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鋼筆畫集萃》第十二期2019.3.10~4.9

(河北 劉長青)

本期亮點 <h1><b> <font color="#ff8a00">本期亮點</font></b></h1><h3><b><br></b></h3><h3> </h3><h3> 1、本期“精品賞析”,由鋼筆畫家吳志勇老師與大家共賞著名鋼筆畫家徐英德老師的《曾經千軍萬馬》,領略作者寓物銘史,將技法與題材有機結合,互為生發的道妙……</h3><h3> 2、本期“佳作點評”值得一讀,著名鋼筆畫家、評論家程慶拾老師用風趣的文字,輕松描述出宋書成、楊六南等畫家的鋼筆畫小品創作特點及畫理技法。</h3><h3> 3、在“你畫我評”中,著名畫家羅玉海精妙賞評了程慶拾老師的西域風情鋼筆畫佳作《幽谷靈影》,將意境、技法及老程多年創作實踐經驗鋪陳開來,很有啟發!</h3><h3> 4、“技法導航”,由鋼筆畫家王恩貺、張志安老師執筆,深刻闡述了鋼筆畫創作過程中的技法實踐及心得體會。</h3><h3> 5、本期“爭鳴天地”中,特別為您推介著名鋼筆畫家、中國鋼筆畫聯盟副主席張軍朝老師撰文《鋼筆畫的藝術靈魂》,引經據典,現身說法,從鋼筆畫的發展史作為切入點,深刻闡述了鋼筆畫藝術的畫義本質。</h3><h3> 6、本期為您推出兩條“資訊快遞”:</h3><h3>(1)六位知名藝術家劉秉江、加布里埃勒?馬扎拉、唐亮、余靜贛、徐亞華、夏克梁的大作榮幸入選意大利皇家鋼筆畫藝術家協會首次舉辦的線條藝術大展;</h3><h3>(2)鞍山美協鋼筆畫研究會鋼筆畫培訓基地正式掛牌運作。</h3> 精品賞析 <h1>徐英德</h1><h3><br></h3><h1><b> <font color="#39b54a">寓物銘史繪濃情</font></b></h1><h3><b><br></b></h3><h3>——鋼筆畫家徐英德《曾經千軍萬馬》賞析</h3><h3> 吳志勇</h3><h3><br></h3><h3> 這幅作品,凡是涉獵鋼筆畫藝術的人應該都不會陌生。一座形象生動逼真、視角獨特奇趣的木橋,簡直是奪人眼球!畫題名曰《曾經千軍萬馬》,一下就把觀眾的思維帶到了星火硝煙的革命戰爭年代——這木橋,飽含歷史蒼桑,橋樁已破損,橋面已傾覆,或年久失修、或已由新修公路替代,此橋幾乎不能走人了。但卻仍然保持著當年的戰爭姿態,千萬紅軍穿插于此,運兵作戰,小橋已是不堪重負,然而卻硬是挺直了身板,無懼敵人連天炮火,承載著部隊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戰役使命!這一幕幕場景,透過這個歷史的遺跡,用硬朗、清爽的鋼筆線條,展示在我們的視覺腦海中。</h3><h3> 可以說,徐老師這幅風景作品,最大的匠心之處不在于向觀者展現精到的畫技,而在于通過一個場景片斷,勾起人們記憶深處的歷史精彩!無論寫生,無論長期作業,都應該帶著一種目標感、題材感,或表現風物凄雨;或引人感慨唏噓。可以單純地描畫景致,亦可以勾陳歷史的記憶。哪怕同一幅景色,無心者告訴你的是風景、筆觸、效果,有意者帶給你的卻是故事題材、藝術表現力及靈魂的觸動!</h3><h3> 筆者曾經寫過一篇拙文《給自己的畫取個好名字》,看似讓人不甚在意的小事,其實很多時候其藝術效果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徐老師這幅作品正是這樣,也許從技法上看,許多優秀的畫家也能畫出不亞于徐師的畫面效果,但唯因這個畫名的起取,一下子就勾動出我心潮澎湃的歷史思緒。畫家、畫匠的境界層次,在這里體現得昭然若揭。</h3><h3> 英德老師是安徽潛山人,年近古稀了。他作為中國鋼筆畫聯盟資深理事,以多年從事年畫、連環畫、水彩畫的功底,在鋼筆畫研究和創作生涯中碩果累累!從2008年鋼筆畫《古樹人家》參加第三屆全國鋼筆畫展獲銀獎,到這幅《曾經千軍萬馬》在湖南辰溪全國新鋼筆畫藝術節上獲銅獎等等一系列全國畫藝活動中,徐老師的鋼筆畫作品可謂是題量豐富,水平高超,獲獎不斷,影響深廣;忘不了徐老師畫的鵝,畫的農村大嫂,畫的一系列風土人情……他的作品被多家機構及個人收藏。而且,徐老師近年來對鋼筆畫后繼人才的培養更是不遺余力。當前在全國聲名鵲起的“徽派新鋼筆畫”,成就了一批中青年鋼筆畫家,一批水平頗高的鋼筆畫精品漸漸問世,在業內引起不小的轟動。其中與英德老師所起到的核心作用是截然不可分開的!</h3><h3> 駐足《曾經千軍萬馬》畫前,我們震撼于老師高超的美術功底,鋼筆畫的硬線特性及黑白分明、灰度豐富的畫面效果,表現得淋漓盡致!</h3><h3> 我在想,這么復雜的草木澗溝、林木繁森,能畫下來就了不起了,但徐老師硬是把細節質感、遠近虛實、主次輕重表現得卓爾不凡,身臨其境,給了我們無數學畫者深刻的感悟。看到那么多小草,是一根根畫的嗎?這該有多么的難啊!然而細觀之下,我們又不難發現,徐老師的細節細致,真實入徽,卻決不是像目前超寫實畫風那樣點點死摳的。湊近看,除了明顯大的草叢畫出具體的形態,其它不吸引眼球的次要處都是以線層疊劃表現出來的。這種畫法既照顧了細節,又做到了主次得當,見微知著。換句話說,畫畫不是要按照原物是什么樣子去還原,而是要按照反映到我們眼晴中的形態效果(錯覺)去畫,這就是為什么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樹木森林,近看一團線束或色塊,不見一片具體葉子,但一定距離上看,卻感覺滿目枝葉繁茂。這既是利用了錯覺,也是利用了人的視覺經驗,每種物象一定有一種不合乎原物實際的視覺錯覺,把這種錯覺還原,就是好的作品,完全不必依物索形,死描細摳。明白了這個理,對我們展開藝術的思維想象無疑是意義重大的。</h3><h3> 感謝英德老師的鋼品佳作!感謝老師帶給我們的一系列視覺盛宴!</h3><h3><br></h3><h3> </h3> <h1>徐英德</h1> <h3><b> </b>鋼筆畫家徐英德簡歷:<br> 徐英德,1950年生,安徽省潛山人。現為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鋼筆畫聯盟理事。自幼愛好繪畫,六十年代開始從事美術創作,涉及年畫、連環畫、水彩畫及鋼筆畫等多種領域。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性大型畫展。鋼筆畫作品獲獎情況如下:</h3><h3> 2007年,《荷塘鵝影》入選第二屆全國鋼筆畫展獲優秀獎。(西安)</h3><h3> 2008年,《古樹人家》獲第三屆全國鋼筆畫展銀獎。(天津)</h3><h3> 2010年,《寧靜的小河》獲第四屆全國鋼筆畫展銅獎。(南京)</h3><h3> 2011年,《編》獲第五屆全國鋼筆畫展銅獎。(浙江溫州)</h3><h3> 2012年,《曾經千軍萬馬》獲全國鋼筆畫藝術節銅獎,被湘西紀念館收藏。(湖南辰溪)</h3><h3> 2013年,《晨曲》獲全國第六屆鋼筆畫展銅獎。(天津)</h3><h3> 2014年,《湖畔》《秋韻》入選由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舉辦的首屆全國新鋼筆畫學術展。(魯美大連分校)</h3><h3> 2015年,組畫《橫山之戰》入選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紀念抗日戰爭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第三屆架上連環畫展。(展出地:上海、北京等)</h3><h3> 2016年,組畫《親情大別山》(合作)入選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紀念紅軍長征80周年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第四屆架上連環畫展。(展出地:沈陽、北京等)</h3><h3> 2016年,《秋戀》入選由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主辦的第二屆全國新鋼筆畫學術展。(上海)</h3><h3> 2018年,《庭院里的陽光》入選由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主辦的第三屆全國新鋼筆畫學術展。(上海)</h3><h3></h3> 佳作點評 <h1>宋書成</h1><h3><br></h3><h3> 宋書成《清溪小艇》</h3><h3><br></h3><h3> 書成兄,老鋼骨了。</h3><h3> 認識起碼十年,對其人其畫,其品其情,應該比較了解吧。</h3><h3> 這兩年,此兄大畫不多,偏好小品,甚至一天群發數幅。尤重留白,紙上空出許多地方,往往給人沒有完成之感。但這不是他圖省事,而是刻意為之。</h3><h3> 這類鋼筆畫小品,據他給我"坦白",幾乎都是臨別人好的畫作或照片。我曾對比過臨作與原作,發現幾點秘密,一是并非亦步亦趨的全臨,而是有所選擇;二是所臨部分,也是按自己的感覺有所改造;三是用線輕松而靈動,全然無心而有意,十幾分鐘,半小時就完事,但那線質,那調子,那精準與情趣,實在讓人叫絕。</h3><h3> 書成此法,如被鋼筆畫初學者借鑒過來,我想技法提升一定很快。其實,其他幾位聰明人,如王駿、雅士和蔡靚幾位,有時也是這樣玩的,并獲益頗大,我看值得推介。</h3><h3>這幅小品,意境寧謐清幽,走線率意灑脫,小中見大,的確頗妙。</h3><h3> 若不信,好好品味他的這幅畫吧!</h3><h3><br></h3><h3> 執筆~程慶拾(古生)</h3> <h1>楊六南</h1><h3><br></h3><h3> 楊六南《漁舟與高腳屋》</h3><h3><br></h3><h3> 馬來西亞著名水彩畫家楊六南老師,結識不久,卻一"見"如故,常常交流,彼此引為同調。我說的"見"即見他的畫,進而"見"他這個人。</h3><h3> 六南兄首先以個性特出的水彩畫名世,也兼好鋼筆畫,尤其是鋼筆淡彩。從他陸續發來的作品中,我讀出了什么是和諧與優美。</h3><h3> 這幅畫作,描繪海邊小景,兩三只小漁船,背景則是當地特有的高腳屋。 鋼筆線條造型為主,敷以淡彩,線與色統一得好,互為生發,越感出彩。由于有扎實深厚的美術功底,此作在畫面造型、構圖手段、空間處理,以及虛實遠近表現等方面,都甚是嫻熟到家。左下方的留白與淡淡的波光,何其靈動得趣, 觀之令人心旌遙蕩,傾情向往之,充分感受到從生活美到藝術美的特別升華。</h3><h3> 畫如其人,此言信然!</h3><h3><br></h3><h3> 執筆~程慶拾(古生)</h3> <h1>吳志勇</h1><h3><br></h3><h3> 吳志勇《山雨欲來》</h3><h3><br></h3><h3> 雅士兄對鋼筆畫之執著與勤奮,知道的人無不感同身受。尤其是他的多思善學,目標明確,頭腦清醒,對藝術的特別感知,均在普通人之上。</h3><h3> 這幅《山雨欲來》,雖是臨寫別人照片或畫作,但明顯有自己的理性的思考與追求。用線雖亂,但亂得有理,亂得到家。遠空、溪澗、草坡、巨石,還有小樹,共同構成畫面。天空稍顯壓抑,畫面氣息凝重,正是山雨欲來場景與氣氛的頗合于情理的個性化表達。</h3><h3> 初見此作,我曾寫有"觀雅兄《山雨欲來》"一首小詩:</h3><h3> 石間雜草何萋萋,</h3><h3> 流泉叮咚見青碧。</h3><h3> 纖樹玉立薄云天,</h3><h3> 欲來未來待山雨。</h3><h3><br></h3><h3> 執筆~程慶拾(古生)</h3> <h1>凌一新</h1><h3><br></h3><h3> 《山.湖.羊》</h3><h3><br></h3><h3> 此兄不認識,此作頗熟悉。</h3><h3> 典型的精細+寫實,典型的西方銅版畫的風格承繼,典型的傳統豎式構圖,典型的功力或實力派作品……</h3><h3> 幽暗空透的感覺,真好。</h3><h3> 寧謐甚至帶著一絲憂傷的氛圍,真好。</h3><h3> 遠山刻劃結實,真好。</h3><h3> 近湖水色溶溶,其好。</h3><h3> 幾頭男羊女羊,大羊小羊,造型生動切實,仿佛能摸到皮毛,嗅到淡淡羊味似的,真好。</h3><h3> 還有,云真好,波光真好,草真好,坡石真好</h3><h3>……</h3><h3> 一切的一切,真好。</h3><h3> 特別是此作的氣氛與意境,實在太喜歡!</h3><h3> 真想作個牧羊人,在這樣的湖光山色中,徜徉,觀賞,陶醉,思念,發呆,哪怕身邊,沒有多情而美麗的一位牧羊女,好奇地看著傻傻的我……</h3><h3><br></h3><h3> 執筆~程慶拾(古生)</h3> <h1>雷世平</h1><h3><br></h3><h3> 雷世平《張偉老師寫生中》</h3><h3><br></h3><h3> 世平兄,肯定是"著名鋼筆畫家"一枚。</h3><h3> 此老美術科班出身,造型功力深厚,從油畫到鋼筆畫,絕對強勁老辣,游刃有余。</h3><h3> 他的用線之精到之瀟灑靈動,鋼筆畫圈少人能及,只要瞧一眼,便能判斷出自誰的手筆。再瞧,眼睛可能就"拔不出來"了,因為越品越有味道,用我老家一句俗話來說,便是"冷水泡茶,慢慢來味"。</h3><h3> 我曾列出心儀且敬佩的20位真正的鋼筆畫家,世平兄赫然在其中。</h3><h3> 此作初觀,我便敢肯定,最多一刻鐘搞定!</h3><h3>高度概括,以線立骨,淺墨鋪之。若無這幾小塊淡墨,此作自然會遜色許多。</h3><h3> 居然坐著竹椅子,我太熟悉,太親切!</h3><h3> 此刻,張老師是用油畫來對景寫生的吧,因為手上分明有一把油畫專用刮刀。</h3><h3> 簡潔如許,精彩如許,靈動如許,大氣如許,佩服如許!</h3><h3> 點到為止,不饒舌了,諸君還是自己品吧!</h3><h3><br></h3><h3> 執筆~程慶拾(古生)</h3> <h1>韓秀強</h1><h3><br></h3><h3> 韓秀強《雪中太行村落》</h3><h3><br></h3><h3> 老友韓秀強,憑著大量描繪太行深山民居村落之雪景,已然形成某種品牌效應。</h3><h3> 我真想贈他一個"韓太雪"之藝名,但不知秀強兄能否認可?</h3><h3> 此作更是他這類畫中之佼佼者,因為房舍更多,黑壓壓一片,更顯厚重與樸實,仿佛就是太行老漢的一張經霜歷雪的臉。</h3><h3> 但見矮墻夾道迎賓,紅燈籠與白的雪,相映成趣。構圖別致,看似隨心適意,實經營有方,穩妥可愛。屋后之累累雜樹,竟用傳統中國畫的點子輔出。</h3><h3> 在淺藍的天宇襯托下,雪中山村一派寧靜祥和氣氛,八成快過年了吧?</h3><h3> 三頭小黑豬,正搖頭擺尾,在雪地上盡情撤歡呢!</h3><h3> 這就是動靜結合,點面結合。這就是和諧有致,也是和諧社會之具體而微的美麗的藝術性表達。</h3><h3> 的確,越看越喜歡,越賞越感動、佩服。</h3><h3>什么時候,真想向秀強討上一幅?</h3><h3> 如不允,老程用畫來換!</h3><h3> 再不行,不玩了。</h3><h3> 哈哈哈!</h3><h3><br></h3><h3> 執筆~程慶拾(古生)</h3> 來稿選登 <h1>吳志勇</h1> <h1>吳志勇</h1> <h1>吳志勇</h1> <h1>吳志勇</h1> <h1>程慶拾</h1> <h1>程慶拾</h1> <h1>程慶拾</h1> <h1>程慶拾</h1> <h1>程慶拾</h1> <h1>程慶拾</h1> <h1>鐘敏華</h1> <h1>孫均銘</h1> <h1>劉洪江</h1> <h1>劉洪江</h1> <h1>劉洪江</h1> <h1>高勇</h1> <h1>高勇</h1> <h1>王朝榮</h1> <h1>王朝榮</h1> <h1>王朝榮</h1> <h1>王朝榮</h1> <h1>陳偉</h1> <h1>向以樺</h1> <h1>向以樺</h1> <h1>向以樺</h1> <h1>胡勝鈞</h1> <h1>胡勝鈞</h1> <h1>胡勝鈞</h1> <h1>李正強</h1> <h1>李正強</h1> <h1>謝躍榮</h1> <h1>謝躍榮</h1> <h1>韓秀強</h1> <h1>韓秀強</h1> <h1>韓秀強</h1> <h1>胡金明</h1> <h1>士桐</h1> <h1>士桐</h1> <h1>楊六南</h1> <h1>龔小剛</h1> <h1>陳煥雄</h1> <h1>車明霞</h1> <h1>宋書成</h1> <h1>宋書成</h1> <h1>宋書成</h1> <h1>宋書成</h1> <h1>樊炳森</h1> <h1>樊炳森</h1> <h1>葉志軍</h1> <h1>葉志軍</h1> <h1>葉志軍</h1> <h1>葉志軍</h1> <h1>林師齊</h1> <h1>元涵</h1> <h1>劉軍吉</h1> <h1>劉思遠</h1> <h1>劉思遠</h1> <h1>韓鈺</h1> <h1>印國強</h1> <h1>朱海峰</h1> <h1>朱海峰</h1> 速寫掇英 <h1>吳志勇</h1> <h1>劉長青</h1> <h1>劉長青</h1> <h1>劉長青</h1> <h1>劉長青</h1> <h1>王子江</h1> <h1>王子江</h1> <h1>王子江</h1> <h1>方淵萌</h1> <h1>方淵萌</h1> <h1>張治</h1> <h1>徐劍哲</h1> <h1>徐劍哲</h1> <h1>徐劍哲</h1> <h1>徐劍哲</h1> <h1>曲波</h1> <h1>曲波</h1> <h1>曲波</h1> <h1>曲波</h1> 它山之石 <h1>黃旭林</h1> <h1>黃旭林</h1> <h1>吳悅光</h1> <h1>吳悅光</h1> <h1>方淵萌</h1> <h1>周生</h1> <h1>士桐</h1> 你畫我評 <h1><b> <font color="#b04fbb">平凡見奇峰</font></b></h1><h3><b><br></b></h3><h3> -----評程慶拾新作《幽谷靈影》</h3><h3> 羅玉海</h3><h3><br></h3><h3><br></h3><h3> 遠望山似云,近看云若山。同義反復好似無意義,但看了程兄的近日鋼筆畫新作,以規則排線技法為之,名曰《幽谷靈影》,甚為震撼,更覺反復的意義!</h3><h3> 高山之顛,云開霧散,初云霽影,奇峰突兀,怪石嶙峋,白云悠遠。一兩孤樹,二三雄鷹,三五巖羊,生機凸現。</h3><h3> 我在想,這是怎樣的人生積淀?又是怎的繪畫積累?</h3><h3> 畫面的空間布局甚為傳統,前、中、遠景,黑、灰、白,遠山的形態、近石的肌理,樣樣俱全,但作為一幅寫實的鋼筆畫作品,卻完全超脫了現實山形的性狀,擺脫了現實巖塊的束縛,畫出了程兄心目中理想的高山之顛!高原之態!</h3><h3> 再一細看,那山、那石,所用線條,完全是平常的長、中、短的一致排線,完全顛覆了老師教我的線條走向要符合物體結構的理論基礎,程兄用反復如一、平行如常的排線,就表現出奇峰異石、肌理分明的如重大山,創新是無疑的,探索是可嘉的!</h3><h3> 細思量,程兄的這幅小品,恰恰是作者久居新疆,觀我大好河山、經年累月寫生之積累;恰恰是程兄十年筆耕,現己繪畫人生、瀟灑磊落經歷之沉淀。盡管超脫了現實的生態形狀,但我相信,這必是程兄理想的精神家園,也是程兄對現實生態形狀的深切觀照:高山仰止,敬畏自然;空靈幽遠,追逐藝境;境由心造,揮灑自如!</h3><h3> 厚積必薄發,突破必新晉。</h3><h3> 祝程兄藝術之路常青!</h3><h3> </h3><h3> 2019年3月8日</h3> <h1>程慶拾</h1> 技法導航 <h3> </h3><h1><b> <font color="#39b54a">我畫《諸葛村》 </font></b></h1><h3><b><br></b></h3><h3> 王恩貺</h3><h3><br></h3><h3> 自涉鋼以來,我基本畫的是自己熟悉的景物,《諸葛村》亦是如此。</h3><h3> 諸葛村,全國最大的諸葛亮后裔聚居地,亦是我的岳母家。四十多年前,每年都到那兒去過年,一連過了二十多年。去岳母家過年,什么事也不用干,除了與親朋好友胡吃海喝外,每天我都背著相機到處轉悠。村內200多座明清古建筑和七拐八彎的大小弄堂,我轉了不知多少遍。對諸葛村,我比土生土長的夫人還熟悉。這么些年來,看著曾經是養牛、遍地爛稻草牛屎尿的大公堂,成了游客必到的諸葛亮紀念堂;看著一個不起眼的小村,成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A級旅游景區。</h3><h3> 蘭溪這樣的古村落眾多。</h3><h3> 去年,陪一位出版社老總游古村落,他看了后感慨萬千,知道我在畫鋼筆畫,就建議“何不畫畫古村落”。畫古村落,首選當然是再熟悉不過的諸葛村了。于是,春節過后,從幾百張照片中選了一張較有特色的,就動筆了。諸葛村,現在又叫“八卦村”。得名于整個村落以鐘池為核心,八條小巷向外輻射,形成內八卦;村外八座小山環抱整個村落,形成外八卦。我畫的這幅《諸葛村》,畫面下方古建筑倒影部分即為鐘池。鐘池邊原有一口水井(位于畫中鐘池岸上兩個人物的腳邊),池中又有一口水井,則是后來村里人為了更符合“陰陽魚太極圖”而建的(即陰魚的魚眼)。畫中左邊黃金分割線處就是“大公堂”,據說是八卦之坎宮,修建于明萬歷年間。正門上有“圣旨”匾額一塊,上書“敕旌尚義之門”。大門兩邊粉墻上寫有“忠"、"武”兩大字,以表諸葛亮逝后被劉禪封為“忠武侯”之意。</h3><h3> 大公堂周邊,都是“青磚小瓦馬頭墻,肥梁胖柱小閨房”的古民居。其結構之精、布局之奇,令人嘆為觀止。</h3><h3> 對鐘池這個地方,我熟悉得閉著眼睛也勾勒得出大致形象,所以畫起來困難不大。但畫屋后樹木和鐘池中倒影、水波紋,則是我的軟肋。</h3><h3> 我動筆前先觀摩了李景輝老師的《水鄉家鄉》、《歲月》和《那些年的望秋橋》,及其他鋼筆畫家的相關作品。仔細分析他們用什么線、以及怎么用線的技法,再結合自己習慣從左到右斜向上的排線畫法,用于作品中。</h3><h3> 這次畫水中倒影,我開始明白了一個道理,即并非岸上有什么,水中就完全是岸上物體的完整倒影。岸上物體的大小高低、前后距離,在水中分別呈現大小不一、錯落有致、濃淡不同的倒影。畫時,要非常注意,區別對待。還要視水波紋的變化而有所變化。這又是我學畫鋼筆畫以來的一點收獲。</h3><h3> 畫這幅50×34cm的鋼筆畫,耗時25個小時。比畫其他同樣大小的畫,省時多了。這完全得益于熟悉之故吧。</h3><h3> 我現在畫的基本是蘭溪古城的一批已經消失或即將拆毀的故舊建筑和風貌。看著一筆一筆的線條再現了古建筑、古風貌于紙上,喜悅之情油然而生。這種情愫,發自心底,溫潤全身,自己無法言說,旁人難以體會。</h3><h3> 都說畫鋼筆畫耗時費力,損眼累頸,我卻覺得這種愉悅身心之舉,可能也有利于延年益壽呢。至于作品技藝如何、水平高低,我則全然不在心上,只要自己下功夫了,只要作品實在,只要畫的過程快樂,這就足夠了。</h3><h3> 退休后,我應邀從事地方志工作,這些古城建筑與風貌的寫實鋼筆畫,可能對地方文史的傳承與記載,也有點小小的作用吧。</h3><h3>附: 《諸葛村》,50×34cm,畫25小時。諸葛村是全國最大的諸葛亮后裔聚居地,是4A級旅游風景區。</h3> 爭鳴天地 <h1><b> <font color="#b04fbb">鋼筆畫的藝術靈魂</font></b></h1><h3><b><br></b></h3><h1> 張軍朝 </h1><h3><br></h3><h3> </h3><h3> 作為書寫工具,鋼筆在人們的生活中長期扮演著實用性的角色,由其衍生的繪畫表現形式、功能也多以實用形態存在,如建筑效果圖、環藝設計、工業造型、廣告裝潢等;其藝術形態也一直體現在繪畫藝術的淺底層次,如插圖、速寫、連環畫等。在西方,盡管有米開朗基羅、梵高、希施金等繪畫大師精彩的鋼筆畫作品傳世,從19世紀開始鋼筆畫成為與油畫、水彩并稱的三大畫種之一,但在業界及社會公眾的眼里,鋼筆畫仍不過是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畫種。</h3><h3>近年來,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各種藝術形式百花齊放,在一批甘愿忍受寂寞的鋼筆畫家的苦苦追索下,這一古老的西方畫種開始在中國煥發出嶄新的活力,無論從形式上、幅面大小上、色彩渲染上、工具使用上,中國鋼筆畫都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整合、提高與創新,呈現出與傳統鋼筆畫不同的藝術面貌: </h3><h3>1 ,開始突破實用性、工藝性的局限,向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發展;</h3><h3>2 ,開始表現完整的繪畫主題;</h3><h3>3 ,大幅面的畫作不斷涌現,改變著人們對鋼筆畫傳統的認識觀念;</h3><h3>4 ,創作技法、表現風格豐富多彩,更具多樣性。</h3><h3> 然而,冷靜客觀地說,從歷屆畫展呈現的作品綜合來看,我們還應理智地認識到,中國鋼筆畫目前依然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特別是用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的標準來要求,還有許多的欠缺:</h3><h3>1 ,重大主題創作、能產生廣泛社會影響力的精品力作數量很少;</h3><h3>2 ,理論研究相對滯后;</h3><h3>3 ,對實用性、工藝性作品與藝術作品的認識存在模糊概念;</h3><h3>4 ,拿習作當作品來展覽的現象屢見不鮮;</h3><h3>5 ,重技法輕內涵、重形式輕思想、重寫實輕個性的現象普遍存在。</h3><h3> 許多鋼筆畫作品看似畫得很精細,但僅是機械地呈現物象,畫中缺乏深層的意蘊,沒有豐富的思想內涵。我們要把鋼筆畫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弘揚和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h3><h3> 一幅能稱得上藝術的鋼筆畫作品,必按照藝術的標準嚴格要求,必須在我們的創作中注入藝術的靈魂。從某種角度講,只要或多或少掌握些技巧,任何人都會將各種事物粗糙地或雅致地呈現在畫紙上,而這未必就是藝術。托爾斯泰說:“畫家是能夠描繪一切事物的人。”舒曼則進一步說:“給人類黑暗的心靈帶來光明,這才是藝術家的使命。”</h3><h3>這也就是說,真正的藝術品是兩個層面的高度融合,一是基礎層面的技法,二是讓作品真正具有價值的藝術內涵。鋼筆畫也不例外。</h3><h3> 從技法層面來說,鋼筆畫有其獨特的魅力,其通過點、線及各種線的排列組合,形成不同的塊面,對所畫事物既能做精細入微的刻畫,也能進行高度的藝術概括。粗、細、扁、圓等多種不同筆尖的運用,可以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特別是黑白鋼筆畫,在創作中,色彩被排除,畫面被限制在黑白兩色中,這便是顏色本身具有了強烈對比的可能性,如果達到所要構思的效果,就會產生偉大的繪畫性旋律,達到神靈化了的純藝術境界,正所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h3><h3> 在鋼筆畫創作過程中,線條就是畫家心靈的流露,是表現,是抒發,也同樣是說明和記錄,具有高度的哲理性,其中蘊藏著精神、潛象、韻律和節奏的美感,體現作者的氣質和修養。西方美術史上,用鋼筆線條創造出獨特藝術魅力的藝術大師比比皆是:法國野獸派的代表人物馬蒂斯的鋼筆畫,提倡線運動的高度自由,其線條沿著形體輪廓自由運行,生動流暢,放而不狂;法國現實主義諷刺畫家奧諾爾.杜米埃用一些抖動線條,圍繞著運動中的物體輪廓反復描繪,使對象具有在飛速奔馳中的一種運動感;德國畫家雷·謝瓦爾特的鋼筆畫充滿幽默的情趣,整個畫面用同等粗細的線條慢條斯理地隨興而至,讓筆尖在紙面上滑行,不拘小節,不加修飾,又無力不從心和油腔滑調之感;意大利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的鋼筆素描稿,氣勢磅礴,風格雄健,使作品具有強烈的雕塑感;荷蘭畫家梵高常用一組組短促的排線來表現飛旋的運動感,使畫面充滿著激情,有些甚至能表現出神經質的動蕩不安情緒;俄羅斯著名畫家希施金用一系列細碎的穿珠般的小線條組成畫面,給人以一種精雕細刻,精美絕倫的感覺,猶如首飾匠精心制作的細活。</h3><h3> 這些大師,用自己的藝術靈光告訴我們,藝術絕不能墨守成規,刻意追隨某種清規戒律、執意堅持已有的路子不去創新,只會把藝術引入歧途,失去生命力;藝術向前、向上發展的過程充滿了煩惱、痛苦、不幸和磨難,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并能忍受得住寂寞和具備犧牲精神。</h3><h3> 如果一個藝術家能將自己的個性、激情、思想、閱歷、美學追求與繪畫原理完美結合,其作品就會充滿靈魂的回響。只有當一幅畫淋漓盡致地表現出精神價值時,才稱得上上乘佳作。對真正有追求的藝術家來說,只需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用才華和經歷、思想和靈魂來創作出更多真正有藝術價值的作品。</h3> <h1> <b><font color="#39b54a">《窗外》創作心得</font></b></h1><h3><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3><h3><b> </b>張志安</h3><h3><br></h3><h3> 天氣晴朗的早晨,陽光透過窗戶,照射在我的臉上,我慢慢的起床,走到了窗戶邊看了看外面,遠處淡藍的天空,明亮干凈,清晨的朝氣,在樹與天空之間躍動,我在屋里感受著這份清新和恬靜。</h3><h3> 在屋內看看窗外的風景,其實就是用一種觀望外界的心態,過著簡單安詳的生活。無論外面風景多么優美宜人,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繁雜喧囂,心已遠,而身未動。</h3><h3> 我的心境可隨窗外風景的美好而變得澄明恬靜,也可隨窗外惡劣的天氣而變得惆悵郁悶,然而,我的身體卻可以不受外界的影響,因為我在窗里,于是,我可以安然,無憂無慮的做想做的事。</h3><h3> 身在屋內,靜靜地看著窗外風景,此時此刻讓我發現窗外建筑是那樣的宏偉壯觀,美不勝收!自從搬家到現在已經5年了,小區周邊已經是高樓大廈聳立,煥然一新。原來每天和我朝惜相伴的窗外建筑風景也如此美麗,看著看著心里有一種感覺和沖動,為何不用我手中的一支鋼筆,把這宏偉的建筑風景用新鋼筆畫的理念畫在紙上呢?</h3><h3> 想起以前在網上看到很多老師所畫的現代建筑群題材作品,宏偉壯觀的景象,心里有一種想法,等到有一天,我的技法成熟了,也要把這壯觀高樓大廈躍然紙上。但是此時此刻我已經按耐不住,雖然技法還沒有成熟,但是還是迫不及待的拿起了筆和紙。</h3><h3> 準備工作做好了,但是怎么畫怎么給題材取名,我前思后想想了很久,突然發現我是在窗內向外看,那就命題《窗外》吧。其實很多創作就源于我們身邊,所以我們要深入生活,生活就是我們唯一的創作源泉,看作者怎樣去發現怎樣去感悟。</h3><h3> 想法雖然很好,可是難度很大。經過仔細觀察,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畫面的黑白灰調子?我試著用鉛筆把初稿完成,做了一些取舍后,再使用針管筆,以短線刻畫畫面的暗部和灰調子,經過多次疊加,漸漸達到理想的效果。</h3><h3> 在繪制過程中,我也發現了很多問題,如構圖上技法上,透視上等等。特別是畫中高樓大廈如此密集,又太過居中,用筆不穩,心有躁動,我甚至幾次都有放棄的想法,但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后,還是堅持完成了此幅習作。</h3><h3> 雖然在創作過程中盡量克服了一些自身問題,但是創作完成后依然有諸多不足。 </h3><h3> 此作的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不吝指正吧!</h3><h3> </h3><h3> 2019年3月24日 </h3><h3></h3> 資訊快遞 <h3>&nbsp; &nbsp; &nbsp; &nbsp; “心語同源——六人鋼筆畫展”,是意大利皇家鋼筆畫藝術家協會首次舉辦的多位藝術家線條藝術大展。是將藝術家劉秉江、加布里埃勒·馬扎拉(Gabrele&nbsp; Mazzara)、唐亮、余靜贛、徐亞華、夏克梁(按齡高低排序)不同風格的線條藝術作品展示給人們。劉秉江以老一輩藝術家精湛的藝術功力和畫風演繹出不同人物的千姿百態;加布里埃勒·馬扎拉(Gabrele&nbsp; Mazzara)繼承了文藝復興傳統風格,用不同的排列線條技法勾勒出具有代表西方風格的藝術作品;唐亮以華潤灑脫富有激情的獨特“線之情”創作他眼中的景象;余靜贛用哲學家的思想豪邁飛揚他手中的畫筆另眼看世界;徐亞華崇尚寫實用精細入微刻畫美景;夏克梁則情有獨鐘的用簽字筆和馬克筆將中國老民宅鮮活表現。此畫展呈現每一位藝術家個體藝術的獨立創造性和個人藝術技法的獨到性,其目的是通過此次畫展,展現線條藝術之經典,彰顯線條藝術之魅力,推動中國線條藝術的發展,實現畫家所需要向往和追求的共同目標。</h3><h3> 主辦單位:意大利皇家國際鋼筆畫藝術家協會、東南藝術館、意大利米蘭HOAA國際展覽中心</h3><h3> 承辦單位:意大利米蘭HOAA國際藝術設計集團、東南e館、中國林業出版社</h3><h3> 支持單位:東南電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奧文畫材有限公司、西海基石教育·廬山藝術特訓營</h3><h3> 支持媒體:美國《新華報》、《吳江日報》</h3><h3> 策&nbsp; 展 人:唐亮</h3><h3> 展覽時間:2019年3月15日——2019年6月10日</h3><h3> 展覽地點:蘇州東南藝術館詳細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交通北路6588號</h3> <h3>  鞍山美協鋼筆畫研究會新鋼筆畫培訓基地正式掛牌</h3><h3> 3月22日,由鞍山美協鋼筆畫研究會和鞍山藝帆畫苑在位于鞍山站前的昊城酒店二樓鞍山藝帆畫苑總部舉行鞍山新鋼筆畫培訓基地的掛牌儀式。</h3><h3> 出席儀式的嘉賓有鞍山鋼筆畫研究會主席成宗漢,副主席李述祖,鞍山藝帆畫苑校長高旭光,鞍山鞍山龍御書畫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張宏,龍御書畫協會副主席楊英臣,鞍山鋼筆畫研究會副秘書長李化鐘以及藝帆畫苑全體老師,鋼筆畫研究會部分會員,龍御書畫苑會員,新鋼筆畫培訓班的部分學員等50多人。</h3><h3> 新鋼筆畫培訓基地的成立為鞍山鋼筆畫創作隊伍的不斷壯大和新人的培訓有了可靠的保障,同時也為協會今后的活動提供了又一個良好的場地。</h3><h3>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鞍山的鋼筆畫一定會更加壯大。</h3> 編輯部通告 <h3><font color="#39b54a">  (1)作者把稿件投給劉長青、吳志勇、程慶拾或者發到群里即可。<br></font><font color="#39b54a">涉鋼文稿投給吳、程二位老師。<br></font><font color="#39b54a"> (2)作品像素不低于500kb。<br></font><font color="#39b54a"> (3)投稿作品一定要屬實名。否則不予采納。<br></font><font color="#39b54a"> (4)本刊改為月刊,請大家周知。</font><font color="#39b54a"><br></font><font color="#39b54a"> 鋼筆畫集萃編輯部</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峡市| 商城县| 花莲县| 宽城| 鄂尔多斯市| 衡南县| 新邵县| 大石桥市| 酉阳| 长垣县| 定边县| 安福县| 广元市| 咸阳市| 哈尔滨市| 谷城县| 日喀则市| 自贡市| 吕梁市| 习水县| 卓资县| 五常市| 龙海市| 锦州市| 景宁| 嘉兴市| 鲁甸县| 苏尼特左旗| 开原市| 秦安县| 法库县| 莲花县| 五台县| 济宁市| 镶黄旗| 土默特左旗| 福泉市| 清镇市| 镇江市| 留坝县| 延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