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惠東縣城春節(jié)期間有特色的民俗不多,反而就是元宵期間各老祠堂的點燈(添燈)及吃燈酒活動,給已經(jīng)逐漸失去年味的春節(jié)添上一筆喜慶。今年從廣和街制作添燈的燈籠作坊開始拍起,一直到正月十五當晚大樓王王氏祠堂的燈酒會,都沒有很特別的儀式。想來也是,這里自古都不是經(jīng)濟發(fā)達的地方,一直以來都無更多的財力去做一些大型的或者是耗費更高的活動,甚至有的姓氏祠堂也是近幾年門下族人經(jīng)濟稍微寬裕了,才跟風搞起元宵燈酒會來的。認真看他們祖上留下來的老宅子,基本上都不能上檔次,只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和福建、江西等客家人聚集地相比都相去甚遠,更別提自古富裕的江南了。但我生在此地,懷著對先人們的敬畏之心,盡自己的能力去記錄這些當下發(fā)生的事情,希望能留存下來,給后人有個直觀的窺探。</h3> <h3>臨近元宵,廣和街的紙扎店都在趕制各地上燈(添燈)所用的傳統(tǒng)燈籠,當然,大街也有不少塑料制作的燈籠。我個人當然更鐘愛這些傳統(tǒng)的東西。</h3> <h3>能跟上時代的,就是一些工具是現(xiàn)代的,這樣不改變傳統(tǒng),又能提高效率。</h3> <h3>有了燈籠的點綴,沉寂下來的春節(jié)仿佛又被點燃。</h3> <h3>燈籠上寫著家族祈求繁衍后代的愿景</h3> <h3>生女孩是不點燈的……這一點,我不喜歡,但這就是傳統(tǒng)。</h3> <h3>這家店老板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說這是人家特別訂制的,不輕易示人。</h3> <h3>這一家原本屬于埔仔劉氏,但他們和孩子之間的對話卻是他鄉(xiāng)口音(粵語),想必已經(jīng)移居外地,是特地回祖祠來添燈的。</h3> <h3>怎么看都是望子成龍的味道啊。</h3> <h3>林屋巷是比較早舉辦燈酒會的一個地方。也只搞了幾年,人丁雖說比不上十三巷許屋,但勝在儀式感較強。還有遠在黃埠的同門前來舞麒麟打功夫助興。</h3> <h3>參拜完祠堂,還要走出大街到街尾井、縣政府參拜一番,不走回頭路。</h3> <h3>這些表演傳統(tǒng)武術的年青人前年我在黃埠、范和拍過一回,換了班子,到了高潮時沒了吹海螺號的環(huán)節(jié),甚是遺憾。</h3> <h3>武術表演完畢,燈酒會就正式開始了。</h3> <h3>大樓王王氏祖祠,去年重修入伙的,金碧輝煌的樣子,但仔細看,文化底蘊還不夠深。他們和其他祖祠不一樣,來這里點燈,果然就是點燈,而不是添燈,也就是不論你去年是生孩子、結婚、住新房……都可以在這里點個燈,送上貢品,寫上祈求……</h3> <h3>不過求男丁的燈還是最多的。</h3> <h3>“大夫第”是舊時文職官員的私宅,在惠東縣平山街道譚公村,有一個以“大夫第”為村名的村民小組。這里也的確出了一名正二品官員———清同治年間布政使銜、資政大夫蔡錦青。這次跟隨他的后人前來觀摩祭拜先祖的過程,看到這里添燈的方式又有自己的特點,見圖。</h3> <h3>拜祭一定要九大碗</h3> <h3>這些當年使用的玻璃據(jù)說是慈禧太后御賜的洋玻璃,故所以周邊縣市極少有在祠堂內(nèi)這樣設計裝飾的。</h3> <h3>大樓王王屋在元宵當天搞燈酒會,他們的又一個獨特之處,就是這個……幾位老者輪番上陣,敲起鼓來打起鑼。</h3> <h3>和其他祖祠不一樣的,王屋的燈酒會在祠堂里面擺。</h3> <h3>下米行是雜姓,有一個東岳廟,也搞燈酒會,注意他們自己寫的是丁酒會……由于無法分身,所以最終沒有記錄到更多的場景。</h3> <h3>大樓王成屋、林屋燈酒會</h3> <h3>最大規(guī)模的燈酒會,還是正月十五當天十三巷的許屋。</h3> <h3>這是許屋其中一房族老們在商議今年燈酒會事宜。</h3> <h3>在一處非常隱秘的地方,竟然還有一個許氏的祠堂,可惜沒等到來點燈的后裔。</h3> <h3>好在有無人機,才能比較全面的觀看到十三巷許屋燈酒會的壯觀。</h3> <h3>仔細看,他們也在和我打招呼呢!</h3> <h3>在老城區(qū)游走記錄時,也會記錄一下那些有趣或者瞬間就會消失的場景,得益于小數(shù)碼卡片機的強大,拍起來一點也不難。</h3> <h3>仔細看,這幅殘缺的對聯(lián)其實非常牛掰……</h3> <h3>老奶奶賣的是廣東少不了的涼茶草藥</h3> <h3>埔仔劉氏祠堂之一</h3> <h3>鐘屋巷</h3> <h3>老城區(qū)各大姓氏的祖祠現(xiàn)在以不出租給他人為榮耀……所以這個其實是在鎖起來的鐵門外拍的。</h3> <h3>一位老人在一個祖祠內(nèi)租屋居住,外面是他老鄉(xiāng)的車子。這個場景,算不算是另一種獨在他鄉(xiāng)為異客的故事呢?</h3> <h3>老阿姨忙著給客戶送貨,這都是金元寶啊!</h3> <h3>幾十年不變的巷道,路過的人和物不一樣而已</h3> <h3>紙扎店的老元尊,曾老伯,92歲了,依舊健步如飛。</h3> <h3>老市場湯粉百年老店的代表之一,旦家店,對自己的出品一臉的自信。</h3> <h3>老板娘說,我的酒絕對是純糧釀造,最好的賣五十元一斤,我打開聞聞,果然清香醇洌。</h3> <h3>這里的主人現(xiàn)在都去了哪里?</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乌市|
安溪县|
博野县|
榆社县|
芜湖市|
曲麻莱县|
江源县|
齐齐哈尔市|
昭苏县|
东平县|
南澳县|
依安县|
桂林市|
游戏|
罗源县|
班戈县|
隆安县|
开原市|
西平县|
榆中县|
桦南县|
上栗县|
汉寿县|
阆中市|
延边|
神池县|
五大连池市|
尉氏县|
张掖市|
元氏县|
黎城县|
铁岭县|
康保县|
武山县|
光山县|
湖北省|
敦化市|
舟山市|
固镇县|
四平市|
汉阴县|