配到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工作,2008年7月20日時任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局長的王志遠受到胡錦濤總書記親切接見),提前為戰(zhàn)友們安排好了食宿。他還特別邀請了北海艦隊副司令員張巖將軍、海軍核潛艇基地政委曲衛(wèi)平將軍、參加過海軍60周年慶典活動的旅順海軍基地王凌副司令員以及黨的十七大代表,原“大洋一號”科學考察船船長時任中國海監(jiān)第一支隊副隊長陸會勝同志,同我們這些老兵進行了座談。</h1> <h1> 原北后216團排長王志遠,2008年任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局長時,7月20日受到胡錦濤總書記親切接見。</h1> <h1> 座談會上他們分別介紹了我國海軍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劃建設情況,海軍核潛艇發(fā)展建設在未來反侵略戰(zhàn)爭中的重要作用,科學考察船的一些科研考察成果,放映了200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60周年慶典海上大閱兵錄像。組織我們參觀了中國海軍博物館、青島海軍核潛艇基地,介紹了我國在海洋問題上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使我們這些一直關心關注國防建設的老兵再次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國防教育,也豐富了這次戰(zhàn)友聯(lián)誼會活動內容。</h1> <h1> 下面一組照片是參觀中國海軍博物館時的留影。</h1> <h1> 與馬景元戰(zhàn)友的合影</h1> <h1> 短短的兩天的戰(zhàn)友聯(lián)誼會結束了,戰(zhàn)友們懷著戀戀不舍的心情又分赴祖國各地。雖然這次戰(zhàn)友相見時間很短,話還沒有說完、情還沒有訴盡,但戰(zhàn)友之間情誼是永恒的。</h1> <h1> 與王俊橋主任、韓海瑜、董春林戰(zhàn)友合影</h1> <h1> 與馬景元、孫立志、孫景玉戰(zhàn)友合影</h1> <h1> 青島戰(zhàn)友聯(lián)誼會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思來想去決定在有生之年,把我的軍旅生涯寫出來,以感謝教育我培養(yǎng)我的部隊;感謝那些關心過我、關愛過我、幫助過我的戰(zhàn)友;緬懷那些犧牲和己病故的戰(zhàn)友。以此來激勵我走好后半生的意志,為我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美好的句號,同時也為我的后人留下一份值得驕傲和思念的精神遺產(chǎn)。</h1> <h1> 與牛樹芳、韓海瑜戰(zhàn)友合影</h1> <h1> 在青島嶗山景區(qū)與孫長仁、李繼勇、楊培恭、牛樹芳、韓海瑜戰(zhàn)友合影。</h1> <h1> 第一章:童年的夢</h1><h1> 1952年5月2日,我出生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個普通工人家里。父親李恩殿是個一輩子只知道埋頭工作、少言寡語、與世無爭的老實人,母親李趙氏是個勤儉持家、樂于助人、善解人意十分有愛心的家庭婦女。我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又是個男孩,大哥李洪寬、大姐李曉英、二姐李曉琴、二哥李洪雨從小都十分疼愛我。</h1><h1> 為支援內地建設,1955年3歲時隨父親工作單位來到山西省太原市。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很小的時候我就萌發(fā)過想?yún)④姰斠幻袊嗣窠夥跑姷脑竿?lt;/h1> <h1> 下面這張照片是1955年來太原前夕的合影照。母親懷抱的是年幼的我,父親懷抱的是我的侄子。我們兩人同歲,我的生日比他大些。他是大哥南下湖南在衡陽時有的他,因此取名李衡陽。</h1> <h1> 大哥李洪寬是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在部隊是第四野戰(zhàn)軍后勤醫(yī)院。東北全境解放后,隨部隊入關而后南下,為全國的解放事業(yè)做出了貢獻。很小的時候,母親經(jīng)常講起大哥在部隊參加戰(zhàn)斗搶救傷員、轉運傷病員的動人故事,叫我將來長大后一定要向大哥學習,這在我幼小心靈上對解放軍三個字有了朦朧印象。</h1> <h1> 下面照片是1971年國慶節(jié)前因事假回太原時,與大哥(中)、二哥(右)的合影</h1> <h1> 1958年6歲時,有一天我家所居住的太原市尖草坪大型宿舍外馬路上突然熱鬧起來,鑼鼓聲鞭炮聲震耳欲聾。路兩邊桌上擺著雞蛋和水果,人們手中拿著各種顏色的小旗,聽大人講這是歡迊抗美援朝歸國的志愿軍。</h1><h1> </h1> <h1> 胸佩大紅花的志愿軍走過來時,看到人們爭先恐后慰問這些軍人的情景,我的心里有一種激動和說不出來的感覺,感到這些軍人十分可親可愛。</h1> <h1> 1966年,剛剛讀完初中一年級,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在毛主席全國人民學習解放軍的號召下,許多青年人把報名參軍當作一種時尚。參不了軍的青年把有一件軍裝、一頂軍帽當做無價之寶,因為這在當時是某種意義上身份的象征,甚至發(fā)生一些搶軍裝搶軍帽的怪現(xiàn)象。</h1> <h1> 那時我也很想?yún)④姡卜浅?释幸患娧b或一頂軍帽。尤其是1966年毛主席在天安門廣場第七次接見紅衛(wèi)兵時,我看見毛主席身穿綠色軍裝神采奕奕的身影,當一名解放軍的愿望更加強烈。</h1> <h1> 1968年與老師李兆麟、同學李尊孟、王長遠、單秀昌、馮國華合影。包括老師在內的六個人頭上戴的都是假軍帽。</h1> <h1> 從北京回來,我經(jīng)常到駐軍坦克團營房附近看解放軍出早操和進行隊列訓練,為培養(yǎng)和鍛煉自己的意志實現(xiàn)參軍的夙愿,我還與12名同學步行到過延安。但那時年齡太小,這種夙愿還只是一個夢。</h1> <h1> 下面照片是步行到延安后,與同學李尊孟、高振湖(戰(zhàn)友高振海的哥哥)在延安寶塔山上的合影。</h1> <h1> 待續(xù)——第二章:夢想成真</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山县|
横峰县|
岳普湖县|
汝城县|
台江县|
奇台县|
湘潭县|
东莞市|
永丰县|
吴桥县|
措勤县|
弋阳县|
怀化市|
包头市|
奉节县|
张家港市|
娱乐|
射洪县|
杭锦旗|
仙游县|
隆昌县|
平武县|
军事|
长乐市|
治县。|
罗甸县|
宁远县|
万盛区|
阜康市|
安康市|
洪洞县|
泰州市|
烟台市|
崇仁县|
沂南县|
布拖县|
佳木斯市|
厦门市|
河曲县|
磴口县|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