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引 言</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亞洲看廟宇佛殿,到歐洲看皇宮教堂。歐洲教堂集建筑、繪畫、雕塑、音律等藝術的精華為一體,不僅展現了宗教的起源、演變和興衰,更是一部國民信仰,民族興衰的歷史畫卷。這畫卷一端在天國,一端在國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俄羅斯人信奉東正教。東正教是東羅馬帝國基督教的第二大教派。俄羅斯的教堂自成一派,教堂上不同顏色的“洋蔥頭”或圓頂,讓你一眼就能辯認出教堂獨特的屬性。金色,象征救世主耶穌基督;藍色,象征圣母瑪利亞;綠色,象征圣靈;銀色,象征圣徒;黑色,象征修士。在俄羅斯的大地上,大教堂前有廣場,陵園旁有教堂,修道院邊有教堂,就是在偏僻的鄉村也會有一座簡陋的教堂。圣彼得堡是一個宗教信仰寬容的地方,這里的教堂更是隨處可見,而且一座比一座高大,一座比一座漂亮。這次我們在圣彼得堡游覽了五座有代表性的著名教堂,其中彼得保羅大教堂在“圣彼得保羅要塞”中已介紹過了,本篇對另外四座教堂作簡要介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無 欲</p><p class="ql-block"> 2019.03.18</p><p class="ql-block"><br></p> <h1><b><font color="#ed2308">一 喀山大教堂</font></b></h1> <p class="ql-block"> 喀山大教堂是最具俄羅斯風范的教堂,為存放東正教的圣物《喀山圣母像》而建造。教堂由俄羅斯建筑師沃羅尼欣設計,以羅馬圣彼得大教堂為藍本,于1801年8月奠基,歷經10年,1811年竣工。建筑平面呈十字型,中間上方是一個圓筒型頂樓,頂樓上是一個端正的圓頂,半圓型的柱廊由94根圓柱組成,面向彼得堡最著名的涅瓦大街,環抱街心公園,大氣磅礴,雄偉壯觀。</p><p class="ql-block"> 這里曾是葉捷卡列琳娜和彼得三世舉行婚典的地方,十月革命后儲藏槍支彈藥,門庭冷落,近些年才恢復了過去的熱鬧和輝煌。</p><p class="ql-block"><br></p> <h3> 喀山教堂屬后古典式建筑,兩側由羅馬大柱組成弧形的柱廊向外延伸,好似巨人伸出的雙臂,雄偉壯觀。高大的圓頂居中,聳立在一排排圓柱上空,古樸典雅,氣派不凡。</h3> <h3> 喀山教堂原本的設計圖中是沒有長廊結構的,由于東正教規定教堂圣門必須面向東方,為使從涅瓦大街上看到的教堂更為壯觀,教堂設計師沃羅尼欣在教堂南側門的兩邊加上了長廊設計。</h3> <h3> 大教堂南門前的街心公園是游客的集散點,中心是帝國風格的花崗石噴泉和草坪。</h3> <h3> 教堂前兩側是大統帥庫圖佐夫和陸軍元帥巴克來德托利的雕塑像,作者是著名的雕塑家阿格諾夫。</h3> <h3>陸軍元帥巴克來德托利的雕塑像</h3> <h3>教堂對面風格完全不同的鐘樓</h3> <h3>哪里有教堂,哪里就有自由自在的鴿子。</h3> <h3>這是教堂面向東方的圣門(正門)</h3> <h3>近距離看教堂的中門,簡潔精致。</h3> <h3>大門兩側的雕塑</h3> <p class="ql-block"> 在俄羅斯進入教堂都是免費的,我們從東面的南側門進入,教堂內一盞盞小燈若明若暗,一時虛無難辨。這里安葬著俄羅斯著名元帥庫圖佐夫的骨灰,墓碑兩邊掛滿了俄法戰爭中攻陷城市的市旗和鑰匙。教堂正面是喀山圣母像,四壁若干幅圣徒油畫,栩栩如生。周邊飾以圣經人物為主題的水彩壁畫和雕塑。圣潔的旋律在教堂上空縈繞,渾厚、凝重。男女信徒默默地排著隊在胸前劃著十字,等待著神父宣經布道。</p> <h3> 這里收藏有喀山圣母像。傳說這靈驗的喀山圣母像曾經多次顯靈,改變了國家的命運。第一次顯靈于伊凡雷帝時期,使蒙古大軍不戰而逃。第二次顯靈于俄法戰爭,大元帥庫圖佐夫在反攻前到喀山教堂喀山圣母前祈禱,圣母托夢給庫圖佐夫,說將要出現從來沒有過的寒流,結果這次寒流使拿破侖的軍隊凍死過半,庫圖佐夫一戰成功。第三次顯靈于二次世界大戰,東正教教皇向喀山圣母像祈禱,圣母再次托夢給教皇說寒流將第二次出現,這次寒流使德軍的坦克無法開動,飛機無法起飛,手無法扣動扳機。喀山圣母像在這次顯靈后被偷運出國,保存在美國的博物館。直到2004年,圣母像才重新回到俄羅斯。俄羅斯人深信,當再次出現災難時,喀山圣母將會再次顯靈。<br></h3> <p class="ql-block"> 舉目仰望,頭上高大的穹頂輝煌壯觀,在這種空間下,不由使人對喀山圣母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對為國為民的民族英雄肅然起敬。</p> <h3> 從教堂走出來,心情與天氣一樣,頓感清靜明朗,云消霧散。</h3><h3><br></h3><h3><br></h3> <h1><b><font color="#ed2308">二 圣伊薩基耶夫教堂</font></b></h1> <h3> 伊薩基耶夫大教堂,也叫圣伊薩基輔大教堂,座落在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距冬宮一公里多,是當年俄羅斯首都圣彼得堡的主教大教堂。大教堂造型雄偉壯觀,被視為俄羅斯的建筑奇跡,是俄羅斯晚期古典主義建筑的精華。與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英國倫敦的圣保羅大教堂、意大利佛羅倫薩圣母百花大教堂并稱為世界四大圓頂教堂。</h3> <h3> 該教堂由法國著名建筑師奧古斯特.蒙弗朗設計,教堂高102米,長112米,寬100米,教堂四周各有16根巨大的石柱,每根重達120噸,廳和殿由大理石建成,以貴重的藍、綠孔雀石裝飾,整個建筑,構思精巧,氣勢宏偉,蔚為壯觀。教堂1818年奠基開工,先后動用了44萬民工,歷時40年,于1858年峻工。</h3> <p class="ql-block"> 由于彼得大帝的生日五月二十日正巧是圣徒伊薩的紀念日,所以大教堂以圣伊薩基耶夫命名,成為俄羅斯帝國最重要的宗教圣地。</p> <h3> 大型圓頂居教堂之中,直徑近30米,四周是四個小型鐘樓,組成了東正教特有的五圓頂。這座教堂裝飾總共用了410公斤的黃金,單這個鎏金圓頂就用了100多公斤,雖這么多年來沒有重新鍍金,依然流光溢彩。</h3> <h3> 圓頂周邊裝飾著神話故事中丘比特,小天使等寓言人物雕像。二戰時期,為避免敵機發現目標,圓頂被涂成灰色。在蘇聯時代,該教堂先是被廢棄,后又成為無神論博物舘。蘇聯解體后,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恢復了原貌。</h3> <h3> 大教堂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主體遭到破壞,這根石柱上保留了當年的炮孔,在柱基上立了一塊銅牌,以警示后人。</h3> <p class="ql-block"> 銅牌上的俄文大意是:“這是1941~1944年間,德國法西斯發射的148478發炮彈中的一發留下的罪證。”</p> <p class="ql-block"> 橡木制成的巨型門,每扇面積為42 平方米,重達20 噸。</p> <h3>巨型門上的浮雕</h3> <h3> 東西南北四個門廊上方的三角楣飾、建筑頂端的圣徒、天使雕像等近400處雕像和浮雕,講述的是福音全書上的故事。均屬雕塑家伊萬·維塔利、拉曼扎諾夫和扎列蒙的作品。</h3> <h3> 圣伊薩基耶夫教堂前的廣場與十二月黨人廣場,僅隔著一條大街。廣場北邊是伊薩基耶夫大教堂,廣場正中是尼古拉一世的騎馬銅像。這座雕像與十二月黨人廣場上彼得大帝騎馬銅像都朝著同一方向,尼古拉一世是一個殘暴的君主,人們不喜歡他。因此俄羅斯人戲說:蠢人(尼古拉一世)永遠追趕不上智者(彼得大帝)。</h3> <h3> 尼古拉一世的坐騎雕塑很有特點,只有兩后馬腳著地,為了穩定,雕刻家往馬屁股里裝了兩噸鉛,由于這一獨特的設計,雕塑才幸存至今。塑像基座上四個神話中的人物雕像,代表著信念、智慧、力量與和平。據說面貌與尼古拉一世的妻子和三個女兒極相似。</h3> <h3> 廣場最南邊的黃色建筑是瑪麗婭宮,現在是市議會廳的辦公處,上面懸掛著俄羅斯國旗、圣比得堡市旗和市徽。</h3><h3> 瑪麗婭宮建于1839年至1844年,是尼古拉一世送給愛女瑪麗婭大公主的嫁妝。據說,瑪麗婭在里面只住了三個月,她不愿意早晨起來,第一眼看見的是她爸爸和馬的屁股,她曾要求把雕像來個180度的大掉頭,但是能讓萬能的神每天面對這兩個屁股嗎?</h3> <h3> 廣場上著名的阿斯托利亞飯店,是一座百年老飯店,至今仍是各國元首喜歡下榻的賓館。當年江澤民、胡錦濤主席出訪俄羅斯時都曾下榻于此。據說當年希特勒圍攻圣彼得堡時,特地囑咐不要轟炸它,以便勝利后在此舉行慶功宴會。可惜他的美夢沒有成真。</h3> <h3> 走入教堂,金色的柱,金色的墻,金色的浮雕,多彩的圣徒雕像。眼前一片金碧輝煌。寬曠的空間可以同時容納1.2萬人舉行宗教儀式。想想確實震撼。</h3> <h3> 使用鑲嵌畫描繪出的圣人,都是稀有的珍品。</h3> <h3>高大的蒼穹圓頂壁畫炫彩奪目</h3> <h3> 教堂設計師蒙弗郎,唯一的心愿是死后安息于此,當年沙皇認為這樣的榮譽過高,只將他的靈柩環繞教堂一周后,安放在涅瓦大街的天主教堂。隨后家人將蒙弗郎的遺體運回了法國。現在教堂內供奉著蒙弗郎的畫像,也算是彌補了這位建筑師的心愿。</h3> <p class="ql-block"> 老人對教堂前等車的眾多游客不理不采,視而不見。只是面向路旁稀稀拉拉的過路人,不求不語,低頭乞討。看到不少過路人往紙杯里投了錢,一切顯得自然,真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b><font color="#ed2308">三、督復活教堂(滴血大教堂)</font></b></h1><h3></h3> <h3> “滴血大教堂”或“喋血大教堂”,是其俗稱。“基督復活大教堂”才是它的正名。在圣彼得堡市這座歐化的城市里,滴血大教堂是唯一的一座純粹俄羅斯風格的教堂。由于比莫斯科紅場的瓦西里大教堂晚建200年,其建筑工藝更為精湛,是19世紀末裝飾藝術最光輝的典范。教堂頂上九個洋蔥頭式的圓頂,色彩秀麗,錯落有致。寬闊的外形,奇異的線條和多彩的圖案,格外迷人。各色的大理石外墻、盾形的窗戶、色彩豐富的瓦塊和馬賽克鑲嵌畫,富有層次,秀麗逼真。整體上去看,就是一個積木搭起的兒童樂園。據導游介紹,教堂最高的五個圓頂大面積使用琺瑯,這在俄國建筑史上屬首次。也是這個教堂鮮為人知的亮點。</h3><h3> 公元1907年,教堂建造完工。十月革命后,遭到洗劫和掠奪,內部破壞嚴重。二戰被德軍圍困期間,當作蔬菜倉庫,得了個“馬鈴薯上的救主” 綽號。直到二十世紀末整修恢復原貌后,重新開放。</h3> <h3>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是個激進的改革派,因廢除農奴制,實行農奴解放,而廣泛受到俄羅斯人民的尊重,被譽為“農奴解放者”。在其26年的統治時期對俄羅斯的社會發展作出很大的貢獻,由此也遭到“民意黨”極端分子的仇視。</h3><h3> 公元1881年3月1日,亞歷山大二世乘馬車去簽署法令,宣布改組國家委員會,啟動俄羅斯君主立憲。當他的馬車經過格里博耶多夫運河河堤時,遭到“民意黨”恐怖分子格涅維斯基的暗殺。當第一枚炸彈炸傷了衛兵和車夫時,亞歷山大二世不顧個人安危,不聽左右勸阻,執意下車查看衛兵傷勢,結果被刺客投擲的第二枚炸彈炸斷雙腿,送回冬宮醫治無效而死亡。為了懷念這位為人民而犧牲的仁君,1883年9月14日在出事地點舉行教堂奠基儀式,歷經24年,于1907年8月19日正式建成了這座 “滴血大教堂” 。</h3> <p class="ql-block"> 2005年6月7日,為紀念這位沙皇在世界近代史上作出的巨大貢獻,俄羅斯政府在莫斯科紅場旁邊豎立起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儀式上,盧日科夫市長說:“今年俄羅斯人民有幸經歷了本國歷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經過藝術家們的努力,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終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豎立他的塑像是為了向這位曾經解放了千百萬俄國農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終引領俄羅斯拋棄了落后的社會制度。” </p> <h3> 滴血大教堂本身就是一座不可復制的藝術珍品,它展現了俄國十六、七世紀典型的東正教堂建筑風格,其獨具匠心的絕美造型和華麗裝飾。讓人感受到的不單單是虔誠的宗教,更重要的是教堂藝術的魅力。</h3> <h3> 整個建筑沒有正反面和側面之分,從任何角度看都是豐富多彩的。</h3> <h3> 教堂正面的拱型屋簷上,馬賽克拼貼出耶穌基督升天的情景。</h3> <h3>教堂兩面的馬賽克鑲嵌畫</h3> <h3> 去圣彼得堡,一定要進滴血大教堂看看,這里精細逼真的馬賽克鑲嵌畫,屬世界一流。我們去時正逢教堂大修,沒能進去實屬遺憾。為對本教堂有一個完整的交待,在網上搜了以下三張圖片和說明,與大家共享。</h3> <h3>大廳內華麗帳亭是亞歷山大二世遭刺之處</h3> <h3> 教堂穹頂的馬賽克鑲嵌畫“全能者肖像”,用俄羅斯寶石和意大利不同顏色大理石精心拼集而成。</h3> <h3> 教堂里圣人、仙子與天使的鑲嵌畫以圣經故事為載體,在演繹宗教故事的同時,傳承著高超的精湛藝術。</h3> <h3> 教堂正對面的小樓,應該是屬于教堂的一部分,是教堂的管理處? 還是什么特別的地方?到現在也沒弄明白。</h3> <h3> 景點賣紀念品的小商販,靜靜地坐等游客光顧。在俄羅斯的各個景點,從沒聽到過小商販的叫賣聲。</h3> <h3> 行程不待,我們只能帶著不舍,順著這美麗的圍墻,匆匆離開。</h3><h3><br></h3><h3><br></h3> <h1><b><font color="#ed2308">四 尼古拉教堂</font></b></h1> <h3> 教堂始建于1743年,1753年新教堂開始動工,到1760年其主體建筑才形成現在的規模。1762年,凱瑟琳二世下令把教堂作為海軍教堂,是現存巴洛克風格教堂中最好的一座。</h3><h1></h1> <p class="ql-block"> 尼古拉教堂離滴血大教堂不遠,是在宛如花園中建成的一座教堂。淡藍色的墻面,白色的圓柱,金色的穹頂,是典型的俄羅斯斯巴洛克風格的教堂。教堂內部被分成了兩部分,下部是禮拜堂,上部是周日作禮拜的大廳。內部裝飾豪華,給人的印象不像是俄羅斯東正教教堂,而更像是天主教教堂。這里所祭祀的圣尼古拉,是航海者的守護神。教堂墻壁里放置著許多在日俄戰爭中犧牲的船員的紀念石碑。近年又增置了在核潛艇事故中犧牲人員的紀念石碑。因此,這座教堂也稱為“大海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在廣場西側,與教堂相對的是四層鐘樓,金黃色的塔尖在叢林中脫穎而出,顯得異常閃耀奪目。</p> <h3> 從公園處看教堂,似乎是像多了一份神秘的面紗。整個教堂無論從哪個角度欣賞都很美,從任何角度最少都能看到三座高頂,因而大部分俄羅斯的東正教堂也都稱為圣三一大教堂。 </h3> <h3> 教堂的每個細節都是那么的精致,每部份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h3> <h3> 每當重大活動時,教皇向大家招手致意的二樓陽臺。<br></h3> <h3> 俄羅斯人結婚都喜歡在教堂拍照,由牧師證婚,據說在教堂結婚后,上帝會保佑他們不僅今生今世在一起,而是生生世世都在一起。</h3> <p class="ql-block"> 教堂旁邊的廣場上立了一座紀念碑,紀念1905年亞歷山大三世時期戰敗犧牲的海軍。</p> <h3> 教堂對公眾是開放的,游客可以參現,不收門票。教堂里的信徒,無論男女老少,那種虔誠的態度和對信仰的忠誠,讓人心動。</h3> <p class="ql-block"> 教堂允許游客進入參觀的區域不多,核心區域,有圍欄擋著不允許進入。事先我不知道這里不充許拍照,進入教堂舉起手機就拍下這兩張照片,工作人員發現后,只是友好地微笑著用手勢制止。那種寬容的溫暖,勝于嚴厲的指責。</p> <p class="ql-block">這是教堂圣教人員的辦公處和生活區</p> <p class="ql-block"> 在稍遠處看教堂,藍天白云,教堂更顯得壯美,竟在不知不覺喜歡上了這座美麗的城市。</p>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本篇結束語</b></h1><p class="ql-block"> 宗教與藝術在西方的教堂里交融滲透,相伴而行。不知道是宗教借助精美的藝術得以普及,還是藝術通過神秘的宗教得以提升。</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外汇|
三原县|
西乌珠穆沁旗|
永善县|
宜阳县|
沧源|
苏尼特右旗|
隆安县|
高台县|
盖州市|
三门县|
平果县|
库车县|
富川|
长治市|
黑河市|
巩义市|
广州市|
云南省|
鞍山市|
磐安县|
黑河市|
青海省|
普兰县|
蒙自县|
比如县|
白水县|
孟津县|
石林|
新晃|
楚雄市|
古丈县|
开封市|
岫岩|
和硕县|
荥经县|
慈利县|
宿迁市|
宁武县|
九龙城区|
萨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