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們于2018年11月15日,我們一行四人前往南京市六合區的池杉湖參加鳥網組織的年會。這是一個自然生態攝影愛好者的聚會,盛況空前,共有鳥網組織者、當地二市政府官員、社會各界及全國的生態攝影愛好者300多人參加了聚會。會議地點就選在了池杉湖景區,景區法人韓總給予會議大力支持,烏友們歡聚一堂,賞景評片,交流拍攝經驗和烏況信息,情滿滿,意漣漣。</h3><h3> </h3> <h3> 池杉為落羽杉屬植物,落葉喬木,高可達25米,主干挺直,樹冠尖塔形,樹干基部膨大,枝條向上形成狹窄的樹冠,尖塔形,形狀優美。葉鉆形在枝上螺旋伸展。樹干基部膨大通常有曲膝狀的呼吸根,花期三月,果實10一11月成熟,果實圓形或長圓球形。</h3><h3> 池杉,喜歡深厚疏松濕潤的酸性土壤,耐濕性很強,長期生在水中也能正常生長,池山縣棄光樹種,不耐陰,抗風性很強。其木材耐腐,可用于造船、建筑等,原產于美國。</h3><h3> 夏來池杉湖,萬杉吐翠,郁郁蔥蔥。花為點綴,烏為伴飛,一片大美。</h3> <h3> 似仙景繁錦,如百烏天園,我在林中游,烏在當空弋</h3> <h3> 冬時將至天已涼,<br></h3><h3> 窗前眺望池杉黃,</h3><h3> 伴友同行賞美色,</h3><h3> 廊橋杉下逍遙郎。</h3> <h3> 以下四張圖片由好友郭紅提供</h3><h3> 秋染池杉湖,一池碧水,一目秋色,大美池杉。<br> 漫步林澗路,一步一景,一鍵一品,流連忘返。</h3> <h3> </h3><h3> 夏日的池杉湖景色優美,令人心曠神怡。水清、天藍、花紅、林綠、一派生機盎然。</h3><h3> </h3> <h3> 這里是池衫的世界,它在湖中傲然挺立,這里是鳥的家園,牠在這里生息繁衍,</h3> <h3> 會議結束時,好友郭紅又幫助聯系妥當前往鄱陽湖拍花鶴的和三明市拍烏事宜,我們同車同行的溫哥華、一兵、聊城肖大哥四人,即又驅車600公里前往江西都昌縣。乘船進入鄱陽湖拍完花海、灰鶴后,又跋涉700公里趕往福建三明市永安縣清水畬鄉豐田村。<br></h3><h3> 感謝郭紅給予我們整個拍攝行程的熱心相助,一路艱辛,一路溫馨。</h3> <h3> 惜別池杉湖,我們駕車行程六百公里,盡賞這途中美景,當日下午到達江西都昌縣。</h3> <h3> 每年秋冬季節的十一月份,鄱陽湖水位開始退位,進入枯水期,這里蓼子花便從整個夏季豐水期的水中,隨著水退去而形成的灘頭土地上,抽芽吐蕊開出粉紅色的小花,一枝枝、一簇簇,形成一片片連綿粉紅色的花帶、帶帶相結相連,一眼望不到邊花的海洋,頗為壯觀。這就是鄱陽湖花海。</h3><h3> 蓼子花花期一般為一個月,如遇低溫寒流和降雨則花期明顯縮短。</h3><h3> 盛花期的花海,游人結伴,紛至沓來,情侶相擁,孩兒嬉戲,烏兒飛翔。林、人、云、山、湖、鳥相應,繪就一派人間仙境。</h3><h3> 濕了蓑衣,</h3><h3> 醉了伴侶。</h3><h3> 秋了春意,</h3><h3> 忘了歸期。</h3> <h3> 每年秋季到來,由北方遷徒的水烏前來鄱陽湖越冬,有白鶴、丹頂鶴、黑頸鶴、各種鷺烏、鷸鳥等。乘船進入湖中的朱袍山島,第一次目睹了龐大的灰鶴群體,幾十只、幾百只一個又一個的群體。一群又一群鳴叫著從天空掠過,甚時可謂遮天蔽日,又不時從空中落下,有的就在我們前方不遠處的花海中覓食、嬉戲打斗。灰鶴是鄱陽湖鶴類的最大群體</h3><h3> 這花、烏、湖、山共同編織成了一幅和諧的生態畫面,精美絕倫。令人大飽眼福。</h3><h3> </h3> <h3>灰鶴編隊著陸</h3> <h3> 這是我在朱袍山島上拍攝灰鶴的工作間……就地取材用青草搭起的窩棚。</h3><h3> 這草棚僅容一人,高度只限坐在補有編袋的地上。因那時天挺冷,進島前我花三十元錢買了一床最便宜的棉被輔在地上,渡過了這寒冷、極艱、極簡、極難的一天。</h3><h3> 上島的這一天四點起床即趕往碼頭,將攝影器材搬運上船。漁船在漆黑的夜里向湖中行進,行駛了三十多公里,二個小時的航渡后到達朱袍山島。沒有碼頭,我們在泥濘的灘頭登陸,用自帶的手電筒跟進烏導前行至指定的窩棚前,烏導發了幾個塑料袋并交待遵守事項;一是關閉手機不能振鈴和打電話。二是整個拍攝過程自天亮至天黑不得岀棚。三是早、午歺在各自的棚中自用。四是大小便使用發放的塑料袋在棚中解決。</h3><h3> 放下棚口的簾子等待天亮,開了始了我一天的拍攝工作,用自帶的面包、牛奶、熱水壺解決早午的就攴,水是不能多喝,棚中的方便將是十分尷尬。倒是我帶去的棉被讓我大大受益,即可坐又可躺,其間真的睡了幾個小覺。離島時留在棚內,后至的鳥友們也許會得以方便。</h3><h3> 拍攝很順利,只是烏兒離的遠了點,機位不理想,棚前的蓼子花己不在盛花期,照片也就不盡人意。</h3> <h3> 朱袍山原名豬婆山,實則是鄱陽湖中的一座島嶼,朱元璋和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改名朱袍山。</h3><h3> 傳說朱元璋被陳友諒幾十萬大軍圍困于豬婆山上,朱元璋在潰逃中發現涼曬在草地上的戰袍忘記拿上,逐命人前往取回,卻被陳友諒將兵阻回。</h3><h3> 被千軍萬馬圍因中的朱元璋絕望之時,一陣狂風驟起呼嘯而來,將他那件朱紅戰袍掀到半空中緊接著又突然一落,立刻幻成一股沖天大火呼啦啦向陳友諒的大軍燒去,一霎間,漫山遍野,烈焰熊熊。陳的幾十萬大軍頓如決堤之水瀉向湖灘,自相踐踏,落水溺死者不計其數,朱元璋人馬借機掩殺過來,將陳友諒的幾十萬大軍殺得潰不成軍,敗退而去。</h3><h3> 豬婆山自此改為朱袍山。</h3> <h3> 驅行千里鄱陽中,碧波萬頃雨朦朦。</h3><h3> 朱袍島上戲灰鶴,綠叢花海拍烏翁。</h3> <h3> 下午三點多鐘天上下起了中小雨,天色暗了下來,此刻的光線不能滿足拍攝的需求。我用電話聯系烏導,經協商其它烏友提前結束了當天的拍攝。</h3><h3> 乘船返回途中,在朦朦的細雨中盡覽了鄱陽湖的水天景色。大地進入冬季,鄱陽湖進入枯水期,夏日那豐盈的、一望無際的浩瀚湖面,隨著水的退卻,湖中拱露出片片灘頭濕地、條條土垅壩堤,將行船的航道向船工們訴明。湖中行船很少,船老大告訴我們現在湖中魚兒大大減少,雖然政府推行休魚期,但效果不好,偷捕仍存在,而且是小眼的絕戶網。最可恨的是漁家們大都用電捕魚,一萬多伏的高壓電開啟,大小魚兒無一生還,大都是柳樹葉般的小魚,多時一天能電上千斤,白花花一片浮在水面,引來各種水烏、江豚前來搶食,這些小魚大都只能加工飼料,更甚者將電死的江豚偷偷埋掉避責。船老大說漁政人員只管罰款,行政便成了收錢。</h3><h3> 我此時指著船尾的發電機何用?他毫不避諱的說,這當然是用來電魚的,大家都在電,誰不電誰不就傻了嗎?現在用網捕魚連燃油錢也掙不回來。</h3><h3> 聽后,我們真是目瞪口呆。湖區的各級政府真的該管管啦,堵住偷捕電魚銷贓這條產業鏈。打擊行政受賄和只罰不政的犯罪行為,保護湖中的生態資源。</h3><h3> 返程中景色不錯,三條江豚與我們這條船并行跳躍,時爾躍出水面為我們送行,一程好心情。</h3> <h3> 辭別鄱陽湖,我們又駕車前往三明市。一路好風光。</h3> <h3> 福建三明市永安縣青水畬族鄉豐田村,全村人口733人,耕地1300畝,林地28400畝,其中竹林地12000畝。</h3><h3> 因為拍烏,才能有幸來到這閩中偏辟的南國小村落。</h3><h3> 這里竹山林海,彎轉起伏平坦的水泥鄉道,炊煙裊裊的村落,路邊溪水潺潺,林中烏兒跳躍。</h3><h3> 這里被群山圍拱的上方是白云和藍天。空氣清爽,和風習習,冬閑的稻田中牛羊覽食,恰似那世外桃源。</h3><h3> 這里民居古簡,民風純樸,來者即客,鳥導熱情誠實,傍晚拜祖社火觀戲。</h3> <h3> 白嫻,大型雞類。雄鳥全長1米到1.2米,雌鳥50一70厘米,頭頂及下體為藍黑色,帶金屬光澤,臉部裸露皮膚呈紅色。脛背翅為白色帶V型黑紋,中央尾羽為白色,兩側帶黑紋跗蹠部為紅色。雌烏全身棕褐色,枕部上人黑色羽冠。</h3><h3> 棲息于海拔1400到1800米的密林中,尤其喜歡樹下的竹林和灌叢,食昆蟲、植物莖葉、果實和種子等。一雄多雌,四月份發情,在發情季節,兩頰的裸露部分開始增大,并有暗紅色變為鮮紅色,羽毛顯得富有光澤。雄鳥求偶時,環繞雌鳥繞行并擺尾,擊翅等動作。在地處在地面凹處筑筒單的巢,每窩產蛋4一6枚,冬季則集群生活,</h3><h3> 白嫻因其體態嫻雅,外觀美麗,自古就是著名的觀賞鳥。二級保護動物。</h3> <h3> 連拍一組九張</h3> <h3> 白脛長尾雌,中國特有的鳥類,單一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h3><h3> 大型雞類,體長80公分,體型大小和普通雉雞相似,雄雞頭灰褐色,頸白色,臉鮮紅色,其上后緣有一顯著白紋,上背、胸和兩翅粟色,上背和兩翅上有一條寬闊的白色帶極為醒目。下背和腰黑色具有白斑,腹部白色,尾灰色并具有寬闊粟斑,唯鳥體羽大都綜褐色,上體多黑色斑。背有白失狀斑,喉和前頸黑色,腹部棕白色,外側羽尾大都栗色,五彩斑斕。</h3> <h3> 第三天繼續拍烏,早上七時至停車位地點,擬調方向倒車時,不知路面下路基己被山水淘空,右前輪壓塌路面陷入溝中懸空,至前杠觸地,四驅車此時也是無奈。上午八時向保險公司求助,借車輛無損之由幾番推委岀險,后找公司經辦人溝通才得以出險。救援車至后,因坡陡無法上行,后又倒車打滑也無法救援。先后折騰了一個半小時,用倒車沖刺的辦法行至。用紋盤將汽車平板插入左輪下舉起移位,終使車輛脫險。此時己是下午一點半,車輛完好無損。</h3><h3> 上午的拍烏是在向保險公司反復求援和等待中完成的。一手拿著手機與公司通話,一邊對取景框尋烏,一手握著三角架上的相機移動、對焦、跟焦、按下快門拍攝。后面這三組即這天上午的收獲。</h3><h3> 途中插曲,有驚無險。求助兼拍,烏片連連。</h3> <h3>陳魚落嫻一一白嫻。連拍七張。</h3> <h3> 這一組連拍十九張。</h3><h3> 我非常喜歡白嫻,為了拍到它的野外生活的真顏,我先后去過江西的婺源、福建的贛州、兩次來到福建三明市。</h3><h3> 它嫻淑、知性、飄逸、聰靈、潔美。<br></h3><h3> 遠望潔白如玉,近觀身著素衣。靜時引頸警靈,動時如梭入林。時而前啄后刨尋食,有時漫步灌林逍遙。橫飛似漂移的白云,迎飛臆同仙子相會。</h3><h3> 三明的山美、水美、烏也美,拍攝也就成了福享的過程經歷。</h3><h3> </h3> <h3>我是雞王,一組連拍十一張。</h3> <h3> 這是第二次自駕自魯至閩的拍烏之旅。</h3><h3> 第一次是二零一七年二月前往三明市拍烏,那一程先去鹽城拍丹頂鶴,再去無錫拍紅頭長尾大山雀,又在三明市明溪縣拍完彩鷸等烏后又趕往五十公里外的均峰寺,在這個寺廟一側,常聚一些鳥類,如白嫻、灰雞、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因往返上下山尋宿不便,我們便在寺廟中住了下來。</h3><h3> 不料剛剛住下就開始了連綿的中雨,短暫的停雨后又是由山下涌來的大霧,此時你若站在霧中,用不了許久便渾身濕透,此時林中烏兒也不知去向。為了能拍到鳥,我們一直在寺中住了三天。次日終于見到暫停雨后的白頸長尾雉和白嫻,此時羽毛己濕,成了落湯雞,己失去了觀賞價值。</h3><h3> 山上寺廟的條件差許,盡管廉價但客房極簡。我們的一日三餐只能與僧人共用齋飯,主食大米,配菜僅有咸菜、青菜和酸筍,只得希他們改善一下,那一歺是蛋炒飯,堪稱大歺。幾天下來,我與該寺廟的年輕主持成了朋友。</h3><h3> 查閱天氣預報,得知當地己進入梅雨季節,我們只能打道回府。但白頸長尾雉給我留下了不解的情結,這次再往算是了結了我的牽念。</h3><h3> 以下是上一次自駕拍攝的作品,與您分享。</h3> <h3>紅頭長尾大山雀</h3> <h3>草鷸</h3> <h3>沙椎</h3> <h3>彩鷸</h3> <h3>黃腹角雉</h3> <h3>黑水雞</h3> <h3> 攝影 制作 胡凡斌 </h3><h3> 二零一九年四月</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诏安县|
嘉鱼县|
阜阳市|
独山县|
香港|
克什克腾旗|
东明县|
柞水县|
喜德县|
金平|
徐州市|
威海市|
成武县|
蓬莱市|
阆中市|
马尔康县|
常德市|
陆河县|
阳东县|
奉新县|
长宁区|
九寨沟县|
金秀|
班玛县|
甘洛县|
衡阳县|
汉川市|
平湖市|
通辽市|
蓝山县|
高唐县|
新巴尔虎右旗|
屏山县|
沁阳市|
大连市|
铜川市|
华容县|
平泉县|
鹤庆县|
鲁山县|
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