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本來想為無人機找個地方投放,想到了以前當知青插隊的地方南浦東鄉水閘口。</h3><h3> 去那里很方便,從地鐵洛溪站a口出來,后面就是公交車站,番13/17/25等好多車都到水閘口。</h3><h3> 下車后往來路看,都變成商業街了。</h3> <h3>前面白色小車那里就是水閘口。</h3> <h3> 這可不是當年的水閘,這電動閘門比以前那個高大得多,防洪水能力大大增強了。</h3> <h3> 原來舊的水閘在里邊,水閘可以睡人的上蓋拆除了,只剩下橋的功能。</h3> <h3> 順舊水閘右邊走過去,回頭看,依稀能回憶當年水閘的雄姿。</h3> <h3> 這房子在水閘口當年七隊社員彭添的房屋的位置,可能就是彭添的房子,不過他應該不在了。</h3> <h3> 彭添房旁邊是條水溝,溝旁那斜樹處是當年文戩兄的房子。</h3> <h3>這條水溝兩旁徹筑好了排水井和管道,這條當年灌溉農田能行小艇的小溝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將要被填埋。</h3> <h3>這烏篷船還保存著一點水鄉的景色</h3> <h3> 往前走是當年的農中,現在是東鄉龍舟訓練基地。</h3> <h3>里面還泊著幾條小龍舟。</h3> <h3> 從龍舟訓練基地(農中)向閘門看去,幾個排水管井已經建成了,不久這幾個井就并入擴寬的涌邊路里。</h3> <h3>這是農中后門,對著二村路口。</h3> <h3> 進村沿路遇到電信工人在施工。</h3> <h3> 這棵老樹是當年東鄉第五生產隊的標志。附近是隊部,碼頭,還有兩戶知青。</h3> <h3> 碼頭位置有了,那條涌呢?穿過房屋間狹窄的通道,終于看到了這條污水溝。難以想象,當年每天游泳的河涌變成這樣子。溝對面是第四生產隊,現在溝兩邊房屋的間距只有五米左右。</h3> <h3> 這是水溝通向水閘那頭,排污管井已經建好,剩下就是填埋水溝了。</h3> <h3> 這是一張污水溝的全景照片。這污水溝改革開放前是一條重要的水涌,連接著東鄉閘門至南浦墟閘門以及西鄉三個大隊,涌兩岸居住著東鄉4、5、6、7、8、9、10、20、21共九個生產隊一千多口人。是這些人家生活用水,農田用水的來源以及水上運輸通道。</h3><h3> 自然界里滄海變桑田的速度是緩慢的,以千百年來計算。但在改革開放后的中國,速度是不可想象的。這條當年的水涌,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將在今年永遠消失了,留下的只有記憶!</h3> <h3> 這間房子的位置應該屬于五隊吧,這房子的形式結構就是五十年前我們當知青插隊時房屋普遍的樣子,很可能就是從那時保留至今的房子。至于是誰家,五隊或六隊的知青或者記得。</h3> <h3> 這張照片拍于2010年10月,地點屬于一村。那時二村那段涌已經發黑了,只有這一段,還多少保持著幾十年前的干凈。</h3> <h3> 農村的城鎮化是一個歷史進程,,是社會的進步。但在這過程中如果注意環境的保護,保留水鄉優美的景色,豈不更好?</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曲县|
乌拉特后旗|
宜良县|
桐城市|
洛南县|
封开县|
顺平县|
宜春市|
青川县|
穆棱市|
科技|
林西县|
乡城县|
延安市|
永宁县|
监利县|
吉首市|
永川市|
东莞市|
桂东县|
竹山县|
屏南县|
合水县|
阿尔山市|
明星|
屏东县|
名山县|
桑植县|
崇义县|
海城市|
通渭县|
宁德市|
海淀区|
永福县|
舒兰市|
南木林县|
县级市|
离岛区|
翁源县|
扬州市|
伊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