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唯凄美愛情感天動地流傳百世(講述15個悲催愛情故事)

新華

<h3>  在我的認知里,喜劇給人希望,悲劇給人力量。魯迅如是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正義被否定方顯出雙倍價值,悲劇比喜劇占有更高的道德高地,以“反證”的方式推進道德與美感的不斷提升。凄美的愛情更震撼人的心靈,更能感天動地,流傳百世。</h3><h3>流星隕落時閃光最為耀眼,美的事物遭受毀滅,給世人的警示尤為深刻有力。“干將焚身乃成寶劍,鳳凰涅槃方得永生。”與輕松歡快的喜劇相比,開放在血泊與墓地的悲劇之花尤為凄婉冷艷、發人深省!</h3><h3>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得不到才是最好的,殘缺的美更攝人心魄,因為沒有,所以永遠會去追求,才不會腐敗;因為殘缺,才更珍惜圓滿,尋求美好。因為愛夢不能成真,無法相伴相守,才一生一世的追求,成為最好、最美、最難以忘懷的感情歸屬。</h3><h3> 古今中外,中國四大愛情悲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白蛇傳,以及《嫦娥奔月》、黃梅戲《天仙配》、古琴曲《鳳求凰》、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白居易的《長恨歌》、關漢卿的《西廂記》、陸游的《釵頭鳳·》、馮夢龍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孔尚任的《桃花扇》、湯顯祖的《牡丹亭》、曹雪芹的《紅樓夢》,以及莎士比亞的《奧賽羅》、《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小仲馬的《茶花女》等描寫的凄美愛情故事,莫不如此。</h3> <h3>  凄美愛情中,愛情就是生命,就是人的全部。失去愛情,意味著失去生命。且不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情故事,秦時孟姜女千里尋夫,得知丈夫早就累死噩耗,在長城邊上痛哭了3天最終把長城給哭倒;東漢末年劉蘭芝唐仲卿一對恩愛夫妻被封建禮教活活拆散,雙雙殉情而死,成千古絕唱;唐代詩人陸游的原配唐婉兩情相悅,卻因封建禮教棒打鴛鴦,身心倍受摧殘抑郁而終;明朝京師名妓杜十娘為追求真愛,贖身從良,將終身托付給太學生李甲,在獲知李甲背叛出賣而怒沉百寶箱,投江而死;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南明李香君被強拆戀人而逼嫁漕撫田仰為妾堅決不從,倒地撞頭,血濺宮扇……</h3><h3> 這些凄美愛情故事,在毀滅戀人生命的時候,喚醒夢幻的唯美愛情,激發著人的生命力量,讓人們感受到愛的美好,毀滅愛的殘忍,從而更加珍惜愛情,更加珍惜生命。</h3><h3> 這些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因為相愛卻無法相守的愛情悲劇,帶給人的強大沖擊力,才會感天動地、口口相傳,經久不衰。</h3> <h3>  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人們喜之歡合,哀其悲離,而憤懣拆散鴛鴦的惡行。《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一個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梁祝二人每天讀書猜迷,形影不離,親同手足,當英臺自揭女兒身,山伯情感爆發,前往提親時,人們內心期盼他們喜結連理,沒成想祝員外將英臺許配給馬文才,她至死不從,山伯氣急病亡,馬家來娶親,英臺渾身縞素,經山伯墓前,墳墓爆裂,她躍入墳中,墓復合攏,梁祝化為蝴蝶,成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無數人被梁祝的悲慘愛情所感染,梁祝凄美愛情故事由此流傳千古,家喻戶曉。</h3><h3> 弱者受到同情,被眾人所心痛,所憐愛,一個悲情故事,更容易打動人心。《紅樓夢》里的林黛玉與賈寶玉青梅竹馬,兩情相悅,但寄人籬下,如履薄冰。其出身也比不得“珍珠如土金如鐵”的薛寶釵,且舅老表比不得姑老表親,結果就被拆散了鴛鴦。寶黛之間純潔無暇的愛,是人類夢寐以求的追求;林黛玉作為弱者的不幸,獲得了大眾的廣泛同情。她的結局引發人們的心靈震撼與心理抗爭。</h3><h3> 人們更愿意有情人終成眷屬、百年好合,更愿意天長地久、海枯石爛。一旦前者成真,覺得這是自然造物,沒有別樣;而一旦不能如愿,美好愿望被打破,瞬間變成震驚、悲憤、不平。人們期盼牛郎織女那種男耕女織的恩愛生活,由此痛恨玉皇大帝強拆鴛鴦,讓牛郎織女天各一方遙望對泣的凄苦,才有了喜鵲搭橋的七夕傳說。從喜到悲的逆境很難被接受,這種悲喜交加對心靈的沖擊是巨大的,心境的逆反隨之而生,很容易轉化成持久的情緒不平,心理抗爭。一個個凄美愛情故事,如杜鵑啼血,猿哀聲聲,讓人潸然淚下,于是在輾轉反側的嘆息中口口相傳,流傳民間。</h3> <h3>  愛情追求的完好美滿,存在于人美好的希望之中。但現實是骨感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愛情也不列外。悲歡離合無處不在。有一種說法,男歡女愛源于性別缺憾。現實生活中,殘缺產生磁吸效應,分離永遠比圓滿更動人心魄,遺憾讓人久久難以釋懷。美好的感情對于人類的最大恩惠存在于持久而永恒的情緒波動之中。《上海灘》里的馮程程親眼目睹最愛的人在眼前死去時,那撕心裂肺的喊叫,不禁讓人淚如雨下。《潛伏》中,翠萍抱著孩子,一輩子呆在山溝里,守著一份沒有希望的希望,也不禁讓人揪心地痛。</h3><h3> 悲劇之美是審美形式的最高形態,它所表現的矛盾沖突往往以假丑惡對真善美的推殘、以舊勢力對新事物的暫時壓倒而告結束。惟其如此,方能產生愈挫愈奮的生命張力。恩格斯在評論拉薩爾的劇本《濟金根》時指出:悲劇是“歷史的必然性要求和這個要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悲劇性沖突。”</h3><h3> 悲劇永遠比喜劇更震撼人心! 情感波動比起靜如止水有更多的刺激,凄美愛情比起自然美滿更加地久天長!</h3> <h3> 下面講述中國古代15個凄美愛情故事:</h3><h3> (一)《梁祝》</h3><h3> 《梁祝》傳說著一個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與《孟姜女》、《牛郎織女》、《白蛇傳》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常有人稱之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h3><h3> 東晉時期,會稽郡(今紹興)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臺,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會稽郡城訪師求學。英臺開始了女扮男裝的求學生涯。途中,邂逅了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兄弟”。不一日,二人來到會稽城的崇綺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臺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h3><h3> 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臺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臺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樸,不解其故。英臺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窮,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臺許配給家住會稽郡下轄鄮縣(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臺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令,然已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英臺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臺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臺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臺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h3><h3> 詩曰:一場好夢匆匆醒,心已碎,意難伸;從此不到錢塘路,怕見鴛鴦做對飛。</h3> <h3>  (二)《孟姜女》</h3><h3> 孟姜女哭長城傳說源遠流長,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h3><h3> 相傳秦朝時,秦始皇建長城時,勞役繁重。青年范喜良,本姑蘇人氏,自幼讀書,滿腹文章,和女子孟姜女新婚。孟家莊有一無賴,平時喜歡拈花惹草,無所事事,多次上門求親,孟老漢堅辭不允,便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如今聽說了范喜良之事,便偷偷地到官府去告了密,帶著官兵來抓人。范孟剛剛新婚三天,仍沉浸在喜悅之中,忽然一群官兵沖進來,不由分說把他繩捆索綁帶走修筑長城,不久因為饑寒勞累而死。</h3><h3> 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飯不想,憂傷不已。轉眼冬天來了,大雪紛紛,姜女想丈夫修長城,天寒地凍,無衣御寒,便日夜趕著縫制棉衣,邊做邊唱起了自編的小曲:“月兒彎彎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長城,哪怕萬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濃情。”一夜之間,做好棉衣,孟姜女身穿寒衣,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不知饑渴,不知勞累,歷盡了千辛萬苦才終于來到了長城邊,卻得知丈夫死亡的噩耗,尸骨未存,愈想愈悲,痛斷柔腸,便向著長城晝夜痛哭,如啼血杜鵑,望月子規。這三天三夜一哭,一時間地動山搖,飛沙走石,長城崩倒了八百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絕望之中投海而亡。一時間,浪潮滾滾,排空擊岸,好像在為孟姜女悲嘆。</h3><h3> 姜女和喜良是勞動人民在承受無限度的勞役中塑造出來的兩個典型人物,集中表現了千百萬下層百姓被勞役逼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災難。</h3> <h3>  (三)《牛郎織女》</h3><h3> 《牛郎織女》傳說源遠流長,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h3><h3> 《牛郎織女》講述了孤兒牛郎依靠哥嫂過活。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頭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嬉戲,在河里洗澡,老牛勸牛郎去相見,并且告訴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們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間了,牛郎于是待在河邊看諸仙女,他發現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頓生愛意,想起老牛的話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們洗好澡準備返回天庭,小仙女發現衣服不見了只能留下來,牛郎于是跟小仙女邂逅,很談得來,惺惺相惜,小仙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成了人間的織女。</h3><h3> 牛郎與織女婚后,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于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只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天帝無奈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這民間傳說最終成就了七夕節,成為關系青年男女表達情感節日,人們在這一天向相愛的人表白:“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h3><h3> 宋代詩人秦觀作《鵲橋仙》:</h3><h3>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h3><h3>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h3><h3>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h3><h3>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h3> <h3>  (四)《白蛇傳》</h3><h3> 《白蛇傳》傳說源遠流長,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它講述了修行千年的白蛇化為白娘子白素貞,攜青蛇小青來到杭州西湖,與藥店伙計許仙相遇相戀結姻,復遭和尚法海橫加干涉等一系列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h3><h3> 傳說故事發生在在宋朝時的鎮江市,有個名叫白素貞的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并嫁與他。</h3><h3> 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后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不得不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靈芝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并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白素貞因為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還有可愛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h3><h3> 白蛇傳傳說凄美動人,表達了對男女自由戀愛的贊美向往。</h3> <h3>  (五)《嫦娥奔月》</h3><h3>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突然出現了十個太陽,大地被烤成焦土,老百姓實在無法生活下去了。有一個力大無比的英雄后羿,決心為老百姓解除苦難,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氣力,拉滿神弓,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他對天上最后一個太陽說:"從今以后,你每天必須按時升起,按時落下,為民造福!"后羿深得大伙兒敬重,很多人拜他為師,奸詐貪婪的逢蒙也隨眾人拜在后羿門下。</h3><h3>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個美麗善良的女子,經常接濟生活貧苦的鄉親,鄉親們都非常喜歡她。一天,昆侖山上的西王母送給后羿一丸仙藥。據說,人吃了這種藥,不但能長生不老,還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愿意離開嫦娥,就讓她將仙藥藏在百寶匣里。此事被逢蒙知道了,一心想把仙藥弄到手。八月十五這天清晨,后羿帶弟子出門,逢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晚上,逢蒙手提寶劍闖進后羿家里,威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機智周旋,逢蒙便翻箱倒柜,四處搜尋,眼看就要搜到百寶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吃了仙藥,突然飄飄悠悠地飛了起來,飛出了窗子,飛過了郊野,越飛越高,一直朝著月亮飛去。王母娘娘懲罰她,讓她在廣寒宮里度過。</h3><h3>后羿外出回來,不見了妻子嫦娥,焦急地沖出門外,只見皓月當空,圓圓的月亮上樹影婆娑,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樹旁深情地凝望著自己呢。后羿連聲呼喚"嫦娥",不顧一切地朝著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h3><h3> 廣寒宮瓊樓玉宇,寂寥難耐,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后,又說:“明天乃月圓之時,你用面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由此形成。</h3> <h3>  (六)《天仙配》</h3><h3> 《天仙配》也是中國民間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愛情故事,1955年以黃梅戲形式搬上銀幕。</h3><h3> 話說玉帝的小女兒七仙女在仙宮過著孤單寂寞的日子。一天,姐妹七人去凌虛臺游玩,撥開云霧,看到人間男女婚嫁、勤勞耕作的生活,十分羨慕。看到為葬父而賣身為奴的董永忠厚老實,七仙女遂生愛慕之情。大姐看透七妹心事,但礙于天宮戒律,不敢相助。七仙女一再懇求,大姐不得已應允。臨別贈七妹難香一枝,囑其遇難時焚香招姐解救。</h3><h3> 下凡后,七仙女與董永結為夫妻。為贖丈夫,兩人同去傅員外家做工。傅員外恐七仙女干不多活白吃飯,先不收留,后又刁難,他要七仙女一夜織十匹錦絹。并說織得成董永三年奴役改成百日,織不成則延長一倍。七仙女燃起了難香,姐姐們聞訊借織女天梭前來相助,織成了錦絹十匹。因有言在先,傅員外只得縮短董永奴役時間。歷盡無數艱難,董永和七仙女一對恩愛夫妻終于結束了為奴的日子,唱著《夫妻雙雙把家還》的黃梅調結伴回家。返家途中,董永得知妻子已有身孕,驚喜異常,趕忙去前村討水。</h3><h3> 玉帝得知女兒私自下凡,玉帝大怒,命托塔李天王率五萬天兵天將下凡捉拿七仙女。董永討水途中,忽然,狂風驟起,天昏地暗,天兵天將傳達玉帝旨意:限七仙女午時三刻返回天上,否則便將董永碎尸萬段。七仙女心如刀割,她不忍傷害董永,等董永回來便向他講明自已來歷,并在槐蔭樹上留下“來年春暖花開日,槐蔭樹下把子交,不怕天規重重活拆散,天上人間心一條”的誓言,帶著滿腹悲痛返回天宮。從此,七仙女與董永天地兩隔。天庭之上,在王母及六位姐姐等人的幫助和保護下,七仙女產下一男嬰;人間的董永卻痛苦不堪,神智不清。</h3><h3> 這個驚天地、泣鬼神的凄美愛情故事,表達了底層老百姓對幸福的美好愿望,感天動地,被人們廣為傳頌。</h3> <h3>  (七)《鳳求凰》</h3><h3> 《鳳求凰》是漢代的一首古琴曲,演繹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h3><h3> 傳說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一個是被臨邛縣令奉為上賓的才子,一個是喪夫新寡的佳人。他們的故事,是從司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彈唱那首著名的《鳳求凰》開始的。</h3><h3> 卓文君,這個美麗聰明、精詩文、善彈琴的女子,可嘆17歲年紀輕輕,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間,因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多情而又大膽的表白,一聽傾心,一見鐘情。可是他們之間的愛戀受到了卓文君父親的強烈阻撓。卓文君憑著自己對愛情的憧憬,對追求幸福的堅定,毅然在一個漆黑之夜,逃出卓府與司馬相如私奔。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對家徒四壁的境地,大大方方地回臨邛老家開酒肆,自己當壚賣酒,終于使得要面子的父親承認了他們的愛情。</h3><h3> 可悲的是,當司馬相如在事業上略顯鋒芒,終于被舉薦做官后,官場得意,久居京城,賞盡風塵美女,漸漸耽于逸樂、日日周旋在脂粉堆里,直至欲納茂陵女子為妾,哪里還記得千里之外還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獨守空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著寂寞的生活。終于某日,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聰明的卓文君讀后,淚流滿面。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億豈不是表示夫君對自己“無意”的暗示?盡管司馬相如納妾的念頭讓她心涼如水,傷心欲絕,但這個當初為愛情付出了一切、且青春不再的女子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而是滿懷悲憤地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的《白頭吟》和凄怨的《怨郎詩》:“一別之后,二地相懸。只說三四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萬般無奈把君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紅,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卓文君真不愧為一代才女,面對負心人,她保持了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尊嚴。她的《怨郎詩》字字是思,句句是念,細細品讀,其愛恨交織之情躍然紙上。</h3><h3> 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驚嘆妻子之才華,遙想昔日夫妻恩愛之情,羞愧萬分,從此不再提遺妻納妾之事。這首數字詩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h3> <h3>  (八)《孔雀東南飛》的愛情故事</h3><h3>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也是最長的一部敘事詩。它取材于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今安徽懷寧、潛山一帶)的一樁婚姻悲劇,因詩的首句為“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h3><h3> 故事敘述漢末建安年間,少女劉蘭芝自幼便習女紅,善彈琴,能誦詩書。十七歲嫁給焦仲卿為妻,夫妻倆互敬互愛,感情深摯,且任勞任怨,勤于家務,卻不為婆婆所容。焦母看她不順眼,百般挑剔,她于是就去信給正在廬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訴說不堪忍受之苦。仲卿回來為妻子求情跪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其母大怒,令其休妻另娶。</h3><h3> 焦仲卿迫于母命,悲憤萬分,無奈勸說蘭芝暫避娘家。蘭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別,類乎休棄,今后恐難再見,便將自己常用的香囊、妝奩等物留給仲卿以作紀念。雞鳴天亮,蘭芝精心梳妝之后,上堂別過婆婆和小姑,流淚登車而去。此時仲卿已等候在大道旁,夫妻相見,兩情依依。仲卿耳語誓言:“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負!”蘭芝:“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h3><h3> 劉蘭芝被遣回家十余日,縣令即派媒人來為其子求婚,被蘭芝婉言回絕;又數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門提親,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愿與劉家結為百年之好,又被謝絕。這下早惹惱了蘭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兄命難違,蘭芝被逼迫不過,只得一切任人安排。那邊媒人回報,說劉家已允婚事。恰好三天過后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馬上四處派人備下金帛彩禮,人馬舟車,以便早日完婚。仲卿在任上聞知此變,急忙乞假告歸。第二天,蘭芝整日默默無語,只是和淚裁衣。忽聽得一陣熟悉的馬嘶聲,出門遙相望,知是故人來。蘭芝手撫馬鞍,一一訴說原委。仲卿提及當日誓言,二人只好相約“黃泉下相見”。各自回家去了。仲卿回家后對母親說道:“孩兒的性命猶如西山的落日,母親今后一人,要多多保重”,遂再拜長嘆而去。</h3><h3> 太守兒子迎親的那天,迎親的車馬格外熱鬧,新婦已進門。黃昏后人群漸漸散去,夜深沉,萬籟無聲,蘭芝攬裙投水自盡。仲卿得知,徘徊樹下,亦自縊殉情。蘭芝仲卿雙雙殉情而死,成千古絕唱。后來,焦劉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h3> <h3>  (九)《長恨歌》</h3><h3> 《長恨歌》是中國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堪稱歷代帝王愛情故事中的經典。因為悲劇情景震撼,人物身份特殊,歷史影響深遠。</h3><h3> 楊玉環做唐玄宗妃子的時間長達20余年,做貴妃的時間長達15年。她國色天香、聰明伶俐、能歌善舞,具有浪漫氣質。白居易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則形容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她深受唐玄宗寵愛,是為“三千寵愛在一身”,結果在安史之亂的逃亡途中,唐玄宗為安撫將士將其縊殺,可悲可嘆。</h3><h3> 話說唐玄宗一行逃命隊伍離開長安,跑到馬嵬驛的時候,將士們又饑餓,又疲憊,都心懷怨怒,將禍亂根源歸因于楊國忠,將其殺死于驛站西門內,同時還殺了楊國忠的兒子戶部侍郎楊暄和韓國、秦國夫人,緊接著包圍了驛站。</h3><h3> 玄宗聽到喧嘩聲,問明緣由,拄著拐杖出來安撫將士,將士們不聽君令,不肯離去。玄宗委派宦官高力士出面問話,陳玄禮回答說:“楊國忠謀反,楊貴妃不宜繼續供奉,請陛下割恩正法。”玄宗心中不舍,回答說他自己會處置。京兆司隸參軍韋諤上前提示玄宗:“眼下眾怒難犯,安慰系于一刻,希望陛下趕快作出決定!”說著磕頭至于流血。玄宗回答道:“貴妃常年居住在深宮里,哪里知道楊國忠謀反的事呢?”還在替楊貴妃開脫。這時,高力士進一步提示道:“貴妃的確無罪,但將士們既然已經殺死了楊國忠,貴妃卻仍在陛下身邊,他們怎能安心!請陛下審慎思考,將士安心陛下才會安全。”玄宗聽高力士這么說,這才命高力士帶楊貴妃到佛堂,“縊殺之”。然后將尸體抬到驛站院子里,讓陳玄禮等人進去驗明正身。陳玄禮等人于是脫去甲胄,磕頭請罪。皇帝一番安慰后,令其遍告將士。</h3><h3> 《長恨歌》以主題“長恨”, 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回旋宛轉的悲人故事,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關于楊貴妃之死,詩中主要有“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等詩句。詩人還有不朽佳句:</h3><h3>&nbsp;&nbsp;&nbsp;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h3><h3>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h3> <h3>  (十)《西廂記》</h3><h3> 《西廂記》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后經元代著名戲曲作家王實甫改編而來。劇中張生和鶯鶯的愛情,婉約曲折,但有情人終成眷屬。</h3><h3> 書生張君瑞上朝趕考路經河中府,在普救寺巧遇前相國之女崔鶯鶯,二人一見鐘情。君瑞寄居寺內西廂,與鶯鶯一墻之隔,互相和詩,彼此有情,卻無法相見。后來,叛將孫飛虎兵圍普救寺,要搶鶯鶯為妻。崔母惶急之下向寺內僧俗宣布:能退賊兵者,愿以女妻之。君瑞挺身而出,寫信給友人白馬將軍杜確,杜確領兵前來解圍,救了崔氏一家。事后,不料崔母食言賴婚,令君瑞與鶯鶯兄妹相稱。張生相思成疾,鶯鶯心愛張生而不愿正面表白。鶯鶯侍女紅娘仗義相助,先教張生隔墻彈琴,打動鶯鶯,又為他們傳遞情詩。在紅娘的幫助下,鶯鶯終于至張生住處私會。</h3><h3> 鶯鶯約張生后花園相會,見面后又突然變卦,并有斥責之言。張生病倒書齋,鶯鶯這才決定以身相許,終于在書齋幽會成親。崔母發現后,拷問紅娘,紅娘據理力爭,并譴責崔母有過錯。崔被紅娘幾句話點中要害,無奈之下,勉強答應了婚事,卻又以門第為由,提出相府不招“白衣女婿”,迫使張生赴京應試。鶯鶯長亭送別,張生與鶯鶯依依而別。張生到京半年后得中狀元,崔老夫人的侄兒鄭恒本與鶯鶯有婚約,趁張生未返回之時設計騙婚,編造謊言,說張生已被衛尚書招贅為婿,老夫人一氣之下要將鶯鶯嫁給鄭恒。幸好張生及時歸來,鄭恒撞死,崔張經過了千難萬阻,終成一段令人艷羨的姻緣。</h3><h3> 宋代詩人趙令畤作詞《蝶戀花·庭院黃昏春雨霽》,把鶯鶯張生相悅相戀的故事娓娓道出:</h3><h3> 庭院黃昏春雨霽。一縷深心,百種成牽系。</h3><h3> 青翼驀然來報喜。魚箋微諭相容意。</h3><h3> 待月西廂人不寐。簾影搖光,朱戶猶慵閉。</h3><h3> 花動拂墻紅萼墜。分明疑是情人至。</h3> <h3>  (十一)《釵頭鳳》</h3><h3> 《釵頭鳳·紅酥手》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詞作,描寫了詞人與原配唐琬的愛情悲劇,抒發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凄楚癡情,催人淚下。</h3><h3> 陸游20歲時在父母安排下迎娶表妹唐婉為妻,既門當戶對又親上加親,婚后的他們“伉儷相得”,“琴瑟甚和”,真正一對情投意和的恩愛夫妻。而陸母恐陸游不務正業、沉湎女色、荒疏功業,時遷怒唐婉,加之唐婉婚后沒有給陸家生下一男半女,而遷罪于唐婉,棒打鴛鴦,逼著陸游把唐婉趕出陸家。最初陸游想雪藏唐婉,但陸母逼迫兒子另娶王氏成妻,二人終于被迫分離,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趙士程,彼此之間音訊全無。陸游既畏懼母親的封建禮法又對唐婉深深愧疚,獲知唐婉再嫁遠勝陸家的皇族宗親趙士程,只能把心中的失落埋藏起來。</h3><h3> 美滿姻緣被迫拆散,恩愛夫妻被迫分離,使他們兩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7年后的一個春日,陸游在家鄉山陰(今紹興市)城南禹跡寺附近的沈園,與偕夫同游的唐氏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對陸游的撫慰之情。陸游見人感事,心中感觸很深,遂乘醉吟賦《釵頭鳳》這首詞,信筆題于園壁之上:</h3><h3>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h3><h3>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h3><h3>陸游寫罷,潸然淚下,獨自離去。</h3><h3> 唐婉讀了此詩,悲慟欲絕,提筆附和:</h3><h3>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h3><h3>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h3><h3> 太愛也是一種罪,唐婉用“世情薄,人情惡”兩句,暗喻自己倍受摧殘的凄涼處境,為人子女難,做妻子難,而被丈夫休棄再嫁的女子,難上加難。回家后的唐婉,很快就一病不起,當年秋便抑郁而終。這正如爛漫的春花被無情的東風所摧殘而凋謝飄零,催人淚下。</h3><h3>陸游與唐婉留下的兩闕《釵頭鳳》,被后世追求愛的真諦的人傳唱不衰。</h3> <h3>  (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h3><h3>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明代通俗小說家馮夢龍纂輯白話小說集《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為杰出的短篇小說之一。</h3><h3> 話說明萬歷二十年間,京師名妓杜十娘為了贖身從良,追求真愛,將自己的終身托付給太學生李甲。杜十娘美麗、熱情、心地善良,輕財好義。她有心向李甲,愛的是人,不是錢。見他“手頭愈短,心頭愈熱”,足見真情。她聰敏,機智,頗有心機。為贖身,早有準備:她久有從良之志,便日積月累地積攢了一個百寶箱,收藏在院中的姐妹那里,希望用"百寶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用"百寶箱"來換取真正的愛情。在選擇李甲托付終身之時,杜十娘一直不愿把"百寶箱"的秘密告訴李甲,反而讓李甲四處借貸,又拿出自己私蓄的銀兩,完成自己從良的心愿。</h3><h3> 姐妹們聽說杜十娘從良,相送時以資助盤纏為由將百寶箱還給杜十娘。杜十娘與李甲泛舟吳越,徐徐圖之。可軟弱、自私的李甲,雖愛戀杜十娘,卻屈從于家庭禮教,擔心歸家不為嚴父所容,在途中,一富家公子孫富偶然相遇,目睹杜十娘美貌,心生貪慕,趁與李甲飲酒之機,巧言誘惑李甲以千金銀兩之價把杜十娘賣給了他。杜十娘得知,萬念俱灰,悲憤交加。她假裝同意他們的交易,卻在正式交易之際當眾打開百寶箱,怒斥奸人和負心漢,取鑰開鎖,將箱中寶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后自己也"抱持寶匣,向江心一跳",結束了年輕的生命。</h3><h3>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讓李甲"又羞又苦,且悔且泣",但悔之晚矣!</h3> <h3>  (十三)《牡丹亭》</h3><h3> 《牡丹亭》全稱《牡丹亭還魂記》,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傳奇劇本,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h3><h3>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后起死回生,終于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h3><h3> 女主角杜麗娘是福建南安郡太守杜寶的女兒,天生麗質,聰慧嬌艷,又多情善感自小接受家庭和塾師的封建倫理道德教育,幽居深閨,生活拘束而單調。到了豆蔻年華,正是情竇初開的懷春時節,她卻為封建禮教所禁錮。一日,她那當太守的父親杜寶聘請一位老儒陳最良來給她授課,老先生第一次講解《詩經》的“關關雎鳩”,即觸動了杜麗娘心中的情絲。幾日后。杜麗娘到后花園踏春歸來,困乏后倒頭睡在了床上。朦朧中見一書生拿著柳枝來請她作詩,接著又將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歡。一覺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此后,她尋夢再到牡丹亭,卻未見那書生,心中好不憂悶,漸漸地這思戀成了心頭病,最后藥石無治,竟然懨懨而亡。</h3><h3> 其父升任淮揚安撫使,臨行將女兒葬在后花園梅樹下,修成“梅花庵觀”一座,囑一老道姑看守。杜麗娘死后,游魂來到地府,判官問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狀元柳夢梅結親之事,便準許放她回返人間。此時書生柳夢梅赴京應試,途中感風寒,臥病住進梅花庵,病愈后與杜麗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愛愛,如漆似膠地過起了夫妻生活。此事為老道姑察覺,柳夢梅道破私情,與其秘議請人掘了杜麗娘墳墓,杜麗娘得以重見天日,復生如初。倆人隨即做了真夫妻,一起來到京都,柳夢梅參加了進士考試,而后來到淮揚杜府,自稱是杜家女婿,杜巡撫怒不可遏,認為這儒生癡人說夢話,又聽說女兒墓被這儒生挖掘,因而判其斬刑。此時,朝廷找到杜府,報知柳夢梅中了狀元了,他這才得以脫身。但杜巡撫死活不信女兒會復活,并懷疑狀元郎也是妖精,于是奏本皇上公斷,皇帝傳杜麗娘來到公堂,在“照妖鏡”前驗明,果然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讓這父子夫妻相認,并著歸第成親。一段生而死、死而復生的姻緣故事就這樣以大團圓結局。</h3> <h3>  (十四)《桃花扇》</h3><h3> 《桃花扇》是清代文學家孔尚任的傳奇劇本,它不但是一部戲曲,也是一段流傳數百年的愛情故事。</h3><h3> 《桃花扇》所寫的是明代末年發生在南京的故事。且不說它如何揭露明末弘光政權衰亡的原因,單說它講述的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愛情悲劇,著實令人潸然淚下,唏噓不止。</h3><h3> 明宗崇禎末年,“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來南京參加科舉考試,落第未歸,寓居熒愁湖畔,經楊龍友介紹結識李香君。身為妓女的李香君善良、正直、勇敢,不貪慕虛榮,不畏懼強權,對愛情忠貞不二。與侯方域相識后,兩情相悅,情好日密。訂婚之日,侯方域題詩扇為信物以贈香君。當時隱居南京的魏忠賢余黨馬士英、阮大鋮正為復社士子所不容,欲與侯方域結交,得知侯方域手頭拈據,通過畫家楊文表示愿代出資促成侯李的結合,遂以重金置辦妝奩,托其結拜兄弟楊龍友送去以籠絡侯方域,被李香君看破端倪,義形于色,退回妝奩。侯方域受到李香君的激勵,亦對此事加以拒絕。阮大鋮因此懷恨在心。</h3><h3> 李自成攻占北京,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登基,改元弘光,擅權亂政,排擠東林、復社士子。時鎮守武昌的寧南侯左良玉以“清君側”為名兵臨城下,弘光小朝廷恐慌。因左良玉曾得侯方域之父提拔,侯方域遂寫信勸阻,卻被阮大鋮誣以私通和做內應的罪名,迫使侯方域逃往揚州,投奔督師史可法。阮大鋮等則強逼李香君嫁給漕撫田仰為妾,李香君不惜以死相抗,倒地撞頭,血濺侯方域所贈的定情詩扇。</h3><h3> 后楊龍友將扇面血痕點染成桃花圖,李香君遂將桃花扇寄與侯方域。侯方域回南京探望,卻被阮大鋮逮捕入獄。清兵南下,攻陷南京,李香君、侯方域先后避難于棲霞山,在白云庵相遇,在張道士點醒之下,二人雙雙出家。</h3> <h3>  (十五)《紅樓夢》寶黛悲劇</h3><h3> 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是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其中又牽聯著寶釵,三人之間的戀情注定是一場悲劇。</h3><h3> 黛玉因母親去世,被外祖母史老太君接到賈府,便聽二舅母(王夫人)說:她有個兒子是個“混世魔王”,“你以后不要睬他”。黛玉知道二舅母說的便是銜玉而生的那個表哥賈寶玉。正不知道該怎么對待他,寶玉就來了。于是二人相見。第一次見面,寶玉即摔玉,惹得黛玉淌眼抹淚的,悲劇的人生和愛情由此拉開了序幕。</h3><h3> 《紅樓夢》里的賈寶玉、林黛玉是前世修來的緣分,是木石前盟。賈寶玉是神英侍者,黛玉是絳株仙子,神英侍者為快要枯萎的絳株草澆水使之活下來,絳珠草決心用一生的眼淚報答他。所以回到現實中,他們一見鐘情,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慢慢深厚了感情。</h3><h3> 寶玉是賈府的繼承者,他的興旺關系著整個賈府的興衰。家族希望寶玉可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但他偏偏叛逆,向往自由,喜歡無拘無束的生活。在婚姻上,他追求心靈契合,不喜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于寶玉來說,天下掉下個林妹妹,一生一世只念木石前盟。卻又害怕傷害林妹妹,不敢造次。黛玉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孩子,有很強的自尊心,也有很強的自卑感,在賈府過著隨性且寄人籬下的生活,小心謹慎,步履薄冰。她與寶玉心靈相通,惺惺相惜,雖然深愛著賈寶玉,卻無奈父母雙亡,沒人為自己的終身大事做主,只能把愛深藏于心底,在夜深人靜之時,獨自垂淚。黛玉和寶玉無話不談,但一觸及到感情問題,她就變得謹慎含蓄。二人的情感就這樣羞羞答答、尷尷尬尬、婉轉曲折地發展著。</h3><h3> 偏偏他們之間又出現個“金玉良緣”,賈府的姑表親薛寶釵掛著“金鎖”而來,賈家認定這和寶玉的“通靈寶玉”相合,是前世注定的姻緣。黛玉身價比不得“珍珠如土金如鐵”的寶釵家族,且舅老表比不得姑老表親,結果就被拆散了鴛鴦。在家族安排下,寶玉糊里糊涂與寶釵成親,致使林黛玉淚盡而逝。寶玉的叛逆精神猛然爆發,出家而走。所謂金玉良緣的薛寶釵也成為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孤零零終了。賈寶玉終究是“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這到頭來“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的場景,令世人悲嘆: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h3><h3> 寶黛之間純潔無暇的愛,是人們夢寐以求的追求;林黛玉作為弱者的不幸,獲得了大眾的廣泛同情,其悲催結局引發人們的心靈震撼與心理抗爭。</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汾县| 碌曲县| 新竹县| 宁南县| 济宁市| 新竹市| 吴忠市| 古浪县| 富民县| 封开县| 南江县| 江门市| 湖口县| 兰西县| 鄯善县| 云安县| 霍邱县| 宽甸| 清新县| 长丰县| 南投县| 济源市| 北辰区| 泾川县| 如皋市| 民勤县| 沙河市| 四川省| 启东市| 光山县| 佛学| 嘉鱼县| 晋宁县| 屯门区| 英山县| 江油市| 化德县| 郴州市| 米易县| 清镇市| 布尔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